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75章 拯救大明的谋略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75章 拯救大明的谋略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为了减轻凌駉的心理负担,朱慈烺特地没有让程虎、赵大勇等顺字派将领返回中军。

近卫营中军帐内,朱慈烺端坐于上位,方以智、刘孔和、王桢等人分列左右两侧,个个根正苗红。

所有人都用希冀的目光看向凌駉,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凌駉忽然决定觐见太子,就是认为双方继续猜疑下去,局势有失控的危险。

这日轻骑出城,便做好了坦诚相见的准备,很快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原来,随着山海关之战尘埃落定,凌駉便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将迎来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于是,他毅然起兵举事,俘虏了伪临清防御使王皇极、伪临清州牧刘师曾等大量伪官,同时派出使者分别前往燕京、南京,打探最新消息。

和大多数人一样,凌駉也觉得李自成实力尚存,借虏平寇是一个不错的方略。

为了迷惑清廷祸水西引,为了争取招兵买马的时间,他假装臣服多尔衮,做出非常恭顺的样子。

同时,使计将郭升从济南府引来,希望先设伏破掉一路,吓走盘踞济宁的董学礼。

如果一切顺利,山东全境将控制在留守明军手中。他日弘光挥师北上,便可沿运河直抵德州,将清军限制在山东以北。

哪知太子忽然重现,让这个计划出现重大变数。

一方面,近卫营在饶阳、沧州打得太顺,吸引了清军太多目光;

另一方面,大明出现帝位之争,恐怕会重新陷入内乱。

随着危列宿带着命令南下,董学礼带兵北上,太子率部南下,临清一下子成为风暴漩涡。

城内外种种诡异布置,皆因前明,现伪清招抚大总管洪承畴暗中谋划之故。

朱慈烺听到洪承畴的大名,心情一下子便紧张起来。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洪经略呀,所有降清的大汉奸里,唯有吴三桂可与之比肩。

如果说董学礼的危险性有30,孟乔芳、张存仁等人的危险性有70,那么洪经略的危险性将高达150。

孟乔芳、张存仁、罗绣锦等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个洪承畴厉害。

朱慈烺忍不住问道:“洪经略的计划是什么,让你斩首本宫吗”

凌駉重重地点了点头,答道:“危列宿带来洪承畴的命令,微臣在临清城内做内应,等殿下入城,便打开城门放董军进城。同时,郭升趁乱攻打南城,拖住王国栋……”

朱慈烺听到这里,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凌駉、董学礼加起来手握一万五六千兵马,其中有两三千是精兵,实力比近卫营强太多了。

且凌部控制着东城的城门及各处要害,其他将领既腾不出手,也不敢前来救驾。

只要按计划实施,近卫营极难防范,可以说九死一生,十死无生。

洪承畴为何笃定凌駉会听话?会配合董学礼?

朱慈烺深入想下去,发现这个计划有太多绝妙的地方。

比如说,无论凌駉真臣服清廷,还是虚与委蛇,洪承畴都不太在乎。

假设凌駉忠于南京,也多半会照此方略办事,为福王提前铲除竞争者。事后,把谋害太子的罪名推给董学礼就行,半点骚气都不沾。

比如说,就算计划失败也无妨,死的不是明贼就是顺贼,清军一方没有任何损失。

这样缜密的筹划,这样歹毒的安排,果然是洪承畴的手笔。

朱慈烺暗暗赞叹一声“高明”,又问道:“这就是洪承畴的全部计划吗?危列宿此番南下,就为了游说你和董学礼来的?他人在哪里?就在城内?还是董军营内?”

凌駉摇头道:“城内监视微臣的人,只是一个锦衣校尉。危列宿似乎也不在董营,或许已经南下了。”

“南下?”朱慈烺感觉有点不妙。

按理来说,临清阴谋的成败,应该是整个计划的关键,危列宿不留在这里盯着,去南边做什么?

难道,继续去游说刘泽清、高杰吗?

嗯,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游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不是说存在利益诉求,就一定能游说成功的,还要考虑很多因素。

要知道,崇祯煤山上吊,清洗了生前的污点,获得了天子死社稷的美名。

所以,谋害东宫太子,崇祯先帝的嫡长子,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不要说普通将领,就连福王本人,都不一定背得起。

没有董学礼这样背黑锅的人,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二百五,胆敢堂而皇之地围攻。

很显然,驻地离燕京越远,离南京越近,愿接受洪承畴挑唆的人就越少。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游说福王了——其实,天下最想太子死的人,或许就是福王,根本不需要游说。

朱慈烺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将洪承畴和危列宿放在一边,重理思绪。

他向凌駉问道:“你刚才说,你坚守临清,就是为了迎王师北上,坚守山东?”

凌駉听到这个问题,大感这趟出来摊牌,是来对了。

听说差点被谋害,非但没有吓得六神无主,还这么快跳出来,将视线重新放回天下大局,这是很难得的能力。

拥有这样的能力,才不愧为一个合格的主帅。

凌駉道:“殿下明鉴,临清是畿南、河北之枢纽,最为关键。唯有占据山东,才能威胁畿南;占据畿南,才能图谋河北;有了河北,方能恢复燕京啊!”

说着,他的语气逐渐慷慨激昂,仿佛拯救大明,拯救天下苍生,就在临清的得失之间。

他接着道:“殿下,微臣已连发数道奏折前往南京,请两淮的刘泽清、金声桓等率部北上,想来不出两个月,必有一支大军前来增援。”

朱慈烺道:“你有没有想过,等不来刘泽清和金声桓,怎么办?”

凌駉愣了一下,道:“与其以天下之饷守两淮,不如以两淮之饷守山东。史阁部……应该会赞同吧。”

“史可法或许会赞同,可马士英呢?马士英会不会赞同?福王呢?福王会不会赞同?”

朱慈烺连续反问,一句比一句犀利。

因为他知道,凌駉等不来两淮援军的,连一个百人队都不会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