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三百六十四 本初,动手!

我不是袁术 三百六十四 本初,动手!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按照计划,当袁基站出来,在宴会上公开宣布自己绝不会认同袁逢的意见、绝不辞让嫡长子继承权力的时候,袁绍就会带着这数百名武装人员暴起发难,劫持在场所有袁氏族人和朝廷高官,逼迫他们交出权力。

主要是兵...

程立站在府邸的高处,俯瞰着整个雒阳城。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缀在城中,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每一处角落,心中早已将局势了然于胸。

“袁基和龙玲虽被擒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程立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他深知,袁家内部的纷争远未结束,而外部势力也必然会借机插手,试图从这场混乱中分得一杯羹。尤其是那些觊觎袁家权势已久的诸侯与豪强,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

果然,次日清晨,一封来自冀州的密信悄然送至程立手中。信中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急迫之感。“袁绍……”程立皱眉念出这个名字,随即冷笑一声,“果然来了。”

袁绍是袁家旁支中的佼佼者,向来以野心勃勃著称。他曾多次对袁树表达不满,认为自己比袁树更适合继承袁家大业。如今袁基叛乱失败,袁树虽然表面上稳住了局势,但袁绍显然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想要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信中内容大致如此:袁绍声称愿意派兵支援雒阳,协助袁树平定余党,同时要求获得部分权力作为回报。这分明是一把双刃剑??若接受,等于让袁绍染指朝政;若拒绝,则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

程立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暂且按兵不动。他知道,此时任何仓促的举动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于是,他命人回信敷衍袁绍,表示会尽快商议此事,同时暗中加强防御,防止袁绍突然发难。

与此同时,袁逢也在为另一件事情头疼不已。自从袁基被抓后,其麾下的残余势力便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四处散落。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袁家的死忠,他们不甘心就此认输,仍在暗中策划反扑。更糟糕的是,这些人的行动极为隐秘,几乎难以追踪。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袁逢召集了几位亲信将领,秘密召开了一场会议。“诸位,如今袁基已败,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那些逃亡在外的叛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袁逢的声音低沉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众人心头的警钟。

一名年轻将领站起身来,拱手道:“将军,末将愿率部出击,将这些叛贼一网打尽!”袁逢摇了摇头,说道:“此计太过冒险。如今城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贸然出击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我建议先派人潜入各地,摸清他们的底细,再做打算。”

众人点头称是,纷纷表示赞同。随后,袁逢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探子,让他们伪装成商人或游侠,混入各州郡,专门搜集有关袁基残党的情报。

然而,就在袁逢部署完毕的当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雒阳短暂的宁静。

深夜时分,皇宫方向忽然传来一阵骚动。程立正在书房批阅文书,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连忙放下笔,走出门外查看究竟。只见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大人,不好了!有人潜入皇宫,意图刺杀袁树!”

程立闻言大惊,立刻拔剑而出,带领随行护卫直奔皇宫而去。一路上,他不断催促手下加快速度,同时在脑海中飞速分析情况。能够潜入皇宫的刺客,必定身怀绝技,而且极有可能得到了内部人员的帮助。想到这里,程立不禁暗骂自己疏忽大意,竟未能提前察觉到潜在的威胁。

赶到皇宫时,战斗已经展开。数十名黑衣刺客正与守卫激烈交锋,场面一片混乱。程立迅速观察四周形势,发现刺客的目标正是袁树所在的寝宫。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与几名侍卫合力抵挡住一波攻击,然后大声命令道:“保护袁树!其余人随我围剿刺客!”

经过一番苦战,刺客们终于被尽数击杀或生擒。程立顾不得擦拭满身的血迹,径直闯入寝宫,确认袁树安然无恙后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袁树坐在榻上,脸色苍白,但眼神依旧坚定。他看着程立,缓缓说道:“多谢你及时赶到。否则,今晚恐怕就是我的死期。”

程立单膝跪地,恭敬地答道:“为主公效力,是我分内之事。不过,这次刺杀事件暴露了许多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整个防御体系。”

接下来的几天里,程立和袁逢联手展开了全面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刺客并非来自袁基的残党,而是由一个神秘组织派出的。这个组织名为“影刃”,擅长暗杀和渗透,多年来一直活跃于中原各地,却从未被人彻底铲除。

