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红楼]贾璋传 > 第 35 章

[红楼]贾璋传 第 35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惊鸦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23:08: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顺天府院试的主考官包括提学官李用星、顺天府尹朱城与被李用星他们邀请过来的众位学究。

开考前,提学官李翰林带着众考生叩拜皇帝、祭拜至圣先师孔子,在这一套礼仪全都结束后,李用星才吩咐点名官点名。

在点名过程中,竟有两个替考枪手被人看出了马脚——说起来,这还是贾璋第一次遇到同科考生中有舞弊情实的呢。

被发现后,李用星直接让巡逻兵卒把人押了下去。

想来这两个枪手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按盛朝大诰记载,替考与作弊者同罪,皆扛枷流三千里,革除功名,遇赦不赦。

这一场变故给考生们施加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考场里的气氛也瞬间紧张了起来。

有几个年纪小的考生甚至被虎狼一般的兵卒吓得脸色发白。

贾璋却面色如常地等待兵卒们发放墨卷。

待到考卷发到自己手中时,贾璋点燃蜡烛,借着烛光去看题牌。

却见题牌上的第一道题目是“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这道题出自于《论语·阳货》,

这句话是讲古人三疾“狂”、“矜”、“愚”之中的“愚”,孔子通过古今对比,说出古人之愚者直径行自遂,今人之愚却多挟私妄作,是以孔子厚古薄今也。

贾璋想了想,挥笔写下自己的破题“愚以时异,失其愚也……”

接下来又是一整篇的论述,譬如说《章句集注》里记载的“末世滋伪,岂惟贤者不如古哉?民性之蔽,亦与古人异矣”便要重点解析,然后写到自己的文章里。

学政李用星年少得志,自然会喜欢少年英才。

贾璋便投其所好,把自己的两篇时文做得格外修雅,但是观点和整体论述还是他本人堂皇稳健的风格。

除此之外,贾璋也打算尽量提前交卷,借此给李用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第一场考时文,字句需要仔细斟酌,贾璋却是不能这样做的。

但是,在第二场帖经墨义和第三场刑律判诰的考试中,贾璋却完全可以提前交卷,成为第一批离开贡院的童生之一。

毕竟,帖经墨义本就是他所擅长的。

而以前不熟悉的刑律在这半年的恶补下也熟悉了起来——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

第三场考试考完后,贾璋仍旧精神奕奕,并不像第一场考完时文后那般疲累。

其他的童生们也大多如此,贾璋在和几个在文会上见过面的同年说了两句客套话后才坐上了自家马车回家去了。

在院试考完后,童生们的心情远比府试考完后的心情轻松。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不用一边心情紧张地等待放榜,一边勤勤恳恳做文章准备院试。

而且,县试和府试两级科举考试已经对士子们进行了宛若大浪淘金的筛选。

所以院试的时候,淘汰率反

求。若是不成,入朝的年纪就太晚了些,我却是不能答应让他做你的首徒的。”

“这些年,你也好好瞧瞧那孩子的品性。当然,人家愿不愿意做你徒弟还是两说呢。这种事情,总是要两边都情愿才可以的。”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无常,贾璋失去了小三元,却得到了叶士高的青睐,这又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对于贾璋来说,或许后者还要比前者更重要呢——若是没有叶士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三元,又如何能够入得杨宗祯的眼睛?

院试结束后,新录生员参加完释褐礼后分别前去拜访顺天府尹朱城和提学使李用星。

去拜访顺天府尹时,贾璋只是随大流地跟着其他同年一起前去拜见,奉上一份常规礼物,略说了两句话就告辞了。

倒是李用星那里,他不但一一回复了众生员的拜帖,还约他们在休沐日里小聚。

李用星他是乾元三十四年的进士,考中进士后经历了考庶吉士、留馆、选编修、升修撰,整个仕途通道都非常通畅顺遂。

只可惜乾元四十年时,他的老师首辅许阁老致仕还乡,许党转瞬间就失去了核心人物,第二代又没成长起来,瞬间开始青黄不接。

李用星他又不肯转投别人,从此以后,仕途也就开始艰难起来。

熬了六七年,他才得了今年这个提督学政的差使。

就这还是他资历深厚,又上下活动才得到的结果哩。

贾璋是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年一同去李用星家的。

这些人都是他在文会上认识的,分别是礼部员外郎郭本立的嫡长子郭子守,清宁伯府的幼子孟吉祥,以及山水画大家曾楷的次子曾静。

四人约在茶馆见面,待到人来齐了,才一同启程,前往李用星家拜见宗师。

到了李家后,李家的门子收下他们四人的帖子,然后找了一个小厮给他们引路。

贾璋等人在小厮指引下,来到李用星的书房拜见宗师。

他们几人在院试开考那天就远远地见到了李用星过来,但是相距甚远,并没有看清楚他的具体相貌。

今日当面一见,只见李用星眉目细长,相貌十分儒雅,身穿一领青缎直裰,头戴四方巾,是十分标准的儒生打扮。

贾璋等人一同作长揖拜见李用星道:“学生等拜见宗师。”

李用星笑着让这些身着青衫、仪容整肃的少年秀才起来。

他心里对这些少年人很是喜欢。

尤其是郭子守和贾璋,前者是他的年家子,后者是他钦点的案首,他自然会格外看重他们一些。

李用星拉着几人的手殷殷勉励了好些话,才放他们去李家的花厅去和同年说话。

到了花厅后,贾璋和孟吉祥两人格外如鱼得水。

这两人虽然年幼,一个八岁,一个十二岁,但都是颇擅长社交的。

反倒是郭子守和曾静两个年长些的有些腼腆。

不过有贾璋

和孟吉祥拉着他们两个,他们两个也很快就适应了花厅里的热烈气氛。

又过了一会儿,李用星和那几位被他聘请过来为院试出题的老先生到了。

在他们到来后,花厅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其中又有一位致仕的老先生提议,让诸位新晋生员作诗酬唱,编纂文集。

李用星乃翰林出身,颇爱这些风雅之事,自然无有不应。

他还想出了一个妙法儿,只让众生从他珍藏的百花书签里掣取书签,抽中了什么,就以什么为主题作诗。

贾璋抽中的是梨花。

他在看到题目后思忖了一会儿,落笔写道:“槐序飘香雪,梨花映小楼。经雨且皎皎,沾露更轻柔。桃杏红粉质,怎及白玉绸?郊外千树雪,吹落小西洲。”

李用星见贾璋七步成诗,颇有捷才,得意自己果然没有错选人才,又细细指点了贾璋几句作诗的诀窍。

贾璋当然是俯身倾耳以请,李用星见他这般尊师重道,果然更加欢喜,指点关窍时也更加细心了。

中午李用星又留了新晋生员们吃饭,给众位生员留下了平易近人、儒雅随和的好印象。

待众位生员离开后,李用星还送了他们各色表礼,真可谓是宾主尽欢。

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曾静,都说这位李修撰是一位极其宽和儒雅的诚实君子呢。

李用星这般随和,也是有原因的。

生员们,尤其是年轻的廪生们还是有一些投资价值的。

年轻就是资本。

说不定这里头的谁,改日就杏榜有名青云平步了呢。

自从老师致仕后,许党内部青黄不接,李用星他也要重新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了。

否则,他也不会对这些年轻的生员们这般用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