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 78 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 7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鹿子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11:08: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街道搞的这个服务站,对黄黎来说没什么稀罕的。

后世的各种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她也见过不少。

但是时间倒推六七十年,叶满枝能在百废待兴的50年代,提出综合服务站的设想,委实让她有点刮目相看了。

关键是,代销点可以帮忙送报纸的提议,令她特别动心。

邮政系统是邮发合一的,不但有邮递业务,也有报刊发行业务。

黄黎去年刚当邮递员的时候,投递压力并不特别大,只要当天能将信件和报纸送到居民手里就行。

可是,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大搞劳动竞赛,他们邮政系统也没能例外。

市局刚组建了一个“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早班投递段”,保证让全市200多个单位在7点之前见到当天的报纸。

黄黎就好死不死被拉进了这个早班投递段。

与另一位同事,轮流为光明街附近的9家单位送报纸。

她刚穿来的时候,原身的身体条件并不好,消瘦畏寒,痛经的症状特别严重,她养了两年,每天骑着自行车晒太阳、做运动、补充营养,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可以要个孩子了,又被分去了早班投递段!

如今是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冰天雪地的,天还没亮就得骑车送报纸,万一摔成流产,对身体的损伤是不可估量的。

叶满枝说:“嫂子,你跟我哥不是准备要孩子嘛,就算不能从邮递员转成文职,能少做一点工作也能少操劳一些呀,你考虑考虑,替我跟你们所长探探口风吧。”

黄黎想要孩子,但嘴上从来没说过,对生孩子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淡的。

她狐疑地问:“你听谁说我想要孩子?”

“我三哥说的呀,她说你可想要个孩子了,还为孩子画小人书了呢!”

黄黎:“……”

她画小人书,是准备投稿出版的。

虽然现在大环境还比较宽松,搞出了大鸣大放百家争鸣,让大家畅所欲言。

但黄黎的胆子着实不大,即使发表的是工农相关文章,也总是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生怕哪句话被人抓住把柄,以后被扣帽子。

所以,受到叶满枝出版服装图书的启发后,她暂时放弃了严肃文学,转攻儿童文学。

时下的儿童读物特别少,哪怕是小人书,也多是给成年人看的。

她小时候学过两年画画,用简单的图画将故事讲清楚,还是能做到的。

反正她写作的目的是赚钱改善生活,哪种书能尽快发表,她就先写哪种。

再过两年,等到出版业也被改造以后,即使她的书畅销全国,也赚不到什么钱了。

只是没想到,自己画小人书的行为,落在叶满堂眼里居然成了想要孩子!

她就说嘛,最近这男人怎么跟吃了春.药似的。

黄黎将她加入了早班投递段的事情,跟叶满枝说了,继而问:

“你们服务站,真能替我送报纸?”

叶满枝问清楚,她的投递路线,点点头说:“能送啊,有啥不能送的,但我们服务站可以为居民义务劳动,对你们财大气粗的邮政系统可不能义务劳动,送报纸和代销报纸都要抽成的。”

闻言,黄黎眉心轻蹙,在有邮递员可用的情况下,所长那边未必愿意给人提成。

“你们除了代销报纸,能给居民推销报纸,增加年订用户的数量吗?”

“当然能啊,报纸卖得越多,我们服务站的抽成就越高,这是咱们两厢获益的好事!”

黄黎想了想,推上自行车说:“你回去等我消息吧,我送完报纸就去跟所长说说这事。”

她想趁着年景好,趁早怀个孩子,这两年物资供应还算充足,最起码能保证孕妇和孩子的营养。

如果等到过了荒年再生,她就超过三十岁了。三十岁生第一胎,在这时候算是高龄产妇。

【若是真能让服务站代销报纸,就可以多买些奶粉和棉布储备着了。】

【尤其是布料,到时候每个人的定额都要砍掉一大半,想做身衣服都困难。】

【以防到时候孩子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还是得提前准备起来。】

叶满枝跟黄大仙说话的时候,已经学会尽量不与她对视了。

因为她发现黄大仙有点表里不一,表面上是个正经人,脑子里却总想些少儿不宜的内容。

自打她见过一次,黄大仙面无表情地琢磨与三哥的房事以后,她就对黄大仙的内心不忍直视了。

她那会儿早就跟吴峥嵘亲过嘴,对成年人的事情多少有些了解。

看到亲哥亲嫂的**,让她有点尴尬。

两人在邮政所门口分手,叶满枝心想,黄大仙的想法不错呀,她也可以买些奶粉和布料储备着。

如果有了孩子,就给孩子用,没孩子,她就可以自己享受了。

只不过,每人每年15尺布已经够少的了,若是再砍一半,那她跟吴峥嵘岂不是一年才能凑出一套新衣服来?

