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83章 作战参谋不带长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83章 作战参谋不带长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一支军队的人数越多,越难以指挥和管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小树林时期,全军才七十二人,朱慈烺叫得出每一个士兵的名字,熟悉大部分士兵的性格和才能。

所以伏击田唯嘉时,他能在赵大勇的协助下,为每一个刀盾手、弓箭手或长矛手分别安排战斗位置;

后来攻占北岐河村,又很快安排好队官,处理轮班值守、看押俘虏、查抄缴获等事宜;

虽然执行的过程磕磕碰碰,不是那么完美,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建立近卫营后,麾下一下子膨胀到五百余人;沧州之战后,更是膨胀到三千余人。

队伍越庞大,各种事务越多,主帅亲自约束每一个士兵,事事亲力亲为的做法,已经有点行不通了。

为了方便指挥,朱慈烺按照营兵制的惯例,将所有士兵分为六个层级,即“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

长官分别为伍长、什长、队总、哨总、千总(或守备)、参将(或游击)。

朱慈烺自任近卫营参将,通过节制坐营守备、千总、哨总等中层军官,间接指挥所有士兵。

按理来说,麾下膨胀到两万余人,只需要给自己再晋升两级,从参将晋升到提督即可。

朱慈烺提督指挥程虎参将,程虎参将再指挥手下的坐营守备、练兵守备、马队千总等等,一样玩得转。

事实上,很多七拼八凑的“三省联军”、“五省联军”也是这样做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为当军队总人数过万之后,很多事务的复杂性就“量变引起质变”。

比如说,中军的辎重钱粮就这么多,如何征集、调配、派发才能大致公平,让各营没有怨言;

军令、旗号、响箭、烽火等,如何统一约定,才能让各营传令兵不懵圈;

打探到的军情消息如何传递,才能让主帅和各营主将尽快知晓;

各营怎么统一训练,战斗力才能大致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还有……

如何协调各派系的关系,才能让将领更加忠诚,如何保证部队不独走、投降,或者倒戈。

这些事情都很关键,但若主帅亲自处理每一项细务,累也累死了,没有时间去思考重要的事情。

从临清到湖广总计两千五百多里,征途漫长而又艰苦,沿途不乏强敌。

不把全军拧成一股绳,战斗力提升几个档次,不可能抵达目的地。

朱慈烺思考再三,决定给全军起一个名号,名曰东宫禁卫军。

同时,授予幕僚性质的方以智、程正葵等文臣以正式军职,又提拔一批看中的年轻军,成立禁卫军司令部。

下设五个作战、情报、后勤、传令、考功等五个参谋处。

根据各人的才能,各司其职。

情报处参赞为方以智,后勤处参赞为程正葵,传令处参赞为孙二弟,考功处由方以智兼任。

这些军务参赞不是光杆司令,手下配备属员数人或数十人,辅助处理日常要务。

为了提升这些人的军中地位,军务参赞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衔,正四品,与游击相当;

他们手下的高级参谋分管一个小项,授锦衣卫千户衔,正五品,与守备相当;

初级参谋数十人,授锦衣卫百户衔,正六品,与千总相当;

武将不通文墨,文臣参赞军务,署理文书、考功和钱粮,本就是明军惯例。

有几个特殊时期,甚至由兵部侍郎或尚书充任,军中地位很高。

现在正式授予军职,增加属员,并没和以前相差很多,大家都没有感到奇怪。

而每一支军队壮大之后,吸纳一些秀才生员充当低级幕僚,也是应有之义。

可司令部增设作战参谋处,由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充任军务参赞,就让各大参将们有点不适应了。

因为这个作战参谋处总管行军、部署作战、日常操练、制作地图、评估战果等等,这些都是一支军队的核心,无比重要。

特别是部署作战,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一直以来,都由一支军队的主帅来亲自完成,不会假借他人之手。

换句话来说,谁当上作战参赞,谁就相当于半个主帅,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一支军队的生死。

更可怕的是,作战参谋处将招募几十名初级作战参谋,前往各营充当监军……

好吧,尽管太子一再强调,所有初级作战参谋都不允许干涉主将指挥,没有弹劾之权,可大家都还是有点忐忑。

一个可以上达天听的人,留在营中监视,这不就是监军吗?

朱慈烺对此不以为然,还戏谑地笑称,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还解释称,初级作战参谋的上级是作战参赞,作战参赞的上级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的上级才是主帅,也就是他本人。

中间隔着好几层呢,一个六品的初级作战参谋,有什么资格在太子面前说一个三品参将的坏话?

大家就当他是一个咨议备询的人就行了,无须太过礼遇。

大家想明白之后,又对作战参赞的位置愈发看重,都说按军中资历,唯有太子本人可以胜任。

朱慈烺知道自己的能力,指挥作战,特别是具体的排兵布阵,并非专长——可以干,不一定能干到最好。

他还提出一个问题,难道自古以来那些名帅,真的事无巨细都自己干吗?

比如说郭嘉、法正等谋士就是作战参赞,没听说他们就权势滔天,力压大将一头。

众将恍然大悟,什么作战参赞,说得怪吓人的,不就是军师嘛。

法正距离诸葛亮,还远得很呢。

太子需要一位得力军师辅佐,太正常了。

现在问题只剩下一个,在总军师(参谋)长空缺的情况下,谁来当这个第一军师。

指挥能力强的人,一般都已是一营主将,比如郭升。

郭升以下或许是程虎,再以下,恐怕要落到谁也不服的王国栋头上。

这些都是带兵的人,应该不愿意当没有统兵权的军师。

最后,朱慈烺拍板定案,由凌駉来当这个军师。

为了协调嫡系、临清、老顺营三大派系的利益,朱慈烺又拉来郭升、凌駉、程虎、刘孔和,冠以枢密参议的头衔,共同组成全军的决策中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