得知真相后,程立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寒意。“影刃的存在,说明我们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他对袁逢说道,“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老巢,彻底摧毁这个隐患。”

袁逢点了点头,随即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可以利用这次刺杀事件,假装我们对此毫无头绪,故意放出一些虚假信息,引诱‘影刃’主动现身。到时候,再以雷霆之势将其一举歼灭。”

程立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两人开始精心布局。他们故意放松对某些区域的防守,同时安排大量眼线密切监视可疑人物。不出所料,不久之后,“影刃”的成员果然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程立和袁逢早已做好准备。他们调动数千精锐部队,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影刃”的据点。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涌进据点,将里面的刺客逐一擒拿。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这座隐藏多年的巢穴终于被彻底捣毁。

解决了“影刃”之后,程立和袁逢并未因此懈怠。他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袁家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而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在北方,曹操的势力正在迅速崛起,其雄才大略令人闻风丧胆。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迟早会对袁家构成致命威胁。

为此,程立建议袁树主动与曹操修好,通过联姻或其他方式化解双方的敌意。袁树起初有些犹豫,但在程立和袁逢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尝试这一策略。于是,袁树派遣使者前往许都,向曹操表达了友好之意,并提议结为盟友。

曹操收到消息后,表现得颇为谨慎。他深知袁家实力雄厚,若是成为盟友,自然可以借助其力量对抗其他诸侯;但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反受其害。因此,他暂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而是派人前来雒阳进一步试探。

程立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立即着手准备迎接曹军使者。他特意挑选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作为会面地点,并亲自陪同使者游览,借此展示袁家的财力与威望。此外,他还安排了一系列宴会和表演,用以款待使者,使其感受到袁家的诚意。

使者返回许都后,将所见所闻详细汇报给曹操。曹操听后陷入深思,最终决定暂时接受袁家的橄榄枝,但同时保留戒备之心。他明白,这种合作更多是一种权宜之计,未来的发展仍需视双方的实际行动而定。

随着时间推移,袁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然而,程立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没有任何胜利能够永恒。唯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某日傍晚,程立独自登上城楼,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一道坚毅的轮廓。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我不是袁术,也不想成为任何人。我只想守护这片土地,让它免受战火侵袭。哪怕这条路充满荆棘,我也绝不退缩。”

程立站在府邸的高处,俯瞰着整个雒阳城。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缀在城中,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每一处角落,心中早已将局势了然于胸。

“袁基和龙玲虽被擒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程立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警惕。他深知,袁家内部的纷争远未结束,而外部势力也必然会借机插手,试图从这场混乱中分得一杯羹。尤其是那些觊觎袁家权势已久的诸侯与豪强,他们绝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

果然,次日清晨,一封来自冀州的密信悄然送至程立手中。信中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急迫之感。“袁绍……”程立皱眉念出这个名字,随即冷笑一声,“果然来了。”

袁绍是袁家旁支中的佼佼者,向来以野心勃勃著称。他曾多次对袁树表达不满,认为自己比袁树更适合继承袁家大业。如今袁基叛乱失败,袁树虽然表面上稳住了局势,但袁绍显然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想要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信中内容大致如此:袁绍声称愿意派兵支援雒阳,协助袁树平定余党,同时要求获得部分权力作为回报。这分明是一把双刃剑??若接受,等于让袁绍染指朝政;若拒绝,则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

程立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暂且按兵不动。他知道,此时任何仓促的举动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于是,他命人回信敷衍袁绍,表示会尽快商议此事,同时暗中加强防御,防止袁绍突然发难。

与此同时,袁逢也在为另一件事情头疼不已。自从袁基被抓后,其麾下的残余势力便如同断线的风筝一般四处散落。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袁家的死忠,他们不甘心就此认输,仍在暗中策划反扑。更糟糕的是,这些人的行动极为隐秘,几乎难以追踪。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袁逢召集了几位亲信将领,秘密召开了一场会议。“诸位,如今袁基已败,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那些逃亡在外的叛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袁逢的声音低沉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众人心头的警钟。

一名年轻将领站起身来,拱手道:“将军,末将愿率部出击,将这些叛贼一网打尽!”袁逢摇了摇头,说道:“此计太过冒险。如今城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贸然出击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我建议先派人潜入各地,摸清他们的底细,再做打算。”

众人点头称是,纷纷表示赞同。随后,袁逢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探子,让他们伪装成商人或游侠,混入各州郡,专门搜集有关袁基残党的情报。

然而,就在袁逢部署完毕的当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雒阳短暂的宁静。

深夜时分,皇宫方向忽然传来一阵骚动。程立正在书房批阅文书,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连忙放下笔,走出门外查看究竟。只见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大人,不好了!有人潜入皇宫,意图刺杀袁树!”

