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二百五十二章 灭夏之战起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二百五十二章 灭夏之战起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陡然之间听闻这个消息,欧阳修心中的疑惑可谓溢于言表,不明白李皓为何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便问道:“裁撤三司,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其实关于裁撤三司的想法,李皓原先就曾想过,只是当时毕竟在任,大权独揽自然没必要去拆自己的台。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自己需要离开三司使这个岗位,那就干脆拆了,省的留给别人。

面对欧阳修的提问,李皓回道:“其实我朝亢官情况久已,正官、阶官、寄禄官职杂乱异常致弊窦丛生。

官名与实际职权不一致,各级官衙繁复,彼此牵制,名不符实,冗官冗费,耗竭财力。

改革吏治本就是新政第一要务,只是原先碍于百官反对的情况,才一直没有实行。

可如今新政已推行五年有余,在朝野上下都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改革吏治的时机也就到了。”

听到李皓的话,欧阳修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李皓就在一旁看着,等待欧阳修来下定决心,毕竟没有欧阳修的同意,这件事现在肯定做不起来。

那样的话,那就只能等到自己成为首相之后,再来做了,估计等再等几年才行。

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三司使的接任人选就得挑好了,否则容易被人偷家。

还好到最后,欧阳修便没有辜负李皓的信任,开口问道:“既然你提出此议,想来是有了具体打算的,说来听听!”

李皓一听这话,顿时就知道欧阳修这是打算同意了,毕竟这么多年的了解也不是白瞎的。

于是收拾心情,脸上不要表现的太多愉悦,给欧阳修解释道:“我是这么想的,将原先寄禄官阶中代表寄禄的职能与散官阶合并,成为新的寄禄官阶,废除散官阶的概念。

原本寄禄官阶中代表职事官名称的职能与差遣合并,成为新的差遣,同时裁撤相关部门,归并入新的职能部门,比如三司职能罢归户部。

让官职与差遣能对应起来,这样既方便我等,在史书上也能清楚一些。

免得千百年后,后人从史书上看到,我大宋的户部郎中不是在户部做事,反而是在地方上做着知州,这不免荒唐可笑。

具体来说就是恢复六部九寺五监之职,平行机构或并或罢,如罢三司财权归户部、匠造之权归工部;罢太常礼院和贡院,其职权归还礼部;罢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刑狱之权归还刑部;罢官西院、审官东院和三班院三个机构,将官员任免、考课职权归还吏部。”

欧阳修听完之后,在脑子里面过了一下,说道:“哦,听你这话语,好像没有兵部和枢密院的事,另外六部九寺五监都提了,那三省呢?”

李皓闻言一笑,叔父这就是在和我开玩笑了:“兵者,国之大事,历代官家对此都是严防死守。

就算如今的这位官家不会计较什么,可难保以后的官家不会秋后算账,我就算不用担心自己,也得为儿女多思量一番吧。

至于三省的话,我则是思量它太过繁琐,容易互相干扰,会影响诏令的下达速度和中枢机构的办事效率。

毕竟按照唐代三省流程,凡在宫中所出文书和各处所上奏状、申状到门下省和中书省,都需要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下六部,再由六部交给下辖各桉审核议定,检寻文书,追更朔源。”

而各桉近则向寺、监审核议定,远则往州县,等到一切查清,然后整理归册,申报回尚书省。

尚书省再送转中书省取旨,让中书省转送门下省复奏“画可”,然后“翻录”下达尚书省。

尚书省再下达六部,最后才能传达向各级衙门,一件事情处理完毕,近者几个月,远者超过一年,何其繁琐。

说到底,我对咱们大宋官员的办事效率没信心,还是简单一些的好,仍以政事堂统管六部九寺五监,主持朝政。”

听完李皓的这一大串解释,欧阳修也笑了起来,说道:“你办事倒确实是越发稳妥,这理由编的也是越来越冠冕堂皇。

行,这次我就如了你的愿,回去之后把整套方法提交上来,我来去与富大相公商议来办。”

