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32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32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衙门多待几年总能找到喜欢又擅长的差事。

不要着急,不要气馁,他们京城小霸王庞衙内光出身就能让天下大部分人羡慕嫉妒恨,只要不干坏事就是做好事。

看朝廷新颁布的政令,种地种的好有赏,开垦荒废农田有赏,随便干点什麽都有赏,实在不行他们去开垦荒田,不认字也能当监工,何况他们庞衙内是国子学出来的学生。

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人都能被朝廷奖赏,能说他们没用吗?

现在找不到自我价值没关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准儿睡一觉醒来就知道後半辈子想干什麽了。

加油衙内,光明的未来正在向他们招手。

白玉堂看着听的一愣一愣的庞衙内,对他们苏大人的口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真的,这小子不去当江湖骗子简直是屈才。

小小苏大人表示都是小意思,有空胡思乱想说到底还是太闲了,正好他们接下来要去勘察地形,跟他们跑两天就没空悲春伤秋了。

登州这边山还挺多的,之前清剿匪患的时候已经将藏在山里的百姓清出来一拨,不知道後来有没有又回去的,这次顺便再理一遍户籍。

人口就是生産力,指望百姓多生孩子有点慢,增加户数最快的方法就是把之前藏起来的百姓给扒拉出来。

同理,增加农田数量的最快方法也是把之前被藏起来的田亩数给清理出来。

政绩啊政绩,这一波干完等着他和许大人的肯定是步步高升。

苏通判现在干劲十足,区区新政不在话下,只要他足够勤劳,登州境内就没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有苏通判这个外挂在,登州的基建大业进行的极其顺利。

因为前些年天灾不断,大宋各地官府都很注意招揽水利方面的人才,即便不为了灌溉农田也要防备着雨季洪灾。

不只登州,全天下都经常是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百姓年年祈求风调雨顺,真正风调雨顺的年份却很少见。

总之就是修建水利没坏处。

小蜜蜂们勤勤恳恳办差,京城那边也在勤勤恳恳搞事情,临近年关,庞昱收拾行李屁颠屁颠回京城过年,苏景殊这边也收到了亲朋好友送来的信。

好消息:小金大腿说他磨破嘴皮子终于劝住了官家,青苗法不会只试行三个月就推广到全大宋,怎麽着也得推行个三年再说。

坏消息:俩哥哥被打包扔出了京城。

苏景殊:???

等会儿,认真的吗?

第178章

*

苏景殊很懵,他想不明白好生生的他哥怎麽会被贬出京城,还是俩哥哥一起被贬?

不是,你们在京城套王相公麻袋了吗?怎麽还能两个都被贬?

消息太过离谱,小小苏懵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翻下一页。

俩哥哥一般不会动手,但是他们家老苏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略懂点拳脚功夫,听说老王最近忙的头晕眼花,父子三个套一个人的麻袋成功率还是挺高的。

王相公,王叔父,您还好吗?

雱哥儿,你爹还能下床吗?

苏景殊一目十行往下看,弄明白俩哥哥被打包扔出京城的来龙去脉後终于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只是政见不合被贬而已,还没到套麻袋的地步,感谢老苏,感谢老王,感谢至今依旧秉持君子动口不动手信念的亲朋好友们。

理念不合吵架就行,千万别动手,动手有风险,这年头的医疗水平真的经不起他们打群架。

条例司成立以来政策一条接一条,别的都还好,争吵着争吵着就推行下去了,只有青苗法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

即便京城得到的反馈绝大部分都是正向,反对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反对的点在官府公开放贷与民争利上,现在的反对点在官府为了放贷强迫百姓借钱上。

没错,青苗法颁布还不到半年,第一轮借贷都没干完,已经出现地方官强迫不缺钱的富户借贷来牟利的情况。

如果只有几个地方官这麽干还能说是官员团队良莠不齐,半数以上的官员都这麽干就不能只怪官员的人品,还得找找政策的问题。

朝廷再怎麽强调青苗法不为牟利只为赈济百姓都没用,那两成的利益不是假的,没有官会嫌弃库房钱多,任期满後账上多一文钱都能算他们的政绩,没有官员能扛得住这个诱惑。

小小苏大人在登州要死要活是为了什麽?

往大了说是为生民立命,往小了说就是为了他的政绩。

有钱什麽事情都好办,只有地方官府经费充足,之後不管是赈济救灾还是搞基建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青苗法对地方意味着什麽?意味着

朝廷白白送来的大功劳。

两成利也是利,本钱朝廷给,放出去半年就多两成,放出去半年就多两成,再正直的官看着这条件都心动。

最要命的是,这是上头让他们推行的政策,放出去的贷越多收回来的利钱越多,收回来的利越多越说明他们推行新政尽心尽力。

和到手的政绩相比,支持新政还是反对新政都不重要,干就完事儿了。

地方官团队那麽大,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升到中央,绝大部分官员都是一辈子在地方打转。

朝堂纷争和他们没有关系,只要能做出政绩别的什麽都不重要。

谁都知道放印子钱跟无本生意没区别,虽然青苗钱的利益不高,但是看在能光明正大放贷还不用担心官府派人抓的份儿上,低点就低点。

哦,不对,他们自己就是官府。

桀桀桀桀桀桀桀桀桀。

打住,反正就是,在青苗法的推行上,很多时候官府和那些为富不仁的豪强大户没有区别。

新法是上头让他们推行的,他们把钱散出去是为了让百姓的日子更好过,至于百姓需不需要,那不重要。

地方的青苗新法推行的如火如荼,奏章雪花般飞到条例司的书案上,只看地方官送来的反馈,简直就是他们条例司的大胜利。

差点把反对派给气死。

这都不是与民争利的事儿了,这是贫民富户都不放过,非得把大宋所有百姓都逼上死路啊!

贫民是借钱还不上,富户是不用借钱强迫他们借,怎麽着?除了当官没活路了是吧?

祸国殃民!奸人害国啊!

王介甫!你的良心不痛吗?

于是京城就出现了这麽个场面,地方报喜的奏章接连不断,朝中弹劾老王推行青苗法误国的奏章数量也再创新高。

他三哥忍无可忍,直接把老王堵在条例司衙门吵了一架,

气的本就焦头烂额的老王扭头就走,当天一整天都没再露面。

再然後,倒霉催的二哥等到的就是出任河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