叶满枝满心忧愁,唉声叹气地去上班了。

她在心里偷偷决定,要督促吴峥嵘好好保持身材,不能胖也不能瘦了。

现有的衣服也要好好打理保存。

若是布料定额真的减半了,就让吴峥嵘穿现有的衣服和军装。

然后每年给她做一套新衣服。

嘻嘻。

*

既然要增加服务站的经营类目,那当然是越多越好的。

叶满枝将这个全新的思路跟张勤简提过以后,得到了对方放手去干的答复。

老张最近忙着邀请市工业局和教育局的领导来大课堂讲课,根本没心思搭理她那个小服务站。

于是,叶满枝真的就放手去干了。

她现在是副主任,手下有几个大头兵,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了。

所以,她让办公室里的三

个年轻男同志,高晓光、刘金宝、赵一贺,分别去保险公司、书店和银行,洽谈代理服务业务。

她自己则去电业局和自来水公司,联系军工大院这一带的抄表员。

每家每户的电费和水费是由居民小组长统一收取的,但有的居民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延迟缴费,过了固定的收费时间后,就要自己去市里交钱了。

叶满枝想在服务站搞个代收点,省得大家一趟趟往市里跑。

高晓光的技能似乎都在读书上,去保险公司拉业务的工作,让他有点手足无措。

“叶主任,这个保险公司的业务怎么谈啊?他们要是不同意给咱们抽成呢?”

高晓光听到她对刘金宝的交代了,代销图书要从中抽成。

叶满枝笑道:“不给就不给呗,你让他们每个月派一名业务员来咱们服务站坐班,只要能在咱服务站门口挂一块‘人民保险公司代销点’的牌子就行。”

她主要是想让服务站门口热闹点,卖不卖保险无所谓。

但高晓光却觉得自己这次的保险公司之行,注定无功而返。

他接到任务以后,了解了一下保险公司的情况。

人家搞的都是对公业务,目前主要卖三种保险。

一是财产强制保险,以防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国家机关、国营工厂还有比较大的合作社,都要强制买这种保险。

一是旅客强制保险,搭乘火车、飞机、轮船的旅客要强制买意外伤害保险,不过这是人家主管机关代为投保的。

三是牲畜险,这是面向广大农民的保险。

这三种保险没有一种是针对城市居民的,人家为啥要在街道设立代销点啊?

他把自己的顾虑跟叶满枝讲了,他觉得实在没必要为了面子好看,拉一个保险公司进来。

叶满枝摇摇头说:“牲畜又不是只有农村才有,咱们街上有不少畜力车,这些车应该都没上过保险。而且很多住平房的街坊会在自家院子里养猪,这些家畜肯定也没上过保险。咱光明街的保险市场前途一片光明呢!”

高晓光:“……”

似乎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叶满枝学着穆区长的样子,很有领导风范地鼓励道:“晓光同志,你就放手去干吧,尽量要点抽成,没有也不要紧,咱服务站不指望保险公司那点抽成过日子。”

至于指望什么过日子,那当然是餐饮服务啦!

将男同志们都放出去洽谈业务以后,叶满枝开始准备招聘事宜。

她们打算招聘4名白案师傅,2名服务员,1名收银员,1名采购员。

其他人都好说,只要能识字会算数,不是文盲就行。

但白案师傅还是要好好挑一挑的。

大院儿妇女们的消息渠道向来很灵通,哪个媳妇做饼好吃,哪个婶子饺子包得漂亮,很多人都能说出个一一三来。

能被妇女们喊出名字的,那都是有真本事,被大家普遍认可的。

所以,与于紫阳和郎庆红反复商量了几次后,叶满枝决定把这次招聘白案师傅的声势搞大,在全街范围内大张旗鼓地选拔人才。

组织一次白案技能竞赛。

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能把街道即将开办服务站的消息放出去。

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大家,全街面食竞赛前四名,都是服务站的白案师傅,服务站的面食制作水平,绝对是全街第一的。

