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 第九章 讲学

大宋:从帮宋徽宗处理朝政开始 第九章 讲学

簡繁轉換
作者:有道长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8 22:29: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官家今晚食欲不强,把晚膳撤了吧。”

童贯心里没好气,直接吩咐内侍撤掉晚饭。

看着童贯这“幼稚”的报复方式,赵翊不甚在意。

正好他准备用一晚上的时间了解更多的宫廷知识,尤其是明日讲学的流程。

不吃晚饭也无伤大雅。

………………

清晨,赵翊一早便被伺候起床穿衣,因为今日要去听课的缘故,所穿的便是较为简易的鹤氅。

淡褐颜色,上面没有任何图案,倒是简洁飘逸。

今日是讲学日,皇帝要以学生的身份听学士授课,不仅需要步行到崇政殿,还不能比“老师”晚到,故而赵翊早早便启程前往授课地点。

待赵翊进入殿内,才发现西偏角坐着两人,面前摆放着案卷和毛笔,两人之间中间隔着一丈的距离。

这两人正是就是起居注官,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赵翊才刚刚坐定,殿外就突然进来一个宦官,行了礼后便略带焦急的开口:“启禀官家,昨儿刚下过小雪,路上湿滑,今早王智漠学士不慎摔了一跤,人晕倒在来的路上,现在已经被人送回府中了。”

晕倒了?

童贯大喜过望,真是如有神助,本来还担忧赵翊会出什么差错,现在正好,可以直接取消今日的讲学。

但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就听见小宦官又道:“期间王智漠有过片刻清醒,再三嘱咐了由张哲学士代替他为官家讲书。”

“现下张学士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官家只需等待片刻。”

什么?

张哲?

童贯只觉得五雷轰顶,王智漠嘱咐谁不好,偏偏嘱咐张哲。

此人狡黠自大,对不喜读书之人深恶痛绝,这样的人来为赵翊讲书,指不定出什么刁钻的问题。

毕竟在讲学中让皇帝下不来台可是他的长处。

童贯目光扫视了一圈偏处的两名起居注官,更是头痛无比。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可是大讲,有专门记录的起居注官,等张哲过来就真的完了。

这么想着,他迅速打定主意,恭敬走到赵翊身边,俯身道:“官家,王智漠也是您的老师,如今在讲学的路上发生了这等事,您要不去瞧一瞧以示宽慰?”

赵翊立马会意,点头应允道:“说的在理,不如........”

“臣来迟了,还望官家恕罪。”

伴随着一声干厚的声音骤然响起,殿门口急切的走进一人,身材消瘦,皮肤苍白,眼窝深深陷在面中,一把胡子倒是修的整齐漂亮。

看着气喘吁吁,用衣袖抹了一把额前汗水的张哲,童贯瞬间无言以对。

王智漠昏迷了还记得要为官家讲学一事,真不知道是该夸他用心还是多此一举。

翰林学士张哲恭敬的向赵翊行了一礼,赵翊端正了身子,抬手对张哲示意道:“学士请坐。”

张哲俯身一拜却没有即刻坐下,他先喘了一口气,而后深呼吸了几下,像是在静心定气。

待恢复平静后,张哲这才公正坐下,两手毕恭毕敬的翻开书籍,抚摸了一遍书页,缓声道:“今日要讲的便是《尚书》中盘庚一文。”

是《尚书》啊,童贯稍稍放下心。

张哲清了嗓子,带着极其富有感情的语调,一句一句,认真至极的读着:“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

...........

讲了一刻钟,张哲越讲越深入,他常常引经据典,短短的一小句都能从上古黄帝讲到伟略汉武,且整个过程毫不停歇,甚至连口茶水都未曾饮入。

童贯看着讲的忘我的张哲,倒是庆幸不已。

讲吧,多讲些,最好直接舍了对辩这一环节,直接讲到下学岂不美哉?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咳咳.....”

许是精神太过深入,张哲说到动情之处,语速不自觉加快,却猛地咳嗽了起来。

赵翊看着一直喋喋不休讲了小半个时辰的张学士,此刻咳嗽声止也止不住,面色涨的通红。

这八成是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

心里虽是这样想着,赵翊面上还是装作一片关心,忙道:“先生快喝茶顺一顺。”

“谢......咳咳...谢官家。”

张哲尽管被呛的险些窒息,还是顾着礼数回应,他紧紧喝了一杯茶水,视线随机就瞥向了西偏角。

眼见那两名起居注官正洋洋洒洒的写着字,还一边写一边往这边看上几眼,张哲心中一紧。

起居注官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专门官员,所写成的案卷是以后修传帝王实录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今日是大讲,起居注官会更加详细记录,连对话都不会放过。

他向来以儒雅自居,何时这般难堪过?

