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 分卷阅读97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分卷阅读97

簡繁轉換
作者:拭微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10 11:15:1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他的威信,显得他对楚王不够宽和,于是道:“楚王也受委屈了,便将楚王妃送至城外庵庙悔过。”

王规一听,抽了抽,险些没控制住脸上的表情。

什么匈奴细作?什么算计?他听着怎么这么扯淡呢。

赵贞当时那清醒的样子可不像被算计了,他分明就是与赵氏早有苟且。

但紧接着他也明白过来了,皇帝现在就是要保赵贞,大司农到水衡都尉,看起来是t贬职了,可水衡都尉专管盐铁,同样是个大肥差,普通官员连边儿都摸不到,现在竟当做惩罚给赵贞,真是可笑。

真不知赵贞给皇帝灌了什么**汤,让皇帝这样保他。

他十分不满,却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憋屈着告退。

直到退出听政殿,走在出宫的复道里,他才恍然。

赵家原只是个二流士族,十来年前赵贵妃出头,梁帝颇宠她,才将赵贞一手提拔了上来。

朝中重臣多为士人,他们除了为国效力,同样十分注重家族利益,有时甚至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的政令,皇帝自是不甘心权柄落于他人之手,便扶持起一个赵贞,但随着赵贞权势日盛,有时也不全听皇帝的话。

现在看来,皇帝还需一条走狗,尤其赵贞现在声名狼藉,他也只能依靠皇帝再没办法违抗他的命令了。

想通关窍的王规虽然还是生气,但他知道,赵家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得势了。

赵贞仅仅被贬职,梁帝又找了个借口把他调任出长安以淡化此事的影响,而赵氏则被押去了城外二十里处的一座庵庙。

赵氏听到自己要在庙里度过余生而赵贞仅仅只是外出避难时,胸中生出前所未有的恨意。

凭什么!

凭什么沦丧天良的是赵贞,自己是被逼的,可到头来她却要在这清苦的庙里了此一生,而他却毫无影响。

世道对女人不公!不公!

赵氏死死掐着手心才没咆哮出来,要是有一天她还能遇到赵贞,她绝对要抓破他的脸,看他毁了容还怎么做官!

众人以为赵贞之事就这么了结了,却没想到赵贵妃竟然失宠了,不是三五几天的失宠,而是彻底的失宠,没有贬位,依然还是贵妃,可梁帝从此再没召幸她,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一场不伦之事引发的后续,身为罪魁祸首的赵贞只贬了官受了点不痛不痒的惩罚,而赵贵妃却因此被皇帝厌恶,有心思通透的大概猜出了原因,却也只是叹息一声。

唉,皇帝心里膈应,赵贵妃是复不了宠了!

——

时间一晃来到五月。

端午刚过,朝廷收到六百里急递,黄河突发端午汛,冲垮了堤岸,河南、河内两郡良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时节,种下的麦子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这么被毁于一旦,百姓后半年没有粮食过冬,如果朝廷不想办法赈灾,会产生几十万的流民,若是再被有心人激起民变,内忧加外患,后果不堪设想,梁帝赶紧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派人去赈灾,发放粮食以稳定灾民,否则穷极生变,实为祸患啊。”大司徒崔望道。

“司徒大人说得是。”众人附和。

梁帝坐在案后,瞥了他们一眼,“赈灾自是要赈,只是这个章程,诸位爱卿可有提议?”

众人便为难起来,无它,这些年国库实在艰难,税收日益不足。

“要不从国库中支些钱粮?”

“不可!”有人急忙反驳,“如今国库空虚,本就难以支应,下半年还要调拨凉州河北的军需,一旦粮草不济,必定给边关带来隐患,届时我大梁就真是大厦将倾了。”

“可若不赈灾,灾民们没了生路,反了怎么办?”高太尉质问。

“不若提前征收秋税?”

“也不行,今年已经征到后年的税了,再强征下去,同样会将百姓逼反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怎么样?”有人急了。

……

梁帝听着底下议论许久,却一直拿不出个可行的章程,脸色也越来越不好。

忽然,一片乱糟糟的声音中,其中一道尤其响亮。

“陛下,臣有一策。”一个约莫三四十、蓄羊角须、头戴二梁进贤冠的黑领朱衣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年纪在一群五六十的公卿中显得十分年轻,面貌也带着意气风发。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他身上。

此人是司马维,原赵贞手下官员,赵贞被贬后他便被提了上来。

才上任,年纪又轻,自是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

“爱卿有何良策,但请说来。”梁帝道。

司马维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然后说:“臣以为,赈灾之事,不能全靠朝廷,亦可借用当地之力。”

“嗯?”

“今年遭了洪涝,以陛下之仁心定会免其赋税,河南河内本就是粮食税收之重地,如此一来,今年之税短于去年,国库本就不见宽裕,下半年还有官员俸禄、帝陵、军需等诸多支出,实不宜将全国之财赋于两郡之地,是以须借当地和周边大户之力。”

“如何借力?”

“世常有有佃农租借主家田地之举,今何不反过来?”

“这……”有些人已经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了。

司马维继续说:“大户必有存粮,何不让他们出面,以粮食租借百姓之田地,或两年或三年,田地仍由灾民耕种,只是这三年期间所得归于大户,待还清借贷的粮食,自然便将田地归还。”

“如此一来,朝廷不需耗费巨资即可解眼前洪水之困,亦不用担心灾民生乱矣!”

……

桓府。

桓均今日下值极早,一到府中便候在前厅等祖父回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桓余的马车终于抵达家门口,桓均忙迎上去。

“祖父。”

桓余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等自己是为什么,“去书房。”

两人便一道去了书房。

“祖父,赈灾的事议得怎么样?”桓均迫不及待问。

桓余斜他一眼,不紧不慢地拿起喜爱的白瓷茶杯饮了一口,慢悠悠地润了润喉,才道:“你已年满二十,也在朝中待了几年,怎么还是如此不稳重?”

桓均吸一口气,低下头,“祖父教训的是。”

可他心里却不认同,赈灾之事关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他怎么能不忧心。

桓余见他认错,终于点了点头,这才慢慢说起早上在梁帝那里的议事结果。

当桓均听到皇帝竟然同意了司马维的赈灾策略,决定借当地大户之力来赈灾时,他已握起双拳,浑身颤抖不已。

如此计策,皇帝竟然能同意!

现在说得好听是租借灾民的田地来放粮赈灾,可一旦田地到了那些大户手里被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