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湖人都有冲动不爱动脑子的毛病,但是不代表他们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傻子才会主动去给皇帝找不痛快。
他们敢给皇帝找不痛快,皇帝就敢让他们的脑袋瓜不痛快。
于是乎,被缠上的只有那些家境不好还不善言辞的考生。
要麽接钱保平安,要麽拿棍子把人赶出去。
反正他们已经是进士,和朝中官员起冲突朝廷不一定向着他们,和江湖人起冲突最後倒霉的肯定是江湖人。
苏景殊嘴上说着不参加诗会,其实还是出去了几回,两个哥哥给他的回信中提到了好些他们觉得可以结交的人,苏轼苏辙严选,他总得去亲自接触接触。
殿试之前还有集体培训,培训地点在太学,外地考生对太学的布局不太了解,他和他的同窗们正好给外地考生当个讲解员。
科场重同年,没有意外的话,他们这四百二十八个同榜进士将来到官场上得守望相助。
有意外的话那就说不准了,四百二十八个人大混战起来也是剪不断理还乱。
不过那都是当上官之後的事情,在殿试开始之前,所有人都会维持表面的和善。
赵大郎本来也想参加殿试之前的集体培训,但是他的身份已经暴露,这时候和新科进士混在一起不太合适,只能惋惜的放弃集体活动。
人心隔肚皮,他和小郎关系好那是因为他们知根知底,陌生人还是算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保不齐就遇见个因为他的身份而刻意凑上来和他交好的。
他还是个孩子,斗不过老奸巨猾的成年人,这时候应该听他爹的话。
官家:……
官家不想说话。
莺初解语,微雨如酥,殿试的时间定在三月十七,转眼间就到了新科进士成为天子门生的时间。
今年的殿试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不过却比在宫殿里考试更舒服,因为他们的考试地点是风景极好的琼林御苑。
赵大郎没有参加考前的礼仪培训,殿试是让皇帝和几位考官来排前几名,他隐姓埋名参加春闱还行,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的情况下有点像捣乱,只能再次惋惜的看着别人参加。
今年的殿试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公,他觉得他们小郎参加殿试也像是捣乱,皇帝和各位考官熟悉他,难道就不熟悉小郎?
他们俩在考官们面前半斤八两,让已经连中两元的小郎参加殿试简直是对其他考生的碾压。
唉,有旷世奇才如苏子安是大宋之幸,却是同场其他考生之大不幸。
太子殿下曹操附体,感慨的甚是有文化。
幸好他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不然连旁观殿试的资格都得被取消。
新科进士在宫人的引领下鱼贯而入,参加考试的都是进士,所以入场之前的检查没有春闱秋闱那麽严格,负责检查的宫人态度也比贡院门口的书吏好很多。
省元苏小郎走在最前头,不着痕迹的朝旁观考试的赵大郎眨眨眼睛,假装刚才什麽都没有发生,昂首阔步跟着带路的宫人去他的位置站着。
科举考试分三场,秋闱第一名叫解元,因为秋闱叫发解试,春闱第一名叫省元,因为礼部试是尚书省礼部试,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但是主持殿试的衙门听上去却和考试一点边儿都不沾。
负责安排殿试的是御药院,没错,就是侍奉皇家医药的御药院。
御药院,顾名思义的确是管医药的地方,但是不知道仁宗皇帝是怎麽想的,愣是让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管理医药的衙门参与殿试事务,于是如今的御药院不光管理医药,还负责殿试雕印殿试的试题和义理出处。
御药院就御药院吧,反正大部分人都只会参加一次殿试,御药院管的事情再多,今後他们也没有再打交道的机会。
苏景殊规规矩矩的站在他的位置上,等四百二十八位考生全部到齐,所有考生齐齐向上首的官家和考官们行礼,然後就是官家训话的时间。
赵曙笑吟吟的看着足足四百多个青年才俊,他的运气的确不错,这场的进士年纪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春闱的试卷他已经看过,都是学问紮实才学渊博的栋梁之材。
年轻好啊,年轻才有干劲儿。
同样年轻的官家温声鼓励了考生几句,然後不紧不慢的点人,“哪位是苏景殊?”
苏小郎:……
赵大郎:……
其他考官:……
您现在装不认识是不是有点晚?
苏景殊尴尬的上前一步,假装他们之前真的没有见过,“学生苏景殊,见过官家。”
赵曙看着生机勃勃宛如春雨滋润下奋力生长的小白杨的苏家小郎,眸中笑意更深,“先是解元,再是省元,小郎可有信心三元及第?”
旁边人听见这话表情都变得古怪,官家,您可长点心吧,称呼暴露了。
苏小郎顶着衆人的或惊讶或艳羡的目光,挺直腰杆大声回道,“回官家的话,有!”
官家都问出口了,这时候说没有不叫谦虚,叫犯傻。
赵曙满意的让他回去,然後继续点人,“哪位是章惇?”
和苏景殊隔了三个位子的章惇上前一步,不用特意假装,他和官家之前的确没有见过,“学生章惇,见过官家。”
赵大郎听着他爹挨个点名,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被点出来的都是小报上的常客,他爹私底下都看了些什麽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皇帝就要勤于政务,怎麽能浪费时间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娱乐小报呢?
指指点点.jpg
官家第一次当殿试的主考官,看新科进士的眼神甚是慈爱,和鸡妈妈看刚孵出来的小鸡崽一样,怎麽看怎麽喜欢。
一个个的都是好苗子,培养好了都是大宋的栋梁啊。
好在很快到殿试的时间,没让他把四百多个新科进士挨个儿点过来一遍。
考生们依次落座,殿试题目诗、赋、论各一道,题目是官家亲自拟的,比春闱的题目还要明显。
诗题《题水战诗》,赋题《桥梁渡长江赋》,论题《文武之道何先论》。
无一例外,全是以前殿试考过的题。
诗赋都是刚开国时太祖皇帝出过的题,这还没什麽,没谁规定太祖皇帝出过的题後面不能继续出。
可最後这道《文武之道何先论》,嘶,官家,您的地图有点短啊。
《文武之道何先论》,这是真宗皇帝景德二年的殿试题目,而景德元年的冬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真宗皇帝在景德元年和辽国签订合约,但是他少年时却以好战而被太祖皇帝喜爱。
他是大宋的第三位君主,按理说王朝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