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563章 不如自己做主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63章 不如自己做主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逍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22:09: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市场在变化,今时不同往日,即便让罗学云亲自动手再来一次,或者说手把手包教包会,都没法重现过去的成绩,你若是太执着于细枝末节,就是缘木求鱼,入宝山空手而归。”钟乐摇头不已,“罗学云身上有很多谜团,沾染他风格的青云公司亦是如此,你当分清主次。”

正如徐南科自己讲的,调研考察是为了分析青云农业优劣,给予借鉴参考的范本,既不是辨析青云农业发展史,更不是罗学云起家传记,很多偶然和恰逢其会,很多语焉不详都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就算给你讲清楚,带你看了又能怎样?

四人没有反驳钟乐的点评,事实上他们也只是感兴趣,想了解一下而已,毕竟是青云农业的核心机密,三言两语说不清,主要是想打开话题,让钟乐参与进来。

此时条件成熟,徐南科便切入主题。

“乐兄弟,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们应该怎样了解研究青云农业?”

“两条路。”钟乐伸出食中二指剪了剪,“其一就是青云管理体系,你会看到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即便它还小,还很土,但内核是新颖的潮流的,很多理念和要求都是接轨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值得大作坊小公司学习。

其二是合作模式,青农涉及田地和农户,生产需要经年累月的相处,不是一年两年,如何让人满意,让田地发挥效用,是很困难的事情,青农的方法有独到之处。

这两点你们若是研究明白,写得清清楚楚,此行就算没白来。”

周文刘志成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钟乐的话就像给出答案的测验,把他们的工作变成命题作文,徐南科跟余昭则有些尴尬,这两点一确定,基本上就没有发挥的余地,可话说回来,若不是他们看到田集各村千头万绪,理不清主次,也不会求着限制范围。

“还有什么问题么?”钟乐笑道,“没有就吃饭了。”

“等等。”徐南科问道,“青云农业能成,罗学云占了多少功劳,或者说青农的发展壮大之路,换做别人领头,能否有今天的成就?”

“你确实问到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钟乐道,“以我的角度,没有学云就没有青云,若不是他顶在前面遮风挡雨,站在后面各种支持,青云公司走不到现在,包括很多难关和发展的机遇,都度不过抓不住。

很简单的例子,两青云之余,罗学云还搞起来优选超市,这可是我国比较早的自选商场,能立住脚跟可见本事,还有乐进商业街联合商店,青云厂区的建设,新田集的规划等等,都显出其才情。

青农的管理层,我不敢武断地说他们离开青云,离开罗学云就一事无成,是被扶起来的阿斗,但没有罗学云撑腰作胆,他们是无法实现从农户到商人的转变,甚至于我,没有罗总给予机会,同样会湮灭在人群中。”

“也就是说,我们对青农的研究,终究离不开罗学云?”

“话也不能这么说,虽说青云处处有他的影子,但你若不刻意去找,并不会有什么阻碍。”

徐南科没有再说什么,跟钟乐喝酒吃饭。

饭后,四人小组商量后兵分两路。

“我跟周文一队,下乡走访青农生产的合作模式,余昭带着志成跟着青云农业职工上下班,研究一下他们的管理体系。”徐南科说道,“不管怎么说,咱们来这一趟,得做出点真东西,不能真像青云职工以为的那样,走马观花浮皮潦草,除了吃喝造粪,屁用没有。”

钟乐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的故事,确实让徐南科等人不好受,大伙千里迢迢接连转车到乡下,可不是为着走过场来的,否则留在城里不比乡下风吹日晒,钻草林子舒坦?

田集谷寨的谷德永,是徐南科瞄到的第一个目标,在全乡绝大部分人都跟青农合作种植青云菜的时候,他坚持守着自己的地不租出去,可他并非死守稻麦的顽固,同样种田黄菜,只是不愿服气青云农业的管理,非要单干,因而谷老倔的名号传遍田集,连初来乍到的徐南科都有耳闻。

徐南科制定计划之后,就带着周文前往谷寨。

“谷老伯,我们是……”

“我知道。”

谷德永五十上下,身强体壮未见到什么颓态,一双狭长的眼睛上下打量,瞅见周文胸前挂的相机,嘿嘿笑道:“省里来的干部,要做什么调研,老早就听人说了,咋地,要调研我?”

“想跟老伯问几个问题。”徐南科道,“不知道方便不?”

“不方便,我还要带俺儿下地干活。”

“没事,边走边聊,刚好我们也想去地里看看。”

谷德永扫了扫徐南科,见他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没说重话,嘟囔道:“想当跟屁虫就来呗。”

徐南科听清这话,却并不尴尬,跟着一家人浩浩荡荡往田里去,还别说,阵仗不小,两个儿子都是五大三粗,儿媳妇扛着铁锹挎着筐子,亦显得精明能干。

田里的水还没干,长满青绿中泛着微黄色的空管根茎,沿着水沟和垄一片一片,水面有比指甲盖还小的浮萍,周文一眼望去,两大块田都是,不免有些眼晕,迟疑道:“这是葱?葱不是旱地作物么,虽然喜水但也不能在田里泡着吧。”

未等徐南科说什么,谷德永已经嘿嘿笑出声:“苕孩,谁家把葱种田里,还不都淹死完,这是地栗子。”

周文哦了一声,恍然大悟,地栗子是俗称,学名是荸荠,可能是大别山附近生产毛栗、板栗,两个家伙的果实形状有些许相似,因此得名地栗,在东南沿海又被称作马蹄,有清热化痰、消积利湿的功效。

