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71、芭蕉雨(五)

俯仰人间二十春 71、芭蕉雨(五)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望着曾万的轿子下了山,郁仪尚沉浸在别离中,张濯在她耳边道:“他不大信我。”

“嗯?”郁仪下意识抬头。

“想找他问问你小时候的事儿,他像是防贼一样,一个字都不肯说。”张耀轻笑了声,这笑也是格外动人的。

“我小时候......”郁仪自己都记不清了。

“我想知道,我们窈窈小时候是什么样儿。”张濯对着她的五官瞧了又瞧,“没个参考,即便是使劲儿去猜,都是想不到的。‘

他这真的笑容格外多,人看着也是分外放松的样子。

过去常见他眉宇紧蹙,好似今生今世都有忧虑不完的事情。

“我自己都不大记得了。”郁仪道,“只记得我母亲给我裁了条红裙子,穿了好些年。”

她现下不再穿那些艳丽的颜色了,张濯脑子里试想了一下,应该也是很好看的。

只是他们两人之间,照旧维持着过去做同僚时才有的样子,不过是比过去更亲厚了些,言语间更不分彼此了些而已。

他们俩走到了山下,再往外便能看见来来往往的路人了,这样拉着手走出去只怕是要被看见的。郁仪轻轻抽了抽自己的手,这本是个很微小的动作,张濯却紧张地回握住,像是生怕她溜走一般。

他询问的目光撞来,她便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外面。

“是我忘了。”张濯松开了她的手,“苏给事还有公务在身。”

明明用的陈述句,说得却余韵悠长、别有深意。

“今日是陆零在审那个盐商和梁王的伴读。”郁仪正色道,“这差事本就受累不讨好,审不出个所以然的话娘娘难免要怪罪,若审出了名堂,少不了又要和梁王结怨。这群锦衣卫都是头上生角的人,每每轮到这样的事,总是推陆粤出去做苦主。”

“娘娘能容他继续在前千户所做事已经是开恩了。”张濯道,“这样的差事的确不好干,却是能给他露脸的好机会,要不然一辈子守城门,才是真的全都毁了。就拿这个案子说,他但凡能从这两人嘴里撬出东西来,回去继续做他的骑百户长不大

有问题。

已经到了卯时,他们俩没继续耽搁,张濯回了户部,郁仪则重新回了科道。

那日下值之前,秦酌带来了刑部的消息,陆零的的确确是审出了点真东西的。

秦酌将当时的场面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俩人原本就是分开关的,陆百户来了就先各自抽了二十鞭子。你可别小瞧这二十鞭,刚好把人打懵,又不至于说不了话。打完了鞭子,陆百户对着那盐贩说:“你那表弟已经招了,说你不光伪造了假令牌,

还贪了盐引的钱,杀了苏给事的主意也是你定的,对不对?”这话一出,那就慌了,你也知道贪盐引最多是挨板子,杀人可是要砍头的。那盐贩立刻反咬一口,说这些都是梁王伴读的主意,他完全是听吩咐做事。陆百户就让他讲讲具体的细节,

那盐贩说了一通,陆百户当场又抽了他十鞭子,说他扯谎了,再不老实就剥皮抽筋。”

秦酌脸上露出心有余悸的样子:“其实陆百户也不知道他说得是真是假,这是诈他呢。可这盐贩哪知道这些,吓得快要尿裤了,立刻改口说中间有细节说错了,重新画了押。然后陆百户如法炮制,对着梁王伴读也是这么一顿鞭子,把两份口供摆

在一起核对,发现梁王伴读咬死了不肯吐口杀人的事,也不说这假令牌是谁做的。这也没错,这两件都是要砍头的罪。’

“陆百户就先对着盐贩动了刑,毕竟他草民一个,比不得梁王伴读和梁王的关系非同一般。”

“动刑?”

