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东夷差点团灭的局面。
整篇文章都在渲染东夷多么狼子野心恨不得立刻吞下大清这块肥肉。
“太子哥哥说了,这是夸张的手法,一点点而已啦。”三阿哥满不在乎,要是他太子哥哥来写估计写的更离谱,没准能写明天东夷就要来大清了。
“好吧”四阿哥认命的拿起笔,别说,还挺有意思的。
“老四”三阿哥看着四阿哥认真写文章的样子突然开口道:“你知道天津军事基地和江南军事基地正在建吗?”
“废话”那么大动静,估计地里刨土的农民都知道。
天津军事基地靠在天津湾那边,离大海挺近的,为了方便海上运输粮食和大型的武器,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护京城的安全。
“那你知道大哥明年要去南京吗?”三阿哥不生气,继续笑眯眯的问。
四阿哥停住了笔,疑惑的看着三阿哥,然后缓缓的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不但知道这个,我还知道明年你要去天津军事基地。”三阿哥笑的见牙不见眼。
明年他和老四正式结业了,他俩的房子也差不多盖好了,那个时候他正式接管着印刷厂以及在工部打杂,四弟也要去天津锻炼了,大家都有美好未来,日子真是有盼头。
“你”四阿哥张开嘴巴看着三阿哥,神情有呆滞也有狂喜。
“二哥跟你说的?”四阿哥深吸一口气试图冷静下来,胤禛,冷静,你是个男人,不要轻易激动。
欣赏着四弟难得的神情,三阿哥笑:“是啊,但是他让我别说出去,说没确定之前还是不要声张,但是一个是我,一个是你,我在想告诉你一下应该也没什么。”
“五弟怎么办?”四阿哥问。
五阿哥跟他们差不多吧,只比四阿哥小几个月,明年他也要结业了。
“不是还有外交院吗?”三阿哥耸肩,“他不是比较擅长外语吗?蒙古语满语英语还有俄语,他学的挺好的,估计太子二哥应该会考虑这方面的。”
虽然太子没跟他说五阿哥怎么安排,毕竟三阿哥和五阿哥关系没有和四阿哥的近,太子跟他说了算什么呢。
“挺好的”四阿哥憋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
“哪里是挺好的,简直太棒了”三阿哥说:“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太子心胸这么宽广,恨不得给每个弟弟都安排到位。”
四阿哥:……
三哥的嘴还是这么……这话明明还行,怎么说出来这么阴阳怪气呢?
像谁呢?四阿哥百思不得其解。
“太子二哥人好我们也不能不识抬举。”四阿哥说。
“那哪能啊,谁要是不服,我和老大第一个上去。”三阿哥摇头。
“其实吧,你去外交院也行”三阿哥不怀好意的说:“你外文也不差,而且最重要的是老五比你能打。”
四阿哥这小身板要去军事基地,怎么看都不放心呐。
四阿哥面上升起了薄薄的一层红色,“说什么呢?我也没有很拖后腿好吧。”
四阿哥觉得还是他二哥懂他,自从上次去了战场上,他的内心一直很振奋,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想再锻炼锻炼,他觉得之前自己的表现没那么好。
从小到大因为身体的一部分原因,他对于骑射方面一直不感兴趣。
没想到从战场上下来后他反而更加努力的去学习骑射,去锻炼自己的身体,一扫之前的懈怠态度。
“可以啊老四”四阿哥这几个月的改变三阿哥也看在眼里,只是没想到四阿哥是来真的。
“也是,身为男子,保家卫国的心总是容易被被激发。”三阿哥抖着写好的文章笑:“现在要是征兵肯定比之前都要快。”
两期的报纸呐,全部都是有关东夷的事情,之前准格尔打仗的时候三阿哥一直遗憾没能好好写,现在可算能好好准备了。
“……为中华之崛起,为大清之未来,为百姓之安康,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安危为重,今东夷以下犯上,为保家卫国,安定四方,特颁此征兵令,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共赴国难。”
京城某个茶馆里讲书先生拿着报纸捻着胡须慢慢的念着。
念着念着差点把胡须拔掉:“又要打仗了。”
“哎”底下喝茶的人叹气:“还不是那该死的东夷,竟然敢对万岁爷不敬,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说着说着茶馆里都躁动不安了,万岁爷多么圣明的一个帝王,给他们减负,给他们降税,废除了人头税,他们也不怕多生孩子养不活了,而且万岁爷还亲自种了什么新型的粮食,要是做的好话,他们就不怕饿死人,甚至还可以吃的饱饱的。
“好了好了”讲书先生赶紧制止,又接着念下去:“……凡应募入伍者,其家庭可享受一定的赋税减免。官府将定期向军人家属发放生活补贴,确保其基本生活。对于表现优异、立下战功者,将给予丰厚的奖赏和晋升机会。”
“要招兵了那我得回家跟我小儿子念叨两句,他大哥也在军营里面,好像就在大阿哥在的地方,待遇好的不行就是累了点。”底下的听到后算盘还是打起来了。
上次准格尔打仗虽然前期死了很多人,但是后期几乎没怎么死人了,而且就算死了大清会对烈士的家属给予最大的优待,孩子上学是不成问题的,要是不想念书去军营也欢迎。
“啊呸”那人心里唾弃了一下自己,不可能的,儿子好着呢,他只是看不惯那些倭寇对于大清的欺负和万岁爷的羞辱罢了。
前明的时候倭寇就不老实,现在还这样。
“众人们且听老头子说道两句”茶馆里这人说两句,那人说两句,乱糟糟的不行。
而且一个两个气得不行,要不是年龄有限制,恨不得自己也去报名。
“大家也不必都去,毕竟上面说了,年纪要超过十八岁,不超过四十的男子,老陈家的,你小儿子才十六岁好好念书吧,上期太子爷还写了一篇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好好建设大清。”
“是是是。”那个老陈脸色有些红赶快摆手:“还不是那小子念书不争气,我才想着让他跟他哥。”
讲书先生但笑不语,这才是第一篇还没有说到东夷的罪行。
等到接下来的几篇才真真是惹了众怒。
简直狼心狗肺啊,之前的哪个朝代对待外来的人不是客气的很,又送东西又送人,还让他们学技术,结果呢,养的狗不但没养熟,反而要咬他们一口。
之前太子一直说报纸重要,印刷厂重要,康熙和三阿哥虽然觉得重要,但也没重要那种地步,没想到报纸发出去的第二天,户部前来报名参军的拍的队估计第二天才能写完。
不单单是京城这样,距离稍远的江南也是如此,周报赶紧赶慢的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