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721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721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逍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22:09: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家族是有机复杂的社会系统,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解法也就不同,答题者要视情况而定,尽量做出高分的解答。罗学云是一种解法,罗学祥是另一种解法,常远洋跟何克亦有各自解法。

川蜀某乡村,常远洋跟何克虽是只隔一条溪水的乡亲,境遇却是天差地别,常家底子厚,有大哥远海留家,作为老二的常远洋便可以专心读书,力求争个好前途。

天幸常远洋读到大学,还是恢复高考后比较早的一批,按生源素质讲,远超之前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广大的舞台就摆在面前,必然天之骄子,光明无限。

却被劳什子师兄学长,拐到山沟沟的个人公司,可把常家上下气得够呛,大哥远海甚至抄起棍子要亲手教训全家疼爱的读书种子。

哪怕木已成舟,一家人都不肯放过,常远海鼓捣着去青农讨要说法,指责他们蒙骗然后把人带走,还好常远洋有身为技术人员的坚定,做出的决定也是深思熟虑,没有轻易反悔,哄着老爷子气消后有理有据解释。

常远洋先将青农的研究条件,包括硬件软件,讲给老汉儿听,确定人家是起步早,意愿强,资金多的科技农业公司,要做老字号百年招牌,不是打一竿子就跑,真论环境不比研究单位差,适合他钻研技术,若是做官研究迎来送往阿谀奉承的活,他表示没有钻林子蹲田埂舒坦。

压住老汉的势头后,又将田黄肉蛋和蔬菜种子摆出来,一尝其味,二看实力,当年就把常家人震惊不得了,都是寻常的蔬菜种类,种出来格外水灵,吃起来清脆凛冽,富有生机。

最后才摆出一沓钱,信封都快撑不住的程度,彻底让常家人默不作声,常老爷子很朴素地想,就算儿子进公家单位,想挣这么多钱也不容易吧,更别说按年涨,还分配股份分红。

常远洋一看老汉犹豫,便大讲经济建设的道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意义,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重要性,把老汉震得摸不着北。紧跟着把钱留给大哥,指导全家种田黄蔬菜售卖,令当地顾客耳目一新,干着干着家底就丰厚起来。

有钱之后,兄弟姐妹就好妥当安排,侄子侄女都去念书上学,吃得好,穿得好,阖家幸福美满。

亲眼看到儿子选择青云农业,给家里带来鲜明变化后,常老爷子就泄气,只能听之任之,等大女婿一家带走,变成小老板回来,老爷子更没脾气,只能频频叮嘱孩子睁大眼睛,在外头保护好自己。

常远洋因此能安心继续在青农上班,专心搞研究,家里日子好过,又知道他没当官,只是干活的“研究员”,也不会拿请托的麻烦事找他。

相比之下,何克作为家中大哥就显得惨兮兮的,兄弟姊妹六个只安排了两个,爹娘一年辛苦到头,他作为大哥怎能袖手旁观,还不得努力干活,好好攒钱,当时因他的情况,跟常远洋姐姐的婚事差点没成,若不是品行出名,人长得俊秀,额外加了许多分,恐怕很难通过常家人的法眼。

常远洋之所以没叫自己的弟弟妹妹,大半是因为何克更需要,而何克的表现证明他没看错,值得拉一把。

就像现在,从放假回家过年开始,何克脚不沾地一直忙活没停过,一边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东西,一边趁着年市去周围各大市场寻找火锅料的配方。

火锅发源甚早,大概战国或者汉代就已成型,以古早煮茶对饮的风范来看,古人应该是比较青睐这种吃饭的方式,尤其在冬天,保暖措施不到位,饭菜离锅就冷,不围着热源,怎么吃得下去。

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有许多地方过冬时,喜欢直接在火坑上架锅,边烤火边吃饭,一家人围着简单又温馨。