秦酌连连摆手:“我就不说给你听了,我当场险些吐出来,晚上内厨房做的是红烧肉,我愣是一口都吃不下去。我说得多了也倒你的胃口。”

“反正一套刑罚下来,那盐贩还是说不出一个字。陆百户就提着他来到了关着梁王伴读的号舍,把这盐贩像破布一样丢在地上,陆百户对那伴读说,你要是招了也不过是个死,你要是不招,我就把你变成他这样然后再死。”

“真狠啊,你看陆百户斯斯文文像个白面秀才,可动手的时候那是一个干净利落。那伴读当场就吓傻了,陆百户见他还不开口,就开始割那盐贩身上的肉,一刀一刀比做菜的厨子还精细……………”

说到这,秦酌做出一个干呕的表情:“刑部的差事我是真的不想当了,影响食欲。反正最后梁王的伴读就招了,说令牌是梁王给他的,再往上就不清楚是什么状况了。陆百户问他这事和赵首辅有没有干系,他也说不知道,看样子是真的不知道

了。

“口供现在在哪?“

“送去慈宁宫了。”秦酌道,“陆百户自己送去的,他终于能在娘娘面前得回脸了。这件事不好声张,涉及着天家的的脸面,我说了你听了也就忘了,别叫外人知道了。”

正说着话,孟司记刚好从外面走进来:“苏给事。”

秦酌见了孟司记,注意力立刻就放在了她身上:“孟司记来了。”

孟司记矜持地对着他微微颔首:“秦令史。”

郁仪站起身:“娘娘可是有事叫我?”

孟司记道:“梁王妃脱簪跪在慈宁宫外,不成体统,娘娘听得心烦,我想着让你来劝上两句。

郁仪问:“梁王呢?“

“关在宗人府。”孟司记附耳对郁仪说,“娘娘生了好大的气,若不是赵首辅在一旁劝着,娘娘怕是要打他的板子。这些年,娘娘待陛下向来苛刻,待梁王却是很好的。娘娘怜惜他自小没有生母,哪里想到他生出了这么大的胆子。”

赵首辅,赵公绥。

这件事必然是他在背后唆使的,只是一时间还没找到指认他的证据。

郁仪心里明白,赵公绥早已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非要拔了不可。而她亦是如此,纵然脸上不动声色,心里早已凌迟他千百次。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她跟在孟司记身后打算往慈宁宫去,秦酌还在一旁嘱咐:“别忘了后日一同去琉璃厂的事。”

孟司记被他说得心烦:“晓得了,你快忙吧。”

秦酌听了不知道这是孟司记厌烦了他,心里还很是高兴。

另一边,郁仪跟在她身后一路走到慈宁宫,果然见梁王妃一身缟素地跪在丹墀上。

她是昆山顾氏的女儿,纵然跪着,背也挺得直直的。她不敢高声喧哗,只能小声呜咽着,以此恳求太后的宽恕。

郁仪走到她身边,想要搀扶她,梁王妃仍不肯起来:“但求娘娘能怜惜我们王爷。”

“娘娘现下还没有治王爷的罪,若王妃还跪在这,娘娘以为王妃在行要挟之事,岂非更是不好?”郁仪说得不疾不徐,一面说一面给孟司记使眼色,到底还是把梁王妃搀扶了到了抱厦里。

郁仪为她倒了杯茶:“太后娘娘心里怎么能不疼惜王爷呢,只是娘娘如今正在气头上,等她气消了,自然也不会真的重罚王爷的。”

梁王妃适才哭哭啼啼良久,也不是没人来扶她,只是王妃心里对郁仪有愧,才半推半就地由着她将自己扶了起来。

“娘娘即便是生气,最差也不过是送王爷去就藩。娘娘难道不想去王爷的封邑吗,那就得容下官多问一句,到底是娘娘不愿意去,还是王爷不甘心就藩呢?”

“你不要乱说。”梁王妃马上制止了她,她垂着眼,语气变快了几分,“王爷还能忤逆娘娘的心意不成?”

“既然最坏的结果也是王爷能接受的,王妃便也不必难过了。”郁仪亲手拧了一块帕子递给她,“王妃方才哭求过了,若继续求下去,难免有不甘愿就藩的嫌疑,这反而适得其反了不是?”

梁王妃知道郁仪说的话是有理的,缓缓拿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

“罢了。”她小声道,“若真是去就藩也就罢了,可我又怕娘娘将他一辈子关在宗人府这暗无天日的地方,王爷他哪里受得住呢?”