算是间接为还没开业的服务站招揽点客源。

叶满枝将招聘信息贴了出去,也请居委会主任和居民小组长帮忙做了宣传动员。

第一步是群众推荐。

凡是被大家提到名字的妇女同志,都会被记录下来。

按照推荐次数排序,前一十名被街道干部和居委会主任亲自上门邀请参加比赛。

除了已经有了正式工作的九名妇女,其他女同志全都接受了竞赛邀请。

叶满枝原本对这些推荐还有些怀疑,不过,大家都能愿意参与比赛,说明人家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呀!

这就是个很好的信号!

第一个环节就是正式比赛了!

比赛地点定在刚打扫好卫生的服务站门口,制作工具由参赛者自己携带,原材料由街道办提供。

现场制作,现场请街坊们试吃品尝。

但试吃并不是无偿的。

现场制作的面食,会被分成数十份,每份里都囊括了11名参赛者的作品。

届时全部按照成本价出售,只收现金,不要票。

比赛时间定在周末,由于提前在居民间做过宣传,当天看热闹的人特别多。

服务站门口的规模堪称人山人海。

有人在远处看到这边的动静,还以为曲艺团又来街道演出了。

“叶主任,她们做的这些吃的真的不要票啊?”

叶满枝举着大喇叭喊,“比赛试吃不要票,但我们服务站开业以后,可是要票的啊!大家不要挤啊,今天试吃名额已经满员了。拿到号码牌的居民来前面排队,没有号码的就只能眼馋啦!”

“金宝,你给我弄个号码去!”人群里有个老头喊刘金宝。

“四大爷,我自己都没号码呢,上哪给你弄号码去?等服务站正式开业的时候,你再来吃吧!到时候负责做饭的,就是今天比赛的前四名同志!”

“小叶干部,啥时候能吃上啊?我早就闻到葱油饼的香味了!”

“再等等,大家把饭盆和零钱准备好,每份五毛钱,等饺子出了锅,咱们的评比就正式开始啊!”叶满枝手举大喇叭,高声道,“大家别光顾着吃,别忘了给我们的面食投票啊,每人四票,觉得哪种面食好吃,就往哪个碟子里投票!”

另一边,水饺终于出锅了,提前领到号码牌的35人,在街道干部的引导下,一一上前交钱取餐。

有的人还没走出人群,就迫不及待吃了一口。

“老钱?烧饼

的味道咋样?()”

“香?粙??鶂?熑婐葶???香????靟??虎??????块??[()]?『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十一种面食,有面有肉,五毛钱还不要票,你还想吃一整个烧饼啊?”那人又问,“包子呢?”

“还行吧,跟咱厂食堂的差不多,皮太厚了。饺子倒是挺好的,皮薄馅大,还用香油调馅儿了。”

几十个人在马路边将参赛作品挨个品尝了一遍,有的人还要跟人商量探讨,然后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往四个碟子里投了票。

叶满枝默默算着盘子里的票数,四嫂沈亮妹这次包了饺子,从目前的票数来看,大概能排在第三名。

来参赛之前,常月娥跟四嫂耳提面命了一番。

让她包饺子的时候大方点,多放肉,多放香油,反正不是自己家的材料,怎么好吃怎么做。

一定要保证口味,吸引大家为她投票。

叶满枝刚刚去后厨尝了一个四嫂包的饺子,四嫂这回真挺大方的,包的饺子皮薄馅大,菜少肉多,白案的工作应该是稳了。

所有人都投过票以后,叶满枝让个子最高,嗓门最大的赵一贺,当着所有参赛者和围观群众的面唱票。

最终选出的四人,分别是:

第一名,孔淑兰,草帽葱油饼,21票。

第一名,杜婵娟,蔬菜春卷,18票。

第三名,沈亮妹,猪肉芹菜水饺,15票。

第四名,丁香,疙瘩汤,14票。

前三人还好说,但是疙瘩汤能被选出来,还得到了14票,让叶满枝委实惊讶了一番。

疙瘩汤几乎家家都会做,这玩意若想做得惊艳,还真挺难的。

丁香才20岁,算是所有参赛者里最年轻的。

叶满枝上前询问她会不会做其他面食。

丁香连连点头说:“我还会包包子、包饺子、蒸馒头、烙饼,主任来我家的时候,让我做拿手菜,我妈说我疙瘩汤做得最好,让我做疙瘩汤。”

