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冲出四合院 > 第326章 又是一年新春

冲出四合院 第326章 又是一年新春

簡繁轉換
作者:七五三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10:04:15 来源:源1

次日13号一早,张和平回到南锣鼓巷街道办,开始了新一轮上班,看报、喝茶。

临到中午下班,这小子才忍不住凑到王主任身边,小声问道:“王姨,上级真的让我自由行事?”

“你要请假?”王主任状似答非所问,实际上是在强调昨天已经说过的事,“你请假干什么?”

“那个,我想去西山打猎,给军烈属备点年货。”

“去吧!注意安全!”

……

打猎是真的,给军烈属送肉也是真的,当然还会给他自家留点,再有两周就要过年了,得备年货。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层试探意思,主要是张和平还没适应绝密工作身份。

另外,他看了一早上的内参,对去年的干旱影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简单点说,去年动用了一些备用粮,具体使用数量未统计出来,只知道今明两年必须重视粮食生产。

然而,今年这雪有些薄,就连西山这边的雪,也没有往年冬天的四分之一厚,让他心中有些担忧今年的北河省天气。

至于大表姐马丽莉昨晚提及的羽绒、棉花等农作物还债一事,这跟前两年大肆引进技术、设备有关。

之前,老丈人唐明跟张和平说过,上面开会决定了一个“8年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规划”,张和平当时就对老丈人唐明说过,顶多两年就会花光计划资金。

现在来看,应验了!

关键是,资金还用超了许多,搞得去年的外汇储备都花光了!

当然,花光外汇储备这件事,是张和平根据报纸上的信息推断的。

去年9月选的3000名留学生,到年底只派了52人出去。这些人12月26日出国时,一共只有50镁元经费。

但凡国内有点外汇储备,也不至于才给50镁元。

除此之外,近期还有个大消息,版纳的知青闹着要回城!

版纳的大部分知青,都是用‘兵团战士’那种假参军名头骗过去的,他们心中的怨气不小。

加上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周围稍微有点关系的知青都离开了;再加上近两年考上大学而离开的知青刺激,让版纳留存的知青更加浮躁。

这群知青上个月组织了一批人来首都,被打发回去后,没得到想要的答复,最近又开始卧轨、绝食威胁。

张和平知道,经他们这么一闹,知青返城潮就要来了!

这不,1月25号这天下午,张和平提着两带盖的红色塑料桶到南锣鼓巷街道办时,王主任把他叫进了办公室,至于那两桶剔了刺的鱼片,则让马秀珍与其他办事员提去送温暖。

“上面同意知青分批返城了,让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王主任一脸凝重的说道:“知青返城虽然有病退、困退、顶岗等限制条件,但这个口子开了后,其他没返城的知青肯定会想方设法回来。到时候,那些返城知青的就业,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你又想开小作坊了?”张和平笑呵呵地给茶杯添上了热水。

王主任接过茶杯,喝了一小口,皱眉道:“上面的意思是衔接,恐怕另有深意。”

“农村工商业解禁,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得到认可,加上之前鼓励社队企业的政策,现在就差一个城镇个体户经营政策了。”张和平笑道:

“所以,现在不适合开小作坊,适合向上面诉苦返城知青的就业困难,对吧!”

“嗯!”王主任放下杯子,淡笑道:“明天别出去了,回来教少先队员写春联。”

张和平应下了此事,第二天带着家里的外甥、表侄来到街道办,让他们也参与到给军烈属贴春联、挂光荣灯的公益事业中。

1月27号除夕夜,大姐张招娣和姐夫常胜带着孩子们去首都站那边过年,张和平他们是跟隔壁的周家凑在一起,在8号院吃的年夜饭,帮他们聚人气,旺来年。

次日一早,大外甥张逸、外甥女张婷就闹着要去集合贴春联。

放跑了两兄妹后,二姐张盼娣两口子去给他们的领导拜年,张和平跟父母则去老连长家拜年,结果没人在;然后是去杨奶奶、王主任家拜年。

而老张的战友黄学民,去年下半年调到了北湖省担任民政厅副厅长,一家人都搬了过去。

接着,父母去看他那4个老战友,张和平则去首都玄武医院,跟还在加班的赵医生拜了个年。

之后,张和平去刘大爷那边瞅了一眼,院子换了人住,这个住户很谨慎的表示不认识上任住户。

城里绕了一圈,张和平将麻袋里最后两盒拜年礼,送给了老丈人唐明之前住的那个朋友家。

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就在今天大年初一,我国应邀对镁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可是重大利好消息,今年的港股指数稳了!

没过几天,又传来一个大消息,批准粤省建立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蛇口两字,让张和平忽然反应过来,深镇还不是经济特区,甚至还只是一个小镇!

婷美贸易想在深镇建汽车厂的事,花都那边肯定有人投了反对票。

反对原因可能与姓资姓社有关,也可能与婷美保健厂工人的高工资有关,甚至有可能是那些人眼红雄起酒的暴利!

要不要去蛇口工业区试试?

2月1号傍晚,就在张和平准备第二天请病假去港岛时,大姐夫常胜下班回来说,有一大批知青回来了。

次日,张和平去南锣鼓巷街道办坐了没多久,就听到有知青进来办理户口迁入。

因为知青的档案还没寄到,户籍室那个年轻男办事员想让他们改天来,结果那些知青就急了,以为街道办不接收他们,在外面闹了起来。

“闹个屁!”王主任不在,张和平一脸严肃地从办公室里出来,朝着院里那群知青和亲属,大声说道:

“没有档案,谁知道你们在下乡的时候有没有作奸犯科?还想不想要街道办向用工单位给你们说好话了?”

张和平走过去,伸手从一个女知青那里拿了她带来的回迁资料,扫了一眼后,还给了女知青。

接着,就见他对一众满脸担忧、忌惮的人说道:“知青留下排队办理登记,家属去门外等候,都是多年的街坊,互相理解一下。”

一个中年大妈担忧道:“张副主任,那个小李说我儿子的档案没到,办不了!”

“档案没到,肯定办不了!”张和平严肃说道:“不过,户口回迁资料放在你们那里容易搞丢,今天先登记收回迁资料,免得你们花百多块钱车费回去补办。”

“等档案到了后,街道办再请红袖大妈,通知已登记的知青过来办理户口迁入!”

“张副主任,万一档案一直没到怎么办?”又一个知青家长问道。

“那就得让首都知青办的人,问问下乡地的知青办了!亦或者,知青自己联系下乡地的熟人帮你们自己问。”张和平说着,挥手道:

“家属去外面等,不要在这里阻碍登记。城里的工作岗位就那么点,先登记完的,就先去找工作,别让其他街道的知青抢了先!”

说到工作,一众家属即便有些不情愿,还是被旁边的办事员劝了出去。

张和平进了户籍室,让那个管户籍的小李让开了他的位置。

“复印纸、尺子、回形针!”张和平坐下后,随手拿起一个街道办常用的红线工作本,以及一支圆珠笔。

接着,就见他将复印纸垫在红线工作本下,用尺子和圆珠笔在本上画起了登记表格,嘴上还跟一旁的办事员小李说道:

“做群众工作,得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咱们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与人民为敌。”

“群众对咱们的工作有意见,那就说明我们没有做好,必须懂得灵活变通,不要引起矛盾,更不能激发矛盾。否则,以后走在街上,都没人搭理咱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