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九十一章 当面对质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九十一章 当面对质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王堃的有意默许下,闫旭就这么来到了崔明面前。

崔明一见闫旭,直接就开始了质问:朕将侯官交给你来统领,是何等的信任,为何郑灼谋反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

闫旭能回答什么,这事他之前确实不知情,只能跪地请罪:是臣失职,还请陛下降罪。

崔明对闫旭的反应并不满意,继续怒斥道:只是失职,我看你是在明明是在欺君,否则为何要等朕召你才来。

再者你掌控内外侯官,对于都城消息最是灵通,那些朝臣们勾连逼宫的事,难道你之前也不知情,还是说你也加入到了他们一起,要来逼朕。

这个问题,闫旭倒是知道内情,可是他又能怎么办。

崔明身边的守卫一直在王钦手中,而他手中的内外侯官,也大多脱离了他的掌控,他根本就没机会接触王钦。

再者闫旭也大致猜到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谁,除了李皓,也没有其他人,能命令的了王堃兄弟俩。

在即将下线的老皇帝,和即将上线的新皇帝中,闫旭没有落井下石,就已经是顾念着君臣之情了,毕竟他背后也是有家族亲人的。

因此面对崔明的质疑,闫旭只能是继续请罪:陛下提臣于微末之间,臣纵使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怎敢行此悖逆之举。