“会做其他面食就行。”叶满枝笑道,“你疙瘩汤确实做得挺好,以后早餐的时候可以做一锅,比做豆腐脑方便。”

她当场宣布,拟录用比赛前四名,为“三八便民服务站”的正式职工。

为啥说是拟录用呢,因为还要让大家进行体格检查。

体检过关,没有传染病的同志,才能正式上岗,为居民们服务。

“今天赢得比赛前四名的面食,都会在咱们服务站售卖,服务站制作的面食是啥水平,想来大家已经心里有数了!咱们‘光明街三八便民服务站’是本着物美价廉、干净卫生的原则,为居民们提供饮食服务的!服务站开业在即,到时候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咱们服务站的工作!”

“支持支持!小叶干部,服务站啥时候开啊?”

“大家别着急啊,人员和设备到齐以后,咱们立马开业!”

白案师傅凑齐以后,叶满枝让妇女主任于紫阳推荐其他职

()工的人选。()

g絙????卟??葶羕?h???魎?譎???羕??虎?

?鹿子草的作品《五十年代军工大院》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而且第一个月的粮食必定要赊账,从顾客那里收回钱和票以后,才能给粮站结账,所以采购员最好能有点门路。

*

服务站那边只等着开业了,但吴峥嵘买照相机的任务却进展得并不顺利。

国内没有生产照相机的大厂,听说只在北京有个公私合营的小厂,参考徕卡照相机,仿制出了国产照相机。

但人家全年的产量还不到一百台。

产品在北京本地就被人抢购一空了,根本流不到外地来。

吴峥嵘托了不少关系,都没能买到照相机,大家都排队呢。

叶满枝心里的失望就别提了。

她当着吴峥嵘的面没说啥,还啵啵他好几口以示安慰。

可是到了亲妈面前,她就现出了原形,在家里唉声叹气。

“叹什么叹!我看你俩就是有钱烧的!那照相机是多金贵的玩意,哪个好好过日子的人家会嚷嚷着买照相机!”

“那我第一次出去玩嘛,我想拍点照片!”叶满枝没精打采地抓梨花的尾巴,又找补道,“我现在可是副主任了,去了其他城市,不得观摩学习一下人家的建设成果呀!万一能在遥远的广州,跟哪个街道结上对子,那我不得拍几张照片带回来,让光明街的群众看看呀!人家穆区长还说,让我旅途中也不要忘记学习,多记录人家的先进经验呢!”

“能找出这么多借口,也是难为你了。”常月娥嘟嘟囔囔,“你本来就不会过日子,这回嫁了一个更不会过日子的,你俩可真是,哎……”

早在俩孩子结婚之前,她就时常往16号院送东西。

她家这个小姑爷是啥样的人,她早就看清楚了。

且不说那满屋子的书,要造出去多少钱,毕竟那是人家工作和学习要用到的,光是姑爷家里那些大件,就很让她咋舌了。

时下的四大件,除了缝纫机,人家全凑齐了。

不但自己带一块手表,还给她闺女买了一块。

她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自行车、收音机,外加两块手表,少说得七八百了。

有这些钱干点啥不好?

所以,吴峥嵘这姑爷虽然哪哪都好,但是在她心里,那是顶顶不会过日子的男人。

叶来芽本来就想一出是一出,从小就这样,看见啥好东西都嚷嚷着想要。

这回遇到了更不会过日子的吴峥嵘,那可真是熊瞎子扎进了蜜罐里。

常月娥点了点她说:“照相机这事,就这么算了,你回去以后不许再跟峥嵘提了。你这次之所以能休假,那是为了去探亲,不是让你去旅游的!”

