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 第73章 生同衾,死同穴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73章 生同衾,死同穴

簡繁轉換
作者:骑狗抓耗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19 14:49:25 来源:源1

第73章生同衾,死同穴(第1/2页)

朝廷从来都不会缺人,别说没了一个萧钦言,就算是再没了几个相公,也能够很快补齐。

比如:柯政就是提拔了上来。

虽然不是为相,但吏部尚书一职,也是让柯府众人感慨良多,尤其是他儿子柯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历史原型,柯政原本是没有儿子的,但得益于早年收了赵衻为弟子,用药膳治愈了柯政的一些毛病,所以柯政也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柯昭今年十七岁,刚刚参加春闱,中了探花。

原本他今年参加科举就没想过能考中,毕竟之前在宋辽之战的事情上,他爹可是实打实的背刺了赵衻,差点让赵衻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这要是换做他,他肯定得报复回来。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赵衻不仅没有找机会打压他们柯府,反而还重用了他父亲,钦点了他为探花。

韩王府。

赵衻正在带着儿子练武,柯昭一行三人在双喜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殿下。”

“现在又不是在朝上,叫师兄。”

柯昭愣了一下,高兴的换了个称呼,才让赵衻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嗯,不错,探花郎啊,比我当年厉害。”

说着,他转头看向跟在柯昭身边的两位少年,一个十七八岁左右,一个才十来岁的样子。

前者赵衻知道,今科的二甲第三名,宣城梅氏的梅尧臣,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文章写的不错,相当受今科春闱考官的青睐。

只是今科春闱赵恒不在汴京城,一切都是由赵衻负责,而赵衻更注重的务实,所以梅尧臣才得了个二甲第三,若换作赵恒钦点,梅尧臣肯定有机会争一争一甲。

至于后者,赵衻是真不认识,然而还不等他开口询问,柯昭便介绍道:“师兄,这位是宣城梅氏的梅尧臣,也是今科进士,至于这小子是我父亲收的弟子,韩琦。”

韩琦,是他知道的那个韩琦吗?

赵衻心头一惊,但并未表现出来什么,笑道:“梅尧臣我知道,今科二甲第三名,文采斐然,只是在我看来,显得有些空泛,回去多请教请教你叔叔梅询,你叔叔在地方为官多年,清廉务实,如今调回京城,孤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听到这话,梅尧臣顿时一喜:“是殿下,学生一定将您的话带到。”

相较于梅尧臣这个宋诗开山祖师,赵衻更感兴趣的是韩琦,很想知道韩琦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韩琦,旁敲侧击的问道:“老师是怎么收他为弟子的?”

“师兄有所不知,他父亲是已故的右谏议大夫,南阳县男,我们也算是世交。”

对上了,对上了,果然就是历史上的韩琦,只是历史上的韩琦似乎没有拜寇准为师,没想到这个世界的韩琦却拜了柯政为师。

赵衻心里如此想着,嘴上却道:“原来如此,原来是韩大夫之子,我就说老师这么忙,怎么还突然收了个弟子。”

“这……其实父亲以为和谈之后,会闲赋在家,再加上父亲和韩叔父又是好友,而且韩琦这小子实在聪慧,所以父亲才会收他为弟子。”

“闲赋在家?”

赵衻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苦笑道:“在老师眼里,我就是那么爱记仇的人?”

“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柯昭一个劲儿的摇头,说道:“师兄您自然不是,只是……父亲他心里迈不过去那道坎,在两国的战事上,始终是父亲对不起您。”

“没什么对不起的,我能理解老师的想法,其实看到那么多大宋将士战死沙场,我当时其实也想过放弃,想过跟辽人和谈,只是我跟党项人打过交道,自认还是比较了解异族人的,他们就是一群喂不饱的恶狼,只有将他们打疼、打死,我大宋才能真正的安稳。”

赵衻一时间有些感慨,最后笑道:“算了,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走吧,我亲自去开解开解老师。”

一见赵衻准备走,现在已经相当黏他的赵晔赶忙喊了一声爹。

很显然,这小家伙是想跟着一起去。

赵衻自然没有反对,抱起儿子,带着柯昭一行三人直奔莱国公而去。

对于当初反对赵衻掀起战火一事,柯政真心实意道了歉,毕竟从结果来看,赵衻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当初和谈成功,也就不会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且让辽人俯首称臣的盛举。

不过柯政也表示不后悔,如果再来一次,他依旧会反对赵衻掀起战火。

总之,这次私下里的会面,让师徒之间达成了和解。

也因为两人的和解,朝堂愈发的和谐起来。

等到赵恒回京之后,赵衻还上奏提拔柯政为相,不过赵恒历来都不喜欢柯政,自然没有恩准,但为了给儿子面子,还是将柯政提拔为了三司使。

再然后,也不知道是不是赵恒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将朝堂事务交给了赵衻全权处理,他自己偷起懒来。

