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阳神朋克 > 第七十二章 朝会(中)

阳神朋克 第七十二章 朝会(中)

簡繁轉換
作者:生煎包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1 22:3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骆大学士身材高大,面目端正。

不同于司马大学士的俊美出尘。他的气质给人一种头顶苍天,脚踏实地的厚重感。

虽然威仪,但又不让人畏惧。

因此骆大学士这一站,宛如支撑宫殿的盘龙大柱,陡然多出了一根!瞬间就让附议的大臣们乖乖退回了朝班之中,整个乾阳殿顿时无比安稳。

见骆大学士拱手道:“皇上,宜亲王与臣多有商谈。只因他驻守边关多年,分身乏术,身兼抚远大将军王,又兼兵部尚书,恐为有失!王爷每常感叹,他擅陆战而不知海战,加之朝中臣工不期藩镇擅权,因此臣陡胆进言,免除宜亲王兵部尚书一职。”

他这一开口,顿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少朝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甚至还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话题一转移,刚才的事居然就不太去议论了。

但司马大学士只看了骆大学士一眼,又看了皇帝一眼,眼中微微一闪。

竟又拱手打断:“臣附议!”

未等皇帝开口,他便接着说道:“而且臣以为,宜亲王虽镇守边关,劳苦功高,然本系番妃所生,本不宜封王!皇上可免除他兵部尚书,还有大将军王一职,如此恪守祖制,上敬列祖列宗,下安大肃黎民。”

他这一插话,皇帝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而且这一次,又有不少大臣站了出来,竟比刚才更加整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臣等附议!……”

“你……!”

这些人来得太突然,也太整齐,让皇帝骤然变了脸色!差点就要从龙椅上跳起来。

这让骆大学士都是微微一惊,眉头动了一动。

好在皇帝很快克制住了,低头看了一眼龙案。

龙案上铺着一张纸。纸质已经很陈旧了,上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戒急用忍。

据说,这是当年太子留给他的。

微微闭上眼睛,皇帝深深的呼吸了几下;另一边的骆大学士也有些担心的望着他。

原来当年高宗南渡,接受大戎册封,大戎就下嫁过一位公主给高宗为妃。高宗也献上一位公主给大戎皇帝为妃,两国方才罢战言和。

如此过去一百余年,两国从宗室到公卿,联姻越来越多,慢慢达成今日平和盛世。

而宜亲王,正是先帝所娶之固伦公主所生。

按高宗留下的成例,番妃不立后,其皇子不封王,不入太庙,不继大统。最高只能按大戎爵位,封为贝勒;南肃宗室历代不乏封番爵的王公。

番妃所生皇子封王,仅此一例。因为当今皇上太爱他这位十三弟了。

当年为太子复仇后,他终于大权在握,于是乾纲独断,硬生生封了个宜亲王。

这自然让正统的士大夫们心有不满。只要一提到宜亲王,就会拿爵位做文章。

不过现在,皇帝总算平复了下来。他把身体重新坐稳,脸上又恢复了威仪又不失宽和的微笑。

“还有谁要附议,都说一说嘛!越讨论,事情才越能说明白……”

“嗯?”

司马匡和那些附议大臣望了皇帝一眼,似乎有些失望。

骆大学士便奏道:“皇上,司马大人所言,臣有异议。”

“哦,当殿奏来?”

“是。”

骆大学士说道:“宜亲王之生母,乃大戎固伦泽瑞公主,先帝贵妃。而泽瑞殿下之生母,又是我大肃成祖皇帝之四公主,当年下嫁于大戎镇国公富长安为福晋。后漠南叛乱,富长安平叛有功,封和硕亲王,四公主与其夫一同治理漠南,二十年间将当地从游牧变为农耕!”

“如今漠南之地,已成塞北四省,并入中原,其间辛苦不得而知。大戎皇帝曾盛赞四公主为‘坚刚不可夺其志’!她的独女更被大戎皇帝认为义女,就是嫁于我成宗皇帝的泽瑞殿下,如此诞下宜亲王!敢问司马大人,如此追本溯源,宜亲王可算得是番妃所生?还是你认为我大肃成祖,成宗两位先皇,是番邦皇帝?”

“……”

这一番话,条理清楚,事态分明,只说得司马匡一时竟无言以对。

于是,骆大学士又向皇帝拱手道:“皇上,司马大人所言祖制虽然不错,但凡事要合时宜!如今北方大戎国势正盛,宜亲王能雄居边关,一来他武功高强,治军有方,二来也正是他乃固伦公主子嗣,让大戎顾及我大肃三分情面!如若冒然削爵,怕是会引起干戈。”

司马匡却说道:“正因宜亲王乃固伦公主之皇子,朝中臣工才颇有微辞!恕在下说句直言:大戎顾念我大肃三分情面,倘若日后两国真有干戈,宜亲王是否又会顾念大戎三分情面?兹事体大,还望皇上慎裁!”

