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三十章 文学系主任

文豪1983 第三十章 文学系主任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燕大现在的校长是刚上任的。

83年之前的一段时间,燕大校长职位空缺出来,燕大因此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大家进行一次无记名投票,填写自己心目中的校长人选。副处级以上的行政干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均可以参加。

由于之前做数学系主任时搞得好,丁磊孙是得票数最多的人。他以“蔡元培第二”的名头当选,主打兼收并蓄,宽容并包。

所以,丁校长是靠票选政治上台的,但是他上台后对自己的投票基本盘重拳出击,发誓要淘汰一切超龄教授,季线林也是他的打击范围之内。

好在季线林已经72岁,他也感到累了,愿意配合下台。

季线林的学术水平很高,但他明年开始,不能再担任文学系主任,也不能参加学术委员会,丁磊孙要求这些岗位以后只能由6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担任。

针对这一场学生间的事件,丁磊孙又特意强调,“我上台是来针对混日子的老师的,针对现在的僵化体系的,而不是针对几个学生小打小闹,何况他们是合规的。余切是经济系大一吗?我正好教微积分,后面我亲自跟他聊,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罢,丁磊孙叹了口气,“至于你说的版权?我之前在哈佛做访问学者,发觉美国人确实重视版权……他们那边的教材贵的夸张,以至于好多学生要用盗版……可是一旦抓到了,就要开除学籍那种地步!”

“我一开始不能理解,后来他们说,没有给够版权费,大家就不会用心编教材,然后教材就越编越烂……说的是有道理,版权那么重要,但我确实没办法在国内这么搞,但我也知道,别人这个是有道理的。”

“不然,怎么会那么发达?”

“这个事情就这样吧,我精力要放在其他地方。现在不干事的人太多了,我要腾出地方,提拔一批年轻人上来,燕大落后世界其他学校太多……”

显然丁磊孙不愿意小题大做。

季线林于是又去查余切的其他背景和档案。

余切是万县的文科状元,《高考1977》的小说作者,家里边儿有两代知识分子。

除此之外,季线林又拿到了还未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出版的《拉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为什么会拿到呢?

这个事情就比较碰巧了——该文一鸣惊人,《外国文学研究》编辑室收到后炸开了花,在拉美文学的小圈子内引起了极大争议。

有人否定余切的研究,比如《人民文学》的刘芯武。

刘芯武认为,既然欧美叫“魔幻现实主义”,就遵循国际惯例,不要搞得中国文坛标新立异。

也有人支持余切,这个人恰好是燕大一个叫赵德明的西班牙语教授,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翻译西班牙语著作的译者,完全的赞同余切的意见。

赵德明告诉季线林:“我64年到66年,在拉美的智利留学,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声音,后来我回国又陆续翻译《城市与狗》、我写《拉美文学史》,看到拉美的文学家都有类似的风格……他们汲取了后现代的手法,破碎、穿越、跳跃、梦幻和现实相结合,没想到再和拉美本来就荒唐的历史素材一结合,就产生了不得了的效果!”

“再然后,那些拉美书被西班牙出版商炒作,马尔克斯得了诺贝尔奖,于是又到中国大火了……因为中国抄欧美,欧美抄了一段时间的拉美,我们也跟着西班牙人说这是魔幻现实主义……”

“妈的,拉美人自己从来没觉得魔幻过,我们怎么有资格觉得魔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余切的本科生非常厉害,他写出了我写不出来的东西,我本来是要写一篇长论文的,他既然写的这么好,我也没什么说的,我就支持他!”

季线林在了解校长的态度,专业人士的评价之后,决定找到余切谈话。

你可以想到,72岁的季羡林,此时已经有种惜才的想法了。

过去那些年损失的太多,实在是需要年轻人呀!

这个余切根正苗红,从人生经历来讲,完全就是个标准天才开局。

季线林把余切叫来,看到余切昂首阔步,顶着他长得格外好看的脑袋,从马缨花边小心绕过来,并且旁若无人的赏花之后,季主任“惜才”的想法更强烈了。

“余切,花好看吗?”

“季老师,马缨花特别好看。”

“你怎么知道这是马缨花?年轻人知道这种花的可是不多啊。”

“季老师,我看过您写的文章《马缨花》,说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我尤其记得红雾这个词,今天一看,果然是这样子。”

余切又说:“我还知道,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心里觉得不痛快,有些孤独,马缨花的红雾激励了您,就写下了文章……我不知道您喊我来干什么?我很喜欢蔷薇,是不是我也要学你写一篇《蔷薇》了。”

季线林情不自禁的咧开嘴:“你写什么《蔷薇》!学校不会罚你的,你那么油,怎么罚得到你?”

“但是我要知道,你到底要搞什么?”

余切说:“我在交流国内外文化差异。”

“狗屁!你是个中国人,你交流个什么外国文化!”

“季老师,现场真的有美国人夸我说得好,我并不是胡说。”

“胡说八道!”季线林激动道。“那你讲讲八十年代的美国文学,我听听你有多了解!”

这个季线林留学德国十年,还好没让余切讲讲德国文学,大概是他留学的时候(1935到1945),德国战败了,年轻一代死了大半,根本没人写小说看小说,以至于文学上的成就乏善可陈。

余切说:“美国文学主要是后现代主义的成熟运用,开始玩叙事结构,以及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但这些都是大家都能想得到的,他现在比较不同的是,有移民文学、种族主义文学的兴起……这是一批二战后受教育的黑人作家开始兴起的浪潮,而其他各国都不具备这种条件;还有就是对消费主义的反思……”

季线林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研究员,他听出来余切对美国文学的想法,和对拉美文学的分析思路是相同的:

他总喜欢从文学产生的物质基础去考虑,这是一个研究者的思维惯性。

比如余切认为,拉美文学之所以显得“魔幻”,因为拉美大地处处是狠活儿。

美国黑人文学之所以兴起,因为美国黑人吃饱了,甚至搞起了“性解放”运动——饱暖思淫欲。

其他地方的黑人还没吃饱,写什么小说呢?于是就只有美国黑人产生了有影响力的文学。

季线林说:“你确实有东西,喜欢从物质基础去分析,这算是你自己的方法论——你那个《拉美文学的现实主义》,我自作主张找人帮你看了,争议很大,阻力也大,但是我们燕大是站在你这边的。”

“我们学校,有个西班牙语教授赵德明暗地里支持你,但是他不理解你为什么要搞结尾的预言?万一搞错了怎么办,你前面的足够支持你结论了。”

余切有种惊喜的感觉,他没有期望这个论文能在发表前,迅速的引起注意,结果却早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可是没想到,季线林上一秒还是笑嘻嘻的,下一秒就变脸色了,“你文学研究搞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来我们文学系?你觉得我们文学系的没什么能教你了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