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 第十七章 向氏女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第十七章 向氏女

簡繁轉換
作者:有道长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8 22:29: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此人好像还是张译当初所举荐的。

…………………

慈德宫。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

向嫣宁一字一句的背诵,从容不迫,语言流畅,未曾有磕绊之处。

“记得不错。”向氏听罢,面露满意之色。

没想到自己二弟那不甚聪明的性子,竟能生出向嫣宁这般的后辈,不仅女工刺绣做的极好,连脑子也十分聪明,她安排的这些篇目艰涩难懂,又长篇大论,背记的难度自是大大提高。

而这孩子却只用了这么些时候就能流畅背记下来,实属难得了。

“太后。”徐纪宁此时急忙进殿,按规矩俯身行了礼,余光先是瞧了一眼一旁的向嫣宁,而后才禀报道:“官家这会儿已经到殿外了。”

官家?

听到这两个字,事先并不知晓赵翊要来的向嫣宁的心没由来的一慌。

“快请官家进来。”

向氏摆手,待徐纪宁退出殿后,又满面笑容,目光柔和的看着向嫣宁。

“你进宫也有些日子了,却还未曾与官家细细说过什么话。”

“待会儿待官家来了,务必要多言。”

向氏这话中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摆明了就是给她机会与官家相遇。

向嫣宁十分聪明,自打入宫便知道自己将来是要成为官家的妃嫔,这会儿也明白向氏的用意。

“是。”她开口应下。

赵翊在得知徐纪宁奉太后之命前来传达向氏的旨意后,便暂且将手中的信放在一旁,去了慈德宫。

待他走进殿内,才发现里面不仅有太后向氏,还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女,对方见他来了,便及时从上座位置起身,往右侧退了一些。

虽然有些面生,但凭借先前见过的那一面,赵翊还是很快认出了面前之人便是太后向氏二弟向宗良的孙女。

好像叫什么嫣宁。

“官家来了。”

因着自己侄孙女在场,向氏难得亲切,招手示意赵翊走近:“快过来。”

看着这过分慈爱的向氏,以及其身边站立的女孩儿,赵翊对其所怀意图瞬间了然。

他依向氏所言,走近坐在了主座上,而此时身旁的徐纪宁则唤人搬来一楠木软凳,以供向嫣宁坐。

“大娘娘玉体可还安好。”

赵翊开口询问。

“那日送先帝灵驾发引,大娘娘您哀伤过度,以至于昏了过去。”

“虽有御医及时诊治,但朕心中还是担忧不已。”

“已无大碍,有劳官家挂心了。”

嘴上这般说着,向氏心里却不甚在意,毕竟那一日之所以假出一副悲伤过度的样子,完全是为了不让朱太妃在群臣面前继续赚足颜面而已。

事实上,对于先帝灵驾发引一事,向氏心中未有丝毫波澜,甚至在看到朱太妃哭的那般撕心裂肺之时,心底还由衷感到了快感。

“先帝自小便是吾看着长大的,十岁御极,十九岁亲政。”

“自亲政以来,可谓是尧鼓舜木,至圣至明。”

“本是一代英明君主,奈何天不假年,先帝盛年而崩,又膝下无子。”

向氏面上悲痛。

“那日吾看着众人抬着先帝的灵柩入舆车,就想起了当年将其抱在怀里时牙牙学语的模样。”

“这般想着,一时竟泪眼模糊,心中悲伤至极。”

向氏嘴中扯着谎,可戏却是做的全套,双手握拳轻捶胸口,看上去似乎真的心中哀痛不已。

“大娘娘莫要哀伤。”一旁的向嫣宁及时出言安慰。

“道家曾言,泰山乃魂归之地,其作为五岳之尊,是凡人与上天相通的地方。”

“先帝在位十五年,多行利民之事,深得百姓崇敬爱戴。”

向嫣宁说的认真至极,尽力想要安慰向氏。

“先帝积攒的福报绰然有余,安葬帝陵后自会归于泰山,去往东极长乐界。”

向嫣宁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还小,并不知向氏是在做戏,此刻见大娘娘面露悲痛,便只是单纯的以为向氏是在为已经逝去的先帝哀伤。