只是臣能力有限,致都城动荡、有负圣托,陛下无论治臣何罪,臣都甘愿受罚。

看到闫旭的这个样子,崔明心中对于这件事的脉络就更清晰了。

其实在之前王堃跳反的时候,崔明就心里就已经猜到了什么,只是他不敢确认而已。

如今再见到闫旭这一心认罪,不敢辩解的样子,再不想确认就是自欺欺人了。

因为既能让王堃听话,又能让闫旭畏惧至此的人,除了自己那位战功卓绝的太子,还能有谁。

而且之前在禁军大营时,他想着东宫里面的张晗,还怀着孩子。

崔明和王怡怕有什么闪失,就曾让王钦派人去护送过来。

结果王钦却是回复,已经在东宫周围加强了巡护,安全上没有问题。

反而是要走出东宫,一路走街串巷出来,这危险性会更高。

到时崔明还真信了,现在想来这是怕自己用她做筹码。

崔明此时只觉得身心俱疲,慢慢坐回到椅子上,许久才长叹了一口气。

朕也不为难你,你就告诉朕,太子是不是已经不在祁都了。

闫旭回道:内外侯官之中,臣能调动的人手,已经是少之又少,而且也只仅限于宿国之外。

所以关于太子殿下的动向,臣实在是不知道。

崔明原以为闫旭是选择主动听命于李皓的,没成想竟然是被架空了。

当即问道:什么,你现在连手下都调不动了。

这事确实很丢脸,毕竟自己一个好好的侯官长,现在连手下都调不动,简直是活成了笑话。

因此面对崔明的问话,闫旭只能是重复道:臣失职。

倒是崔明自己想的开,笑道:好啊,朕的这个儿子还真是厉害,在朕的眼皮底下,把朕最倚重的亲卫都给拉拢走了。

本来崔明原先还指望着,能用侯官来翻盘的,结果现在连这个基本盘都没有了。

心中失望之余,就对闫旭说道:回家去吧,准备好把侯官彻底交出去,咱们终究是君臣一场,郑会保你无事的。

在崔明看来,态度比起能力会更重要,只要不是态度问题,他都愿意帮上一把,就算是了了那份君臣之义。

闫旭也没想到,真到了最后,崔明会说出这话

心中不免感动,带着哽咽说道:臣谢陛下大恩,以后臣只怕再也不能朝见天颜,还请陛下一定保重身体。

随后在崔明的注视下,闫旭起身慢慢后退,等退到了门口时。

闫旭终究还是忍不住,停了下来,抬头说道:陛下,纵观太子殿下之做为,终究还是顾念着与陛下的父子之情。

陛下若是愿意退上一步,那太子殿下必然谨记陛下的恩情,而且太子殿下的能力,也当得起我大宿的兴盛之君。

等翌日若有我大宿一统中原的那一天,陛下的大义之举,也将载入史册,令后世万民敬仰。

崔明也不知听没听进去,只是摆了摆手:朕知道了,你安心下去吧。

待闫旭离开之后,崔明孤独的坐在椅子上,一直到夜幕降临。

胡内监在殿中听完了全程,自是明白崔明心中的痛苦,因此也不敢打扰。

可是就这么一直坐着,不吃不喝也不是个事,伤身体啊。

只能是开口说道:陛下,奴婢知道您心里难受,可是这龙体要紧。

这御膳房的晚饭已经送来了,您多少也吃点吧。

崔明是真没有胃口,反而问道:让他们撤下去吧,朕不想吃,你让人把今日送上来的折子给拿来,朕要看看。

胡内监心知今天上的折子,除了针对崔明之外,就不会有其他内容,哪里敢让崔明看。

当即劝说道:如今都已经快到戊时了,这折子也没有加急的,陛下不必着急,还是以龙体为要。

且奴婢斗胆说一句,如今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猜测,未必就是殿下本意。

不如请皇后娘娘书信一封,召殿下回来分说清楚。

崔明深吸一口气:是该要好好谈谈了,不过朕还在这皇位上,还是得由朕来下这份诏书。

说完便让胡内监去研磨,写了一封召李皓回都城的诏令,让人给传了出去。

等写完之后,崔明便让胡内监安排,自己就在寝宫休息,也没打算再召嫔妃过来。

在李皓回来之前的这些天,崔明打算要好好的养精蓄锐,好能在正式谈话时,有充足的精神应对。

关于今天的事,崔明是下了封口令,让胡内监千万不要外传的。

但胡内监考虑到,万一两人真的起了纷争,得有一个人能从中转圜。

那能做到这一点的,在这宫中就只有皇后一人了,因此在深夜时分,胡内监把崔明给伺候睡着,就偷偷的溜出了寝宫,到正阳宫拜见。

王怡本来都已经睡下了,听闻胡内监深夜一人赶来,说是有大事禀报,就重新起床梳妆,让他进来。

初时王怡还有些发困,可当听完胡内监的描述后,整个人都清醒了。

当然,她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相信胡内监的话,而是先把他给打发走后,派人找来了王钦证实。

听说外面这些攻击陛下的朝臣,是太子在背后指使的,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王钦在被喊来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想到了,只不过这个谜底不能由他来揭。

因此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也不能承认。

这是谁在您面前造的谣,殿下如今远在千里之外的祁地,哪能指使得了朝臣们?

王怡可没那么好糊弄,接着说道:今天我不是以皇后的名义在问,而是以你姐姐的名义来问,回答我,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太子干的。

这话的威力,明显就加强了,王钦只好摸棱两可道:太子殿下从未下过如此命令,朝臣们所做,皆是他们自己所思所想,与外人何干。

王怡说道:太子既然并

未下令,那我让你立刻发兵,将那些意欲逼宫的乱臣都给抓起来。

王钦回道:后宫不得干政,娘娘并无调动禁军的权力,而且如今都城刚刚遭受过一场兵乱,朝臣百姓心中惊惧尚未散去。

若是如今再来一次,只怕这场面会更加糟糕。

王怡没打算放弃,接着说道:本宫是没有这个权力,那陛下呢,我现在就去请陛下下诏撤换禁军统领,到时你奉不奉诏。

按照李皓给他们的命令,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矛盾最好还是在暗中和谐处理,而不是摆在明面上。