郁仪不由得安慰道:“不会的,最多几日也就放出来了。”

“果真?”

“果真。”郁仪耐心道,“王妃娘娘先回家,娘娘顾惜着皇家颜面,也不会将此事弄得人尽皆知。”

王妃听她说完这一席话,心中稍安,不由得拉着郁仪的手说:“我府上那些人,一个个的只会劝我别哭,还说我过来求娘娘一定有用,他们一个个的全是庸才,还不如你,这几句就把我点醒了,过去我常常不喜欢这群臭男人当官,他们一个个高

高在上,只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像你,既是个明理的,又有一颗慈悲心,懂得开解人。谁说女人家不能当官的,听你说完这些话,我这心里舒坦多了。”

看得出她是真喜欢郁仪的,梁王妃拿出一枚令牌塞给郁仪:“妹妹,头一次在承恩寺见你时,我就想把这块令牌给你,那时是我有亲近你的企图。如今我是真想和你做朋友,你可别嫌弃姐姐不如你读书多。拿着这块令牌,得空了还能来姐姐家坐

坐,陪我说说话。我知道我们王爷做的事伤了你,你若心里怪我,我也全都受着,只是这令牌,你无论如何都得收着。”

郁仪看得出她的真心,但她也知道自己必定是不会登她的门,也只能辜负梁王妃的心意了。

“多谢娘娘。”郁仪将这令牌接了过来。

梁王妃松了口气:“那我回去了。”

“王妃慢走。”

郁仪知道梁王妃或许有真心,只可惜她现在根本信不过她。

过了两日,正是郁仪和秦酌约好,一道去琉璃厂的日子。

他们三人都刻意选了素简款式的衣着,外人看只会以为他们是大户人家的婢仆。

出了紫禁城,孟司记看上去有些紧张,她屡次环顾四周,看样子像是在害怕被人发现一般。

秦酌安慰她:“虽然孟司记是娘娘身边的人,可娘娘也从没说过不许你出宫的话,所以就算有人认出你来也是无妨的。

他这句话显然并不曾安慰到孟司记什么,她勉强笑笑:“好。”

郁仪捏了捏她的胳膊:“你有心事?”

孟司记缓缓摇头:“没有。”她复又露出笑容:“走吧郁仪。”

秦酌是混迹在琉璃厂的老江湖了,那些摆在地上的东西,他便是看都不看一眼。

“我找人打听过了,琉璃厂里有一家店,最近出了不少好东西。你要知道,在这个地方,一百件东西里有一件宝贝都不得了,一年到头也出不了多少,这家店这阵子卖了二十几件不止,这也太可疑了。”

孟司记问:“就不能是假的吗?”

秦酌皱着眉摆了摆手:“我有个朋友买过一件,我专门去瞧了,确实是真货。所以我才觉得不合理。”

他们说话间已经来到了一间店铺门口,这里看上去是这一片最体面的一家铺子,秦酌阔步走进:“你们店里有什么好东西吗,拿出来给我瞧瞧。”

掌柜的扫了他一眼:“郎君想要寻什么,能否说给在下听听。”

秦酌道:“自然是什么好要什么了。”

掌柜的对他嚣张的架势很是不满,轻蔑道:“有王右军的字,赵孟?的画,你敢买吗?”

秦酌听了冷哼一声:“谁知道你从哪换来的这些东西,保不定是从死人墓里挖的。”

掌柜的被他说得也恼怒起来:“你是来闹事的吧?能买买,不买滚蛋!”

这时候轮到郁仪开口了,她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缓缓推到掌柜的面前:“家里的老先生要做寿,平日里就是喜欢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们跑了好几日都没见什么好东西,都说你们这儿的东西是琉璃厂出了名的好,所以我们也是慕名前来。”

掌柜的还没说话,秦酌在一旁便阴阳怪气:“瞧他这样子也不像是有好东西的。”

他们二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把掌柜的的斗志也给激了出来:“你来说说,什么东西才是好东西?”

秦酌见他上套了,眼珠微微一动:“宫里的东西,有没有?”

