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漂洋

江湖十三之风起 第二百一十一章 漂洋

簡繁轉換
作者:舞昺十三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三月二十日起来后,岛礁内的海水清澈了许多,虽不如大前天那般透底,但是比昨日前日好多了,一大早就有人下水碰运气去了。姜星冉庆幸大前天就和卢十七娘、卢十九娘下水了,才有了这些收获,不然就今天这样的水质,也不敢抱有太多的希望了。

等到中午吃过午饭离开此地之时,那些人只捕捞了许多鱼虾扇蛎,没有什么其它收获,大多数人最后都带了一些白黄珊瑚和色彩斑斓的贝壳,等去了苏禄国能够卖个几十两银子,算是聊胜于无了,不能白辛苦这半天。

这陆续捕捞了总共有近千只扇蛎了,卢林说明日上午来炙烤给大家吃,这才令众人觉得好过一些了;明日天黑前可到苏禄国,在那边买卖货物这一百二十人多半都来过的,是知晓一些行情的;武南安排午时行船之前还去问过了刘士元,得了肯定的答复才开始行船。

卢林和姜星冉都在兵部乘坐将作监制造的大海船去过东海的,杜元勋曾经给他们讲授过以前海运记载的各种海路之事,提及过典籍记载下南洋的许多事情,当时苏师姐说是明白了十之六七,他是只明白了一二而已,差得远了,苏师姐还说及了武南在海上行船懂得很多的,只是这遇见了暴风雨,武南如今对刘士元已是佩服得很,于是卢林和姜星冉也一起去找刘士元请教。

刘士元听得卢林的来意,说道:“卢公子,我这也是看的典籍记载,所学所知并无从证实过,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吧,这次随船也是一次很好的印证机会。”

卢林说道:“刘兄谦虚了,就是刘兄对这几日暴风雨的判断,都远胜武南了,我们二人也曾经在兵部学过一些行船航海的舟师之事,却是没学到多少。”

刘士元有些讶异道:“卢公子你们也学过这些?可否说来听听?”

卢林也不介意什么,和姜星冉一同说了说杜元勋讲授的那些,姜星冉明白比卢林要多一些,两人说起来也讲述了大半杜元勋讲授的那些海图、罗盘、针经、海路、更香更漏......之说,其实这些刘士元和武南都是很懂的,只是卢林和姜星冉都记得了个大概,详细的是不太明了,

刘士元听后说道:“卢公子,这些刘某也是学过的,相差不大,我学的都是先人行船出海总结得来的,没有出过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出来半月所见所得,远胜我闭户读书,有些不明白之处,经历之后也都明了其中原委,这不是跟着你们出海,都没有这般感悟,实是难得。”

卢林闻言有些惊讶,问道:“刘兄,你这是家传所学啊?”当初在听杜元勋讲述海道针经之时,曾经提及过,海道针经也叫做更路簿、针路簿、指南经、针谱等名字,很多是在宗族内传承,一般是父子、师徒间相传相授,且多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极少流传出去。刘士元是家传,这些时日同船共渡看来,那应该有些不凡了。

刘士元回忆了一下,神色间颇有些缅怀之意,感叹说道:“卢公子,说来惭愧,我家先人在尚有海运之时,曾经是以此为生,族中大多数男子都是随船往来的,留下了这些记载,二十余年前,越地大旱,族中亡故了大半,剩下的人决定逃难,依据这些先人流传的记载,变卖了家产买了几艘船,当时听闻瀛洲有活路,准备漂洋过海去往瀛洲。

那时我才十余岁,跟随父母亲人在一艘船上,总共有二十余人,不料出海不过一天,便遇见大风浪,父母亲人为了护住我们这些孩子,殒身于风浪之中,一船人最后只余我们五个半大的孩子,在海上随波逐流不知道有多少天,在食绝水尽后几日,漂到了白沙津岸边,然后遇见了城主大人,那会还不是城主,他搭救了我们,于是我们几人就留在了这里。

当时都饿得不行了,五人只活了三人下来,还有一个族弟和族妹,此后我们三人就跟着城主了,船中还有这些先人的记载书册,三人中只我喜好这些,其实也说不上是喜好,还是因为这出海的遭遇,想着先人有记载留存,而后人却是不堪没有谁去学了继承下来,想想这遭遇,真是传为笑柄之事,于是我就自学了这些;如今城主有意设港口于白沙津,我就随船来了。”

卢林听后问道:“刘兄,二十余年前越地大旱,确实祸害极广,不知刘兄家是在越州何处?”

刘士元说道:“卢公子,我家是在莆阳海边,二十余年来,也一直也未曾回去过,只是卢公子,这越地当年大旱之事,你还未曾出生吧,如何知晓?”

