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72章 太子的亲传弟子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72章 太子的亲传弟子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打赢饶阳之战后,朱慈烺深感指挥能力欠缺,经常厚着脸皮,向手下请教如何排兵布阵。

程虎、丁志标、张阿三等军官都是老江湖,被问得多了,也不好意思藏私,透露出不少制胜法门。

朱慈烺总结了一下,就是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命令士兵移动。

只要士兵不到处乱跑,阵型就不容易混乱,战线就不容易崩溃……这就是所谓的不动如山。

换句话说,就是减少犯错的机会。

像八旗兵那样,动不动强行冲阵的战斗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极力维持住阵线,隔着好几米远虚空比划。

等熬到敌军疲惫不堪时,便让最精锐的亲兵带头冲阵,若侥幸打开缺口,基本就赢了。

战场越大,交战的人数越多,越是如此。反倒是一两百人,两三百人的小规模战斗,能玩出不少花样。

至于朱慈烺提到的,在进攻中保持阵型,在后退时互相掩护,战场上很少见到。

那需要每一个士兵都服从,并且听得懂队官的号令。不经过一两年时间反复操练,军官与士兵之间,无法形成默契。

这年头,谁有那么多钱粮,肯花那么多时间,去练一营那样的兵呢

有些名将的亲兵队或者家丁队,可以做到这一点。然而,这种精锐太珍贵了,往往在关键时候才肯派出,平时难得一见。

朱慈烺没有几年时间耗费,在德州时,曾尝试用大学军训的经验去训练近卫营。

结果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士兵们的文化水平极低,连军官喊一二一都听不懂,更别提向左转,向右转了。

哪边是左?

哪边是右?

报数该怎么报?十七后面,到底是十八还是十九?

这些都是困扰近卫营士兵的大难题。

于是朱慈烺想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士兵左脚穿草鞋,右脚穿布鞋,走队列时喊:草孩布孩、草孩布孩……

经过近十天见缝插针的操练,甲、乙两个哨队总算有点成绩了。

这就是所谓的布鞋练兵法。

朱慈烺和郭铉走上临时校场的小木台,甲、乙哨队也集结完毕,穿着草鞋、布鞋开拔过来。

随着主帅一声令下,甲队哨总便吆喝起来:“甲队都有了,以队总为排头,排成三排……”

按近卫营兵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小队),三队为哨(哨队)。

每个小队30人,加队总本人就是31人,三个小队就是93个士兵。

此外,每哨外加哨总1人,副哨总1人,传令兵和哨总亲兵数人,总计100人整。

在郭铉的认知里,一百个老兵要想排成三排,至少要半刻钟,新兵则更久。没想到才过了几个呼吸,三个泾渭分明的横排,便出现在他的眼前。

台下,甲队哨总继续吆喝着。

“向右看齐!向布鞋看齐!”

“开始报数。”

“一、二、三……一百。”

“启禀殿下,甲队应到一百人,实到一百人……”

“左手持盾,右手提刀,起步走!草鞋、布鞋、草鞋、布鞋……”

甲队一开始就不怎么齐,朱慈烺本就皱着眉头,不情不愿地允许哨总继续操练。

眼见队伍行进到一半,便歪歪斜斜不成样子,感到大为尴尬。

上一次,没那么拉胯呀。

好吧,上次分成小队来操练,比较简单。这次整个哨队一起练,难度大了不少……

那也不能走到一半,就扭成了蚂蝗呀,不像话。

然而,郭铉站在太子身边的,见近卫营甲队非但列阵神速,还能一边走,一边保持队形,眼都看直了。

弹指之间,哨总便能点清到场的人数,这代表主帅一声令下,全营便能在很短时间内出击。

哨总叫向右转,士兵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就转,这代表令行禁止。

整个哨队推进十余丈,还能保持成排成列,没有乱成一团,这代表训练有素。

这不是强兵,是什么?

郭铉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殿下的布鞋练兵法,果然厉害,末将佩服,佩服!”

“这,还好吧。”

朱慈烺拿不准对方是在讽刺,还是还是真心夸赞,便压低了声音道:“这个,你看过就算了,先不要告诉王国栋他们……”

“是是是,末将晓得厉害。”

郭铉忙不迭应承下来,默默想着:“上次刨坑放土炮学了一招,如今又学到一招,我也算殿下的亲传大弟子,天子门生了。可不能让王国栋他们也学会了。”

-----------------

孙二弟一去就是两个时辰,返回北岸时,郭铉已经离开。

此行成果颇多。

张天琳和柯天相大同遇难,姜瓖反叛降清,这是清廷严守的机密,暂时还没在山东传开。

郭升听到这个消息,果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此后,便开始认真考虑朱慈烺的建议,考虑要不要放弃围城,取道卫辉、怀庆返回山西。

然而,尽管孙二弟反复强调,太子殿下是言而有信之人,郭升还是拒绝了。

孙二弟道:“郭将军说了,此去怀庆九百里之遥,逆水行走,至少要走半个月。他没法相信殿下能忍住不追击。唯有毁坏水闸,烧光船只,他才走得安心。”

朱慈烺怒道:“岂有此理,你没说本宫着急去南京,没空去追他吗?”

“小的说了。郭将军说,兵者,诡道也。他还反问殿下,为何不绕道而行,直接南下呢?”

这个问题,噎得朱慈烺有点说不出话来。

利用河流,是这个时代最快的行军方式,哪怕逆水行舟,每天也能走七、八十里。若没有船只的辅助,则每天最多能走三、四十里。

两者的区别,非但关系到总用时,还关系到敌人能否能轻易追上自己。

朱慈烺之所以没有选择绕道南下,一来,不舍得放弃运河之便;二来,害怕走陆路会遭到郭升、董学礼衔尾追击。

没想到,郭升也在害怕同一个问题,真是滑稽。

这时,方以智忽道:“不对。如今城池在我军之手,两军兵力也差不多,郭升有什么底气继续围攻下去?”

朱慈烺一拍大腿,大声道:“此话有理。听到大同失陷,他居然还敢硬气,一定还有事瞒着咱们。是谁给他的底气?董学礼?”

说完,他在营中转了两圈,又问道:“有没有人与董贼相熟?本宫想听听董贼怎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