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汉武帝! > 第56 章 大汉殖民战略

家父汉武帝! 第56 章 大汉殖民战略

簡繁轉換
作者:智者的土狗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6 22:52: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此时,李敢才意识到,普通部队和王牌部队之间的差距在哪。

底蕴!

卫青有卫子夫,霍去病有霍光,李敢有谁?

深深的失落席卷着李敢。

殖,

是霍去病给出的答案。

刘据满意点头,让三大将想出“殖”的办法其实不算难。

刘据一直在寻找一条途径,

便宜老爹在位时期大汉领土扩张速度比清朝还快,甚至整个版图比割地前的清朝更大,如此快速的膨胀速度,带来得是管理难度呈几何倍的增加。

而之所以大汉还看起来如此稳定,是因为武力充沛。别看现在已经征服的疆域还算稳定,但只要大汉实力下滑,瞬间就会四分五裂,这是不以人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事实。

近些年来,大汉官僚体系的支出极大,刘据对此无可奈何。没办法,这钱省不了一点,疆域领土扩大最直接的影响是需要派人去管,

像其他的中原朝代,或文或武,只要做到一条腿粗,就能凑合凑合过下去。而此时,刘据手下的大汉王朝已经成为独占鳌头的庞然大物,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历史给他了一个前所未有难度的考验,

文和武,两条大腿都要粗得很!

霍去病见据哥儿没有丝毫惊讶的情绪,心中瞬间了然,据哥儿早就想到了,与此同时,又是几分明悟,

“据哥儿比我们看得远,不知对海外的事操多少心。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理应为陛下分忧,可实际上非但没帮上据哥儿什麽忙,反而总是被据哥儿拉着走。”

霍去病暗中提起劲,虽然还不能完全看清据哥儿是在担心什麽,但是,现在的我肯定做得还不够多!

我要做得更多,更好!

为据哥儿分忧!

“殖,说到点上了,那你们可想过,要如何殖?”

环视众爱卿,刘据问道。

卫青脱口而出:“陛下,前朝对周边藩属小国的治理就是殖。”

听到大舅的回答,刘据眼中闪过惊喜,

就像之前向便宜老爹植入海战的概念一样,现在,刘据也在向大汉输入殖民的概念。说好听点,就是探索对周边藩国的治理方式,这是一个大国永远要面对的课题。

纵观华夏历史,可以称之为治理模式,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套模式,

春秋辟土服远,西汉丝绸之路,唐朝朝贡,

有趣的是,从春秋到明朝,华夏人是越来越文明了。

烽火戏诸侯以後,周王室就丧失统治力,只得退而求其次迁都,於是新周王在一众诸侯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开启东周,

迁都之後,周天子面对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帝王手中的权力无非两种,赏和罚,说是诸侯,其实都是周天子的同姓亲戚,其中郑国和晋国出力最多。

一群兄弟挺你,你多少得表示表示吧!

周天子很想表示,可惜家里只剩几亩薄田,最後只能表示自己没钱,他能赏赐的土地所剩无几。就连天子能直接控制的土地,也只有京畿那一小片。

你当大哥的不表示,下次谁还挺你?周天子没办法了,想出一个骚招,他赏赐给了立功的诸侯亲戚一个权力,

向外征伐权。

你们往外打吧,打出来的土地我都认,都算你们自己的。

於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波前无古人的扩张狂潮开始了,这波浪潮叫做“辟土服远”。春秋战争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其中晋国吞并最凶,周天子一举两得,对待周围藩属小国就一个态度,

他们就是夷人,野蛮得很,不用把他们当人,揍就是了,揍完再抢。什麽?你问我抢了他们的土地,他们该去哪?

活不下来就死,咋,还要我养着他们啊?

春秋之世,简单粗暴得一批。

丝绸之路太过熟悉,第三个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的朝贡体系,

能想出万邦来朝,说明当政的皇帝有认真思考过中原和周边之间的关系。

朝贡体系有些本末倒置,对客方的道德感要求太高了,同时又要一直用利益牵着他们,颇有些讲义气的江湖大哥意思。哪天大哥不行了,小弟们不管江湖礼节,一点不讲义气,跑也就算了,不回头踩你一脚都算好的。

这三种,刘据反而最喜欢第一种,他也最适合打一种,为什麽?他手下的汉军强啊!

