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二十七章 温陵

江湖十三之风起 第二十七章 温陵

簡繁轉換
作者:舞昺十三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巳时就到了鹭岛,卢林牵着【小红】说去城里独自转转,这里他只知道那五龙屿,想去的可以让雅师姐带着去,郑田川说要去城里的话他可以安排人带他们去,反正晚上都要住在城里的客栈,他已经定好了,地址也都告诉众人了。郑田川和方公子、铁锋去兑换银票去了,这去南海银票不管用,他们要将银票兑出现银,再兑成金子带过去。

到了城里,卢林找到【信行】将信投寄了,然后四处看了看,看见裁缝铺子,想着昨天这些女子喊着自己公子公子的,一直对自己恭恭敬敬,言听是从的,这明后天就要分别了,于是就进了铺子。

铺子还不小,卢林挑了十几种花色的轻薄丝绸,和几个裁缝比划了一下那些女子的身量,每个身量做了两身夏天的衣服,一共是三十二身衣服,店家难得遇见个大主顾,三十二两银子收了卢林三十两,可是制作出来要三天,卢林哪有时间等三天啊;就说加钱,又多掏了十两银子给老板,让裁缝们晚上制作,说定了明天一早来取。

这几天虽然下过几场雨,但是鹭岛还是很闷热,鹭岛不大,十余里方圆,卢林转了一会就没心思转了,身上黏糊糊的,看见买凉甜汤的,吃了一碗很舒服,又吃了一碗,再找了个酒肆点了两个菜吃过午饭就回客栈去了。

到了客栈也没看到别的人,应该都出去逛去了,卢林洗了个澡,舒服多了,便在房间写信给姜星冉,将这些天的经历,事无巨细的都写了,连刚才帮那些女子购置衣物也写了;写完后,卢林想了想,又出门去了一趟,找到钱庄,兑了一千八百两银子,再用一千六百两银子兑了一百六十两金子,十两金子十两银子一份分好,再用绸布袋子装上。

然后卢林和钱庄的人闲谈了一会,问了问钱庄的人一些关于姓林的人消息,或许别的地方不知道,钱庄的人肯定知晓哪里的人有钱,哪里的人没钱,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后,卢林回客栈拿出画好的线路仔细补充了一下,决定到了温陵后独自去找寻一番,这事不能和雅师姐、苏师姐、王文英说。

酉时左右人都回来了,那些女子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不知见识了什么还是吃了什么好东西;晚饭郑田川早就定好了的酒楼,五张十二人的转桌;菜肴看着就很精致,可口也是应当可口,就是咸鲜甜了一些,这几天吃过文螺,众人口味有些重了;倒是那些女子和船工吃得不亦乐乎。

五月二十三日一早,卢林练了会拳法,吃过早饭让他们先去上船,他骑马去取了衣服就赶过来。

上了船后,卢林拿着千里镜看了看鹭岛,应该是个不错的港口,只是没有成形,不知是不是因为有浯洲的缘故,以前的商船没怎么在这边买卖交易,也或许因为瀛洲这边往来较少。

上了船,苏师姐可是没让卢林闲着,拉着卢林继续去炙烤文螺去了,今日那些女子都在,苏师姐还买了些扇蛎上船的,这人一多,就将那些文螺都炙烤完了,每个人都吃了一些,等到吃完了,也到了温陵,从鹭岛过来不过二百二三十里的距离,苏师姐感叹再想吃到文螺就不知道何时了。

进了温陵,卢林才发现确实温陵更适合船舶停靠,大船一路行驶过来,水面平静,其间并没有小岛礁石的阻碍,进去约有十二里深,最宽处约有十五里,其余都是十三里左右,船舶进去掉头停靠都很便捷,这等地利或许是温陵成为海运繁城的原因之一。

大船靠岸后,那些在涠洲得来的矿材,先搬了下来,然后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武南似乎觉得郑田川给的银子太多,行船走海,获利是极大,风险也大,伤亡是常有之事,死了三人,是正常的,这次实在是太多了一些,得了比自己以前那艘船好上数倍的大船,又得了这许多银子,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要分一半给卢林。

卢林婉拒了武南的好意,说他们也不容易,损失少获益多是他们的运气好,这种事情如今他也能够理解一些了,走东南镖就是这样,他和姜星冉走镖,一路顺遂没有什么大事,最后在狭谷一战,折损极大。

后来秦仪他们走镖,一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青龙帮、烈火堂的走镖就出现了折损,再等到后翰师兄、袁空、唐辽他们去走镖,实力强悍无比,不还是出现了意外,这次苏师兄领头去的还不知道如何了。

