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九章 出京督运粮草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九章 出京督运粮草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等任辛离开之后,陈喜才走到李皓身边,问道:殿下就这么放走了她。

不然呢,留着她吃明天的早饭吗?过于客气了。

陈喜明显对李皓的玩笑不感冒,挠了挠脑袋,继续说道:殿下,她可是任辛啊,您真相信她的承诺。

李皓看着他那样,笑道:放轻松点,孤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忙了一晚上,早点回去休息。

说完李皓就准备离开,只不过中途又看到陈喜那一幅欲言又止的表情,不由停住问道:你干嘛还不走,在想什么呢?

可陈喜却是吞吞吐吐,弄的李皓都有些不耐烦,说道:问你话就快说?

陈喜做了下心里准备,才说道:任辛样貌虽美,但都城之中能与之相比者,也并非没有。

而且皇后娘娘不是已经在给您找太子妃了,您莫不如去提一提,终究任辛还是太危险了些。

李皓无语的看向陈喜:合着在你眼里,孤之所以放她离开,就是因为见色起意。

陈喜当然不敢答应这话,只是那眼神却是明晃晃的暴露了他的想法。

虽然没必要跟陈喜解释,但看着他那个鬼样,李皓还是忍不住说道:孤看重的不是她的样貌,而是她的能力,她在朱衣卫任职多年,从白雀一路坐上左使之位。

如果能让她投效过来,以后安国境内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说起来自己的婚事,李皓突然想起自己和张晗的约定。

之前因为任辛刺杀的事,李皓在宫中住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张晗有没有传话过来。

便询问道:对了,你明日去问下,这几天有没有侍御史张家的人,给府里传话的。

陈喜听到这,却是想歪了,心道你这还不承认是春心动了,便默默的点了点头,离开了房间。

等次日醒来之后,李皓却是通过任辛想起来一件事,因为按照电视里面开场,安梧两国发生的战事是永佑六年。

永佑这个年号现在并没有出现,但按照剧里任辛所说,她当左使只有一年半时间,正好她现在刚刚上位。

按照新君即位改元的算法,那个时候梧帝杨行远应该是刚登基了六年。

根据锦衣卫和侯官给回的情报,现今的梧帝,也就是杨行远的父皇如今已然卧病在床,久不上朝,恐怕很难再撑过今年。

而安帝李隼,因为皇后知道他与北磐勾结之事,要去跪太庙从而加害,是在战事发生的五年前。

因此两相比较,现在这个时间,安帝李隼应该就已经在和北磐做交易了。

要这么想,那这次安帝对宿国的挑衅也能有个解释,那就是他拿到了马匹之后,自觉实力大增,想要来宿国占一波便宜。

同时要是有这场大胜,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己的威信来降低勾结北磐的影响。

所以见到陈喜之后,第一时间便向着陈喜询问道:之前让锦衣卫盯着沙东部和北磐的情况,他们最近有没有消息传回?

