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文艺时代 > 第二百八十七章 隐于风云

文艺时代 第二百八十七章 隐于风云

簡繁轉換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19 23:38: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文艺时代 !

鲁先生讲过:“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张先民远远够不上大嚷大叫的那个人,但若说轻轻的哼唧几下,他还是有资格的。

他的江湖地位,超过成青松、郝健等人太多,属于独*立电影圈大拿的那种。何况他还以一种舍生取义的态度自报姓名,无论实力还是姿态,妥妥碾压对手。

在他之前,有的人没想到,有的人想到了但没敢说,有的人敢说了却又说不透彻。

张先民就像掐着烟头,随手撩了一点火星子,把众人心里那些挠心挠肺的杂草野花,全都烧了起来。

赞成者拍烂了巴掌,嘲讽者称其为“电影师爷”,鄙视者费尽脑汁的构思檄文,以便反击。

这场争论瞬间提升了逼格,从对《安阳婴儿》的讨论,变成了“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电影是政*治,那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立*场。

换句话说,电影中应不应该有立*场?

网友各持己见,有深入剖析的:“电影就是意识形态,谁也不应该逃避。或者说谁也不应该捣糨糊。电影必须是有立*场的,这个很重要。当然,不是有了立*场就一定是好电影,但是没有立*场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有偏激反感的:“我在想,说到底究竟谁有资格摆弄我们的记忆,雕刻我们的容颜?崇高或者戏噱,贴金或者打脸。乌托邦或者边缘人……鼓吹什么,叫嚣什么,你的表达就代表一种姿态!”

也有客观中肯的:“谁表达观点都是一种姿态,甚至没有观点也是姿态。每个人都指责对方的姿态,那不如宽厚一点,去看看他姿态的背后是不是真诚的。如果是,那还苛责什么呢?”

更有消极颓废的:“给我口大*烟,我只想安安生生的坐在一堆盗版碟上了此残生。”

……

后窗论坛,很快又迎来了第二波高*潮。比之前更加生猛。

其实呢,无论支持者、反对者亦或旁观者,无论是在体制内教书的张先民,还是靠着电影吃饭的成青松,还是对电影事业充满美好幻想的艺校生,以及仅仅是喜欢看电影的上班族……

他们都是爱电影的。

正因为爱。所以才觉得深沉。激荡,愤怒,不甘,无奈,自嘲……而如此种种,通过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了某个群体:电影局。

到这里,事态已快不可控制,西祠*胡同决定插手平息。如果就此结束,那本次争论。顶多是场由民间意识主导的,对中国电影的审视与批判。

但偏偏临近尾声的时候,又有人添了把火,将未燃尽的野草,轰地一下子,尽成燎原。

发难的仍然是公子赖,他好像是位褚青黑,再次拿这位说事儿。当然,他首先还得遮掩下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拎来了张先民做挡箭牌:

“点名是对网络规则和道德的践踏!不要用自我点名剥夺他人的话语权,不愿讲出自己姓名的人,与对自己言论不负责的人不是一个概念。请张老师不要用自己圈子的规矩,约束其他非圈内人士!

如果您真的想点名,那么请对准您在文章里吹捧的那位:褚先生。

这位演员我早已久仰,但心里始终有个问题不吐不快,所以张老师,还请您帮我点名。毕竟我这种不值一文的小卒,是没机会得见国际影*帝的。

而我的问题就是,您被封杀,纯粹是咎由自取吧?

我知道论坛里有很多人崇拜他的表演,但我现在说的不是表演,只是就事论事,粉丝们勿喷。

张老师认为,褚先生被封杀,是政治因素,但我认为,他被封杀,恰恰不是政治因素,而在于自己。

他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看错了别人,二是看错了自己。

有个哥们跟我讲过他被禁的内幕,无非就是不接受某局的招安条件——痛斥那些地下导演。

褚先生当然不会出卖朋友,选择慷慨赴死,凛然正气令我等钦佩。

但滑稽的也就在此,他出事后,那些朋友没一人肯站出来为他讨个公道,冷然漠视,又令我等心寒。

其次,褚先生拍了不少片子,也拿过不少荣誉,据说在国外声名显赫。他追求艺术,不随波逐流,孑然一身,颇具古贤风采。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位古人,汉末的祢衡。

此人也是大贤,就是精神不太好,喜欢挑衅掌权者,他骂孔融,骂曹操,骂刘表,结果都没死。有人说他不怕死,但我觉得,他是认为自己的虚名可以保住一条命。

因为他最后碰到了一位大老粗黄祖,立时就被砍了脑袋。

而换到今天,褚先生的故事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不是为电影牺牲的先驱,更不是受政治迫害的艺术家,他的行为,与艺术,与政治,没有半点关系。

但他为什么敢拒绝?