那时候卖宫里的东西是要杀头的,但民间依然悄悄流传着不少内宫御赐的东西,不知道是哪个没落了的皇子王孙,拿着祖传的东西悄悄换银子。

掌柜的正在气头上:“怎么没有,我敢卖你敢不敢买?”

“买啊!”秦酌抢过郁仪手里的银票拍在桌上,“够不够,不够还有。”

外面的风一吹,掌柜的渐渐冷静了下来,他摆了摆手:“不卖,我们这小庙容不下你们这尊大佛,你们还是去别处吧。”

秦酌与郁仪对视一眼,清了清嗓子:“瞧这穷酸地方,就不像是有好东西的。

原本掌柜的已经不想搭理他了,没料到秦酌越说越过分,声音也越来越大:“保不齐都是赝品,李鬼装李逵呢。”

这样的话说出去岂不是砸了自家招牌,这掌柜的终于气不过:“你们等着,我这就拿来给你们瞧瞧。”

他先是走到门口,把大门从里面锁上,又拉了一道帘子隔绝视线。

然后从怀中掏出一枚小钥匙,小心翼翼地将身后的橱柜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木盒,里面又套了个漆盒,秦酌唛了一声:“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

掌柜的把漆盒盖子打开,将里面的东西露出来。

是一枚小巧的印章。

“宫里的,就看你识不识货了。”那掌柜的扫过秦酌的脸,轻慢道。

秦酌和苏郁仪对宫里的东西见识得不多,倒是孟司记微微吸了一口气。

那掌柜的见她懂行,难免有些得意:“这个可是宫里的印章。”

宫里的主子们的确是有不少印章的,除了处理朝政的、颁布懿旨的,还有很多私人用的闲章,大都用于题字与作画上。

这枚印章用缪篆刻了抱朴斋三个字,这是太后过去看书的地方。字体沉凝,如寒山积雪。印章是用象牙雕的,上头的图案是云中白鹤。

孟司记的的确确见过这枚印章,不光见过,甚至经手触摸过,亲自存放过。

更重要的是,这枚印章她出宫前还亲眼见过,所以眼前这一枚,一定是赝品。

她缓缓上前来,细细打量着这枚印章。

像,真的是太像了,几乎是一模一样。

不,就是一模一样。让孟司记几乎要怀疑慈宁宫放着的那一枚印章是假的。

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霎时间汗毛耸立。

秦酌和郁仪从孟司记的表情上也都意识到了这件事非同一般。

“怎么样,这样的东西,能不能进你们的眼?”

郁仪想了想道:“能不能给我一根棉线。”

掌柜的皱眉:“你要干什么?”

“既然花了银子,我总该验一验真伪。”

那掌柜的根本找不到棉线,最后找一根缝衣针,拿了一根丝线给她。

郁仪将丝线勾在印章上的喙处,微微松手,这枚印章就被她稳稳的挂在了丝线上。

掌柜的看得喉咙一紧,忙不迭地在下面接着:“摔坏了可是要赔的,你小心点。”

郁仪不理会他说的话,细细打量着丝线上的印章,片刻后抬起头来:“这枚印章是赝品。”

那掌柜的像是被踩了尾巴,当场就生气了:“我以为姑娘你是体面人,没料到也会说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你这么说完我还怎么做生意?”

“你先别急着生气。”郁仪将丝线绷直给他看,“这枚印章左右对称,若是挂在丝线上,理应左右平衡。可是你瞧,它微微向左偏斜,这样的东西哪里能送到内宫呢?”

掌柜的盯着丝线左瞧右瞧:“你……..…你这也太夸张了吧,只是有一点不正。”

郁仪说:“近来听说你卖了不少好东西,不知你货源是哪里,你还有别的什么东西,拿出来我一并都给你瞧瞧。”

那掌柜的将信将疑,又掏出一个白瓷高足杯,白若瑞雪,光润如膏。壁薄如蝉翼,透光如玉。孟司记拿在手里看了看,轻声道:“这个也是假的。景德镇的白瓷很轻,轻盈手而无坠感,你这个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但太重了。”

这样的东西,寻常人是看不出的,非得要如孟司记一般时常伺候左右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真伪。