不巧,赵衻也是个喜欢偷懒的人,而且他还有勾栏听曲任务要做,所以最终只能劳累刘婉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之中,皇后刘娥在赵恒死后,可是会垂帘听政十余年,可以说是宋朝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位皇后。

有这么一句评语来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当然,这是正史对刘娥皇后的评价,可在《梦华录》的这个世界里,刘婉就是刘娥,或许刘婉比不上正史上的刘娥,但能力绝对是有的。

对于赵衻把大部分政事交给刘婉来处理,赵恒也没说什么,毕竟他这些年忙着修道的时候经常这么干,就是朝堂上对刘婉掌权颇有几分意见。

不过这刘婉掌权并没有什么影响,刘婉就当没听见了。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在乾兴十五年的时候,赵恒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相较于原本的轨迹,赵恒多活了整整十年,而他一死,赵衻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皇位。

改元:天盛。

或许是因为有赵衻这个出色的亲生儿子在,刘婉对于权力似乎并没有那么热衷,在赵衻登基之后就把朝政完全归还给了赵衻。

之后,刘婉就安安心心的当起了她的皇太后,要么是跟杨淑妃和曹贤妃她们一起打打牌,要么就是教导孙子孙女,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没错,就是孙子孙女。

在这十多年期间,赵盼儿又给赵衻生了两儿一女,现在赵衻已经有三子一女,而且大儿子赵晔已经定了亲,女方还是顾千帆的女儿。

还有孙三娘、宋引章、张好好她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孙三娘和杜长风的女儿正好和张好好的儿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因此还定了个娃娃亲。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高慧了,在边关大军回京之后,她竟然因为一场意外,跟英雄救美的李君信走到了一起,保全了被打压的高家,高鹄也因此得了个善终。

天盛二年,夏。

这天清晨,刘婉正跟着孙子孙女在庭院中打太极,杨淑妃急匆匆的小跑了进来。

“姐姐,你可要帮帮我,我就灵儿这么一个女儿,我实在不忍心她远嫁受苦。”

看着杨淑妃,不对准确说,是杨太妃一脸焦急,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刘婉表示有点懵:“灵儿婚事都还没定,怎么就要远嫁了?”

“你还不知道?辽人那边派人来求亲,想要求娶我大宋的公主,眼下适龄且未出嫁的公主就灵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3章生同衾,死同穴(第2/2页)

话没说完,刘婉便打断道:“官家说让灵儿去和亲了?”

“那倒没有。”

此话一出,刘婉直接翻了个白眼:“既然没有,你急什么,官家早就说过,咱们皇室子女的嫁娶都由他们自己决定,放心吧,官家不会让灵儿去和亲的。”

“真的?”

不等刘婉开口,一旁的老二赵恺便笑道:“姨奶奶,您就放心吧,父皇肯定不会答应和亲的。”

“你怎么知道?”刘婉问道。

“因为辽人奉上国书的那天晚上,父皇生了好大的气,父皇还因为这件事,定下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国策,估计就要颁布全国了。”赵恺傲然的说道:“除了此之外,父皇还在征集粮草,要跟辽人开战,听大哥说,这次要直接灭掉辽国。”

“又要跟辽人开战了?”

这些年,大宋和辽人并不是没打过,不过都是些小摩擦而已,总体上还是很和谐的。

因为和平稳定的环境,辽人发展的还不错,已经渐渐恢复到辽圣宗时期,只是相比大宋而言,却是要差太远了。

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辽圣宗时期的大宋。

二十多年前,大宋官员怯战,现在却是人人好战。

也就是因为国内的改革,一时间腾不出手来,要不然大宋早就对辽人发动了全面战争。

刘婉丝毫不担心大宋会输,她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你父皇不会御驾亲征吧,现在国内的改革虽然进入了尾声,但越是到最后越关键,不能少了你父皇坐镇。”

“皇奶奶,您就放心吧,区区一个辽国而已,还用不着父皇御驾亲征。”

区区辽国?!