不过细分的话,以前的火锅跟之后流行的火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古早的火锅准确来讲就是玉阑人常说的热锅,无论是铜锅涮肉、牛肉锅羊肉锅酸汤锅,只起到热源常在的作用,而不强调底料的麻辣。

新世纪流行的火锅,主要是指毛肚火锅,由战乱时沿江而上,到川渝求活的码头劳工创造,因而从萌芽开始,就强调麻辣咸,能让人吃了热气腾腾,精神振奋。由于川渝盆地气候湿润,喜食辣椒,这种口味的火锅迅速得到食客喜爱,餐饮化铺遍川渝。

至于走红华夏的机会,一直熬到现在,随着开放进行,经济发展,人的流动既带来餐饮需要,又带来各种技术,何克的火锅店之所以能成型,也是因为契合大势。

只不过阶段还早,仍是蹒跚学步,一方面火锅餐饮没走出去,另一方面提供标准化的底料调料蘸料,这种促进火锅餐饮推广的基础没打好。

是以何克看过策划书后,不需要罗学云勉励鼓动,自己就打鸡血腾腾干上,这可是走在市场前沿,无比广阔的前景等着,哪怕咬上一口,都够吃得满嘴流油。

“嘿,这真成了老子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常远洋看到何克烧了一大桌菜,水煮鱼、干锅鸡、烧排骨这些东西,全都是用火锅底料做的,忍不住调侃,大家围炉吃火锅,姐夫尽吃底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厂子做大,可不光是盖厂房买机器招工人就行的,产品得硬邦邦。”何克头也不抬,一边品尝,一边刷刷记录。

火锅配方各种各样,不同的火锅店有自己的配法,家家户户也有自己青睐的方向,便是去菜市场的摊子上,说我要称些香料草药做火锅,人家摊主都能给你写一道。

只不过好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老字号都讲究配方秘而不宣,有独家味道吸引顾客。

“你行吗,这样也太草台班子了,还是请个专门的老师傅去厂里当工程师罢。”

“笑话,配方工艺是核心,让别人掌控着,我还是老板么。别忘了,陈清两家火锅店我都整得风生水起,琢磨配方的事,能应付不来?”

常远洋总觉得不靠谱,再劝道:“就是啊,两家火锅店你都整得风生水起,陈清各地无不折服,连玉阑都有人特意上门,延用配方改进不就行了。大过年的,你整这些,知道的是你研究配方,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发什么疯。”

“诶诶。”何克连连摆手道,“店里的配方糊弄外人还行,真正的行家可要挑剔。”

“这话什么意思,真正的行家,咋地,想要参加比赛得金奖呢。”

“我就问你,最大的火锅餐饮市场在哪里。”

“川渝?”

“对头。咱们的火锅料要打出名头,肯定得回这里厮杀,要经得起食客检验,吸引的到忠实客户。”

何克说得很兴奋,仿佛名号响遍大江南北已经是触手可及的事。

常远洋眉头微皱,道:“姐夫,我觉得你思路有些偏了,火锅说到底也是一道菜,既然是菜,各家就有各家的配方,各地就有各地的口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怎么分高下?

仅蓉渝两城就各自有偏好,蓉城喜欢用植物油,用香料调和味道,重辣,而渝城以牛油为正宗,综合麻辣,我们怎么比啊。”

何克信誓旦旦道:“罗总在策划书上提过,底料为主,蘸料调料为辅,要兼济多种口味,牛油、香辣、麻辣甚至将来还可推出番茄、三鲜、清汤,更在用途上开拓,不光是火锅能用,炒菜烧菜干锅甚至下面条,都能用上。一家对一家,怎么就不能比呢?”

