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871章 王家的小院儿成了聚义厅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第871章 王家的小院儿成了聚义厅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吃辣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8 15:15:06 来源:源1

国庆期间,中调局是放假的,这是东山省的事儿,完成的很漂亮,大宝就给孙谦他们都放了几天假,虽然说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安都要上街巡逻执勤,可这和中调局是无关的,

大宝也乐得有点闲暇时间,陪着弟妹一起出去玩玩,不过今天晚上还要去给姥爷的战友送寿礼,也就把带弟妹去乡下水库边玩耍的事儿安排到了明天,

这老人过寿,一般都是安排在下午四五点钟,总得要摆几个席面,亲戚朋友在一起热闹热闹,

王维坚老爷子住在京城......

“林老师,索昆女士寄来的资料已经整理完毕。”小李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文件,“她还附上了一段录音,是索利先生在1974年接受一家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的片段。”

林淑芬点点头,接过文件,翻了几页,目光落在一张照片上。那是索利站在金边街头的照片,背景是倒塌的房屋和破败的街道,他手里拿着相机,神情凝重。林淑芬的心头一紧,仿佛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到那个时代的残酷。

“播放那段录音。”她低声说道。

小李点点头,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开音频文件。片刻后,一个低沉却坚定的声音在办公室中响起:

“……战争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我们这些记录者,不是为了赢得掌声,而是为了让世界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即使我们被遗忘,我们的文字也不会消失。只要有人愿意倾听,真相就永远不会沉默。”

林淑芬闭上眼,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想起李明远的笔记本,想起阮文忠的手稿,想起约翰?布莱尔的信件??每一个记录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真相。

“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展区的一部分。”她睁开眼,语气坚定,“我们要让索利的故事,成为‘沉默的双生花’展区的重要部分。”

小李点头:“我已经安排了展陈设计师,他们正在根据索利的照片和录音,设计互动展示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耳机聆听他的采访,还能看到他日记的扫描件。”

“很好。”林淑芬站起身,走到窗边。北京的夜色依旧深沉,远处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她轻轻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战地通讯员的面孔。

“林老师,还有一个消息。”小李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在整理索利的日记时,发现他在1975年4月,也就是金边陷落前的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红色高棉内部清洗行动的报道。这篇报道从未发表,但内容非常详细,甚至提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名字。”

林淑芬猛地转过身:“你是说,这是一篇关于红色高棉内部清洗的独家报道?”

小李点头:“是的。而且,这篇报道中还提到了一位名叫‘阮文忠’的人。”

林淑芬的心猛地一跳。她立刻翻开索利的日记,找到那一页。果然,在1975年4月12日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在金边的临时避难所遇到了一位老朋友,阮文忠。他告诉我,他在越南战争结束后,曾试图前往柬埔寨,记录红色高棉的统治情况。他手中有一份关于红色高棉高层内部清洗的机密文件,打算通过地下渠道送出柬埔寨。我劝他不要冒险,但他坚持认为,必须有人记录这一切。”

林淑芬的手指微微颤抖。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阮文忠在1975年之后的资料如此稀少。他不是失踪了,而是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深入红色高棉的统治核心,记录那些被掩盖的真相。

“我们必须找到这份文件。”她低声说道,“如果这份文件真的存在,它将是揭开红色高棉内部清洗真相的关键证据。”

小李点头:“我已经联系了柬埔寨的档案馆和几位历史学者,希望他们能协助我们寻找这份文件的下落。”

林淑芬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无论这份文件在哪里,我们都要找到它。阮文忠用生命记录了真相,我们不能让他的努力白费。”

几天后,一封来自柬埔寨的邮件让林淑芬震惊不已。邮件中附带了一份扫描的文件,标题是《红色高棉内部清洗报告》,署名是“阮文忠”,日期是1975年4月15日。

“这份文件一直保存在一位柬埔寨老学者的私人档案中。”邮件中写道,“他告诉我,这是阮文忠在撤离金边前交给他的,嘱咐他一定要将这份文件保存下来,直到有人愿意倾听。”

林淑芬的手指轻轻滑过屏幕上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阮文忠当年写下这些字句时的坚定与勇气。

她立刻联系团队,将这份文件整理成展区的核心展品。同时,她也开始筹划一场国际研讨会,邀请各国历史学者、战地通讯员、人权组织代表,共同探讨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这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场对历史的重新审判。”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我们要让世界知道,真相不会被掩盖,记录者也不会被遗忘。”

会议结束后,林淑芬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翻开李明远的笔记本,那句话依旧清晰可见:

“愿你永远坚守真相。”

她轻轻合上笔记本,低声说道:“我会的。”