赵翊看了一眼一旁认真宽慰开导向氏的少女,心中不由得感叹一句。

到底还是年轻。

…………………

不过看着面前演戏演上瘾的向氏,赵翊并未说破,还是做足了样子。

“先帝龙驭宾天,此乃国朝之伤。”

赵翊佯装叹息,劝慰道:“但毕竟还魂乏术,大娘娘也勿要过度悲伤了。”

“吾也知晓这个道理,然每每思之,还是……………”

向氏说罢,又作势抹去眼角一滴刚刚努力挤出来的眼泪。

看着没完没了的向氏,赵翊心中升起些许不耐。

为了不在此处浪费过多时间,赵翊想了片刻,忽而开口道:“御药院有难得的百年人参,是不二珍材。”

赵翊有意突出“不二”这两字。

“便拿来给大娘娘补补身子吧。”

只见向氏听罢果然眼眸一亮,顿时来了精神,方才的悲痛一扫而空,此刻只顾着询问赵翊。

“宫中只有一颗?”

“是。”赵翊予以肯定。

向氏听罢心中一喜,宫中唯有一颗百年人参,而因先帝灵驾入舆一事哀伤亏损的却是她与朱太妃两人。

此番若是拿来给自己熬煮汤药治病,倒是有了极大的颜面。

“官家有心了。”向氏心情愉悦,连语气都带了些轻快。

话说出口,向氏才后知后觉想起自己现在应该还是沉浸在悲痛中的状态。

侄孙女还在一旁努力宽慰自己,官家也出言表示了安慰之意,向氏深知适可而止的道理,当下便止住了眼泪,叹了一口气。

“官家说的在理。”

“吾是不该再沉浸于先帝崩逝的哀伤之中了。”

…………………

一番做戏过后,向氏谈及今日要事。

“吾今日唤官家前来,便是为了采选一事。”

向氏道:“明日便是采选合格的少女入宫的日子。”

“寻常的也就罢了。”

“可对于那些请托入宫的官宦之女,到底还是不同。”

“吾决定届时在慈德宫召见她们。”

话到此处,向氏不忘同赵翊道。

“毕竟是为官家择选,若是得空,官家还是尽量来一趟。”

“现场瞧瞧,若是有称心如意的,便可直接抬了位份赐殿侍奉。”

赵翊也并未推辞,应下:“劳烦大娘娘费心了。”

“若是得空,朕一定亲自去瞧瞧。”

向氏点头,而后看了一眼正在一旁站着的向嫣宁,眼神对其示意,催促其主动与皇帝搭话,以博取圣睐。

向嫣宁此刻正对上太后的目光,看到了对方的暗示,她悄悄瞧了一眼上座左侧的赵翊,紧张的手心冒汗。

虽然事先有过心理准备,但毕竟还只是个少女,之前未曾与外男有过接触的向嫣宁几乎是别扭着声音,踌躇半晌才说了一句。

“嫣宁见过官家。”

听见自己的侄孙女酝酿半天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向氏当即皱眉。

向嫣宁是以她侄孙女的身份留在宫中,虽然宫中上下都已经默认嫣宁日后必定会成为官家的后妃,但毕竟年龄还差些,不能即刻承恩。

而此次通过采选入宫的少女大多皆是十之七八的年纪,正是得宠幸的大好时候。

如此情形,向氏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侄孙女能与官家多多相处,虽不敢奢望其能像英宗与宣仁圣烈皇后高氏那般青梅竹马相伴长成,但总还是祈愿能增进一番感情。

毕竟,哪怕宫中有妃嫔先一步生下皇子,也不能保证皇子能够安然长大。

她的丈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神宗生了十四子,结果前五子接连早夭,每一个能活过五岁,其中有四个更是连周岁的门槛都迈不过去。

于是皇位就这么水灵灵的落在了存活下来最年长的第六子赵熙身上。

子嗣多,皇子夭折的几率也大,向氏算是明白了这赵氏皇族龙嗣的繁衍规律。

故而现在向氏虽然有些担忧会有人先一步诞下皇子,但最在意的,还是如何增进侄孙女嫣宁与官家的感情。

毕竟,当男人看到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少女显露出女人姿态时,到底还是与寻常的妃嫔不同。

想及此,向氏不由得为向嫣宁不懂得抓住机会而着急。

这次是难得的机会,断不能给官家留下个木讷的印象。

“方才嫣宁在吾这儿读书,仅仅只是半刻钟的时间便记下了读过的内容。”

赵翊嘴上应着:“竟有此事。”

向氏见状,便对向嫣宁示意道:“难得官家今日在这儿,你便背念一段。”

背一段吗?

