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 第211章:上朝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11章:上朝

簡繁轉換
作者:斩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0 22:43:5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崇祯六年十一月中旬,京师,大雪。

午门外,天色暗淡,寒意刺骨。

候朝房,一众朝中重臣均是三三两两汇聚,等候通传。

钟鼓司内监业已抵达,看着刻漏。

魏昶君身着官袍,难得不见朴素,身躯魁梧,目光坚毅。

虽是形单影只,但只坐在此处,便气度俨然。

“三府总督,名不虚传,无怪乎能驱逐鞑子,平定流贼。”

开口之人面容清癯,颔下长须,双目炯炯有神,眼底惊叹。

赫然是刚刚从京郊西山击溃山西流贼,班师回朝的右副都御史,卢象升。

魏昶君亦行礼,打量,神色闪过一丝惋惜。

卢象升,也算为大明呕心沥血,最终却死在朝堂倾轧,弹尽粮绝之中。

可惜,此人心中有大明而无百姓。

“久闻魏大人之名,如今得见,方知所言不虚。”

“魏大人安定山东一府,拒流贼于城外,治下百姓衣食富足,实是为陛下分忧不少。”

朝堂冒出个陌生面孔,并不属于任何党派,自然引人注意。

不少人纷纷远远观望,也有诸如卢象升之流,上前行礼招呼。

崇祯六年,七卿再换,吏部尚书李长庚,户部尚书毕自严三月下狱后,换上了侯恂,礼部尚书黄汝良三月致仕,换上李康先,兵部尚书张凤翼,刑部尚书胡应台,工部尚书周士。

六部尚书已算朝中重臣,如今则是远远看着,一言不发。

一个三府总督,又不是杨鹤,洪承畴那般三边总督,即便闹出些许风波,也不够让他们亲自招呼。

只是李长庚观此青年眉眼刚毅,隐有霸道风姿,眼底亦难免惊艳。

如今魏昶君不过二十出头,的确年轻,气场亦不类其余朝臣,孤直威严。

角落之中,也有三三两两汇聚官吏低声讨论河间府之事。

“王公公亲自前往,此人都敢怒斥发声,当真是个愣头青。”

见同僚开口,留着长须的官吏嗤笑。

“若天下人都将此人当作愣头青可真错了,一个愣头青能只用六七年,从一介白身爬到如今?”

“一个愣头青得罪了东林,浙党,阉党甚至勋贵后一路平步青云?”

“依我看,此人不过是山东各本土家族联合推出发声傀儡罢了。”

“先前各朝臣要求发兵山东,你瞧那些山东为官的外地官吏如何开口?还不是忌惮当地世家大族?”

“山东此地,多半是不愿与其余诸党为伍,要自成一派了。”

一众官吏谈论,也有闭目假寐,毕竟此时太早。

直到钟鼓司晨钟响彻,一众官吏方整理衣衫,准备入朝。

待百官就位,朝堂上,身着明黄服饰身影踏入。

崇祯高座其上,内监宣布,朝会开始!

众多官吏在内阁带领下一一叩首,礼节繁多。

礼毕,魏昶君起身,抬眼看着崇祯。

这一年,崇祯方才二十二岁,与魏昶君年岁相差不多。

但如今却已面容沧桑,眼底更是阴郁,目光锋锐中带着几分不信任。

崇祯素来多疑,历史上也有记载。

但无论如何,如今只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竟养成这般性格。

想到此处,魏昶君眉头皱起。

初次见到魏昶君,崇祯眼底则是闪过诧异,同样也有几分震撼。

虽心底将此人视为山东重要棋子,十分重视,但之前对此人也只是听闻。

毕竟观卢象升等人便可知晓,文韬武略,多为年长之人。

却没想到魏昶君此人竟亦不过一二十余岁青年。

如今卓立朝堂,眼眸深邃,风姿气度,竟有压过朝堂众臣之感。

这一日,君臣初见!

双方眼眸一闪而逝,朝会正式开始。

“臣启奏,陕西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依旧持续不断,百姓伤亡过半,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各地官吏均上书请拨赈灾......”

“若不加以制止,抑制天灾,只怕这些百姓遭遇流寇蛊惑,流贼事态愈演愈烈。”

“鞑子如今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遭孔有德带领鞑子兵袭城,黄龙数战皆败,弹药俱尽,已为大明捐躯,游击将军李惟鸾焚其家小,力战而死。”

“新驻总兵沈世奎以黄龙部下尚可喜战之不力,檄其前往皮岛。”

“如今鞑子据守此地,兵锋难进。”

“臣启奏,川兵杨遇春追杀流贼,中伏而死,大败,土司马凤仪兵败候家庄,流贼势大,现趁势兵发伊阳,欲攻城而据。”

“臣奏,各省积亏盐课银三百二十万余两,四月迄今,解征未完......”

崇祯六年是大明最后余晖之时,各地兵马官吏虽被党派把持严重,但朝廷还有一定威望权力。

之后流民义军势力愈发恢弘,竟有席卷天下之势,也让大明从最基础之地开始崩塌。

魏昶君冷眼看着,听着各地局势。

盐课亏空,朝中上下官吏,文臣武将恐怕都有插手,不过是假借其他名义罢了,想追回多是千难万难。

川兵土司虽仍听调遣,可临近东南之地,福州等地土司已多次挑衅官府。

鞑子再发兵马,取旅顺重地,大明东北一地局势愈发糜烂,尤以蒙古诸部归顺鞑子,势力愈大。

还有积累波及各地的陕西大旱,并太原府向四周蔓延疫症,以及小冰河时期每个冬日即将出现的雪灾。

届时必定是流民四起。

至于河南开始围剿的十三家流寇,如今亦是先后冲破防线,甚至有不少南渡黄河,川兵之败,才刚刚开始。

眼下大明便是一个空壳子。

没钱,朝中贪墨成风。

少器械,兵马羸弱。

天灾频频,粮食极度匮乏,无从镇灾。

恶性循环之下,大明还被拖入鞑子和流寇里应外合的绞肉场中,宛若垂垂老矣之人,腐气沉沉。

“臣奏,如今流贼李自成部自济南府向东,攻城掠地,如今正向登莱二府发兵!”

直到听到此处,崇祯紧皱眉头,方才略平片刻。

毕竟先前东昌府何其危险,魏昶君此人至,不过须臾,便已解围。

“天下匪乱,魏卿以为如何?”

全场静默,一众官吏神色各异,看向傲立青年。

这一刻,崇祯考校,君臣对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