在玉阑,荸荠茭白菱角藕带都是常见且受欢迎的水生蔬菜,能炒能炖,切合当地冬日的饮食习惯,每桌必上热锅配炒菜,一顿酒从晌午喝到黄昏。

霜降以后,荸荠可以采摘,越到后面越甜,多半能在田地保存到春分,是以整个春节都可将荸荠登堂入室,生吃如水果,炒着清脆,炖着绵软,夹在肉丸的馅料中,能添清脆之气。

稻麦轮作,主粮种轰轰响的时候,一般人是不舍得种这些东西,价格虽高,收成却不稳定,还不像花生油菜这种有人包收,但价格无疑很高,毕竟物以稀为贵。

徐南科望着两大块田的长势,毫不遮掩地马屁奉上。

“老伯厉害啊,就这两块田,恐怕过年不会少赚。”

谷德永哼道:“那当然,别人种什么,我就偏不种什么,就捡人少种的才能赚到大钱,青农说粮食不挣钱,粮食顿顿少不了,为啥不挣钱,还不是种的人多?不光俺们种,外国人也种,说到底要种经济作物,还不挑价格高的?”

老丈骄傲的话语,已经回答徐南科许多未问出的疑惑,为什么谷德永跟青云农业是累坏手的合作模式,在田集人都自豪家乡有个青云农业,恨不得捧上天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节奏,把青农当做好老师,而不是管他的爹。

“老伯,你跟青云农业有关系么?你种出来的蔬菜,能否由青农代销或者卖给青农?”

“什么叫有没有关系,我多少亲戚都在青农上工,我种的菜能达到青农的标准,他们为什么不收?不光要收,还是高价收,给的低了,我就自己拉到集市上卖。”

很硬,嘴很硬,脖子很硬,根本就不能好好聊天,徐南科倒是习惯,毕竟老丈肯回答问题,不像刚才那样不搭理,就已经很不容易。

“这种情况下,老伯怎么规划种植计划,对田地和劳作的安排,盈利能不能超过跟青农合作的人家?”

“跟青农合作的人太多了,整个田集都是,跟谁比超不超得过?什么种植计划,搞那么玄乎干什么,不就是育苗施肥瞧水采摘,青云农业都有讲课,不明白就去听,听不懂就照着做。

人家啥时节干什么活你就跟着,干两年就明白了,实在不行就去问,青云人也都是自家亲戚,就算不给出主意,对不对总是能问到,想的还怪多,担心这个怕那个。”

倘若罗学云在此,一定会吐槽谷德永傲娇,明明想让别人吹嘘他认可他,偏偏嘴上不饶人,努力展示自己的云淡风轻。

在反复的问答中,徐南科慢慢回过味。

谷德永之所以身处田集而没有影从青农,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出身,祖辈出过地主老财,虽然只是擦边,没多大年纪家都败了,却学到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给别人打工没有自己当老板赚的钱多,自己的田自己种,等同掌握到来钱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聚成池塘,越做越大。

至于种什么,不算难事,先不说青农在前面开拓市场,用它家的种苗,种出来质量大差不差,很容易被收购或者得到市场认可,就算真的不会,搞砸后也能询问请教,也能吃一垫长一智。

徐南科难免想到西游记悟空拜师学艺的片段,求仙问卜或许能指示正确方向,在某些人眼中却不如自己做主,求的仙能否长存,问的卜是否总对,都是大问题,到时候输了败了,又该怪谁?

当地人可能会觉得谷德永傻,不随大流,不自量力,所以有老倔的名号,一味坚持己见,轻易不改,但在徐南科眼中,却是活力涌动的代表,倘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动,那么造出来的成就一定非同小可。

船大难掉头!

队伍太长,一句话从头挪到尾都要离题万里,何况做事?

徐南科在谷德永身上花费数天时间,将各项数据估摸得七七八八,也跟谷德永混熟,吃到他家的饭,得到他的大拇指认可。

作为回报,徐南科向谷德永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管怎么说,田地出产有限,收入极度依赖规模,青农之所以要这么多地,这么多人,就是东西多了才有议价权,才有更多的机会。

老伯靠种地攒够本钱之后,该考虑扩大规模或者经营产业,如此你手中的收入才会持续增多,说难听点,总有你干不动的时候,总有可能后人不想干、干不好。”

谷德永听到这话,直翻白眼,转过头语重心长反劝徐南科:“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只是写的说的,真正落到实处很难,俺们庄稼汉一代负责一代,我当家养活儿子孙女,都上得起学,吃得起饭,屋子盖新的好的,等儿子当家,再说更将来。”

徐南科竖起大拇指:“好一个脚踏实地,老伯心如明镜,亮得很。”

“那是当然,不然这个家能现在这样红火,哼!”谷德永很骄傲。

告别谷德永后,徐南科感慨万千,有许多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看周文同样愁眉紧锁,不知道如何落笔。

“群众不瞎不盲,心里都有自己小算盘,即便青云农业这般到位的合作方法,他们都会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赚到更多好处,显然这群人做活了,整个地区就跟着活了。”徐南科笑道,“累坏手是这样,搭把手会不会更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南科马不停蹄拜访第二个目标人物,胡寨的胡隆。

青云农业给胡隆制定种植计划,细致程度接近青云职工,不光是要种什么,更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浇水,除却他本人不是青云职工,其他少有差别。

到收获时节,青云根据产量和质量定价,往往还有奖金补助。

他的态度比谷德永好太多,对徐南科的问题,无论能不能回答,都会给予精确的回应,更不会说一句顶一句。

“世界上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搭把手能跟青云共担风险,还有奖励补助,做起来并不亏,主要是田地全部租出去,我再给青农做工,心里空落落的不安宁,天天被组长吆喝着做事,做不好就要批评询问,也不大习惯。”

懂了,胡隆希望一定的自由,一定的安稳,他不想青云如同枷锁,将他框成机器,也不想信马由缰,别人干得轰轰烈烈,自己跟不上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