万一被记下了该如何是好?

赵翊见张哲喝了一口茶水后咳嗽就好了许多,但面色依旧较差,对方缓了片刻对赵翊道:“臣今日失礼了,还请官家恕罪。”

赵翊倒是没什么,摆摆手道:“无碍,看先生状态不佳,不如今日讲学便到此为止,先生也好回去多多休憩。”

童贯心里一喜,终于能结束这漫长的讲学了。

只见张哲眉头紧紧皱着,他今日的确状态不佳,缓了片刻兀自叹了口气。

“万谢官家体恤,那今日便讲到此处吧。”

说罢,不忘再度抚摸一遍书页,随后便准备合上书本。

一想到今日没有对辩,童贯窃喜的不成样子,他忙上前走了一步,恭敬道:“张学士请。”

可话都落有一会儿了,也没见对方有什么反应,童贯心里纳闷,等再抬头看时,却见张哲合书的动作猛地一顿,视线一直停留在书本上的某一页,随即突然眼前一亮,俯身向赵翊行了个礼便道:“在今日讲学结束之前,臣还想向官家提一个问题。”

童贯一愣,颇为无奈,只得又慢慢退到了一旁。

赵翊倒是没有想到面前这个学者会在离开之前还要提出问题,不过心里有底,他倒是不怎么紧张,面上一片淡然。

“先生请问。”

张哲考虑到新天子不好读书,学识不深,若是一上来便问的官家不知所措,难免不甚好看,他斟酌了一番问题,最终选择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层面。

他打算循序渐进,最后再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届时此问题还需得他来讲解,这样倒是能在案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方才讲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其后一句便是“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臣请问,官家以为这后一句是何意思?”

让他搞翻译?

赵翊信心十足,且不说有原身过往记忆的加持,就是单单凭借他在现代读书时积累的知识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回先生,朕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

“是也。”

张哲虽然有些诧异,但赞许的点头道:“官家理解的正是这句话的意思。”

可还没等张哲再一次提出问题,就听见一向学识浅薄,不好读书的官家补道:“正如《尚书》无逸一文中所讲。”

“君子所,其无逸。”

“农夫需要辛勤耕耘,秋天才能收获粮食,皇帝亦是如此,如果不能勤劳政事,又怎能使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君主自始就不该贪图安逸,朕虽无大志,但此理却是铭记于心。”

起居注官洋洋洒洒,手中的毛笔在空中飞舞。

张哲瞳孔微震,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竟然…………

不错不错,童贯喜上眉梢,不愧是陈茗道这个国舅爷教出来的孩子。

眼看自己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张哲想了一瞬,决定直接加上难度。

他再次问道:“官家以为《尚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帝王必学之书,是何缘由?”

起居注官毛笔一抖,险些写错字。

殿内陷入片刻沉默。

这个张哲明显就是在故意出难题,童贯眉头紧锁。

官家登基不过数月,此前一直都是闲散王爷,喜好花鸟虫鱼、丹青绘画,哪里对《尚书》有过深入了解?

即便登基之后由翰林院学士专门进行讲学,但也才学了三分之一而已,现在就问如此全面的问题,摆明了就是没想让官家回答出来。

况且………

童贯又想到了什么。

赵翊虽说能够完整背下《尚书》,但现在不是什么默背环节,张哲提出的问题需得站在帝王的角度去思考,立意之宏大,角度之刁钻,哪里是赵翊一个只会背书的乡野小民会的?

愤恨之际,童贯又在心里狠狠记了张哲一笔。

这个张哲,他记下了。

嘶,怎么突然感觉一股寒意,张哲突然浑身一颤。

许是穿的单薄了些,张哲没有再过多在意,看着尚且还在思考的天子,笑道:“官家若是不知该如何回答,臣为官家讲之。”

起居注官手中的毛笔尖已经沾满了黝黑的墨汁,正蓄势待发,准备记录张哲是如何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为皇帝讲学,为百姓立据。

可就在这时,一道出乎所有意料的声音响起

“这倒不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