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861章 那些当官的又算什么东西?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第861章 那些当官的又算什么东西?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吃辣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8 15:15:06 来源:源1

大宝抬起头,他的心里一直在天人交战,自己的空间土地养活全国的人都没问题,可是怎么拿出来粮食。能够不让人怀疑呢?

大宝不想因为自己的圣母心,而给家里人招祸,

老爷子的脸一板,低声说道,

“大宝,我知道你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本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你才这么痛苦,但是我告诉你,这天下奇人异士多了,为什么在最危难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挽救苍生?

那是因为…”老爷子的声音严厉了起来:“那些出来挽救苍生的人没有一......

林淑芬坐在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窗外的南锣鼓巷依旧热闹非凡。街道上人来人往,老北京的烟火气与现代都市的节奏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从未停歇。她望着窗外,手中握着一封刚刚拆开的信。信纸上的字迹略显潦草,但笔锋坚定,是来自朝鲜的一位老通讯员遗属的回信。

“林老师,感谢您千里之外还惦记着我们。我父亲的日记已经整理好,如果您愿意来,我可以亲自交给您。这些文字,是他的生命,也是我们的记忆。”

林淑芬轻轻将信折好,放回信封。她知道,这又是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等待着被唤醒。她拿起电话,拨通了项目组的负责人。

“老张,朝鲜那边有回应了,我打算尽快过去一趟。你这边安排一下行程,联系一下当地的学者和翻译团队。”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明白,林老师。不过朝鲜那边手续比较复杂,我这边已经联系了大使馆,估计下周能办妥签证。”

“好,那就下周出发。”林淑芬语气坚定。

放下电话,她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记忆之屋”的入口。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一群中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入场。他们脸上带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林淑芬微微一笑,心中却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知道,这些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可能一生都不会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但她的使命,就是让他们知道,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她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篇新的文章。题目是《战地通讯员:沉默的见证者》。她在文中写道:

“他们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也不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他们只是记录者,是战争中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的传递者。他们的笔,比枪更锋利,因为他们留下的,是真相,是记忆,是人性的温度。”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温暖而明亮。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那时的她,也像这些年轻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对世界充满好奇。

可命运却将她引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她轻轻叹了口气,继续敲击键盘。

“每一个战地通讯员,都是历史的守夜人。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废墟中寻找希望。他们的文字,不只是记录,更是一种责任。”

文章写完后,她将它发给了几家国际学术期刊。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更是一封写给世界的信。她希望,这封信能唤醒更多人对战地通讯员的关注,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战争留下的伤痕,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几天后,林淑芬启程前往朝鲜。这次的行程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得多。由于国际局势的紧张,边境检查异常严格。她和团队成员在丹东停留了整整两天,才终于办妥所有手续,顺利入境。

朝鲜的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林淑芬坐在前往平壤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这里的建筑大多陈旧,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能看到穿着军装的士兵巡逻。她的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

战争,真的结束了吗?还是,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抵达平壤后,她见到了那位老通讯员的遗属??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名叫金哲勋。他穿着朴素,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

“林老师,欢迎你来到朝鲜。”金哲勋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道,“我父亲生前一直希望,有人能记住他的故事。”

林淑芬握住他的手,轻声说道:“我们会记住他们。每一个名字,每一段故事,都不会被遗忘。”

金哲勋点点头,从屋内拿出一个老旧的木箱。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本泛黄的笔记本和一叠信件。

“这是我父亲在战争期间写的日记,还有他写给家人的信。”金哲勋低声说道,“他曾经是朝鲜人民军的一名战地通讯员,记录了许多前线的战斗情况。”

林淑芬接过笔记本,轻轻翻开。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旧清晰。她读到一段写道:

“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他才二十岁,刚刚结婚不久。他在前线记录战斗情况时,被敌人的炮火击中。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请告诉我的妻子,我爱她。’”

林淑芬的眼眶湿润了。她抬起头,看着金哲勋:“这些文字,是你们家族的宝藏,也是整个时代的见证。”

金哲勋点头:“我父亲临终前告诉我,这些文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他希望,有人能记住他们。”