陈喜本来还想回,昨天李皓问的关于张晗的事,现在被李皓问话,只能回道:有的,只不过其中都是一些日常消息,并没有什么特别。

虽然陈喜这么说,但李皓却并没打算放过,毕竟有的情报从不同角度,能得出的认知也不一样。

便说道:你把最近一年,有关沙东部和北磐的消息给拿过来,我要看一下。

陈喜答应了一声,随后便赶去了东宫的一处密档室,把情报给带了过来。

一番审视过后,李皓就从其中察觉到了两个情况,一是北磐人在上个月,往天门关方向集中了一批战马,只不过

后续天门关并未有战事发生,所以锦衣卫在草原的商队也只当是内部调动,并没有在意。

毕竟中原和北磐几代对立,虽然私底下的交易不断,但一般规模很小,而明面上的官方交易几乎没有,他们没想到也正常。

不过要说起来,这点在李皓看来,真的就很奇怪,北磐与中原对立厮杀不假,可这和双方互市有什么关系。

从中国的原本历史上看,比如汉与匈奴、隋唐与突厥、宋与辽金,中原国家用富裕的粮食、丝绸、茶叶去换取需要的战马,都是常事。

而这也并不影响中原国家在强盛后,转头就对草原发起进攻,除了宋朝。

除非安帝李隼还做了什么其他丧权辱国的约定,否则李皓真的只能是用文化不同,来做定论了。

二是沙东部这边,他们的两位少主最近为了抢夺一个马场,和其他部族发生了矛盾,并为此动起了刀枪。

不过这种事在安国经常发生,属于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因此锦衣卫也没太重视。

但李皓却明白,这两件事的发生,意味着安国帝后矛盾即将全面爆发。

便询问道:当初让锦衣卫想办法在安国皇宫安插人手,进展的怎么样,有没有在皇后身边的。

陈喜想了想,回道:锦衣卫自己的人手,只有五个之前从义学走出的,替换身份进去做了宫女,但身份不高。

另外就是收买了十几个宫女、侍卫,用来打探消息,不过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并没有皇后身边的人。

李皓是准备要救下那位皇后的,毕竟以她的身份,在未来进攻安国之时,应该能有些作用。

而且有她在手,也不怕任辛不乖乖听话,这也是之前李皓在任辛临走时,说再见面,身份会有所转变的原因。

只不过想往一国皇宫安插人手,哪里是一桩容易的事,尤其是李皓真正掌事的时间还短。

因此李皓只能是尽力发挥手上的资源,说道:你传信去安都,让他们加快渗透的脚步,另外想办法把我们的人调到邀月楼做事。

那里不是什么重要之地,应该不难办到,进入之后,让人摸清那里的所有情况,并把地形图传回来。

陈喜对于李皓的这个决定很是奇怪,不由问起了原因。

只不过李皓还真不好和他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知道,不久之后安国皇后会在那里被焚而亡吧。

好在李皓是上位者,不想解释的时候,也不用跟他废话什么,直接让他执行就可以了。

但宿都离安都有上千里路,中间即使用飞鸽传递消息,也得两天才能到。

因此李皓也担心,到时情况会发生变化,自己应变不及,最好是有个办法,让自己有机会能亲自到安都去一趟。

可在宿都,盯着李皓的人太多,而且还有崔明和王怡在,李皓根本不可能离开这么长时间。

还是得找个机会出去,这样到了外面,李皓才能有操作空间。

不过这都是后话,毕竟合适的借口不好找。

弄好了正事,李皓才想起张晗,又询问道:对了,昨天让你问的话,你可有去问了。

陈喜自觉明白了李皓,对于这事的积极些明显更高,当即回道:我已经询问过了,最近并没有侍御史张家的人上门,张姑娘应当是应允了此事的。

陈喜的话,李皓没有去管,毕竟对于张晗的想法,李皓并不清楚,不知道她是因为知道自己遇刺,一直在皇宫的事,才没过来,还是因为默认了。

在这事上,李皓不想拖泥带水,毕竟自己虽然对这桩婚事不着急,可也不好耽误别人。

便对陈喜说道:

等会我写封信,你找人亲自送到张晗手上,但记住不要让外人知道,是孤给她写的信。

在信上李皓并没有写过多内容,相当直接的询问了她的想法。

陈喜接过信件之后,很快便派人递送了过去。

而张晗给李皓回信倒也是同样简洁,寥寥几字表达了愿意的意思。

有了答复,李皓也没再去追究原因,反正封建社会,李皓也不想搞什么自由恋爱。

所以李皓便入宫告知了王怡,让她可以开始筹备起来了。

王怡对此很是高兴,立马就去找崔明商量,只是现在安宿两国战事临近。

崔明虽然不至于太紧张,可也没心思放在这上面,便全权交给王怡操持。

反正太子成婚要遵照的礼制极其繁琐,等全部走完最起码要一年半以上,那时两国交战怎么也结束了,到时他自然就有了时间。

只是正当王怡这边操持的高兴的时候,李皓这边又出了点问题。

因为面对宿国给安国发去的照会,安帝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是加快了兵马调动,并且打出了御驾亲征的口号。