掌柜的不信邪:“你们不会是想骗我宝贝,想用赝品的价买我真东西吧。”他也是做了几十年生意的人,自信自己有几分眼力,不相信自己会看走了眼。

孟司记说:“若还有旁的东西,还请您拿出来一观,不白让您忙活这一场,一会儿我们会给您留银子。”她说话温柔和煦,掌柜的最愿意和她说话,说了一声那好吧,又拿出了一个宋代的汝窑青瓷碗。

所谓青瓷,釉色青中透绿,釉面上隐带蟹爪纹,孟司记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也有些举棋不定,秦酌说:“给我瞧瞧。”孟司记便转手给了他。

秦酌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对着掌柜的说:“你这个也是假的。”

“你先别急着骂我,你看这里。”秦酌翻过碗底给他看,“汝窑天青釉最是特别,烧瓷器的时候为了防止釉面融化把瓷器粘在窑板上,所以会在瓷器下面加个支钉撑起来,汝窑最喜欢用三足钉,这东西小得很,行家里手都叫它芝麻钉,这地方往

往是不上釉的,所以能看见胎土原本的颜色,宋朝的东西到现在总该泛棕了,我手里这个胎土是黄的,太新了。而且这个支钉的钉孔也太大了,这这么大的钉孔,在宋朝烧出来就是要当场摔碎的。”

这掌柜的重新拿回这个青瓷碗,左看右看,有些将信将疑:“果真吗?“

秦酌说:“实话实说,最近琉璃厂出了不少的好宝贝,都说是从你们这卖出去的,这两年琉璃厂的好东西一年少过一年,你就没怀疑过这些东西来路不正吗?”

“这......”掌柜的说,“这些东西确实都出自一个人,他说他是土夫子,这些东西都是......都是他从地底下翻出来的。我一时间便也没怀疑他手里有这么多东西。”

秦酌啧了一声:“别人打家劫舍,他专门刨坟掘墓,真是损阴德。如今看来,这些东西十有**不是他盗的,而是他从哪淘来的赝品。你可知他住在何处,我们想见一见他。

掌柜的起先不情愿,郁仪便掏了银票给他:“若这些东西当真是假的,你告诉我们,我们也能替你讨回一点损失,你说是不是?”

掌柜的咬了咬牙:“好吧。”他找了张纸写了一行字:“这是个老头,脾气古怪得很,还养了一条会咬人的大黄狗。你们去找他可要小心。”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几个赝品收起来,显然还是打算继续卖。

他们三个人走出琉璃厂,秦酌看向孟司记和郁仪:“你们是如何想的?”

“能把手艺做到如此登峰造极的,京中不知还有几人。”郁仪道,“只怕屈指可数。

孟司记也说:“方才那几样东西,若不是我常年经手,是万万验不出真伪的。若说民间有天下奇才,只怕京师无人能出其左右了。”

“先前的假黄册,还有如今的假令牌。”郁仪道,“会不会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秦酌说:“纵然不是,也能从他口中探探虚实,若不然我们还能去找谁呢?”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于是他们一行人便按照那掌柜的给的地址,一路来到了东安坊观音庵附近的一排旧民房处。秦酌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掌柜的说这户养了一条会咬人的狗,你们走在后头,我来打头。”他从地上捡了个木棍防身,轻轻推开

了那扇破旧的木门。

里头安静得听不见半点声音,只有风声吹过树叶哗啦啦的动静,也没有听到狗叫声。

再往里走,一条狗的尸体赫然陈在眼前。

说是尸体,其实还没有死透,它睁着眼睛动弹不得,只有胸口微微起伏,显然也是活不成了。

三人眼中都流露出不妙之色,再往里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背对着门口趴在地上,后心处插着一把刀,血流了一地,渐渐干涸,显然已经气绝多时。

秦酌飞快的走进里屋看了一圈,对着孟司记和郁仪说:“没有别人了。”

死了。

若说先前还对此人的身份抱有怀疑的话,此刻他的死反而更像是坐实了某个真相。

郁仪看到一旁的榆树下,晾着一排宣纸。

她走上前,轻轻摸了摸宣纸的表面,轻声说:“这是做黄册的夹宣,假黄册必然是他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