林淑芬郑重地说道:“我们会记住他们。每一个名字,每一段故事,都不会被遗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淑芬与金哲勋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她不仅记录了老通讯员的生平事迹,还整理了他在战争期间的日记内容。她发现,这些文字中不仅有战争的残酷,也有战地通讯员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离开朝鲜前,林淑芬特意去了平壤郊外的一座烈士陵园。在那里,她看到了无数无名烈士的墓碑。她站在一座墓碑前,轻声说道:

“你们的名字或许已经被遗忘,但你们的故事,将永远被讲述。”

回到北京后,林淑芬将从朝鲜带回的资料整理归档,并安排专人进行翻译与注释。她还联系了几家国际出版机构,希望将这些内容以多语种形式出版,让更多人了解全球战地通讯员的历史。

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筹备“亚洲战地记忆计划”的第四期田野调查,计划前往老挝、柬埔寨等国,继续收集战地通讯员的遗物与口述资料。

“这不是终点,”她在研究中心的年度总结会上说道,“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记录历史,而是让历史说话,让它与当下对话。”

研究中心的“记忆之屋”也逐渐成为北京文化圈的一个地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历史爱好者、外国学者前来参观。他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坚韧。

林淑芬站在“记忆之屋”的门口,看着一个个参观者走进去,又走出来。她知道,这些人中,有些人会记住,有些人会遗忘,但只要有人记住,她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她轻声说道:“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林淑芬站在“记忆之屋”的展厅中央,目光落在一件新到的展品上。那是一本残破的笔记本,封皮已经褪色,边角微微卷起,纸张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这是她在朝鲜带回的战地通讯员日记的一部分,经过翻译整理后,终于得以与公众见面。

她轻轻抚摸着玻璃展柜,心中百感交集。这本日记的主人,是金哲勋的父亲,一位在战争中默默无闻的记录者。他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战场上最真实的一幕幕。他写到战友的牺牲、写到战地夜晚的寒冷、写到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

“他不是英雄,但他记录了英雄。”林淑芬在展签上写道,“他的文字,是沉默的呐喊,是历史的回声。”

展厅里,参观者络绎不绝。一位年长的女士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眼眶泛红。她轻声对身旁的年轻人说:“孩子,战争不是电影,不是书本上的几个字。它是一段段鲜活的生命,是一场场无法挽回的离别。”

林淑芬听在耳中,心头一热。她知道,这正是她坚持的意义。她走上前,轻声说道:“如果您愿意,可以写下您的感受,贴在留言墙上。也许,它能成为他人了解历史的一扇窗。”

女士点点头,走向留言区。林淑芬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明白,自己所做的,不只是记录历史,更是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遗忘与铭记。

回到办公室,她打开电脑,继续撰写那篇关于战地通讯员精神遗产的文章。这篇文章,她已经写了整整三个月,修改了十几稿。她希望它能真正传达出战地通讯员的价值??他们不是战争的制造者,而是真相的守护者。

“他们用笔代替枪,用文字代替子弹。他们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也不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但他们用最真实的方式,记录了战争的本质。他们让我们知道,战争不仅仅是胜利与失败,更是无数个体的命运交织。”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望向窗外。南锣鼓巷的街道上,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她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的她,也曾在胡同里奔跑,对未来充满憧憬。

命运将她引向了另一条路,但她从未后悔。

她继续写道:“每一个战地通讯员,都是历史的守夜人。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废墟中寻找希望。他们的文字,不只是记录,更是一种责任。”

文章完成后,她将其投稿至《全球历史研究》期刊。这是一本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她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更多学者对战地通讯员的关注,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战争留下的伤痕,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邮件。发件人是巴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也是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结识的同行。

“林教授,”邮件中写道,“我读了您最近的文章,深受感动。我希望能将您的研究纳入我们大学的课程,并邀请您来巴黎,进行一场关于战地通讯员的专题讲座。”

林淑芬读完邮件,心中既激动又感慨。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将“战地之声”项目推向更广阔舞台的契机。

她回信道:“感谢您的邀请,我非常愿意参与。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希望这场讲座,不只是关于历史,而是关于记忆、关于责任、关于人性。”

几天后,她收到了对方的确认回复。她知道,这又将是一次新的旅程,一次新的讲述。

她站在窗前,望着南锣鼓巷的天空,风轻轻吹过,带着初冬的寒意。她轻轻呢喃:“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