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离婚后,我考上了哈工大 > 第66章,升学宴上众生百态,碳纤维枪管和

离婚后,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66章,升学宴上众生百态,碳纤维枪管和

簡繁轉換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青山乡大红沟村,老王家‘祖宅’,今天晚上这里格外热闹,上次那么热闹还是王多鱼猎虎那一次,但这一次更加不同,王守诚他们这些老家伙们都十分欣喜。

原因也很简单,高考成绩公布了,他们老王家的老九参加了高考,分数是496,放在过去,那就是状元!

这不,不少村民都跟王守诚、王多智、王美玉等王多鱼哥哥姐姐们恭喜:你们老王家不得了呀,出了一位状元公,你们家祖坟冒青烟了...

其实这个消息在前几天的时候,就已经由大队长孔华宜说过了,只不过当时没多少人相信,毕竟沈建南和刑永福两人只是在大队办公室那边坐了大半个小时,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按照去年和过往的历史,高考分数是绝密,这是大家的认知,毕竟他们可不知道教育部在今年公布了《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因为绝大部分村民都是文盲,而王多鱼可不会跟他们聊这些事情。

所以村民们不相信孔华宜说的话,甚至还以为是他编造出来的呢,但是今天不一样,不少人都去了双河县一中看过,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青山乡。

王多鱼脸上都快笑僵硬了,村民们太热情了,老王家的亲戚又很多,远房的表亲全都跑了出来,真应验了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上次王多鱼被李东武他们爆出来,半个月稿费挣了三百二十元,对亲戚的冲击力也不算小,但对比这一次,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没办法,高考是建国之后,普通人鲤鱼跃龙门的最佳机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也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机会,没有之一。

加上自古以来,神州大地上本来就有科举考试制度,加上一旦考中科举之后,就能够获得的种种特权,以及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所以王多鱼这位考了496分的‘状元公’,几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因为王多鱼比很多大学生拥有更强悍的资本和潜力,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所以很多远房表亲全都来了,一个个都对王多鱼说了一句很重要的台词:多鱼啊,我是你的谁谁谁,以前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或者是跟你关系特别要好),你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啊...

用现代化的话来翻译,那就是苟富贵勿相忘。

有些时候,人缘太好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儿,反正王多鱼是疲于应付,反倒是他大哥三哥他们乐此不疲,光是五十度白酒就被他们两位老人分别喝掉了两瓶,这酒瓶子可是一斤半装的,虽然是散装米酒,很辣嘴,不如竹叶青、汾酒这些相对高档的酒那么顺喉,但他们依然喝得津津有味。

隔天一大早,王多鱼就离开了大红沟村,没继续待在村里,反正体检已经结束了,剩下就是录取通知书了,到时候让老十帮忙签收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同村的孙守义就是邮差,这事儿错不了。

六二六工厂,办公室内,一群人在讨论此前王多鱼设计的那款狙击步枪,枪管材料不是常见的钢铁,也不是上次他提及的铬钼高合金钢,更不是王建国他们猜测的不锈钢,反而是极为罕见的碳纤维枪管。

“碳纤维还能制造枪管?这是什么材料?我怎么没有听说过?”王建国虽然是八级技术工人,在山城建设厂工作了三十二年,什么材质的枪管没有见过?

但碳纤维枪管就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甚至他连碳纤维是什么都不知道。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寿建刚淡淡地开口说道:

“我知道碳纤维,这种是一种绝密材料,只有航空等部分国防尖端工业才会使用到,我之前跟碳纤维研究所的人接触过,知道这种碳纤维,但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

中国碳纤维技术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的,跟当时国际发展情况类似,七年前,碳纤维研究所成立,三年前,我们也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化,只不过寿建刚并不知道这些消息而已。

“嘶,这种绝密材料,王多鱼是怎么知道的?他为什么没有详细说明枪管制造技术呢?真是让人头大...”

叶忠民说什么头大,其实有些居心叵测,毕竟碳纤维材料本来就是绝密,王多鱼一个普通人是如何知道这东西的呢?要不然就是道听途说,然后胡乱设计的一款枪管。

房暮祥、王建国、寿建刚他们都没有说话,反正这事跟他们没关系,功劳都已经被人家王多鱼拿走了,他们最多也就是酸两句,该干嘛还得干嘛。

正当他们在酸王多鱼的时候,此时的他已经坐上了南下京城的火车,手里还拿着信件呢。

前天十六号高考成绩公布,体检名单也出来了,所以他跑回去做体检,然后被他大哥拉着在家办了一场升学宴,其实他不想那么张扬的,但拗不过他大哥等人的劝说,只能服从。

家乡亲朋太热情了,王多鱼扛不住了,所以今天一早他就跑了,这一次离开青山乡,并没有回六二六工厂或者是去冰城,而是被领导带着南下京城。

谁让他设计的枪械所需要的材料很多都是绝密级别的呢?

那没办法,他也只能够跟着一起南下京城,顺带着把信件拿了,在路上看。

周老太太给他回了信,同意了让他外甥徐权华到京城大方胡同那边暂住几天,而且也不需要他支付租金,只是让他有时间多写几篇文稿就可以了。

他就不给老太太回信了,到时候去一趟前门西大街九十七号,亲自跟老太太说声谢谢就是了,毕竟他都到了京城,不去一趟说不过去。

同样不用回信的还有朱玲,她也给写了两封信,絮叨了一些家常,还写了一些她自己作的诗,王多鱼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了这是一首藏头诗,她把喜欢于望两个字藏在了诗尾,真是可爱。

PS:求追读,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