卢林说道:“不瞒刘兄,我母亲也是因为当年越地大旱嫁到我家的,生我时产难而亡,前些年我也去长邑寻过母家亲人,却是得知他们虽挺过了越地大旱,却是在出海捕鱼遇见风浪而亡。”

刘士元听得卢林这般说来,惊讶道:“没想到卢公子与我,一个在江右,一个在儋州,竟然还是半个老乡,实在是令人讶异。”说起这些,语气也是亲切多了。

卢林说道:“嗯,我们这也算是老乡了,虽说我曾经出过海,但我却没有刘兄这些本事的,当初学起这些来也是费劲得很。此次也有时间,可以多向刘兄请教。”

刘士元之前可能还有些顾忌,听得卢林说及了两人都是老乡,也亲近了许多,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犹豫还放松了许多,说及了自家记载的风汛顺逆、水流缓急、潮水涨退、山屿远近、沙汕岛礁、时日早晚、针位更数、打水深浅、寄碇避险、船行高低、望斗牵星等各种情况。

这些和卢林、姜星冉在兵部所学大同小异,两人再次聆听,又在这行船海上之时,倒是比在兵部学的更深刻了一些。

说及前几日的判断,刘士元是那夜观星象之后觉得有些异常,似乎符合记载,但也不能肯定,次日早起看天色,一般是说红云日生出,劝君莫远行,刘士元还发现类似记载中的鼠尾者之说,天际云气一点如黑子,须臾,黑气一线直上,飙风暴雨卒至,后来果不其然。

等到暴风雨下过两日之后,天气转好,昨天傍晚看到的是:暮看西边明,来日定晴明,然后今日早上是:早起天无云,日出光渐明。于是才确定可以走了。

刘士元还展示了一下夜观星象的一些器物,其中牵星板一副十二片,是用乌木制作,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还有象牙一块,长二尺,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

这些卢林听着看着头大,但是相谈甚欢,刘士元还说了一下绘制海图之事,以及他在几处岛礁停留的原因,船自入海路,便是海洋,茫无畔岸,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之隐蔽,其势诚险;唯有望山辨水,以途经的山头、岛屿、海岸、浅滩、礁石……等为参照之物,用以判断舟船是否已经到达预定的位置,航路是否正确。

一般选取高耸的山头作为标识,并记取山峰形状,同时留意周围是否有其它山屿可以辅助辨认;再则依据山嘴或山头以及山门的开合情况,确定礁脉的走向,避礁行船;里程计算也都是以更路法计算的。

刘士元说及这些还引例如何描绘,比如:一山屿自北迤南约有五里,自西至东约有一里,就东西而望,则一山屿也,而四面之观望,各其一形,山高,即见山影照水,犹可再拢湾泊;如山低,一见山影,即当下碇,恐其迫山犯浅……

差不多说到酉时,武南找了过来,说道:“刘先生,前面海水颜色有变,用千里镜看过去,是一片墨绿之色。”

刘士元闻言顿时一惊,说道:“武船主,怕是到了深海之处了,且莫行船了,就近寻一浅处赶紧泊船,我这去看看再说。”

武南闻言转身去安排去了,卢林跟着刘士元前去船顶用千里镜看情况,此时天光还敞亮得很,只见前面海水颜色迥异,而且有明显的分界之线,东面的海水墨绿幽深,完全看不清水下情况,看似静谧流动,却令人隐隐有种这水底下是暗流汹涌的感觉。

过得一刻钟后,武南也上来了,说道:“刘先生,已经放过铅锤,此处水深有二十丈左右,已经抛锚了。”

刘士元说道:“武船主,那今日就在这歇息吧,从此处看过去,不知这深海段有多宽,天黑前若是渡不过去,夜里看不清怕是有危险;你们去过苏禄国,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深海么?”

武南完全听从刘士元的安排,应声喊人去告知众人歇息,然后说道:“刘先生,我过来两次,未曾这般横渡过,都是沿岸行船,倒是听得有人提及过,曾经有人横渡过,有没事的,也出过事故。”

刘士元说道:“我也是看记载中有描述说及过,并未见到过,这次算是见识到了,这种颜色的深海怕是深处深不可测,表面看似平静,暗流在水下流动,不易被察觉,但其力量强大,非常可怕,若是前两日的暴风雨时,行船在这种地方,一旦暗流被激起,汹涌的浪涛随时能将我们的船倾覆,幸存的机会渺茫。”

武南说道:“刘先生,看来从这边去往苏禄国很不太平了,以后还是不走为妙。”