常远洋道:“把策划书给我看看。”

何克自信归自信,倒是没到嚣张地步,认同小舅子的知识水平,老老实实把策划书找出来。

看样子是罗学云亲自写的,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像是给何克这个主理人指导意见一般,叫他参考,然后根据实际填充丰富。

常远洋略微扫了几眼,心底就涌出说不出的佩服,若做火锅底料是武功,这短短两页策划书就是总纲,高屋建瓴描绘整个武功的精妙之处,应该如何修行,如何发展。

但是……

“你把经念歪了,姐夫。”常远洋无奈道。

“啥意思。”

“你知道什么叫火锅底料厂吗?”

“不就是盖厂房买机器招工人,把火锅底料大量生产出来,跟方便面似的,一包包地卖。”

“你既然知道,还犯这样的毛病?”常远洋拉住何克,“别忙活了,坐下,咱俩好好聊聊。”

何克收起本子和笔,坐在常远洋身边:“弟,你说。”

“我问你,当你开第二家火锅店的时候,最麻烦的是什么?”

“没什么麻烦,照葫芦画瓢,田集怎么干的,陈清就怎么来呗。”

“炒料。”常远洋一针见血,“你不想让别人知道配方,底料就得你自己炒,大姐虽然能给你搭把手,但店里的事还要管,慢慢就成负担,客越多负担越重,对不对。”

“对。”何克无法反驳。

“既然这样,你该明白底料工厂的意义就是标准化和工业化,工业化说简单点,就是机器取代人力,标准化就是无论人还是机器,无论这一批还是下一批,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误差之内。然后能开足马力,大规模生产,铺遍大江南北。”

常远洋侃侃而谈。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最多当个工程师领头,不可能全部包揽配方研发,工艺固定,质量检测,也就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术要点,你自己说的,要做很多口味很多品类,从研发定型,到改进创新,又管技术,又管全局,你是铁人还是能掰两半,家里还顾不顾了?”

何克垂下了头:“明白了,是我的问题,我会请专门的师傅负责技术。”

“青食那么多事业部和车间,有空多实地学习学习,看看人家怎么做的。”常远洋道,“工业化生产的配方,也得有工业化的思路去保密守护。”

“嗯,你这么一说,我也就清醒了,光靠一个人包打天下不现实。”

“说完人,再说配方工艺的事。罗总经常调侃,说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标准的,大小重量色彩味道,近乎一模一样,跟用心手工制作的东西相比,是没有灵魂的,但工业化要的就是一模一样,反而有较大误差才害怕,害怕是不是工艺不对,质量不稳定。

就拿饺子来说,机器擀皮和馅再包起来,用上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车间规模再大一点,一天的产量够十万人早餐,光看模样,个个规整,不像手工包的,有大有小,有美有丑。

我们开火锅底料厂也一样,不是要跟一家店,一个地方的对手争谁好谁坏,人家只服务部分人,就是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我们要面向所有可能的市场,所有愿意购买底料的个人饭店。

真正期望的应该是恨不得每天生产一百万包,卖到一百个城市,让大部分人满意,认可能吃好吃愿意再买,一两家火锅店人气再好有屁用,能满足几个顾客,挣几个钱?他们招待一百个顾客的功夫,我们的产品早就送到一千个顾客手里!”

何克听得双眼发光,已经在预想火锅料卖到千家万户的场景,那岂不是要日进斗金?

“远洋说得对,一下子惊醒我了,不该顾头不顾腚,丢了西瓜捡芝麻。”

常远洋闻言松了口气,问道:“姐夫知道该咋办了?”

“知道。我作为总经理应该抓全局,首先得趁着过年,在亲戚朋友里面找几个靠谱的帮手,带到陈清帮我的忙。能搞技术的就钻研技术,不能搞的也是个眼线,让我对厂里情况了解清楚,他们巴结不了青食,能依靠的就是我们。

其次,就是找两三个懂行的师傅,带去陈清琢磨配方,彼此之间也是个竞争,有助于更快出成品,当然,该搜集的配方也不能少,咱们这火锅发达,是学习的好对象。

然后就是销售的问题……”

何克摸着下巴,喃喃自语:“或许可以支持亲戚在城里开店,将来帮我们推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