骆大学士便又奏道:“司马大人所言在理!圣贤之礼,不可以君位擅权。臣记得早年间,理国公之孙身染重疾,多亏宜王寻医求药,方得痊愈。皇上乃让小爵爷对王以父呼之!今宜王膝下无子,小爵爷又系忠良之后,孤苦无依;以臣愚见,皇上不如使小爵爷认宜王为父,册为世子!如有人再问,可曰:宜王之爵,乃为其世子所保留。如此一来,即尊中原礼法,又能堵住闲人之口,能照拂国公之后,还能安大戎不起边衅。不知皇上能否俯允?”

“好。好好!就依爱卿!”

皇帝听了,高兴得连连点头,还望了司马匡一眼。司马匡终于不好再说什么了。

“臣,附议……”

之后皇帝便叫道:“刘彧?”

一位年轻王公忙站了出来:“臣在!”

皇帝说道:“你刘氏一家,满门忠烈,只有你这一个独苗!朕一直想追赠理国公,却因政务繁忙,迟迟没有商议。今日即以国事为重,你可愿为朕分忧,认十三王爷为义父,承袭宜亲王世子之爵?”

年轻王公一时受宠若惊,连忙跪下:“臣代祖父,先考,谢皇上隆恩!”

皇帝笑道:“快起快起,你以后该称朕皇伯了!传旨,追封理国公为理郡王,其孙刘彧封为宜亲王世子,即日诏告天地,以示法统。”

“皇上圣明!”

骆大学士连忙谢恩!然后扶起了小爵爷,应该说是小王爷了;刘彧也无比感激的望了骆大学士一眼,这才飘忽忽的回到朝班之中。

其他王公大臣也连忙让了让,告诉刘彧如今他的位置应站在郡王之后。一时乐得他差点要绷不住。

于是,皇帝继续说道:“至于骆爱卿所奏,宜亲王兼任之兵部尚书,朕也知他差务之繁重!因此思来想去,突然想到司马大人曾经有一句忠言。”

这让司马匡又有些意外,望了皇帝一眼。

见皇帝问道:“司马大人,您曾经上书言事,说要‘陆海分治’,可还记得?”

说着,他拿出一本奏疏。俨然就是当年统修度量衡时,司马匡上疏的奏章。

司马匡拱手道:“皇上所言无误,此奏疏正是臣所上!臣一直以为,洋务衙门所行之事,有违圣贤之道,然朝中臣工却有极力违圣贤之道而不自知者,众所皆知。因此臣当时想居中调停,方陡胆上言。”

“司马大人为国所忧,朕心甚慰啊。”

皇帝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于是放下奏疏,“陆海分治,的确为治理当世之良方!骆大学士,你对洋务甚解,不知可赞同司马大人之见?”

“司马大人乃治国之能臣,臣不及之万一!陆海分治之法,臣以为必能善察。”

骆大学士也颇为崇敬的向司马匡拱了拱手。

然后奏道:“但陆海分治,事务繁琐,如今宜亲王又有奏疏呈上,臣以为正好由兵部开始试行。当朝可在兵部之下再分设两署:一为陆军署,一为海军署,各设侍郎一人!如此先轻宜亲王之事责,待事权明晰之后再交其职衔,亦能确保不贻误军机,以恐国之祸乱。”

“且慢!”

司马匡听了,忍不住说道:“兵部自古以来,就是总领天下兵马大权之所,岂能一分为二?”

骆大学士拱手道:“怎能说是一分为二?宜亲王依然是兵部尚书,朝庭只是为副手之安排,以担王爷之差。况且兵家之事,须由专人专责,宜亲王不悉海战,兵部自然要让通晓海战之人兼理!这陆海分治,本是司马大人所奏之言,当初分也是你说,如今不分也是你说?恕骆某不知大人,为何言之无信!”

“我是说……”

“好了好了!”

皇帝连忙打断了二人的话,并训斥了骆大学士:“司马大人所言之陆海分治,当初朕没有听从,这是朕之失职!爱卿不可借题发挥,以塞忠谏之路,如今即已知道司马大人良策之用,你我君臣改过便是。骆国诚,你应待朕向司马大人赔罪才是。”

说着,便使了个眼色。

骆大学士便向司马匡拱了拱手:“司马大人,在下当初不知陆海分治之良策,曲解了大人,此事与皇上无关。骆某在此向您赔罪了!今后骆某一定遵照大人之意愿,将分治之法落实下来,方不负司马大人为国为民一片苦心。”

说着,拱手弯下了腰。

司马匡深吸了口气,只得上前扶住了他:“万万不可,折煞老夫了!为了大肃和万千黎民,进献忠言良策是人臣本份,骆大人何罪之有?”

“好好好!朕就说过,只要我们君臣一心,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皇帝打了个哈哈,之后突然叫道:“凃立琛!”

“臣在!”

一名官员啪的就站了出来,很快啊!

见皇帝飞速说道:“如今兵部下辖陆海二署!陆军侍郎由你担任!海军侍郎,由泯南祁云伟担任!”

说到这里,他的语速才缓了下来:“如此,宜亲王肩上的担子也就能轻点了。”

官员拱手道:“臣遵旨!”

骆大学士也马上拱手:“皇上圣明!”

这一分派,又快又狠,让不少大臣都没反应过来。

见骆大学士唱颂,这时才想起跟着一起拱手拜了拜:“皇……皇上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