刘士元说道:“武船主,倒也不必过于惧怕,我们来过这次,绘制好海图,到得边界停歇,等待风平浪静过去就是;这大半天行船差不多有两百里了吧,此去苏禄国不到五百里,明日一日肯定能够得到的。”

武南说道:“这一片水面平静,顺流顺风的,走了差不多有一百八十里左右,看海图,还有二百三四十里左右,明日怎么也可以到得。”

刘士元说道:“我们停泊避雨的环形岛礁是海中山的山顶,这里怕是山坡了,这山有多高,往下就有多深,此处一路向下如同下山一般,渐渐越来越深的,已经走了一百八十里,那这山怕极高的,深处千丈估摸着是有的,若是以山路来看,恐怕这一片深海有数十里宽,明日天明就动身,越早越好。”

卢林听得刘士元这般说来,想想了一下,走了一百八十里,这海中山怕是有白山那么高了,最深处至少有一千五百丈了,这要是遇见暴风雨翻船了,沉入海底就是死路一条了,纵然侥幸抱着木板之类的漂浮着,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看看能不能在坚持不住之前漂到岸边了。

停船之处,海水湛蓝,此时天色尚早,有人想要在西面下水去碰碰运气,却是被武南阻止了,说这里水下的情况不明,四周又没有岛礁,都安分一些为好,前面就是深海,若是暗流汹涌,卷走了人谁也不知晓;听得武南这么说,那些人都打消了念头,还是小命要紧。

既然是停船歇息了,卢林就去炙烧文螺,邀了武南和刘士元还有邢禄一起,这一路邢禄多是跟着刘士元打下手,记载各种见闻为主,应该是黎泰安排好的;几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谈,主要是听刘士元讲那些记载的海运见闻常识。

武南和邢禄经过前两日的暴风雨后都虚心得很,不明白的就问,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虽然他们都比刘士元年长不少,又常年在海上行船,见识是不少,驾舟行船在行,但是论及辨识地理、观日月升坠、星辰方位,以辨西东、度量远近这些学识,他们则是远不如刘士元了,观星象这些也叫做牵星术,刘士元不止是会牵星术,其它会的也不少。

刘士元也向武南和邢禄请教出海行船之事,还笑谈说及他做的这些,以前有海运之时,在朝廷是叫做舟师,舟师都需要学好这些的,行船惟凭针盘而行,乃舟师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船人命所系也。舟师火长其职责即为船舶引航,而其手中所领执的,不止有针盘针经,还有图式,他和武南、邢禄合起来则更像是以前的舟师火长了。

卢林安静的炙烧文螺,听着这些后,觉得这三人这般合作是件好事,这一次走下来或许可以完善很多海运之短缺,心中想着将刘士元推荐给王文英的市舶司去,得找个机会和刘士元闲聊一聊。

吃过文螺后各自去歇息,夜里,卢林和姜星冉说起这些想法,姜星冉说道:“小林子,这下午说话,刘士元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对黎城主是感恩戴德,这种人才也是难得,你告诉文英有这么个人才就可以了,得由文英想办法去和黎城主说更好。”

卢林想了想,说道:“嗯,星冉你说得对,刘士元是知恩图报的人,必定不会自己提出离开白沙津的,如今海运开了,他留在白沙津是屈才了,我先探探他的口风,再写信告诉文英就是,反正回去还早。”

……

次日一早,天光亮起,武南就安排行船了,之前在不明的海域是每半个时辰放一次铅锤的,到得深海区域之后,就是一刻钟就放一次,结果是深不见底,铅锤最长可放到四十丈左右,反正是打不到底,刘士元告诉武南说不用放了,还降下了风帆,把好舵顺流向东就是,此时洋流是向东北方向。

卢林昨日说了要炙烤扇蛎,吃过早饭就和卢十七娘、卢十九娘忙碌了起来,已经要到苏禄国了,姜星冉没什么事,继续去查看关于卢十七娘、卢十九娘两人的被劫记载去了,看看能不能先找到卢十七娘在苏禄国的情况。

差不多到了午时,渡过了深水区域,铅锤渐渐可以探到底了,武南他们也心安了不少,估摸着酉时前可以靠岸,具体会是在什么方位,如今是判断不出了,等到了才知晓,等到吃扇蛎之时,都是个个欢喜得很,这次卢林尝试了添加酒水炙烤,在百余次后,找到了合适的添加量,众人吃过都说比上次的好吃多了。

申时过后不久,武南用千里镜看到了漫长的海岸,船上众人得知后都欢呼不已,从三月初四一早离开崖州到今日已经是三月二十一了,已经十七天都是在船上渡过的,比预计的时间多了一倍了,又遇见了暴风雨,刚又渡过了深海,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可以好好歇息一下了。

