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 分卷阅读281

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分卷阅读281

簡繁轉換
作者:睡不醒学不会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14 23:20:3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不断的训斥太子没有容忍之心,训斥着皇家野蛮的态度。

更有甚者写信去京城,说要废掉太子。

只是这些信件都被拦在了京城外面。

当太子带着孔家所有人回到京城的时候,愤怒的声音更多了。

满人还好,他们对于汉文化没有那么崇拜,但是汉人不一样,孔家和儒家的汉人主流文化,现在领头人被捉了,他们是肯定要明白发生了什么。

怎么太子和十一阿哥秘密出行半个月不到,孔庙就被砸了,孔家就要人头落地了呢?

以陈廷敬张英为首的汉人领袖进了乾清宫找康熙要个说法。

康熙也不在意他们咄咄逼人的态度,把从山东送来的奏折全部都给了他们。

一封接着一封,脸也越来越白,陈廷敬的手都抖了起来,“儒家不幸,儒家不幸啊!”

他捂着脸,不愿意相信这是孔家能做出来的,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太子没有必要做出这种污蔑人的事。

李光地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跪在地上,发出了哀鸣的声音。

这种时刻就好像是他们的信仰破碎了一样,再也没有办法承受。

“子端,晋卿”张英的声音很冷静:“孔家是孔家,孔子是孔子,孔子依旧是圣人,但孔家不是,儒家不需要像孔家人那样的儒生。”

张英迅速跳出来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他是难过,但此刻更重要的不是难过。

没看见万岁爷都不难过吗?

康熙的心思张英差不多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想要报仇当年清军入关后南方不配合大清的举动。

哪怕过了这么久,南方的人文人都没有真正的顺从过康熙。

“敦复说的有道理”康熙脸色不变的说,好像没有看见两位臣子痛哭的表情。

“朕尊崇儒家,崇拜孔子,但朕不认孔家。”

孔家这么些年作威作福,整个曲阜的发展直线下降,山东巡抚都奈何不了曲阜。

眼看着孔家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康熙心里藏不住的高兴,虽然面上还是得装一装,表达一下自己失望难过的心情。

“当时就一会应该认清的,只是那会只有孔家顺从大清,朕就想着既往不咎,还是让孔家有爵位,有封地,没想到反倒养大了他们的胃口。”

陈廷敬听着康熙的话,嘴角抽了抽,万岁爷的心眼未免也太小了。

文人的讨伐还没有结果,京城日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究竟是流芳百世还是千古罪人》

怀着愤怒的心情打开了这篇报纸,没想到看见的是曲阜人吃不饱穿不暖,所有曲阜人都是孔家的奴仆,孔家在曲阜排外专职,好大喜乐,极尽奢华,甚至还勾结了白莲教想要颠覆政权。

报纸隐去了修仙的那一块,但这份报纸一出来,所有的人读书人,尤其是儒生全部沉默了。

没有沉默多久,第二天的报纸又出来了,罗列了孔家犯下的每一个错,小到孔家人当街抢强民女,大到孔家人不敬帝王。

每一起的事情都像是在狠狠的抽他们的脸。

太子留了人在曲阜专门记录孔家人的罪行,凡事告密者都重重有赏。

重赏之下,几乎每一个曲阜人都有话说,尤其是孔家倒台后。

大家不要钱都要举报孔家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

众多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这一事件严重的打击了儒家学派,尤其是在大清如今的思想潮流都开始扩大的情况,儒家学派一夜之间跌落谷底。

很多儒生耻辱于自己的信仰破碎了,一时间自尽的数不胜数。

还有的不信,亲自去了曲阜,没想法发现曲阜人自从孔家倒了之后很是高兴,看见每一个外地人都要说说孔家的人罪行。

亲耳听到之后,儒生再也受不住啦,大叫一声“命也”就拿剑自尽了。

把留守在曲阜的侍卫吓了一跳,赶紧禀报了康熙。

康熙知道到,虽然厌恶儒生的死板,却也为他们感到了难过。

毕竟那可是传了千年的儒学,是众多大家呕心沥血培养的,是唯一的正派学术,现在别的学派一夜之间兴起了。

那儒学和儒生又该何去何从呢?儒家后面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第183章蒸汽机

陈廷敬还是没忍住,又进宫面圣了,这次他只想问问康熙到底是要什么。

康熙也被儒生的集体自尽弄的差点下不来台,在他眼里向来迂腐顽固惯会苟延残喘的儒生也能有这么大的意志力。

“朕明天会重新下达圣旨”康熙声音低沉的说:“只是如果他们还是执意如此那就是天命了。”

天命要让存在于千年的儒学脱胎换骨,重新洗牌,要让他们经受过烈焰的煎熬,方能重见天日。

“是”陈廷敬的头重重的磕在地上,仍有眼泪划过深深的皱纹。

儒家,他帮不了了。

时隔一天,京城日报又再次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没有用激进的话抨击孔家和儒家,而是细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如今的发展,儒家辉煌过也落寞过,直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正式进入了统治时期。

到唐朝的科举开始后,儒家的地位更甚一层,哪一个读书人不要学四书五经,不要尊崇孔孟。

宋朝时期的儒家发展达到了巅峰,儒家融入了一些别的学硕让其的发展更广。

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儒生开始慢慢的变了,不是变坏了,而且变窄了,变得好像更不通人意了,也变得更固执了。

思想的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而不是被禁锢在一个屋子里,死活不出去。

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放,再想一想如今的单一思想带来的危害。

大清不再需要禁锢的思想,大清造船练海军,冒着危险出海是为了大清的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不是因为所谓“天朝上国”。

如果大家真的有骨气,应该像当年百家齐放那样出来想办法为儒家找到新的生路,而不是在原地自杀,那是懦夫,从来都不是英雄。

此篇报纸一出,又有无数的儒生抱着报纸哭,“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死!”

他们儒家也不是别人口中的迂腐窝囊,君不见当年孔子周游七国从没放弃过,君不知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传了多少年,他们儒家只是在今天走了一点弯路,很快,很快就能重见天日了!

“他们怎么一会要死一会要活的?”胤祧站在城门上,和几个哥哥一起往下看,下面是一群学生抱着报纸在发疯。

一会哭一会笑的。

“那是因为他们信仰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太子说。

“信仰是什么呢?”胤祧抬头看着他哥,太阳太刺眼了,导致他一直皱眉。

“信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