窗外,北京的灯火依旧闪烁,仿佛无数未曾熄灭的记忆之光,在黑暗中静静燃烧。

而她,将继续前行,守护那些未曾被遗忘的声音。

林淑芬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久久没有动弹。阮文忠的报告内容详尽得令人窒息,其中详细记录了红色高棉高层内部清洗的手段、受害者名单以及执行者的姓名。这些信息,不仅揭开了历史的黑幕,也意味着,如果公之于众,将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附件中的扫描件,一页页翻看。阮文忠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诉说一个无法被掩盖的真相。

“林老师,我们真的要展出这份报告吗?”小李站在她身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这份文件涉及的内容太敏感了,可能会引起一些政治上的反弹。”

林淑芬没有立刻回答。她知道小李的顾虑,也知道这份文件一旦公之于众,可能会引发多方势力的干预。但她更清楚,如果她选择沉默,那么阮文忠所做的一切,都将白费。

“我们不是为了制造争议。”她缓缓开口,“我们是为了让真相被看见。如果连我们都不敢面对,那谁来记录历史?”

小李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安排团队尽快整理这份文件,确保它的展出方式既尊重历史,又不会引发不必要的误解。”

林淑芬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如果她选择展出这份文件,意味着她将挑战的不只是历史的遗忘,还有现实的权力结构。但如果她选择沉默,那她所坚持的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她再次翻开阮文忠的报告,目光落在最后一页的一行小字上:

“如果有一天,这份报告被世人看见,那说明,真相终于战胜了恐惧。”

她的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几天后,团队完成了对阮文忠报告的整理工作,并将其命名为《沉默的证言》。同时,他们还整理出阮文忠在金边期间拍摄的照片、与索利的通信记录,以及他与约翰?布莱尔在越南战争期间的战地笔记。

“我们可以在‘沉默的双生花’展区中,单独设立一个‘证言之室’。”小李在会议上提议,“这个展区将完全以阮文忠的视角展开,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他的手稿、照片、录音,甚至可以通过VR技术,体验他在金边最后几天的经历。”

林淑芬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我们要让观众不只是看到历史,而是真正‘进入’历史。”

与此同时,她开始联系柬埔寨的学者和人权组织,希望他们能为这份报告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并协助核实其中的内容。她还联系了阮文忠的家人,希望能找到他生前留下的其他资料。

几天后,一封来自胡志明市的邮件让她心头一震。发信人是阮文忠的侄女,她在信中写道:

“林老师,我在整理我叔叔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他从未寄出的信件。这些信件是他写给家人的,但因为战乱,他始终没有机会寄出。我希望这些信件能成为你们展览的一部分。”

林淑芬立刻回复,安排团队前往胡志明市,取回这些信件。几天后,她坐在办公室里,一封封地阅读这些信件。

阮文忠的笔迹依旧清晰有力,但字里行间,却透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坚定。

“亲爱的家人,如果你们看到这些信,说明我已经无法亲自回到你们身边。但我希望你们知道,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记录真相,是我一生的使命。即使这意味着我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的手微微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阮文忠会被历史遗忘。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用生命记录真相。

她合上信件,拿起电话,拨通了约翰?布莱尔的号码。

“约翰,我找到了阮文忠的最后一封信。”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请你来北京,亲自为‘沉默的双生花’揭幕。同时,我也希望你能讲述你和阮文忠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真相是如何在战火中诞生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约翰低沉而坚定的声音:“我愿意。”

挂断电话后,林淑芬望向窗外。夜色已深,北京的街道上依旧灯火通明,仿佛无数未曾熄灭的记忆之光,在黑暗中静静燃烧。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正是这些未曾被遗忘的声音,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整理阮文忠的信件,并联系越南的历史学者,希望他们能协助分析这些信件的背景信息。她还联系了几位曾在越南战争中工作的战地通讯员,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关于阮文忠的回忆。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内的邮件。发信人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自称是阮文忠的老朋友,曾在越南战争期间与他共事。

“阮文忠是个真正的记者。”老人在信中写道,“他从不畏惧真相,也从不屈服于权力。我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也曾在炮火中争论新闻的边界。他教会我,记录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责任。”

林淑芬读完信,眼眶微红。她知道,这又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她,将继续讲述这些未被讲述的故事。

她立刻安排团队前往河内,与这位老人会面,并收集更多资料。同时,她也开始策划“被遗忘的战地之声”展览的第三阶段,准备将阮文忠的故事与更多类似的战地通讯员故事一同展出。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她意外发现了一本旧笔记本,封面已经破损,内页却保存完好。翻开第一页,是一行熟悉而坚定的字迹:

“亲爱的林女士,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但请你相信,我始终在记录真相。我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也亲历了被遗忘的痛苦。我希望我的文字能有人继承,能有人继续讲述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

愿你永远坚守真相。”

落款日期是十年前,署名是李明远??那位曾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的战地通讯员。

林淑芬的手微微颤抖,她将笔记本轻轻合上,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正是这些未曾被遗忘的声音,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