安帝一直喜欢弄这套,但宿国因为之前废太子弄出的那档子事,对于这套就很不感冒。

再加上崔明也不是马上雄主,对御驾亲征没什么兴趣。

安国先锋兵马很快就通过了紫阳关,踏入了灵州与永昌侯所领兵马对峙起来,并且还有援军在陆续抵达。

崔明见状再次给边境增兵,同时调派王堃亲自前往合州,主持前线大军粮草供给。

结果这时安国的国书到了,安帝这回就抓住了崔明多年在京城不动的事,在里面把崔明一顿损,说他胆小怯懦什么的。

并在末尾邀他会猎于集州,并嘲笑他多半是不敢去的,只敢灰溜溜的躲在都城。

在朝堂上听完安国使节读完国书,整个朝堂一片愤怒,要不是有着两军交战,不杀使者的传统,只怕他是走不出宫中的。

只不过愤怒归愤怒,可崔明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其自己去前线,还不如交给统兵大将。

只是面对安帝的挑衅,他这边总是要给回复的。

李皓之前便一直想要出都城,这次抓住了机会,当即便站了出来,请命道:父皇日理万机,自然没空前往亲自统领战事。

但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跟随王尚书一同前往合州,参与督办粮草之事。

崔明没想到李皓会在这时候主动请命,一时间有些愕然。

而下面的朝臣倒是反应了过来,可是无论是中间派,还是已经站队的人,此时都没搞明白李皓的想法,也不知道是该站出来支持或者反对。

因此刚刚还热闹的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最终还是王堃站了出来,说太子是国本,不可轻易擅动,不如容后再议。

崔明这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就先跳过这个话题,接着讨论起其他事情来。

等到散朝之后,崔明就把李皓给叫到了后宫,询问起了李皓的想法:你怎么突然想起去合州了。

李皓回道:儿臣也是想为国出力,只不过儿臣能力有限,只能去做些辅助工作。

再者说安帝御驾亲征,父皇要坐镇朝廷,不好轻动,那儿臣去合州,正好也可以向将士们展示我大宿皇室与他们同在,激励将士誓死杀敌之心。

而且儿臣是太子,既可以代表父皇,同时也比安帝要低上一些,即使在后方督运粮草,也能堵住安帝的嘴,不让其小觑我大宿。

崔明也明白这样可行,只是还有些担心李皓的安危,说道:合州虽是后方,但也极为靠近战场,

而且作为大军粮草转运的重地,安国本来就会有所动作。

再加上到时有你在,安国必然会更加重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皓说道: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儿臣虽年幼,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儿臣作为太子,既享了这份尊贵荣耀,就该承担责任,而且舅父文韬武略俱是一流,儿臣在他身边,想来也不会有危险。

另外朝中大臣各有派别,即使有舅父在,在办事之时也未必能完全尽心,但若是有儿臣在,想来他们也能收了怠慢之心,通力为国。

崔明对此还有些犹豫,只不过从他的角度,这确实是目前的最好方法,而且对于李皓的理政能力,他还是有信任的。

便说道:这件事光我同意没用,你母后要是知道我让你去了合州,只怕非得找我吵翻天的。

如果你真想去,那你就去把你母后说服,到时我就答应你。

有了崔明这话,李皓便算是通过了最大的一关。

剩下王怡那,李皓没有直接去,而是先找到了王堃,打算是先把他给攻破。

事实上,这也确实比较容易,毕竟相比于王怡的感性,王堃就要理智多了。

听完了李皓陈述的厉害关系,他心里就已经同意了七八分,因为只要这次大战,宿国不是大败。

李皓凭借着表现,立马就能在军中树立起威望,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再加上李皓的激将法,说他不会是对于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认为保护不了自己时。

王堃立马就转变了口风,答应跟着李皓一起去劝王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