卢林和姜星冉她们也是高兴,十七天了,这些海味再好吃也是吃够了,对新鲜的蔬菜猪牛羊肉可是想念得紧,刘士元和邢禄也是兴奋,他们第一次远离儋州,来到了异国他乡,还有一丝好奇。

快到酉时的时候大船靠岸了,武南用千里镜查看了一番,说这是苏禄国西岸中部,这里他是经过两趟了,往南去几十里应该有个小城,大船向南走了半个多时辰,就看见沿岸许多高跷房屋,待得近了,才看见那营室筑屋之城。

这是苏禄国的一个小城而已,武南来过两次都知晓,但还是比不得卢十七娘,毕竟这可是她的家乡,越是靠近着小城,卢十七娘看似平静,其实是有些激动的,这一路上,她说过苏禄国不少情况,除了关于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言,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

卢十七娘比如此刻说的这海岸边的高跷房屋,屋顶陡高,铺就的是棕榈叶,房屋讲究敞亮透气,而且房屋的门通常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从不面向西方;以前也说过,苏禄国普通男女多是蓄发椎结以布缠头,此地四季炎热,男子大多腹背多袒,或是围一布遮挡,女子上身或着小袖衣,下身围以幔布。

苏禄人信仰祖先,崇拜日月星辰,相信万物有灵……崇释教,多建礼拜寺等,这礼拜寺之说卢林好奇,据说是西洋人买卖贸易传过来的,七天一循环而计,七日一聚,这些武南和郑田川他们来过也不清楚,他们也只是过来看看,并没呆多少天,没去了解那么多。

这边多是以制盐、酿酒、织布、捕鱼、采珠等为主,所产珍珠极为出众,还有珠池,夜望之,光浮出水面,以珠与人市易,大者利数十倍;苏禄国岛屿众多,许多地方都是深山大泽,聚落星散于各处,多是结社为主,社多者千余人,少或五六百人,无徭赋,以子女多者为雄,听其号令。

苏禄人都是知晓耕稼,但各个地方的土地不一样,区别也大,土瘠多山的地方寡收粟麦之类,山外有大海,百姓率食鱼虾这些海味为主;有的山峻地平,土田膏腴宜种五谷,善水田者种植水稻,收获是数倍于其它地方,一岁两熟到三熟;这边最初用是蕉叶为食器,后与九州有海运互市,逐渐用瓷器了,甚为矜贵,穷苦一些的是用陶器。

大船将将靠岸,就有数百人看见围观了起来,武南留下了十余人看守大船,然后下船简单询问了一番后,就带着大家进城去了,这小城还真不大,那三家简易的客栈都不够用了,容不下这一百三四十人,最后还是卢十七娘出面去找到城主,详说了一番,找到一些居民腾出些房间供他们住宿这才得以安排了下来。

吃饭也是个问题,就各自分开了去吃,武南让十余个船工先吃饭沐浴了一番去换了看守的人过来吃,卢林则是由卢十七娘做主安排,苏禄人多是煮海为盐,酿蔗、酿椰浆为酒,织竹为布,蔗酒喝椰酒也都尝了尝,味道更甜一些,口感不错。

这只是个小城,来做买卖的异国人不多,多是附近各城各地方的人往来,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城主一早就找到卢十七娘说是想要买卖或是交易一些货物,卢林也是答应了,多在这里停留了一日买卖交易。

姜星冉在船上也是没查到什么有用的关于卢十七娘被劫掠的线索,卢林借机和城主打听了起来,卢十七娘得知后有些不悦,但也没敢说卢林什么,只是找了过来劝说卢林不要去问了,还欺负卢林不通苏禄国言语,让那转译之人不要多说什么。卢林也是无奈,没有去多问什么了。

城主说了一些情况,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只是不常见,最出名的是一个被人称为网巾礁老者,最是凶悍,在海上行劫,舟若飘风,遇之无幸免者,只是没有在这边劫掠,是在南边两百里外的大城外海,专劫富贵人家,去年还有传闻;这个明显不是,消息没有什么大用,其余海盗之事被卢十七娘过来一说城主也都没说了。

三月二十三日离开了这个小城,城主和许多居民都来相送,他们还都是头一次换得了这些货物,个个都很满意,城主还送了一只孔雀给卢林答谢,这令卢林颇为感谢。

瀛洲这一百二十人没有买卖什么货物,他们大多来过苏禄国,在是北边买卖,都是打听了一下这边行情对比了一下而已,准备等到了大城后跟着卢林来买卖交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