拜托!我是国际影*帝耶!谁敢封杀我?

可笑可笑,被张老师如此推崇的褚先生,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位,自以为殉道者的虚名者。”

……

自以为殉道者的虚名者!

这句评价太过狠毒刺眼,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网友是很容易歪楼的。因为他们也不理解。别的演员,拍一部两部地下电影就顶天了,谁像这位,啪啪啪啪啪啪啪连续七部片,每次都被禁,每次都引起一番争吵,每次都在国外获得盛赞。

或多或少的。一些原本喜欢褚青的网友,不禁隐隐嘀咕:这货根本就是故意的吧?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艺术先驱者的形象,然后奋不顾身,壮烈而死!

我艹!

妥妥的心机婊,还是最高级的那种。

至7月17日,后窗迎来了第三波,也是争论的最高*潮:褚青被封杀,究竟是政治因素,还是咎由自取?

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赞同公子赖的观点,出于意识争端也好,出于反大众心理也罢,难得有位活生生的演员,立在哪儿当靶子,而且目标特恰当。

因为他一个人。就集中了电影与政治。集中了艺术与商业,集中了学院派与草根派的全部分歧点!

他已经不能叫躺枪了,简直明晃晃的搁哪儿喊:向我开炮!

话说2002年夏天,国内最劲爆的思想辩论便是这件事。

大争论的影响范围,一天比一天扩散,从网络转到了现实,从单纯的电影理论圈转到了具体的导演和演员身上,甚至到了整个演艺界。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纸媒,完全惊呆了,在公共的言论空间。批判现实问题,他们想都不敢想,但在网络载体上,却轻而易举的实现。

不过纸媒并没有发表任何观点,脑子进水了才掺和这档子破事,在他们看来,网络不过是虚无的狂欢,貌似热闹,说死就死。

至于争论中心的当事人,他不知情,并且很无辜,自己再次被莫名其妙的推上了风口浪尖,却毫无办法。

只能说,在今夏,历史的视角选择了电影,电影选择了《安阳婴儿》,《安阳婴儿》则选择了褚青。

当然,他们此刻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在时间轴里牢牢记录,与94年的“七君子事件”,96年的“长*沙会议”一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次激辩。

…………

京城,贾璋柯工作室。

老贾歪在椅子上,手指头夹着烟,面前是一台电脑,正显示着后窗的页面,旁边的烟灰缸里,已满是残灰。

他刚看完了帖子,感觉特疲惫,身体,以及心理。

他对网络这东西,还不太清楚,若非这场争论,平时极少去碰电脑。他也特不理解,网民们哪来的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掰扯一件和自己根本无关的事情。

但随着此事的影响力愈增,贾璋柯不得不重视起来,在第二波高*潮的时候,他就问过张先民,说用不用表下态。

张先民说用不着。

争论虽然因他而起,可他对《安阳婴儿》的评价,只能算不喜欢,远没到否定的程度。但liar为了保持自己的脸面,硬生生把老贾塑造成了某种权威形象,借着他的虎威,去狂喷汪超。

贾璋柯已经向汪超解释过了,对方即便不喜,表面仍然和谐。

所以他也一直闭口,旁观论坛里的刀光剑影,集体撕比。

原以为,再过几天,这帮人找不到新鲜东西,吵闹便歇了。谁知,他今儿随意刷了下,居然看到了褚青。

褚青,被人指名道姓的骂。

褚青,就是这帮人的新鲜乐子。

甭看老贾跟乖孙子似的,可以给电影局写检查,但并不代表他性子懦弱,慢悠悠的又抽完了根烟,脑子里已有了思路。

他用键盘打字很费劲,但这件事,不能由别人代劳。

“叮铃铃!”

贾璋柯刚敲下一行字,电话就响了,拿起一瞅,却是王晓帅。

……

魔都,《紫蝴蝶》片场。

“子怡刚才的感觉不错,刘晔你表情再收一些,这样就跟她对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