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朕能走到对岸吗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乔小乔姐妹花,许攸的选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乔小乔姐妹花,许攸的选

簡繁轉換
作者:爱吃麻辣猪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09:56:5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爱妃莫不是在说笑?”

刘协依然有些不太相信,他怀疑甄宓是在钓鱼执法,但他没有证据。

甄宓看见刘协那充满怀疑的目光,有些委屈。

“难道在陛下眼中,臣妾就是那种善妒的妇人吗?”

对,没错。

刘协很想这么回答,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昧着良心说道:“当然不是,在朕心中,爱妃贤惠淑婉,善解人意,有大妇风范。”

“臣妾哪有陛下说的这般好。”

甄宓心中听的欢喜,嘴上还在谦虚,可眉眼中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了。

“桥家姐妹进宫已有一段时日,陛下不可因臣妾而冷落他们。若陛下此时若有空,臣妾这就陪陛下去一趟碧霞宫。”

刘协听完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他哪里看不透甄宓这点小心思,嘴上说着大度不在意,但还是要陪他一起去。

无非是想在大小乔面前宣示正宫的主权。

呵,女人。

刘协一脸感动地说道:“爱妃如此通情达理,当真令朕感动……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身吧。”

既然甄宓都说出了不可厚此薄彼,那他也不用装什么正人君子了,毕竟他又不是那些网文里的羊痿男主。

姐妹花,朕来了!

……

大乔小乔两姐妹虽然是受天子诏令而入宫,但由于出身并不尊贵,所以被受封为美人。

可即便是美人,这已经算是破格的封赏了。

若非邺城皇宫中妃子不多,连美人都轮不上。

要知道寻常子女经过选秀入宫,只能从最低等的采女,也就是宫中日常服侍嫔妃们的宫女做起,就如同曹丕的第二任皇后郭女王。

美人虽然也无品秩,不过相较于宫人和采女的地位要高上许多,起码能拥有自己的宫殿。

刘协在甄宓的陪同下,先来到了大乔所在的碧霞宫。

巧合的是,小乔正好也在这里。

两姐妹在宫人的通禀之下,得知刘协和甄宓过来,连忙整理妆容出来迎接。

“臣妾参见陛下,见过贵人。”

声音悦耳,银铃般动听。

刘协居高临下,打量着眼前美名流传两千年的二乔。

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惊艳。

这对姐妹花……的确称得上国色天香。

大小乔看起来约莫十七八岁左右,清丽秀雅,容色极美,而且长相极为相似,只是气质不尽相同。

一个端庄大方,一个略显俏皮。

果然能以美貌在史书上留名的没有一个是水货。

这大乔小乔虽然单独一位拎出来,美貌上比不过甄宓。

但当她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有种独特的加成。

首次面见天子,大乔明显有些紧张,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小乔虽然也拘谨,却偷偷的用余光打量刘协。

“两位妹妹无需拘谨。”甄宓上前拉着二乔的手,一派大妇作风,“既入了宫,以后就是一同侍奉陛下的姐妹了,日后在宫中若有什么难处,尽可来找本宫。”

甄宓到底是出身豪门大户,她身上这份持家大妇的气质不是二乔可以比拟的,这是家世、样貌、地位全方面的碾压。

“多谢贵人。”

二乔闻言稍稍松了一口气。

她们虽然刚刚入宫,但并非一无所知。

眼前这位看起来年纪尚小的甄贵人,就是出身冀州豪门甄氏的嫡女。

入宫一年多,颇受天子宠爱。

最关键的是容貌也令她们颇有些自惭形秽。

刘协在一旁看着甄宓拿捏二乔,不禁微微摇头,他就知道甄宓不是单纯陪他过来这么简单。

“都起来吧,外面冷,入殿说话。”

刘协发话,率先往碧霞宫走去,甄宓和二乔也连忙跟进。

宫女奉上茶水,刘协一边欣赏二乔的美貌,一边听甄宓与他们尬聊。

但心中却在琢磨晚上要不要把两人喊来一起侍寝。

会不会显得荒淫无道?

姐妹俩能接受吗?

