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8章 人才

糊清灭洋1880 第18章 人才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七月七日,李林杨带领黄鹄号再次出征非洲。

由于航程长,四千吨级的黄鹄号上只有两百多名红旗军官兵,仍然编制为一个混成营,营长吴天行。

黄鹄号上除了红旗军官兵,还有几名特别的客人,或者说自己人。

几个月前,徐寿老先生溘然长逝。徐老先生的遗体被送回老家安葬,现在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弃官来到了海安营,接手了潜艇项目的后续发展,也接了其父的技术衣钵!

话说,徐建寅可不仅仅是如同他父亲那般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他此时已经是堂堂的四品官,不仅在大清朝的军工业享有大名,而且对北洋海军的采购等都有相当的话语权。

中国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一百年后,都是官本位的国家。徐建寅能抛弃了堂堂四品官位,来为李林杨这个仅仅五品的武官效力,在这个时代乃是颠覆认知的事情。当然,徐建寅能来红旗军,并非受李林杨的吸引,而是其父徐寿老前辈的遗志。

徐建寅的到来,不仅仅是他自己,还带来了两个人和一个人的信息。话说,大清朝的洋务运动曾经培养了一个小小群体,名曰“留美幼童”,前后几批合计一百二十人。但是,大清朝因为保守,担心这些留美幼童忘记了“忠君”,在大多数人没有完成学业的时候,1881年就召回了这些人。其中仅有两人完成了大学学业,比如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比如外交官王庚。徐建寅带来的两人,以及提供信息的一人,都属于这个群体。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完成学业,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中国最有知识的一个群体。大清朝廷倒也没有很无视这些留洋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较好的安排,比如詹天佑等十六人就被分配到了福建海军,中法战争中马尾海战,还阵亡了一名留美幼童。

徐建寅带来的两人,一个叫做史锦镛,广东人。这位在美国就剪了辫子,还和美国妞谈起了恋爱。如此行为,肯定是不为满清官员所容的,回国之后没有分配工作,为了谋生就做起来了买卖。

另一个叫石锦堂,山东济宁人。这位和史锦镛的遭遇比起来就更令人唏嘘了。史锦镛是已经不能接受封建思想做出了改变。而石锦堂则是召回之后,为家乡人所不容,为其供职的官衙所不容,称其为“假洋鬼子”,年轻人气性大,气的连吐几口血,大病一场。

所谓一个人的信息,乃是一个叫王翰书的。此人也是留美学童,但是拒绝了清政府的召回(留美幼童有二十六人在美国死亡或者拒绝回国)在美国读完了大学,学的机械。虽然,美国在1882年已经颁布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但王翰书早在1775年就去了美国,并且毕业后和一名美国姑娘成婚,故此还是有美国身份的。但是,工作生活中都难免受到歧视,因此有意带着老婆回国做一番事业。可是呢,大清朝,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发挥能力的岗位,甚至是容不下这样的人!在大清朝的官员眼中,王翰书拒绝被召回,已经与叛国无异!

虽然,史锦镛只是在美国读了中学,石锦堂也仅仅上了两年大学,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难得的人才。至于王翰书,虽然没见到人,但也可以肯定是个人才。

李林杨此前接触的人才层次较低,红旗军系统中仅有那么一两个秀才十几个童生,若非徐建寅这种圈子,很难接触到类似这三人的“高端”人才。而,红旗军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还需要等!

经过“面试”,李林杨准备把史锦镛派到班达共和王国,做黄仲通的副手。黄仲通在班达共和王国乃是李林杨的代表,其职务不仅仅是为李林杨打理有关地产矿业方面的事宜,还在南非的开普敦设立了公司,专门经营采掘金矿选金矿的设备。由于英国法律的规定,这些采矿设备和选矿设备几乎是必须从英国进口。因此,还需要在英国设立一个工厂,故此人手严重不足。再加上管理上,需要制衡,而史锦镛就是极好的人选。

石锦堂则是作为徐建寅的副手,一并去德国不莱梅船厂。

至于王翰书,那就来军工厂吧!

潜艇,是要继续发展的!瓶颈很明显,动力系统。

徐建寅此行虽然是去不莱梅船厂担任工程师,但主要承担的工作其实主要是研发发动机。

虽然这个时代的汽油机还属于幼儿阶段,大名鼎鼎的奔驰公司创始人本茨这一时期刚刚发明汽油发动机,功率只有可怜的1.8千瓦。李林杨脑子中有着完整的汽油机结构!航程中李林杨和徐建寅石锦堂一番长谈,耗时十余日设计了中国第一台汽油发动机。

徐建寅的名气比他父亲稍小,但知识面更广泛,工业经验更加丰富,更有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山东机器局就是他建的),国内工业企业的管理,徐建寅乃是站在前列的有限几个人之一!

大清朝的洋务运动很不成功,但毕竟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大国,国人智商又不差,因此人才还是有很多的,而徐建寅正是其中佼佼者!

虽然,汽油机主要设计乃是来自李林杨,但讨论过程中,李林杨再次发现,自己也仅仅是知识多了点,比起这个时代的顶尖技术人物,智商毫无优越感。

话说,这台汽油机,基本上出自李林杨之手。缺点,简直是满满的,但却是李林杨根据这个时代的材料、加工能力等技术水平设计出来的。

其中有几项设计,李林杨还是很得意的!

曲轴箱体以及活塞缸筒、化油器,消音器、排气管、火花塞等,李林杨确认以及肯定,序列可以发展,但型号方面,这台四缸的液冷活塞汽油机可以一直发展完善到二战!尤其是活塞缸,其内径和活塞行程其实和二战中的某款发动机完全一样。为何如此,只能说李林杨只记得这么个参数。

因此上,设计其实是很完善的。

虽然这台四缸汽油机还是很落后,但绝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为了这台汽油机,李林杨砸出去了十万块银元预算,时间预计为一年到两年。在这一两年时间里,徐建寅团队要把汽油机几百个零件制造出来,并把制造汽油机零部件的所有机床设备都采购一套(有些机床需要定制)。十万块银元的投资,对红旗军来说不是小数目。相比德国的本茨,这科研条件堪称富豪了!本茨几次濒临破产,而且哪怕发明了汽车,生活也极其清苦,别说十万银元了,现在他怕是一千银元的资金都没有!

徐建寅此行,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收购本茨的企业,把本茨挖到中国!断了德国,断了欧洲内燃机发展的根!在这方面,李林杨可不讲什么道德,更何况他也没有使出商业之外的招数,因此和不道德根本扯不上关系。

话说,四冲程汽油机的原理,李林杨只用一会儿就能给徐建寅解释明白。但工程技术,并不因为设计完善就一定成功!原理解决之后,材料和加工工艺决定成败。工程技术最花钱的其实在材料和加工工艺。

总之,造出一台能运转的汽油发动机,其实不算很难。但造出一台能用的汽油发动机,就很难了。造出一台好用的发动机,需要无数资金,几代人的努力!虽然第一步不难,但困难是红旗军今年的预算再次超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