“吴峥嵘说就是旅游啊。”

“你还犟嘴!”常月娥叮嘱道,“你是新媳妇,第一次见他父母和哥哥姐姐,总要提前准备些拿的出手的礼物送给人家。你做衣服的手艺不错,我看你要不就给她父

()母做点什么。”

叶满枝刚从黄大仙那里得知棉布定额要减半,她哪舍得用她那点定额,给别人做衣服。

只含含糊糊地说:“我不做衣服,有其他东西送给他们。”

“你送什么?说出来我帮你参谋参谋。”

“送我跟吴峥嵘出的书啊,我俩的书可不便宜,虽然我们是作者,但是送那么多书,也是要自己掏钱买的。我的一本,加上他的三本,算了还是两本吧,军事词典太贵了。我俩的三本书,要花一块多呢!”

叶满枝挺愿意给人送书的。

她前前后后买了自己50多本书了。

既能当做礼物送人,又能帮自己冲销量。

万一超过了1万册的定额,她又能拿到一笔稿酬了!

常月娥横眉立目地问:“只送书啊?”

“啊,这大热天的,送吃的也放不住呀!”

“你听我的,让峥嵘给他爸和他哥带点烟酒,好歹是个意思,哪有第一次见面只送书的?”

叶满枝向来很相信妈妈的智慧。

于是当晚把叶梨花偷渡回家时,顺便将常月娥同志的意思,跟军代表同志转达了。

吴峥嵘点点头,答应带些烟酒给老吴。

叶满枝以为他会准备点好烟好酒,至少提两瓶茅台什么的。

结果人家抠抠搜搜买了两瓶滨江本地产的老白干,远不如第一次拜访老丈人时的阔绰。

“只带这两瓶啊?”叶满枝傻眼,“要不再拿两瓶茅台吧?你送我的那瓶,我还没喝呢。”

“长途跋涉,带什么茅台?万一在路上碰碎了,你不心疼啊?”

叶满枝:“……”

他说得好有道理哦。

吴峥嵘的车票已经买好了,这两天下班后,夫妻俩一直在忙忙叨叨收拾行李。

叶满枝第一次出远门,沿途要经过好几个城市,才会到达她公婆所在的驻地。她对接下来的旅行简直太期待了,每天都精神亢奋,特别激动。

被常月娥教训过以后,她已经不对照相机抱有什么希望了。

只安慰自己,双眼就是她的照相机,她可以把这些风景全都记在脑子里。

然而,街道的三八便民服务站正式开张的第一天,吴峥嵘突然带了一台便携照相机回来。

叶满枝立即兴奋地问:“你怎么买到的?花了多少钱啊?”

“不是买的,跟咱爷借的。”

“爷爷有照相机啊,他竟然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借给咱们?”

她之前真是错怪那个古板的老爷子了。

吴峥嵘面不改色道:“他不知道照相机被我拿走了,这是奶奶帮我取的。”

叶满枝帮他翻译了一下:“奶奶帮你偷的啊?”

她在机身上瞅了两眼,怀疑地问:“这不会是他单位的照相机吧?”

“不是,是他自己花钱买来,工作的时候用的。”

“那咱们把照相机偷走了,他用什么啊?”

吴峥嵘“啧”了一声问:“你怎么那么多问题?就说这照相机,你想不想要吧?”

“想。”

叶满枝老实了。

吴峥嵘喝了媳妇泡的茶,又像个大功臣似的,享受了对方的捏肩服务,而后想起什么,说:“给我拿点钱,我明天去商店多买点胶卷。”

“好好好!”

叶满枝像只快乐的小鸟似的,飞奔去八斗橱里给他取钱。

“对了,我给你做了一条新裤衩,到时候你在路上穿。”

叶满枝将那条特制裤衩递给他,然后背过身去说:“你先穿上试试大小合不合适,不合适的话我再改改。”

吴峥嵘见那裤衩前面有个带拉锁的口袋,心知这是用来装钱,路上防盗的。

于是起身脱了裤子,将新裤头穿到身上试了试。

穷家富路,叶满枝打算将家里所有的现金都带在身上,见他换好了裤衩,就把那一沓现金递了过去,说:“你把钱放进去感受一下,难不难受。”

吴峥嵘动作微顿,在她脸上打量几眼,见她神色不似作伪,只好依言将钱接过来,塞进了前面的口袋里。

叶满枝低头瞅了一眼。

“……”

她双手捂脸笑了一会儿,然后红着脸说:“算了,这裤衩你别穿了,好像不太合适,还是我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