程立闻言大惊,立刻拔剑而出,带领随行护卫直奔皇宫而去。一路上,他不断催促手下加快速度,同时在脑海中飞速分析情况。能够潜入皇宫的刺客,必定身怀绝技,而且极有可能得到了内部人员的帮助。想到这里,程立不禁暗骂自己疏忽大意,竟未能提前察觉到潜在的威胁。

赶到皇宫时,战斗已经展开。数十名黑衣刺客正与守卫激烈交锋,场面一片混乱。程立迅速观察四周形势,发现刺客的目标正是袁树所在的寝宫。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与几名侍卫合力抵挡住一波攻击,然后大声命令道:“保护袁树!其余人随我围剿刺客!”

经过一番苦战,刺客们终于被尽数击杀或生擒。程立顾不得擦拭满身的血迹,径直闯入寝宫,确认袁树安然无恙后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袁树坐在榻上,脸色苍白,但眼神依旧坚定。他看着程立,缓缓说道:“多谢你及时赶到。否则,今晚恐怕就是我的死期。”

程立单膝跪地,恭敬地答道:“为主公效力,是我分内之事。不过,这次刺杀事件暴露了许多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整个防御体系。”

接下来的几天里,程立和袁逢联手展开了全面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刺客并非来自袁基的残党,而是由一个神秘组织派出的。这个组织名为“影刃”,擅长暗杀和渗透,多年来一直活跃于中原各地,却从未被人彻底铲除。

得知真相后,程立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寒意。“影刃的存在,说明我们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他对袁逢说道,“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老巢,彻底摧毁这个隐患。”

袁逢点了点头,随即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可以利用这次刺杀事件,假装我们对此毫无头绪,故意放出一些虚假信息,引诱‘影刃’主动现身。到时候,再以雷霆之势将其一举歼灭。”

程立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两人开始精心布局。他们故意放松对某些区域的防守,同时安排大量眼线密切监视可疑人物。不出所料,不久之后,“影刃”的成员果然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程立和袁逢早已做好准备。他们调动数千精锐部队,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影刃”的据点。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涌进据点,将里面的刺客逐一擒拿。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这座隐藏多年的巢穴终于被彻底捣毁。

解决了“影刃”之后,程立和袁逢并未因此懈怠。他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袁家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而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在北方,曹操的势力正在迅速崛起,其雄才大略令人闻风丧胆。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迟早会对袁家构成致命威胁。

为此,程立建议袁树主动与曹操修好,通过联姻或其他方式化解双方的敌意。袁树起初有些犹豫,但在程立和袁逢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尝试这一策略。于是,袁树派遣使者前往许都,向曹操表达了友好之意,并提议结为盟友。

曹操收到消息后,表现得颇为谨慎。他深知袁家实力雄厚,若是成为盟友,自然可以借助其力量对抗其他诸侯;但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反受其害。因此,他暂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而是派人前来雒阳进一步试探。

程立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立即着手准备迎接曹军使者。他特意挑选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作为会面地点,并亲自陪同使者游览,借此展示袁家的财力与威望。此外,他还安排了一系列宴会和表演,用以款待使者,使其感受到袁家的诚意。

使者返回许都后,将所见所闻详细汇报给曹操。曹操听后陷入深思,最终决定暂时接受袁家的橄榄枝,但同时保留戒备之心。他明白,这种合作更多是一种权宜之计,未来的发展仍需视双方的实际行动而定。

随着时间推移,袁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然而,程立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没有任何胜利能够永恒。唯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掌握命运的主动权。

某日傍晚,程立独自登上城楼,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一道坚毅的轮廓。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我不是袁术,也不想成为任何人。我只想守护这片土地,让它免受战火侵袭。哪怕这条路充满荆棘,我也绝不退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