“陛下,张将军在殿外求见。”碧霞宫的女官匆匆跑进来汇报。

刘协微微点头,对甄宓说道:“爱妃,你与两位美人聊一聊,回头代朕赏赐一下,朕就先走了。”

甄宓听到张郃求见,心中了然,颔首道:“陛下放心,臣妾会安排好两位妹妹。”

来到碧霞宫外,张郃第一时间迎了上来,“陛下,光禄勋和郭主簿求见。”

“摆驾宣室。”

……

刘协来到宣室之时,贾诩和郭嘉已经在殿内等候一些时间了。

见到两人,刘协直接问道:“朕还以为你们在朝会后都出宫了。”

“臣有关于许攸的事情向陛下禀报。”贾诩向刘协行了一礼,开门见山地说道:“许攸已经有背叛袁绍的打算了。”

“哦?”刘协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问道:“文和详细说说。”

上次他才听贾诩说许攸和审配、袁绍之间生出了嫌隙,没想到这么快就打算叛变了。

看来袁绍为了稳定军心,不准许攸以金代罚救下妻小,对他的打击很大啊。

贾诩微微一笑,道:“前日除夕宴后,臣去了一趟许攸府上,与他聊至深夜。期间,许攸明言已对袁绍彻底失望,想转投曹操。为了能在曹操那边站稳脚跟,他希望臣能与他一起前去投效。”

果然啊,这就是发小的羁绊,许攸还是要投曹操。

刘协问道:“许攸既有叛逃之心,朕是否可以趁机拉拢?他肯去投曹操,未必不肯效忠朕。”

若能得到许攸的效忠,刘协在邺城行事将方便许多。

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好卧底。

贾诩说道:“臣与陛下所想一致,但此事干系甚大,臣不敢贸然行动,故而专程来向陛下请示。”

拉拢许攸具有一定风险,若他转头跟袁绍告密,那事情就大条了。

贾诩从来不喜欢擅作主张,尤其是替天子做主张。

因此尽管他心中有把握,但到底能不能去做,还是需要先得到刘协的许可才行。

刘协哈哈一笑,不以为然道:“文和不必束手束脚,朕又岂是那瞻前顾后之人?”

“朕相信文和的手段,就算最后不成,也非你之过,只能说明许攸此人不堪大用。”

玩弄人心这块就没有比贾诩更强的,哪怕是郭嘉也远远比不上。

贾诩明显有信心拉拢许攸,刘协岂会犹豫?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他要做的,就是用人!

“臣遵旨!”

贾诩脸上露出笑容。

得到了天子的许可,那他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此时他心中对刘协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做事不拖泥带水,更不会瞻前顾后,是个有魄力的雄主,远非好谋无断且优柔寡断的袁绍所能比拟。

“文和。”一旁的郭嘉忽然开口,他脸色凝重道:“许攸若不能为陛下所用,请文和当场除之。”

贾诩轻轻点头,道:“我正有此意。若许攸不可拉拢,当场杀之。随后以许攸意欲叛逃曹贼为名,向袁绍检举。以此保陛下无恙。”

这两个多月下来,贾诩时常“安慰”许攸,可不是没有收获的。

早早就或收集、或伪造了一堆许攸对袁绍心怀怨怼的罪证。

紧接着,郭嘉和贾诩两人,就如何让许攸臣服刘协之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商讨。

各种流程、话术都无比周到细致,让刘协大开眼界。

两人商议完许攸之事,郭嘉向刘协作揖道:“陛下,益州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人口庞大。若高干领兵过去了,定会养寇自重、趁机驻兵益州,假以时日,益州定会落入袁绍之手!”

贾诩也一脸肃然道:“陛下,益州决不能落于袁绍之手。”

郭嘉和贾诩当然看得出来,今日朝会上刘协是受到袁绍胁迫,才做出让高干去益州的决定,所以现在必须要想办法补救。

因为益州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旦让袁绍从刘璋手中取得了益州,那么即便他们以后取得了青、幽、冀、并四州,袁绍也依然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这是个巨大的后患,决不能留!