可,也只能是想想,交通的时代局限性,让他只能打几场关键战役,没办法连续征战,而打过之後的治理又成问题。刘据早就看明白,以现在汉朝的能力,最多直接管辖到身毒,已是极限了。

所以,刘据想要殖民。

先控制住大局,之後的後人,想怎麽继续,刘据就不管了。

就相当於,刘据把食材都给准备好,後人怎麽做,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卫青最先能想到之前对藩属小国的治理,也是一种“殖”,就说明刘据的功夫没白费。

在大外甥鼓励的视线下,卫青继续道:“之前那种法子不好。一群熊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他们,我们也费力,他们还不长教训。”

对这事,卫青最有发言权,他是和刘彻一起经历过草创年代的,周边小国按下葫芦起了瓢,任凭大汉单独对上哪个都是毫无悬念的碾压,可也架不住他们一起在耳边嗡嗡嗡。

“陛下,末将想的是,我们可以在海外开战,但不能为了打而打,总要得到些什麽。”

刘据大感惊喜,

什麽是SSR武将,就是他有无限的成长性,以及可以适配任何时代,

大舅已经开始觉醒了,

他最先意识到,以後的战役,会和之前的战役截然不同。

“此前中原的任何战争,打了就能尝到胜果,但,以後在海外开战,未必会是这样,大汉难以跨越遥远的疆域治理,只能换种思路,就是用殖。”

不知不觉,李敢也听了进去,卫青说话,就是给人一种安心感,让李敢恍惚回到了阴山的军帐内,

那时的身份定位,对他而言是最舒服的。

霍去病面容严肃,也少了与大舅的争胜之心,开始认真思考要如何能帮到据哥儿,

不能为了打而打!

那为了什麽?

毫无疑问,是海贸。

难怪据哥儿选得海外第一人选是张骞,不是我,也不是大舅。

有了海贸的主线,打仗就有意义了,而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

霍去病:“让商人认领海外军队,我们不怕他们造反,等到他们真有异心的时候,都不需我们动手,只要摘了名字前大汉的招牌,当地的人就会生吞了他们。

同样,我们要对出海认领军队的商人严选。”

霍去病顿了顿,继续道,“在海外,他们更要当商人。”

“不错。”

刘据点头。

“陛下,”李敢有些疑惑,“何不将大汉的子民,直接送到倭岛上。”

李敢所言,是直接的殖民模式,占有土地重新在那生活,刘据不是没想过,但,实际可操作性几乎为零。

没等刘据回答,卫青摇头道:“没戏,你看朝鲜移民过去多少?”

李敢噎住。

收服的朝鲜,在陆路和大汉接壤,这种条件下,移过去的汉人少之又少。过去的汉人把朝鲜的耕地占了个乾净,朝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倭岛了。

华夏人有浓厚的乡土情怀,这一切都是根源於农业民族的属性,农业就需要有固定的耕地,

为了保护耕地,有了城池,

为了保护农业,有了大一统的制度,

一切的一切,都出自於“耕”字。

让汉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彻底生活在海外,几乎不可能,这和去海外经商不一样,是要告别父老乡亲,世世代代远离乡土。

除非是有足够的耕地,耕地吸引汉人,但是,显然倭岛不具备这种吸引力。

看似有几种殖民模式可供选择,实则能施行的只有一条路,用商品来经济殖民,在这个时代只能做到如此。

“据哥儿,我有些想法。”

沉思片刻的霍去病,忽然眼睛大亮,

“你说。”刘据鼓励的看向表哥。

他太需要大舅和表哥的独立思考能力了。

因为真要到海外时,大多数情况都如张骞这种,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和刘据传报,也没时间等刘据回话,只能自己做出判断,这极考验当家人的能力。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

霍去病抬手,

伸出一根手指,又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接上,看起来是一截一截的铺开一条路,

他的表述太过抽象,可,总有懂他的人,

卫青眼睛大亮,

“这法子好啊!”