见事情妥了,李皓自是高兴,与欧阳修告辞之后便回府准备文书去了。

这次官职调整在朝中确实引起了一些波澜,但在以欧阳修和富弼为首改革派面前,终究还是抵挡不住。

在三司裁撤的同时,李皓进了政事堂担任参知政事,并兼任户部尚书,将财权继续控制在手。

至于工部,因为接手了三司下面的各级作坊及工人,这里面又涉及了李皓抱有期望的火炮、火枪研发制造。

所以在李皓的干预下,让盛紘进了工部,担任工部侍郎,为从三品正议大夫衔。

也是可惜,要是没有进行寄禄官阶改制的话,此时盛紘就已经当上银青光禄大夫了。

李皓也是感概,早先自己怎么就没记起来呢,否则怎么的也要把银青光禄大夫留在从三品上,给盛紘如下愿。

不过似乎盛紘现在也挺满意的,反正是三品官了,名称什么的,盛紘表示那都是浮云,在努力就是了。

另外申图刚此时也挺高兴的,这家伙也从中获益,一跃成为了吏部尚书,领从二品衔,要知道这可是收回了人事任命实权的吏部,申图刚这次是厉害了。

当然,欧阳修对他还是有所压制的,并没有让他进政事堂,否则在官员座次上他还得比李皓高。

毕竟吏部才是六部之首,总文武百官选试、拟注及迁授、荫子、叙复等政令。

不过李皓自然也不能审图刚太轻松,所以把盛长柏、晏敬文给安排进了吏部担任吏部司郎中,分别管了尚书左选和侍郎左选。

虽然在官阶上有些委屈了盛长柏,毕竟吏部司郎中虽然权利大,但官阶确实不高。

可没办法,吏部权利太大,得找严于利己的人来做事,这两人的性格脾性最为合适。

至于其他位置,这次改革派也是占了先机,兵部尚书由曾公亮担任,并兼任同知枢密院事。

当然,曾公亮这个兵部尚书也只是暂时的,等富弼退下来后,曾公亮便会接任枢密使一职,兵部尚书会另选一个人出来。

此外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也是倾向于改革之人,唯有礼部尚书是守旧派的,可即使这样,礼部侍郎也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可以说,现在的中央高层领导人,可谓是众正盈朝。

而且这里的正与明末东林党的正可不同,至少从现在看来,这些人都是能干实事的。

之后数年时间,富弼先因身体状况向朝廷请求致仕回乡养病,在朝廷多番挽留无果之后,便又一次回去了洛阳老家。

这次富弼就真的回不来汴京城了,再致仕一年之后便于洛阳病逝。

在欧阳修的参奏之下,赵宗汉为他辍朝三日,亲撰祭文祭奠,追赠太尉,谥号“文忠”,并配享仁宗庙庭。

而后欧阳修的身体也渐渐不行了,便开始着手让李皓接班之事。

不过为了让欧阳修走的更加风光,再加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让国库钱粮充盈的很,可以放手做些大事。

于是李皓亲自带着平夏计划到了欧阳修府上,和他来一一说明。

欧阳修听到这个计划,虽然是见多识广了,但还是被吓了一跳。

毕竟自仁宗年间开始,大宋与外就再无大规模战事,而且李皓以往也并没有表示出好战之心,怎么现在突然来这一出了。

欧阳修问道:“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事来了,我大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乐业,一副欣欣向荣之状,怎能轻启战事,万一失利岂不是就毁了我等这些年的努力。”

面对欧阳修的问题,李皓答道:“正是因为现在国富民强,才更应该在这个时候铲除外敌,为后世子孙筹谋。

一代人就要做一代人的事,毕竟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在我们之后的接任者是什么成色。

若不趁着现在有能力的时候来做,等日后朝廷有所衰败,那些我们留下来的外敌就会反过来危害大宋江山。”

可纵使李皓如何去说,欧阳修始终还是下不定决心。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纵观欧阳修这一生,虽然做了几年的枢密使,可却从未主持过兵事,让他下这份决心终归是有些难的。

其实这事等李皓接掌政事堂后再做也是一样的,现在李皓提起只是因为有了必胜的把握才提到,想着给欧阳修送份大礼。

若是能在欧阳修任上收复故土、平灭西夏,那是何等荣光。

至于为什么目标是灭夏,而不是灭辽,去收复燕云十六州,自然是因为这个活得留给自己来办。

所以面对欧阳修的犹豫,李皓说道:“叔父放心,我既然来向你有此提议,那自然是有了必胜的把握,您随我去一个地方,看过之后就明白了。”