这四个字,一下让刘婉和杨淑妃都愣住了。

随后才猛然惊觉,曾经那个让无数宋人胆寒的辽国,现在对于大宋而言,只不过周边稍大的一只蚂蚁而已。

只要大宋想灭掉它,不过是抬抬脚的事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宋灭掉辽国只用了不到一年,在天盛三年的夏天,辽国就成为了历史。

辽国的灭亡,也宣告着大宋开启了对外战争之路。

赵衻登基二十三年,就整整打了二十年,直到大宋的版图扩张到他记忆中的华夏版图,他才停下征战的脚步,至于那些没有占领的,那就交给儿子去占领吧。

之后的几年,赵衻完全专注于国内民生。

天盛三十年,刘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为刘婉举办了国丧之后,赵衻禅位给了太子赵恺。

没错,太子不是他的嫡长子赵晔,而是二儿子赵恺。

之所以是赵恺,是因为赵晔、赵钰、赵婧兄妹三人都出海了,在海外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而且为了建立赵衻曾经提到的日不落帝国,兄妹三人还经常回来挖墙脚,带走了不少的栋梁之材。

比如:早年来过韩王府的韩琦,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欧阳修、王安石等等。

除了他们兄妹三人之外,还有历史上仁宗皇帝的赵祯,以及高妃的生下的赵祁,也都远离中原建立自己的国家。

至于赵衻,在禅位之后便带着赵盼儿回到了曾经的韩王府,安享晚年。

他在位的这三十年时间,前二十多年都非常忙碌,忙着国内的军政,忙着对外扩张,直到赵恺已经成熟,他才开始历练儿子,逐渐放权,自己主拿大方向。

赵衻的禅位,在大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好在赵恺早已就已经参与到政务之中,尤其是在赵衻停止对外扩张后的那四五年里,基本都是赵恺在处理国家大事。

再加上赵衻在位期间,尤其是登基后的前三年,杀性极重,杀了不少反对他改革的人,也就是士人阶层,所以比起赵衻这位“残暴”的皇帝,大多数读书人反而更推崇颇为仁义,名声很好的太子赵恺。

赵恺上位自然没有引起任何混乱,朝野上下都在极力支持和维护他的统治。

自此,大宋也开始启元纪年,寓意开启新的纪元。

其实如果有的选的话,赵衻其实也不想杀人,可他要在国内推行改革,不杀人根本推行不下去,所以他只能效仿后来的洪武大帝,只不过收敛了一些。

杀人虽然不是好事,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他敢杀,杀的天下士族都胆寒不已,才让改革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让大宋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果说赵衻是以武止戈,实行武治的话,那么赵恺实行的就是文治,新帝赵恺更受朝臣和万民的尊崇。

自己做坏人,儿子做好人,这也是赵衻愿意看到的。

禅位之后,赵衻安心的当起了自己的太上皇,朝政之事再也不碰,不是在韩王府陪赵盼儿,就是带着赵盼儿去看望在海外儿子和女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赵恺登基已经二十年,年近九十的赵盼儿,也终是敌不过岁月,濒临死亡。

赵盼儿说不想死在床榻上,于是赵衻为她渡了一股内力,让她得以回光返照,恢复了许多气力。

“陛下,臣妾这一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嫁给了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手艺,也就是泡茶。”

凉亭中,赵盼儿依靠在赵衻的怀里:“官人,让盼儿再给你泡一杯茶吧。”

赵盼儿嫁给他五十多年,一心一意对他,所有的杂事都替他安排的妥妥当当,所以他才能专心打天下,治理国家。

可以说他的成功,有一半都是赵盼儿都功劳,赵衻也一直都记着。

如今赵盼儿即将离他而去,赵衻一下就红了眼眶,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吐出一个“好”字。

反观满头银发赵盼儿,那满是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如小女儿一般的笑容,开心的为赵衻泡最后一次茶。

赵衻喝完最后一杯茶,跟赵盼儿一起坐在亭内,欣赏着最后的黄昏。

“官人,你曾说一世一双人,白首不分离,妾身可能要失言了,对不起,官人,盼儿困了。”

“睡吧,盼儿,我们不会分离,我会一直都待在你身边的。”

赵衻拥抱着赵盼儿,嘴里轻轻哼起了歌谣,仿佛在哄赵盼儿睡觉一般。

而赵盼儿则是嘴角挂着笑容,缓缓的闭上了双眼,依靠在赵衻怀里,离开了这个喧嚣的尘世。

直到最后,她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盼儿,走好,别怕,我就在你身边。”

就这样,赵衻陪着赵盼儿直到黄昏消逝,然后闭上了双眼。

赵盼儿为后三十年,贤良淑德,贤名远播,深得天下百姓和官员的拥戴,而赵衻更是一生都是传奇,虽然他的名声是两个极端,普通百姓称他为千古未有的圣皇,士族官僚则骂他是暴君。

但不管是怎样的评价,谁都不会否认,是他重振了汉人的雄威,是他让大宋成为了超越汉唐的王朝,他的功绩足以称得上震古烁今。

两人的同时崩逝,让天下悲怆,举国同悲。

而且因为赵衻一生除了赵盼儿之外,再无其他女人,且是同时崩逝,一生恩爱,真正做到了生同衾死同穴,因此他们的爱情也让无数人为之歌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