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鸳鸯佩 > 分卷阅读106

鸳鸯佩 分卷阅读106

簡繁轉換
作者:顾青姿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7 22:53: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的槐树,射发力度和震感都比较稳定,箭矢入木极深,证明是完全可用的。

入冬后,天气冷了,晚饭吃的羊肉汤,赵诚还和她商量:“明日我去城外一趟,等回来的时候顺便去接你。”

杜从宜可有可无。

第二天一早,杜从宜和正院里的长辈打了招呼,然后带着惠安回了杜家,杜良镛也在家,见她回家很开心。

冯氏正在准备给女儿送个信,过几天杜良镛生辰,问问谁能回来。

杜良镛问:“宜姐是有什么事?”

杜从宜带着一堆东西,有些是庄子上产的鸡鸭兔野味,还有些府里的礼品。有几块上好的狐狸皮,赵诚说是别人送他的,杜从宜也不问。

冯氏看着礼物,笑着说:“你爹爹正说入了冬肩膀疼,正好给他做了披肩。”

杜良镛有些羞赧:“说这些做什么。”

杜从宜将礼物交给冯氏,也直接说;“上次二姐姐来看我,说是想等大考之后,能不能给二姐夫谋个差事。我也不懂,就问了若甫,他说等大考后看成绩。后来没查到二姐夫的名字,若甫的意思呢,要是二姐姐愿意外放,他帮忙寻个外放的机会,到时候让二姐夫带着二姐姐去上任,两个人过日子,总比一家子轻松。”

冯氏听的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罗家老夫人管着家,下面儿媳妇嫡庶加起来就有四个,孙辈更多。蕊娘是个孙媳,其实根本不应该掺合进管家的事务里去的。

冯氏自从那日回来,就为小女儿担心,和杜良镛说了很多次,当初不该高攀这门亲事,伯府不是那么好进的。

杜良镛只说罗家在外名声不错,做事也正派,不像她说的那么不堪。可见男人和女人根本不同。冯氏整日犯愁,连大女儿大着肚子都顾不上着急了。

杜从宜简直是瞌睡给她送来了枕头。

“可有提起是哪里的外任?”

杜从宜:“我也没问,他昨日只是说有机会了,我想着二姐姐不一定愿意。我就想着先和母亲商量商量,然后母亲和二姐姐细细分说。要是二姐姐实在不愿意了,那就作罢,要是她愿意,我再让若甫多多上心,尽可打听近一些的地方。”

冯氏一听就知道,杜从宜看懂罗府里的是非了。

心里感慨她的聪明,又真心感谢她的好意。

“你放心,你二姐姐那里我会和她说,你大姐姐翻了年就要生了,你三姐姐还没回来。过几日你爹爹生辰,我正准备给你们送个信。”

杜从宜:“那我过几日再过来,正好南面新来的一批料子,到时候给您和爹爹做两身新衣。”

杜良镛笑着问:“女婿最近忙什么?他出身显贵,差事也省心。之前托我问了京府衙门的差事,最后又说直接安排了人,还特意给我送了礼,女婿也太见外了。”

说实话,四个女婿,就小女婿礼数最多,虽然只是赵诚随手的礼物,根本没往心里去,但杜良镛作为老丈人,还是觉得受到了尊重。

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文人嘛,好面子。

冯氏则是因为杜从宜惦记着她姐姐,心里感谢她。

冯氏今日是真心的,张罗了一桌好菜,特意留了杜从宜,问:“肚子里有动静了吗?”

杜从宜摇头:“暂时没有。”

冯氏拍拍她的手;“不着急,你们府里的大嫂陈氏也是好几年也没有身孕,可见端王府里的家风好。”

杜从宜想起赵敬,中肯说:“是大哥稳重自持,并不耽于后宅,听说之前大嫂要纳妾,他自己不愿意。当然,府里的长辈们确实宽心。”

冯氏点头笑起来:“那就错不了,你们府里的家风好,从老王妃到邹氏这位大夫人,都是面冷心热,体恤小辈,不像你二姐姐家,家里的长辈不慈,小辈们难做。”

冯氏到如今,对杜从宜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杜从宜安慰她:“二姐姐这么聪明,等离开罗府,心思自然会放在其他地方,母亲不用着急。”

冯氏;“不瞒你说,我上次罗家回来,就一直睡不好。罗家是个是非之地,她又是个好强的性格,向来报喜不报忧。我生怕她受了挫折。”

当娘的就是这样,一颗心寄托在儿女身上。

杜从宜有种淡淡的难过,她也说不清为什么。

第一次想念父母,是那种很淡很淡的哀伤。她的父母对她的爱其实并没有很多,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在家的时候很少,她是跟着祖父祖母长大的,她对父母的感情也很复杂,有留恋但总被伤害。

因为父母对她多是命令和要求,少有天伦之乐,双方都有怨恨。

但是离开的久了,她第一次开始有了思念。

人就是这样,很复杂,很难简单用爱或者恨定义一种关系,尤其是亲情。

杜从宜点点头,没说话,冯氏突然说:“之前有人声称是你小娘家的人,来打听你小娘,她人都不在了,你爹爹怕给你惹麻烦,就把人打发了。只是那人执意留了信。”

杜从宜皱眉,她不擅长处这些。

冯氏打发人取了信,杜从宜看了眼信,信很简单,什么都没说,既没说张小娘是哪里的,也没提她为什么会逃难,只是说家人四散,来找人的。

杜从宜看了信,收起来说:“我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这什么也没提起,我也看不出来真假。打发了人就算了,免得给咱们家惹麻烦。”

冯氏见她不介意,也叹气:“你小娘也是倔,当初我和你爹爹问过她关于你爹爹的事情,她一口咬定都死了。我当初该用你劝劝她,好歹给你留个亲人有个念想。如今,算了,如今你过得好了,她自然安心了。要是再惹起什么风波,也是麻烦,你是从咱们府里出去了,那就是杜家的女儿。”

杜从宜很认同张小娘,她能出走逃出来,不论发生什么,都不值得回头了。

杜从宜也真心说:“小娘心里苦,不用强求她。她说死了,那就是死了。”

更少了麻烦。

冯氏很难想象她是怎么长大的,十岁跟着张小娘逃难,病了一场忘了所有从前的事情。后来到了杜家,没两年,张小娘得病,她小小年纪,又开始卖画赚钱给张小娘治病抓药,最后也没等留住张小娘。

比起她的女儿,杜从宜从小简直是吃尽了苦头,也不知道是不是苦头吃多了,才得来的福气。

姐妹四个,嫁人之后就她过的最好,而女婿人极好,待她也好。

可见人的命数,都是定好的。

午饭后,杜从宜等着赵诚来接她,赵诚前一晚说好的。

结果迟迟不见人来,冯氏怕她多想,回去和赵诚吵嘴,安慰她:“男人出门在外办事,难免会耽搁了时间。”

杜从宜并不是生气他迟到,反而担心出意外。因为知道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