欧阳修心想,去看看也行,看到底是什么东西给了李皓如此信心。

反正若是不能让自己满意,那自己肯定是不会答应的,甚至还得规劝李皓,让他切记不可轻启战端。

随着欧阳修陪着李皓出了汴京城,一路向西而行。

本来欧阳修以为是去到西郊大营的,可最后看到方向却有所偏差。

到最后,欧阳修才发现自己似乎是来了一个新修建的演武场,只是奇怪的是这个演武场后面不远处,修了几座孤零零的城门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而演武场上,有一群人发现李皓他们进来,赶忙迎了过来。

等走进之后,欧阳修才看清这里面有顾廷烨、杨文远他们这些武将们在,另外还看到了曾公亮这个枢密使。

欧阳修下车与顾廷烨他们打声招呼之后,便对曾公亮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李皓早就和你说了他的想法。”

曾公亮赶紧回道:“我也是昨天李尚书过来告诉,才知道消息的,当时我本想去向你禀告,但李皓说今日就亲自给你说,所以我也就没有传话。

至于这里,到确实与我通秉过,是前两年新建的一处演武场,说是用来实验新式武器的。

但今天是为了什么,我就真不知道了,只说是来看致胜法宝的。”

李皓此时也帮曾公亮解释道:“确实如此,是我让他帮忙瞒着的,反正就一天功夫。

毕竟我这秘密武器装备起来也要时间,要是提前说了,还不得让你晚上愁的睡不着觉。”

见李皓打趣自己,欧阳修回道:“好,若是你这个秘密武器不能让我满意,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皓答道:“放心吧,你肯定是没这个机会了。”

与欧阳修说完话,李皓转头对顾廷烨说道:“既然观众都到齐了,那让他们开始吧。

不过刚刚大相公的话,你可是听到了,若是他们掉了链子让我难看了,我可有好果子给他们吃。”

顾廷烨闻言笑道:“你也放心,都操练不知多少遍了,若还能出错,我第一个自请处罚。”

在得到李皓的一声答应之后,顾廷烨便赶下去准备。

李皓则陪着欧阳修一起走到了观演台上,让他来观赏接下来的表演。

曾公亮和几个不用出场的将领也是跟在李皓后面,上了观演台。

只不过除了欧阳修和曾公亮,其他人都是见过的演练的,所以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

就在众人的等待之中,只听从演武场两边传来一阵震雷之声,又像是万马奔腾,却又格外整齐,而且地面似乎都微微震动起来。

见此诸多情形,欧阳修和曾公亮满脸疑问的望向李皓,示意询问这是什么情况。

李皓连忙说道:“你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两人收回目光,极目望去,似乎是想通过寨墙看见外面是什么传来的声响。

只见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等达到一个**的时候,欧阳修和曾公亮终于看到了原来这是士卒齐步踏出的声音。

要说齐步走,当初李皓带领御营军时,也是弄过的,当时欧阳修也曾见过。

可那时候,李皓手底下人数少,而且训练时间也不够长,所以效果虽然也有些惊艳,但与今日的场面相比,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场是顾廷烨他们精心训练三年的一万士卒,当然不是说三年只练了这一万人,而是场地有限,实在是放不下太多人操演。

虽然欧阳修和曾公亮都未曾亲历过战阵,但总归都是当过枢密使的人,对西郊大营并不陌生。

所以看到眼前的这些士卒精气神,一看就能分辨出这是比上四军都还要精锐的将士。

随后在顾廷烨的指挥下,台下士卒分批进行了武器、战阵演练,让欧阳修和曾公亮心头一震。

看完之后,欧阳修对李皓说道:“这就是你说的制胜武器,倒是确实可用,不过这样精锐的士卒总共有多少人?”

李皓答道:“这些年来,顾廷烨他们费劲了心思,再添上户部出的如水般的银子,总共也只训练出了六万人马!”

欧阳修闻言说道:“不够,这些兵马或许确实是精锐悍勇之士,可以以一当十,但要想一举灭夏,这还不够。”

面对欧阳修的质疑,李皓笑道:“这点我自然知道,这还不是我的杀手锏。”

说完之后一挥手,示意顾廷烨继续下一步演练。

欧阳修见李皓还有花招,便继续等待,看是否真有惊喜出现。

而后面出现的东西,也确实让欧阳修和曾公亮看的眼前放光,下定决心支持灭夏之战开启。

因为这后面出现的是在李皓指导改良下,已经迭代了不知多少代的火炮及火枪。

具体威力李皓也没跟欧阳修他们多解释,但当他们亲眼看到被轰的残破不堪的城墙之后,一切其实也不用多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