卢林和武南说以后还经常要往来南定的,到时候还会来找武南,武南知晓卢林连走镖都能够随意安排,也没再说什么了,感谢了卢林一番,然后留了自己在升龙城的居所地址和南定落脚之处给卢林。

除了卢林师姐弟三人和王文英,其余人明日就随着大船去往南定,这一群人只有郑田川来过温陵,他带着众人找了家酒楼吃晚饭,口味和鹭岛差不多,菜肴却是丰富了许多,还有一些异国菜肴,口味如何,评价不一,卢林、雅师姐、苏师姐、方公子、铁锋、邢家父子等人都是尝个新鲜,但是其余人却不一样了,他们大快朵颐,说是很对他们的口味。

吃过饭,就在沿岸转了转,看见有戏台,灯火通明,和一般的戏台却是摆设不同;一般戏台是整个戏台都在观者眼中,这个戏台却是从上面垂下幕布,只余下面两尺左右的露出来让人观看,而且戏台也是用一大片刷了红漆的木板隔开了,前面只留三尺左右,后面就完全看不到了。戏台左右立柱上刻着一副对联:【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

此时戏台围了不少人,表演还没开始,郑田川是见识过的,和众人说这是线戏,也叫做悬丝傀儡,以前在这一带是嘉礼戏,婚嫁、寿辰、金榜题名、筑屋上梁……这些喜庆大事常常会请来这线戏戏班来助兴,以示大礼。

悬丝傀儡?这个是什么?众人听了都好奇,反正都吃饱了,就慢慢随着人群移动到戏台正面观看了起来,过得一刻钟,戏台上响起一阵鼓乐声,然后看见一个个身着彩衣的各种傀儡出现在台上了,这戏台灯火通明,卢林的眼神不错,看到到那些傀儡身上都有极细的丝线从上面牵提着着,上面刚好幕布挡住了,一般人是看不出的,就仿佛是缩小了数倍的小人在演戏了。

那些傀儡都是木制的,约莫二尺高,仔细看,雕刻精致、粉彩艳丽极为逼真,穿着打扮和寻常戏台的真人一样,傀儡身上的衣服颜色还似乎更鲜艳醒目一些,面部轮廓清晰,五官看上去仿若真人一般,不,应该是比真人还好看,真人还有不足之处,这些傀儡是精雕细琢出来的,结构完整,制作上肯定摒弃了那些缺陷不足,极尽完美了,看上去赏心悦目,令人羡慕不已。

待得这些傀儡都上了台站立好了,便又听得锣鼓三声,几句唱念后,表演就开始了,只听得钲、锣、拍、鼓等各种乐器声响起,戏台上便有唱腔传出,声腔高亢,跌宕多变,那些傀儡随即就开始动了起来,配合着器乐唱腔,就似真的是一群人在表演一般,傀儡脸上的喜怒哀乐,竟然也能十分传神地表达出来,惟妙惟肖,那些解衣、拔剑、接伞以及叫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动作,比真人还流畅顺滑。

众人初次见到,都看那些傀儡表演去了,唱念的是什么词,演绎的是什么故事都忽略了,若不是知道这是傀儡,怕是真以为是一群真人在戏台上面表演;卢林眼神好,看着那些丝线在上下不停移动,然后那些傀儡就动起来了,每个傀儡上的丝线数量不一,少的十余根,多的二三十根,傀儡动起来就看不清楚丝线了,约莫是有这么多。

卢林随即就忽视了那些丝线,细细欣赏傀儡的表演,越看越觉得逼真得很,有些动作很夸张,翻转腾挪幅度极大,就是再好的戏子,若是不精通武艺是演不出来的,没那本事做不到;但是这些傀儡表演出来却是理所当然一般顺畅自然,仿佛就该如此,令人不觉有什么不对。

幕布和隔板的阻挡,看不到后面的人是如何操纵这些傀儡的,对于这些后面操纵提线之人的技艺,卢林是深感佩服,这细腻的操纵绝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都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当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看完这悬丝傀儡戏,回客栈的路上说起观感,对于如此精湛的技艺,都说是叹为观止,那些女子更是兴奋得很,叽叽喳喳在一起议论纷纷。卢林想着这些傀儡应该也是机关术制作出来的,倒是回去可以和黄云峰说一说,范彦纯外放温陵这么多年,他是工部的,应该清楚这些的,可以让黄云峰去请教范先生。

众人回到客栈的就各自回房间歇息去了,今日是吃好了,看过瘾了,个个都很满意。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一起去的岸边上船,卢林和雅师姐、苏师姐、王文英是给他们送行,卢林手里拎着两个大包裹,众人问他,只说一点礼物;上船后,武南、邢家父子他们就和卢林他们告辞,卢林掏出一百两银票给邢家父子,这是约定好的,邢家父子也不再推辞,收下了。武南也是将千里镜递给卢林,至于卢林掏出银票要给他,武南是死活不收了。卢林收下千里镜转手递给王文英帮忙收着。