又是半个时辰,商议过後,众人的思路更清晰了。

全程都是卫青和霍去病在说,李敢反倒没说什麽,

刘据看向李敢:“爱卿,你还有什麽想说的。”

见都看向自己,李敢也知道,再不说就没机会了,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背诵程怒树教他的话,

“倭岛为海贸的腹心之地...”

霍去病肘了肘卫青,低声道,“大舅,他说什麽呢?”

卫青开口:“别说,还有些道理。”

李敢说了足足得有一刻钟,其间刘据听得认真,大喜道:“不错,说得很好。”

李敢意外之喜,没想到这也能被陛下夸奖!

明知道自己说得一点不搭边,

就算题没做出来,写上了,最起码还混了个印象分。

“最近在读什麽书?”

刘据问道。

“额...”李敢停滞,“禀陛下,末将最近在读尉缭子。”

刘据不住点头,他受到的是最顶级的教育,百家之书都已博览,更何况还是被董仲舒嚼碎了教给他,刘据想不懂都不行。

尉缭子与孙子兵法同为兵书,尉缭子远不如孙子兵法广泛,但尉缭子要比孙子兵法实用,

倒不是说孙子兵法不实用,他若不实用也不会被应用於多个领域,孙子兵法的问题是...太意识流,类似於道德经,类似於高等数学,

懂得自然懂,不懂的就是不懂,

所以,各个领域的天才看孙子兵法,都能使用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内,

霍去病通孙子兵法,却不读尉缭子,孙子兵法与霍去病这种天马行空的人简直不要太合。

而尉缭子不同,尉缭子更像是军事管理手册,讲得全是实操的内容,告诉你在哪扎营,在哪搭灶,显然,李敢看尉缭子是看对了,

对症下药!

“谁与你推荐此书的?”

李敢回道:“是末将的叔叔。”

“李蔡。”刘据不住点头,李蔡绝对是人才啊,只把他留在边境未免太屈才,可李蔡当时有些负气,就要回到右北平,刘据不能多说什麽,他很想把李蔡用起来,只是担心,右北平除了李蔡,还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朕知道了。”

李蔡没想到,自己一顿折腾,都不如大侄儿李敢随口一句,

卫青看出熊儿对李蔡的爱惜,直言道:“陛下,高不识充任边将足矣。”

“好,朕要想想。”

刘据看向霍去病,唠家常道,

“表哥最近在读什麽书?”

从当太子时,刘据就知道,成本最低又见效最快的法子,就是读书。那麽多智䭾的智慧压缩在一起,就相当於是武林秘籍摆在你面前,不练实在是没道理,

“据哥儿,我在读道德经。”

不要以为霍去病不读书,卫子夫教育霍去病可没少付出心力,况且,以霍去病这种天才,怎麽可能会不知道读书的妙处?只不过是,学霸不会告诉你人家一直在学习而已,

本来起点就高,霍去病还要通过读书提高上限,以後高到哪去就不知道了。

“嗯。”

刘据点了点头,表哥看书,现在往玄的方向去了。

又是聊了一会儿,君臣和睦,留了三将吃过晚膳后,三将才走出掖月殿,李敢匆匆告辞,

回到李府後,李家人正在用膳,李敢夫人见丈夫回来了,忙起身道:“你派人传话说留在宫中吃,我们就先吃了。”

“无妨。”李敢摆摆手,先向阿母行礼,伺候着阿母吃饭,李老夫人看出李敢心不在焉,问道,

“敢儿,有心事?”

“阿母,我想找些东西。”

“正事要紧,你去吧,我还没老到吃饭要人伺候的地步。”

李敢嗖嗖跑到书房,李家人面面相觑,没一会儿,李敢喊道,

“陵儿,那本尉缭子呢?!”

李陵放下碗,想了会儿,

“垫桌角的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