好在崔明显然也是这么打算的,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所以王钦更不能让王怡闹腾。

否则要是这诏令下来了,自己要不要遵守,可禁军兵权肯定不能交,那就只有抗命这一条路,这显然不符合自身利益。

于是王钦只能说道:陛下已经宣殿下回都城,想必太子很快就能到,到时有任何疑问,娘娘不妨亲自问太子。

其实王钦这么说,话中意味就很明显了。

王怡得到了答案,心里却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可最终王怡还是忍了下来。

做为王家的女儿,现在自家兄弟做的事,又是帮自己儿子,她无论是哪个立场,都没有理由反对。

只能说道:既然这事你有参与,那宫外想必是兄长在主持,我希望在太子回来之前,朝臣们都能消停一点,这个要求不难吧。

王钦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我会传信给兄长,至于兄长会如何做,我就不知道了。

王怡知道王钦说的是实话,也就没再为难他,直接就让他走了。

之后王怡就对外宣布,因为叛军的事情受到了惊吓,需要好好养病,就直接封闭了正阳宫,也算是从另一方面,向崔明请罪。

崔明知道这事后,第一时间就是想到王怡知道了真相,当即就把胡内监叫过来一阵臭骂。

不过骂完之后,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该封的门依旧照样封着。

在郴州的李皓,很快就从锦衣卫的飞鸽中,接到了崔明召自己回都城的诏令内容。

只是这演戏要演全套,总不能这诏令传出刚过两天,就回到了都城,那也太假了。

毕竟不知道内情的人占绝大多数,还是需要糊弄一下的。

至于和诏令前后脚传来的,有关于王怡的话,李皓也重新给了指示。

王怡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朝堂上的压力可以降低一些,但在朝臣和民间,统战工作依旧是坚定执行。

至于剩下的日子,李皓也不是就这么闲着,而是在时刻关注着北边的动向。

李隼还是遵守了和郑灼的约定,在郑灼起兵的前一日,就调动了边军开始向宿国进发。

只是让李隼没想到的是,郑灼的失败会来的这么快,以致于边境这里都没真正开战。

刚才进行了一阵小型摩擦,李隼就得到了郑灼失败被俘的消息。

当日李隼真是气的在宫里,对着空地把郑灼给咒骂了不知多少回。

毕竟当初说的那么好,让他以为就算是不能成功,也能给李皓制造些麻烦。

要知道兵马调动可都是要花钱,为了能给宿国的北地边军施以压力,他可是调动了数万大军,现在这些钱全打水漂了。

至于硬着头皮直接开战,李隼可没这个想法,毕竟要是真有把握能打赢,他早就打了。

因此得知了消息,李隼当即便让兵马解散,各自回返驻地。

而在都城这里,李隼第一时间便召见了停留在那的宿国使臣。

既然李皓倒不了台,那这

给李皓选侧妃的事,就需要重视起来了。

结果这一召见,当李隼从古福川口中,得知了宿国竟然定好了人选,而且还是金明县主时,整个人都楞了一下。

随后说道:贵使可能不知道,金明县主已有婚约,朕已将她许配了长庆侯?还是另择人选吧!

古福川回道:陛下所说赐婚之事,下官似乎没听说过有明旨。

而且下官也是打探过的,这长庆侯与初国公府尚未行文定之礼,那这婚约就未曾订立。

再者说这定亲的人选,是太子殿下亲自选的,我等臣子只有一心办事的道理,哪里敢妄言更改。

李隼抓住了重点:贵国太子又未见过金明县主,是怎么定的这个人选?

古福川回道:这就不是下官能知道的了,我们只是遵命行事罢了。

李隼对初远本就有疑心,自然是不想让初远和宿国扯上关系的。

再者说对于李皓指名道姓的要人,李隼心里也有疑虑。

便说道:这件事毕竟牵扯初国公一家,朕要先问过初国公意思,贵使先回四夷馆吧。

说完便直接让手下太监请古福川离开了,随后便召了邓辉进宫,让他调查一下这件事。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