这倒是还好。

向嫣宁正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同赵翊再次搭上话,此刻听闻太后让自己念一段书经上的内容,心里反而暗喜。

可就在她颇有些信心,准备了一大段书文上的内容即将要脱口而出之际,耳旁却突然响起了官家的声音。

“随便几句便可,朕只是听个大概。”

“就像你平常那般,不必紧张。”

想着对方只是个少女,赵翊无意为难,连语气都轻了不少。

本以为会万无一失,向氏正期望着侄孙女能在官家面前展现一番自己的才华,可一抬头,却瞧见向嫣宁有些愣愣的往左侧的方向看着。

不知怎得,向氏心中猛地生出一阵不好的预感。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向嫣宁停顿了一秒后,终于顺当的开口。

“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

向嫣宁越说越磕绊磕绊,最后甚至直接卡在了半道,短暂的停顿之后是更加长久的沉默。

这,这是怎么回事?

眼见向嫣宁卡在一句话的中间不上不下,向氏心中顿时一急。

“怎么了嫣宁。”

向氏压下心中焦虑,佯装慈爱的开口询问。

“可是忘了后半段?”

向嫣宁此刻也是急得手心冒汗,却怎么也想不起后面的内容。

此刻她心中后悔莫及。

刚刚就不该往官家那边看去的。

她也不知道怎么了,刚刚和官家的目光对上,大脑就一片空白,往日里熟记于心的字句变得模糊不清。

………………………

赵翊见面前的小姑娘在自己刚刚说完话后就怔怔的盯着自己看,而后又忽地面色一红慌忙移开视线。

接着便顶着一张红通的脸磕磕绊绊的开始背念。

最后还卡壳了。

……………………

向嫣宁挣扎半晌,终究还是点了点头承认,声音细若蚊叮。

“是………………”

向氏顿时心中气噎,方才还好好的,怎么一要在官家面前表现就差成这个样子。

“许是还不太熟练。”

不知真相的向氏还在找补机会:“你便重新挑一段再来。”

“请官家,大娘娘恕罪。”向嫣宁俯身行宫礼。

“可能有些紧张了。”就在向嫣宁慌乱之际,赵翊出言解围。

“先前曾听过嫣宁背记文章。”

谎话赵翊是张口就来:“流畅通顺,竟听不出是她这个年纪所能记住的。”

“方才定是太过紧张,一时便忘了。”

官家……是何时听过她背记文章了?

短暂震惊过后,向嫣宁也明白官家的用意。

说罢,赵翊摆手道:“又不是什么大事,请什么罪。”

“方才背记的是何书。”赵翊开口询问。

向嫣宁应声抬头,如实回答:“回官家,是《女戒》”

《女戒》?

赵翊想了一瞬,好像就是东汉班昭撰写的关于教导女性做人道理的训文。

向嫣宁见官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乎是下意识开口,都未注意自己的话中带有些许自辩之意。

“小女已经将《女戒》全部背记下来,方才…………方才是过于紧张了,竟忘了后段。”

“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皆是妄言。”

赵翊开口道:“《女戒》是好。”

“但也要多读些其他的书。”

多读些其他书?

向嫣宁一愣。

赵翊心里正顾念着陈茗道为何要反复提及张译所举荐的魏灏清一事,当下也没有过多心情在这里周旋。

“大娘娘既要召见由请托入宫的几位官宦之女。”

赵翊道:“那到时便遣人到福宁殿通传一声。”

说罢,赵翊俯身行了一礼,未给向氏挽留的机会,直接便出了殿门。

…………………

向嫣宁起身行礼,目送官家离去。

她一直看着,突然心里就下定一个主意。

她要听官家的话,要多读书。

向氏这厢才喝了一口茶水压压惊,一抬眼的功夫,好巧不巧便瞧见了这一幕。

她顿时眉心一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