那些女子看着卢林,和那船工说着话,船工告诉卢林说这些女子有些不舍分别;卢林告诉船工让那些女子都到船板上依次站好,他有话要告诉她们,片刻后,那些女子依次排开,卢林打开包裹,拿出衣服,一一分发给那些女子,说是给她们的礼物,还有那装着十两金子十两银子的丝绸袋子,是给她们在龙城的用度。

那些女子手里捧着卢林给他们衣服和袋子,这些礼物换做以前对她们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如今却是不一样了,个个都异常感动,更有甚者喜极而泣,她们也是金枝玉叶一般的出身,只是遇见海盗落入魔窟,忍辱偷生,蒙卢林意外搭救才脱离曾出来,离开了那不堪回首的地方,这些天跟着卢林,却是找会了正常生活的状态了。

之前在那荒岛上都想着以身侍奉卢林,却被卢林拒绝了,都有些灰心;这一路同行,虽然和卢林交流要通过武南、船工来转述,很不便,但是她们也是感受到卢林对他们的关照和善意,此时感觉尤甚,没想到分别时还记挂她们,她们身无分文,这些足够她们节省点平静生活十数年无忧,而且这些衣服可不是早准备的,这一路都在船上居多,应该就是前天在鹭岛定制的。

也不知是谁带头捧着衣服先跪谢起来,呼啦啦顿时跪倒一片,卢林慌忙喊众人扶起她们,然后让船工转述道:“我叫卢林,江右庐陵临江坊人士;我不是专程搭救你们出来的,是刚好顺带搭救了你们,我也不是舍弃不管你们,是有事要做,不能带着你们,你们去了龙城好好学语言,早点自立起来,重新好好生活。我也不知道你们都叫什么名字,但我以后会去龙城看望你们的,还有番禺那边我也会去看望她们的。”

那些女子顿时叽叽哇哇的和船工说了起来,船工一时听得也是头大,都是让船工转述她们的名字和情况。

卢林伸手虚抬示意她们暂时安静,接着说道:“你们现在告诉我,我也记不得,我希望你们以后要识字读书,可以写信来告诉我你们的名字。你们以后也可以嫁人,若是想回家也可以,我都会同意的,也会安排好。”

那些女子听得船工的转述,先是点头然后又是拼命摇头。

郑田川和方公子、铁锋都对视了一眼,对卢林这番行为颇是惊讶,也是佩服,更是高看了一眼。

卢林随后拱手说道:“诸位,那就暂且别过,来日再会。”对着众人一一施礼,然后就和雅师姐、苏师姐、王文英下船去了。

站在岸边,看着大船缓缓离去,那些女子趴在船头不停挥手,直到大船渐渐远去看不见了才转身。

苏师姐说道:“师弟,平时你不怎么说话的,今日这番话,我听着都有些感动。比你在擂台上和曹石说的还好。”

雅师姐也是同意苏师姐说的,还说道:“师弟这可是收买人心了啊,我看那些女子对卢师弟是死心塌地,撵也撵不走了。”

王文英说道:“卢林平常是不怎么说话的,前几年可是口花花胡诌得厉害,满嘴江湖话,没个正形,我还差点就被他蒙骗了,后来接触多了,才知晓是个极为勤勉刻苦的,几个月都可以不怎么出门,埋头在匠房铸造。一般人可比不得也做不到。”

苏师姐笑道:“师弟外表憨厚,花花肠子肯定不少,不然怎么走一趟镖就把星冉拐跑了。在龙城也是一套一套的。”

卢林连忙说道:“我可不是收买人心,就是这般想的,没想要这些女子如何,她们出身应该都不错的,遭遇不幸而已,希望她们去了龙城和番禺都能够好好重新生活。”

王文英说道:“卢林,你这是无心胜有心,你在擂台的话我没亲闻,但是也听冯清容和婴宁说起过的,都对你很佩服来着,刚才是亲耳听见了,说得是极好。”

卢林说道:“先不说这些了,走吧,来了就在温陵好好看看。”

四人便在温陵逛了起来,温陵城墙有三十余里长,比番禺还大一些,路上见到的异族人不少,比番禺还多一些,中午在酒楼吃饭时问及小二,才得知以前温陵是两线海运的,北去扶桑、高丽,南去南海东南各国,远至大食、大秦。

温陵这边不止安南、寮国、阿瑜陀耶、真腊、苏禄国、满剌加国、冬乌……各国人等,还有大食、安息、高丽、琉虬、天竺等人,扶桑人也有,但在这边很不受待见,只因这一带扶桑倭人劫掠频繁。还在沿岸码头有一些色黑如墨,唇红齿白,髮鬈而黄的鬼奴装卸货物,这些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

