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03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03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都是这麽个想法。

今时不同往日,王介甫已经不是那个朝臣争相结交的名臣,而是想要和官家一起在朝中兴风作浪的奸佞预备役。

大宋现在是什麽情况,经得起他们那大刀阔斧的变动吗?

不像话!

他们在登州可能察觉不到,反正京城现在气氛非常紧张,阿云的案子送过去算是火上浇油。

且等着吧,接下来还有的折腾。

苏景殊不清楚朝中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但是凭他仅有的那点印象,接下来的党派之争比知州大人预想的严重的多。

变法改革不怕一条道走到黑,就怕来回反复,今儿想出个政策明儿就叫停,神仙来了也干不下去。

巧了,大宋的变法改革把这些不该踩的坑全踩了个遍儿,还屡教不改的来回踩,生怕江山安稳社稷太平一样,哪条路不能走偏要往哪儿走,堪称作死的典范。

不要慌不要忙,该来的都会来,担心也没用。

小小苏大人心里吐槽,面上依旧老老实实的听许大人讲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要不是京城的亲朋好友提前和许大人打过招呼,人家才不会费劲和他说这些。

他又不是什麽不知好歹的人,许大人比他了解官场,现在不好好学,过几年回京城天知道会被隔空得罪的官员怎麽坑。

那些家夥连皇帝都敢算计,还有他们不敢算计的人吗?

当官有风险,进京需谨慎,消息不灵通真的能要命啊。

许遵要说的其实也没多少,除了这次案子牵扯出来的弯弯绕绕就是朝堂上即将出现的风起云涌。

官家在阿云的案子上难得强硬,十有**就是在给後面的变法做准备。

变法要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官家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的话底下人再怎麽能干也没用,要是这回还和之前范文正公那次一样,那之後也别再琢磨这事儿了。

毕竟最终做主的是官家,必须要有官家在背後撑腰,没有官家这根主心骨什麽都白搭。

苏景殊慎重的点点头,听懂了,他们许大人是个铁杆变法派,不过他们人不在京城,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没啥影响。

在地方当官就这点不好,吵架都吵不上热乎的。

不管怎麽说,拖了半年的案子终于能结案都是好事。

案子结案,苏通判和许知州才能安心干其他的事情。

登州地方小离权力中心也远,迎来送往之类的官场交际不多,除了日常公务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要忙,不然他们这一个知州一个通判也不能时刻盯着阿云的案子。

事情少意味着空闲时间多,但是他们也不能总是闲着,还是得找点事情让自己忙活起来。

许知州最近在忙着改造沙门岛,苏通判则是和州衙外面的菜地相亲相爱。

这年头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爱陶冶情操,对官府衙门的环境要求也很高,所以各州各府的绿化都做的很好。

当然,京城之外的地方能看得过去的都仅限于衙门周围。

登州好歹是个人丁兴旺的地方,州衙外面的绿地得有几十亩,不过别处的衙门绿地种的是花花草草,他们这儿全都改成了菜地。

小小苏大人对此振振有词,花花草草是绿的,菜地也是绿的,种出来的菜还能供衙门食堂取用,换成菜地没毛病。

他已经雇了那麽多老农来种西瓜,顺手把其他空地打理了正好解放衙役的双手。

术业有专攻,比起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衙役,还是大半辈子都在种地的农人更靠谱。

接下来要种的不光有西瓜,还有他悄咪咪弄出来的棉花红薯加玉米,他已经根据系统自带的介绍把时间都分配好了。

六七月份吃西瓜,之後正好种玉米,来年春天正三四月份种红薯和棉花,土豆春秋都能种,见缝插针随便种点,运气好的话今年冬天就能吃上烤红薯和炸薯条。

先让那些老农熟悉一下这些新作物,然後让掌管农事的官员来安排接下来该怎麽办。

种地这种事情他和许大人都干不来,还得专业人士出马。

新作物産量如何?对地力的损耗如何?一年种两季还是三季?轮作、间作还是套种?

如果要扩大种植面积的话,多长时间能种出来足够的种子?官府收几成税?遇到天灾怎麽办?有多少官员能到乡村指导种植?百姓怕出差错不敢尝试该怎麽处理?

好像没多少事,但是仔细一想又都是事儿,还好衙门有专管农事的部门,不然光种地就能让他们忙的焦头烂额。

许遵许大人对种地仅限于纸上谈兵,苏景殊苏大人连纸上谈兵都够不上。

他小时候还能在田埂上帮他爹他哥递个工具,现在除了一键收割其他的忘的干干净净。

穿越者一旦出场就会惊艳四方都是假的,读书方面惊艳四方也就算了,在种地上还惊艳四方未免有点太瞧不起劳动人民的智慧。

他不是农学出身,这个惊艳四方的机会还是留给别人吧。

就算是农学出身,後世教的那些和现在的情况也不一样,见惯了机械化耕作再回过头来看宋朝的科举水平,高材生也不一定能玩得转现在这些农具。

育种堆肥这种或许能说上两句,但也仅限于说两句,真上手的话还得经常种地的农人来。

许知州是个好脾气的官,看着衙门周围种满花花草草的空地变成农田也没说什麽,他对精力无限的苏通判只有一个要求,折腾州衙旁边这些地方就够了,别的农田全都不许动。

某人说了他对农事一窍不通,家门口的任他折腾,别的就算了,尤其是学田,敢动他就敢告状。

苏通判很委屈,他是个正经官,怎麽可能胡闹到那种程度,就算把学田给他他也不敢要好吧。

所谓学田就是用来给读书人发学粮的田地,地方州学、县学的学田一般在五到十顷,多了的官学自留,少了的当地衙门给补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大宋优待读书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教育这方面没得说,只要有读书的天赋,只靠官府的救济援助也能一路读下去。

没天赋就算了,官府衙门不是冤大头,学粮发到一定年龄就不再发放,到岁数了还没有功名就去另谋出路吧。

登州这块儿适合种地,打理学田的官员也尽心,官学的学粮不光能按时发放还能有剩,和那些收成不好年年发不够数的地方相比简直好到天上去了。

他只是想提前把後世那些高産作物苏出来,没想育种堆肥弃文从农。

弃文容易从农难,还是不要难为自己了。

虽然他不会种地,但是他能干别的,粮食多少都不嫌多,産量多高都不嫌高,他们要争取用最少的土地养活最多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