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00章 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100章 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02:23:25 来源:源1

第1100章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第1/2页)

对于她的快乐,高振东感同身受,自己每次在大家面前装逼成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他抱起高长河:“走走走,拎点儿好吃的,咱们去傻柱家蹭饭去,庆祝庆祝,哈哈哈。”

一家四口就这么明晃晃的去祸害傻柱家去了。

池总工说来就来,第二天,高振东就在自己办公室看到了他,还带着两位同志。

“坐坐坐,池总,最近工作怎么样?”高振东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

“还不错,托你的福,计算机推广和研究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特别是微机方面。”池总工乐呵呵的,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开始深入应用,他们不但在原本的大型机方面有工作要做,而且在微机方面工作其实更为繁重。

按照原本的规律,此时出现的这种一个机箱就装下的计算机开始被命名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这也算是在命名上的一种趋同进化,只是时间被提前了很多很多。

“你们不是参加了和高卢人的工业软件的合作,现在怎么样?”

说起这个,池总工可就不困了:“嗯,非常好,现在第一版已经在国内部分厂所开始使用了,就是价格实在高,好在也有我们的一部分股份,算下来倒是差不多一半的肉都在锅里。”

高卢人的优良传统——东西不错,价格那也是真高。

高振东倒是不介意,卖得高,我们也不是没收益,高卢人自己用的那些,还有后续往大洋公约国家卖的那一部分,最终算下来不但不亏,而且还有得赚。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贵不贵先不说,有得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情?”聊了几句日常,高振东笑道。

池总工点了点头:“还真有事儿。”

说完他摸出来一叠纸:“来,你看看,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同志给我们发的部分邮件,其中大部分同志,都在集中反映一个问题——网络太快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网络快还不好嘛?”

“好是好,可是大家的看法啊,是这东西快了,就显得别的东西慢了,大概就是没用过好的还能忍,现在却是感觉有些忍不住。”

原来是这样,高振东了然的点点头:“主要的意见集中在什么地方?”

池总工指了指高振东桌上的那台最新的微机:“软盘!”

高振东乐了:“他们是觉得这东西太慢是吧?”相对于网络的速度,软盘的读写速度的确是有点赶不上趟。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玩意的读写速度与网络比起来,有些滞后,对于在内存里面跑的数据还好,但是数据如果大一点,内存装不下的时候,往磁盘、磁带上写可就费事儿了。”

说实话,池总工自己听着软盘“咯吱咯吱”的声音都觉得有些难受。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倒也是,正好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想找你们来着。”

“高总工,你有办法?”池总工满脸惊喜,没想到大家想一块儿去了,高总工说是想找自己这边,想来一定是有了想法。

“嗯,你应该知道蓝色巨人有种新技术,叫做硬盘,对吧?”高振东道。

池总工一脸的兴奋:“知道知道,高总工,你是想做硬盘?”这东西虽然花旗佬不愿意卖过来,但是基本的性能他还是知道的,在读写速度上,比软盘可强多了,虽然在存储密度上,甚至比高总工搞的这个软盘还低一些。

其实池总工也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高总工居然带着同志们,做到存储密度比花旗佬的最新技术还高。

要说看起来那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其他都没比软盘强,但是有一条比软盘强多了。

——这货的读写速度的确是软盘比不上的。

如果有了这个东西,那同志们的遗憾几乎就能解决大半。

虽然这东西很贵,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比磁芯强非常多。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他们的硬盘,实际上比起我们的软盘来并没有太大的原理突破,都是磁感应,还是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这话一说,池总工就知道高总工在想什么了。

——他看不上蓝色巨人那玩意。

“高总工,这样步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出于担心,池总工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我们现在连硬盘都没有。

高振东道:“反正都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我们何必一定要沿着花旗佬踩过的坑再踩一遍,明明有更好的技术却不用,这不是亏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00章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第2/2页)

这年头最早的硬盘,还是用的磁感应技术,利用磁头感应或者产生磁场变化来读写数据,这就是高振东说蓝色巨人的硬盘和软盘比起来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无非就是盘片硬一些,能高速旋转,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因为此时磁感应读写,特别是读,需要磁盘直接接触磁头。

高振东还真看不起这东西。

他的话让池总工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高总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惊的是他的脑子动得也太快了。

这种直接找一条新路的方式,难度比起沿着花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简直上天。

“您有把握?”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有!不过这个事情,我还要做一些准备,找你们只是先通知你们,你们可以在硬盘的控制软件、磁盘驱动上先花花心思。”

相比磁头技术,硬盘的这些软件通用性要高得多,也是运算所能直接先动起来的部分。

而磁头技术,高振东准备整个大活儿。这东西可是他花了8次搜索机会从系统里弄来的。

之所以能只花8次机会,因为硬盘这东西和黔山有关,源于他上辈子看到的、黔山的一次不太成功的技术招商引资。

——微硬盘。

这个不太成功和微硬盘本身的技术关系不大,纯纯是被技术的发展给碾压了。

黔山引进生产出微硬盘的时候,U盘、Flash存储芯片已经开始爆发,微硬盘这东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不剩,生命周期很短,这东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机里,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别管成不成功,就问这东西是不是硬盘吧,而且还是使用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硬盘,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

所以高振东花8次机会找到的东西很丰富,甚至还有一些超规格的收获——温彻斯特硬盘磁头技术背后的东西。

“行!我们跟你干!高总,你不用磁感应技术,那准备用什么进行读取?”

除了磁感应,池总工想不出别的读写方法来,高总工说不用磁感应,这可是直接颠覆了当前磁记录的根基——硬盘、软盘、磁带,可都是靠的这玩意。

高振东笑了起来:“准确来说,只是读取部分不用磁感应,写入部分还是要用磁感应的。”

读写分离?这可就有意思了。

“那用什么读取?”

高振东写了两个字:“磁阻!”

磁阻?池总工一脸懵逼。

说实话,池总工对这东西并不熟悉,虽然这是一个1851年就被发现的效应,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盘上,是后来的事情。

“高总,磁阻我不太懂呢……”池总工脸上带着一点不好意思的笑,这东西和他所了解的计算机之间,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高振东只好把磁阻效应给他解释了一遍,池总工和另外的同志都很新鲜的听着,边听边点头。

“啊,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某些材料的电阻变化?虽然这个变化很小,但是通过放大电路,能比较容易的把这个变化读取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样一来,读取就可以离开磁盘表面,在离磁盘一定距离高度上进行非接触读取!”

这就是温彻斯特硬盘真正先进的地方: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速度可以做得很快,不需要考虑磁头和磁盘之间的磨损。虽然这个距离很小,但是非接触就是非接触。

同志们都不是傻子,高振东这么一解释,他们就马上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先进之处和巨大潜力。

池总工边听边赞叹:“这个原理好!比磁感应读取要先进得多,而且解决了接触式读取的重大缺陷。”

另外一位同志却是有些不解:“那写入呢?还是要接触的啊。”

这次是池总工自己就给他解释了:“你傻啊,写入也可以非接触,只要把写入磁头的功率做大一点,写入是没问题的。读取之所以要接触,是因为盘上的磁性材料在写入后剩磁是有限的,不接触读不出来,但是写入就没这个问题,磁头的写入功率,是可以做大的!”

高振东很是满意,看看,同志们都会抢答了!

“可是这个技术这么好,为什么花旗人没有考虑这种技术?”运算所的一位年轻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我估计不是没考虑,而是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材料,比如控制……暂时他们还做不到。”

材料……又是材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