至于温陵为何曾经是第一大港,还胜过番禺,王文英倒是有些了解,来之前查阅过典籍的,说是千年前九州动荡,许多北方大族举族南迁来到了这边,番禺、鹭岛、温陵这些地方就此繁盛了起来。

五百年前胡**乱九州,河西一带也曾落入胡人手中,那边商路断绝了,于是走起了海路,造就了白沙津、番禺、温陵以及北边的明州、密州这些繁华港口大城,至于为何是温陵是第一大港,如今也不是很清楚原由了。

王文英说五百年前曾经有人在温陵留下一联:【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可见当时之盛况,如今却是没落了;那时这温陵市舶司的岁入就占了朝廷收入的一成,东南财赋是朝廷最大的收入,若是海运开了,能够恢复盛况,至少两千万两银子的收入了,这还是这一城的,番禺也不会少多少的,还有其它港口。

说起这些,王文英的感叹不已;在没有海运之前,万国番邦都是朝贡,那些朝贡之物是稀罕,但是给番邦的回赐价值远超对方的贡品。雅师姐和苏师姐没去走东南镖不是很清楚,王文英和卢林是都去过的,自然知晓,确实如此。

前朝各代的朝廷政策不同,有喜欢【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朝贡;也有回绝朝贡的,认为朝贡于朝廷无丝毫之益,而远人获不赀之财,大力提倡民间互市;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制定律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贿。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辄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蕃商有愿随船来贸易者,听从便;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违者徒二年,财物没官。有亏蕃商者,皆重置其罪。

说起这些,王文英感叹应该尽力让朝廷恢复海运,重现昔日盛况。

下午四人路过一处叫做莲花寺地方,香火旺盛,就进去看了看,大殿正面重檐中间悬挂刻着【桑莲法界】四字的横额,寺中有东西两座石塔极为显眼,都是七层,东塔高约十五丈左右,西塔高约十四丈,规模一样,据寺中人言,这两座石塔是数百年前重建的,最初是五层木塔,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石重建的。

在寺中卢林还看见一些十六边的辉绿色石柱,有狮身人面青石浮雕,还有故事图案雕刻,似乎和兰纳那边寺庙所见相似,但是下部雕刻是吉祥图“爵禄封侯”“双狮戏球”等,或许是天竺、兰纳那边的佛教从海路传到这边来的。后来在其它一些寺庙也看见有这样的石柱,问过僧人得知是天竺佛教传承。

卢林想着已经覆灭了的那烂陀僧伽蓝,当年盛极一时也是到处传教,竟然在温陵也有,怕是还有地方也有,自己修习的内功也和那烂陀僧伽蓝有些干系,感叹那烂陀僧伽蓝是覆灭了,但这传承却是没断,只是散落于四处了。

这一天只转了十余里,次日再去未到未看之处看了看,看见不少蕃坊,供蕃商居住;蕃坊自选蕃长,自行管理,蕃坊内还有蕃学,供蕃商子弟入学读书;只是如今都变作居住之处了,蕃商都近乎绝迹了,只有一些后人在,蕃学也就三两家有些蕃商后人在学。

番禺也是如此,十姑姑为了找精通真腊、苏禄国、满剌加国言语的人,偌大的番禺竟然也找了两天,才找到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王文英也是感叹不已,若是要开海运,这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不然交流出了岔子就不好了,她这些天跟着船工和那些女子学了学,没那么容易就学会,等回了龙城她还可以去找她们学。

今天逛到温陵里面去了,才发现温陵竟然有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叫做万安桥,长约三里,宽约两丈余,桥墩四十六座;这等桥梁罕见,往来无须渡船等候,随时往来,极为便捷;四人到后来还看见更长的五里桥,问及当地人,得知此桥号称是:天下无桥长此桥。

沿途不止一座这样的桥,那些桥墩大石块是如何架设上去的,这令卢林他们很好奇,询问到了一个老人才得以解惑,这老人应是一个老工匠,似乎不是汉人,但是言语是汉人话语,说及建桥,那是因为这里是海水,以船运大石块到桥墩处,利用海水潮涨潮落,再牵引将大石块放置桥墩上。四人都不是海边长大的,不知晓这些,听得明白人解释这才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感慨数百年前这些能工巧匠心思机巧不同寻常,而且还用在实处上,惠及全城。

四人感叹这些桥的同时,也发现这些桥建造时间大多都是温陵海运最盛之时,也正是朝廷设立这温陵市舶司的岁入就占了朝廷收入的一成左右之时,前后不过百余年,就不知是因为海运昌盛造桥还是造桥造就了温陵这第一港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