刘协点点头,刘备之所以能三分天下,就是靠着益州。

益州的重要性,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更远。

“朕虽然受制于袁绍,无法阻止高干前往汉中。但此事朕已有所布局。”

“刘璋暗弱无能,连张鲁都能欺之,无法为大汉牧守一方。朕已让荆州牧暗中领四千精兵前往益州,一方面防备高干,一方面逐渐取代刘璋。”

刘协把自己昨天的谋划,详细的跟郭嘉和贾诩说了一遍。

两人听完后,一阵面面相觑。

“朕的谋划可有不妥之处?”刘协见这两人的表情,赶紧追问。若有不妥,立刻更改。

“不,陛下的谋划大致方向上并无不妥。些许细节,稍后臣与文和补充便是。”郭嘉说着,颇为感叹道:“陛下比之刚来邺城时,成长了许多。”

那个时候的天子,拉拢人心的手段极为粗糙,只能骗骗武夫。胸中也无甚谋略,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得进意见。

而今居然能一眼看出益州的重要性,甚至还派出了刘备这个最佳人选暗中前往益州,并作出了详细的谋划。

如此成长,让郭嘉一阵心惊。

贾诩也抚须赞道:“陛下未雨绸缪,目光深远,倒是臣等多虑了。”

刘协的安排十分妥当。

即便是让他们来想也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安排了。

攻占扬州,吕布一人足以,刘备留下来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可让他去益州那就不一样了。

既能防止高干在益州做大,也能暗中图谋益州。

即便日后在邺城的谋划东窗事发,亦可前往益州,以益州为根基,重建朝堂。

听到郭嘉和贾诩两人的认可,刘协有点恍惚。

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如今的他对比刚刚穿越过来那一阵子,只能抱着郭嘉大腿瑟瑟发抖的时候,有了多大的成长。

得知袁绍派高干去益州时,他不用问郭嘉和贾诩,就能一眼看出袁绍的目的,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

这一切的缘由,在于这段时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

诸子百家,兵法韬略,凭借穿越后过目不忘的能力,基本上都熟读于心。

不说读万卷书,但也差不多。称之为学富五车绝不过分。

再加上超越这个时代的眼界,俨然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逻辑思考方式。

看着一脸欣慰的郭嘉和贾诩,刘协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

许攸府上。

贾诩在得了刘协授意之后,当天晚上就去拜访许攸。

“文和,伱考虑清楚了么?”许攸见贾诩登门,心中大喜,攀着他的手道:“我早就与你说了,袁绍并非人主。以你之才,孟德定会重用。”

“宛城之战,你虽然设计杀了孟德的长子、侄子以及一员大将,但只要我带你过去投奔,他不管是看在我的面子上还是为了展露胸襟,都绝不会害你。”

“袁绍的确并非人主。”看着神色激动的许攸,贾诩眼中光芒闪动,问道:“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子远为何执着于投曹操?”

“文和你不懂。”见贾诩有望和他一起投曹,许攸心情很不错,一脸笑容说道:“我与曹孟德乃是多年好友,他的为人如何,我最是清楚。”

“原本我以为袁绍要强于他,因而随袁绍谋夺冀州,以图大业。可如今袁绍外宽内忌,又偏信重用冀州派系,纵容麾下互相倾轧。因而袁绍眼下虽强,但迟早要落得和袁术一个下场。”

“曹孟德为人仗义,任人唯贤,许县亦有一位天子,占据大义。投奔孟德,将来也大有可为。”

许攸决定投靠曹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首先自是因为对袁绍失望且心生怨怼,其次他和曹操亦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最后则是对比了曹操和袁绍两人的品性。

在他看来曹操虽然阴险多疑,但却是个唯才是用之人。

以他的才能,投奔曹操定能得到重用。

若是加上贾诩,那就再好不过。

“原来如此。”贾诩点头一笑。

许攸继续说道:“文和,我接下来打算入宫一趟,以袁绍的名义将传国玉玺从天子手中骗走。”

“届时你我二人带着玉玺前去投靠曹孟德,他岂有不信任我二人之理?这也是我们过去立下的第一件大劳!”

许攸如今将贾诩视为知己,为了让他和自己一起投奔曹操,毫无保留地把心中的谋划说了出来。

然而,贾诩听完后却摇了摇头,颇为惋惜地说道:“的确是很不错的谋划……可是子远,恐怕我不能和你一起投曹。”

“什么?”许攸的脸色顿时一变,压抑着怒气道:“文和莫不是在拿我说笑不成,你若不与我一同投曹,今日何必登门?”

“我视子远为好友,岂能拿好友说笑?”贾诩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一脸正色道:“可我贾文和乃大汉臣子,立志辅佐天子、匡扶汉室。岂能与子远带着陛下的传国玉玺投奔曹贼?”

许攸闻言,瞳孔骤然一缩,脸上的怒火瞬间僵住了。

大汉……臣子?

“子远,告诉我,你现在的选择是什么?投奔曹贼,还是效忠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