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17章:村堡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7章:村堡

簡繁轉換
作者:斩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0 22:4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敦煌历史研究所所长、穿越者后盾组织成员、记录和基建类组长陈科感觉自己回到了一千年前。

他位于西安木业影视基地,这里有着一座座木质结构还原古代的佛庙,殿堂,门户,多用于纪录片和电影拍摄,普通电影完全没资格前来取景。

而现在这里大部分木头开始被拆卸,专业古基建团队重新将木头搭建成“印第安攻城堡”“明代洪武年间边镇防御碉堡”

具有西汉时期御边汉镇连环土堡,唐代龟兹古城堡群,还有村堡设计。

历史基建学者团队为技术顾问。

各大高校基建古工程学生小组为工程师。

国内古建筑大师为带领工人,分别建造不同碉堡,用料模拟明代用料结构,建筑风格模拟明朝,建筑人员等一切还原古代。

“穿越者将获得村级堡垒图纸,大型靖边墩堡垒建设表,甚至还有小型乡镇堡垒图纸,小型城基建图纸。”

“这才是根据地该有的防御。”

陈科力图让穿越者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以最完美的姿态进入这乱世。

另一边,青州旧址处,考古人员在整理崇祯元年到崇祯五年当地考生录,出土详情,文字统计,在里面找一个叫虞守正的考生。

——魏昶君面前放着一堆书,大部分全是关于明代童子考详情录感,这是虞家老四收藏的科举书,闲暇时期他经常翻阅,如果在明末造反,他必须熟悉明朝文化政治,努力让自己成为晚明时期著名文人。

第一历史留名,便于后世观察自己。

第二在明朝文人,百姓,包括政坛都拥有一定影响力,之后起兵时更会获得支持。

在明末如果光一味的学习张献忠,李自成流寇之法,断不可行。

但如果光一个劲广积粮练兵也很难,因为明末局势太乱,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根本藏不住,除非成为明朝某一地方行政大员,趁机起势雷霆迅击,一举定夺山河。

所以他有时间就挑灯夜战,翻来覆去的看古籍原本,在现代时他便熟读现代删减过的春秋书记,夫子大义,现在他看明朝版本的圣人论,策论,古代状元殿试对策图等书并不难,只是需要以封建思想来思考科举策论。

锅里熬着米粥,里面放了一些红糖,魏昶君喝米粥的时感觉飘飘欲仙,好久没喝过甜的了,至于弟弟妹妹喝着小心翼翼喝着,不舍得浪费一点。

红糖太过珍贵,该红糖自南直隶江阴城艰难运到青州,走水道运到淄地,之后马车运到蒙阴,老道士之前道观存储,连他都不舍得喝,天气太冷他拿了一些送给了魏家。

魏昶君将红糖送给了村里一些患病体弱的老人,孩童,自家留下了一点。

洛水老道不理解为什么。

魏昶君没有解释,在明末想要做事如果小家子气那和李自成有什么区别,这些人都是汉人,都是一个血脉,没有亲疏贵贱——这也是现代一直隐晦告诉他的一点。

现代大国强调——「穿越者,希望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定要帮助善待这些先祖,他们是现代人的祖先,生存艰难困苦,万不可将他们当做历史符号,把他们当做一条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在这个时代像个人一样活着」

我会的,我会尽一切力量改变历史惨剧。

这是数次深夜魏昶君对自己说。

如今十一月已过,十二月的青州不光是寒冷了,凌晨时有风声裂窗,窗花被薄薄一层冰覆盖,敲打窗棂能听到薄冰裂开哒哒声。

呼呼呼——打开窗户一股风雪吹来,好似是水浒传的风雪神庙。

魏昶君冻得发抖,他急忙穿上棉袄,披上蓑衣,打开门之后天地雪白一片,屋檐堆满积雪,土地覆盖雪花。

穿着兔皮靴脚不至于寒冷,但没有厚棉裤,腿冻得有些晃悠,魏昶君提着灯去了道观,喊醒道士,之后喊醒麻子莫柱竣,一行十几人开始挨家挨户检查窗户漏风,有些破旧稻草屋被积雪冲垮,有道士背着村民先送入道观临时居住。

很多村民后半夜都没睡着,一些人在被窝抹着眼泪看着魏昶君冻得手通红给村民补窗户,并且铲除房屋积雪。

很多族老喃喃自语:“怕是自洪武年间到现在,也未曾有过如此里长。”

“我们贱民百姓,何曾被如此温暖对待过?”

于是其他百姓也冒着严寒走出,自发铲雪,防止积雪冻结土壤,闷坏土豆种子,还有人帮忙铲雪,天色漆黑,但很多人提着油灯,一盏一盏点亮村子。

洛水老道有些心疼看着米粥,他的红糖被放入米粥,但凡干活的每人一大碗暖身子。

很多村民喝完米粥还舔着碗。

“现在你让这些村民去造反,他们也会去。”洛水老道趁没人的时候,喃喃自语。

“只是未来你要成为君主,何须如此,你只需有军队和良田,有制度和威严便可。”洛水老道疑惑。

魏昶君没有解释,四百年前古人自然不知道现代人接受过什么教育,尤其是魏昶君还是谠员,青年团员,优秀支教教授,真正接受过现代系统化学术学习。

天光大亮时村子外积雪三指深,伴随凛冽寒风,但村子内但凡种植土豆地都无积雪,屋顶积雪被铲除,整个村子在南洛山川雪白大地像是墨水滴落,也像是劈向恶劣寒灾的一把火棍。

“小冰河世纪名不虚传,这还只是开始,真难以想象崇祯十三年的雪灾,冻伤无算,地皆白骨。”魏昶君将雪灾详情写给现代,让现代用于文学记录。

之后洛水老道敲锣打鼓开始召集村民道观前集合,零零散散,从老到弱,各氏族群纷纷前来,大部分畏畏缩缩进入道观才停止发抖。

道观点着三盆火炉,让人暖和了许多。

魏昶君看着众人只感到心酸,大部分人穿着单薄粗袍,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冻疮,手脚,脸,耳朵,脖子。

“先发棉衣,每户人家一件棉衣,谁外出谁穿。”

魏昶君开口,母亲程氏开始发棉衣,领棉衣的人家抹着泪,反复揉搓棉衣不敢相信。

村民五十七户总共领取五十七件棉衣。

其中莫柱竣,十名道士,程氏和制作棉衣的老妪,民卫青壮年各奖赏一件棉衣。

耋耄之年老者,弱弱待抚的一岁—四岁孩童各领取一件棉衣。

总共120件棉衣全部发放完毕,虞家棉花,蒙阴县城购置的棉花和杂棉全部消耗殆尽。

现在道观内,不少人穿着棉衣,来回打量,参加民卫的自豪无比,拍着棉衣只感觉暖洋洋的。

莫柱竣忽然带头磕头,他第一次心甘情愿的磕头,感恩一个人,甚至愿意为里长赴死:“里长之恩,没齿难忘!”

其他人纷纷磕头,异口同声,一百多人声若铿锵群鸣,冲散了房顶积雪:“里长之恩,没齿难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