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180章 贾张氏回农村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80章 贾张氏回农村

簡繁轉換
作者:四条腿的小白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9 10:56: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82章贾张氏回农村

人群散去。

王主任走到李爱国跟前,神情和煦的问道:“爱国同志,你看咱们大院的院墙.”

围墙要是坍塌,说不定会砸到人。

再者说。

街道办主任连小帮工都给咱找好了,还是轧钢厂的七级钳工大师傅。

这脸面倍光荣。

咱自然得帮忙。

李爱国把目光投向建筑队刘队长:“刘哥,这事儿还得麻烦你。”

“麻烦啥,都是一个段里的同志,理所应当帮忙。”

刘队长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街道办的活计虽然利润不高。

但是必要的劳务费还是不可少的。

他跟着街道办王主任一块测量了那段围墙的长度后,开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

“主任,围墙上的旧青砖还能用,可以节省一笔费用。”

街道办王主任频频点头。

街道办的经费也很紧张,能省一分是一分。

“修围墙,要想坚固的话,最好是需要一些水泥。石灰的粘合力远远不如水泥。”

此话一出。

街道办王主任不由地把目光投向李爱国。

要是别的物资也就算了,水泥算是管控物资了。

在四合院里,能搞到水泥的,也只有李爱国了。

只是就这么空口白牙让人家帮忙,也不是那么回事。

王主任沉思片刻,笑道:

“爱国啊,你家里在修房子,晚上应该没地方吃饭,正好刘叔今天从南方回来,到家里聚一聚。”

*

*

*

贾张氏被送回家之后。

在秦淮茹和贾东旭的劝解下,很快就清醒过来。

现在也开始害怕了,也不敢叫骂了,拉着秦淮茹的手,开口求道:

“淮茹啊,等会你帮我跟一大爷好好求求情,不要把我送回贾家庄。我现在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回到农村可怎么活啊!”

“你叫我怎么求,这事儿是街道办定下来的,一大爷也没办法。

再说了,一大爷刚才被你骂得狗血淋头的,现在就算你求人家,人家也不能干。”

秦淮茹很痛快的说道。

她这会也想明白了。

既然没办法挽回贾家的名誉,借机把贾张氏送回老家,也算是可以接受。

贾张氏不在家,就没办法欺负她了。

“去聋老太太,她跟街道办关系好,请她帮我说情。”贾张氏不甘心。

贾东旭叹口气道:“娘,聋老太太自从傻柱被抓走后,就一直忙活傻柱的事情,再也不管大院里的事情了。”

“是啊,要不然今天有聋老太太在场,帮忙讲几句话,王主任也不能听李爱国的。”秦淮茹帮腔。

贾张氏见求情没有办法,索性开始摆烂了,进到里屋里,往床上一躺。

“我就躺在这里了,看他们能把我怎么着!”

这个时候。

易中海带着刘海中和阎埠贵来到了贾家。

刘海中和阎埠贵二位管事大爷,清楚贾张氏混不吝的性子,本不想掺和进贾家的事情中。

易中海声称这是街道办布置下来的政治任务。

要是完不成,他们三个管事大爷,都得挨收拾。

两人这才不情愿的跟在易中海身后。

进到贾家,见到贾张氏躺在床上哼唧,两人打定主意,只充当人头,不吭声,免得被贾张氏骂。

易中海见队友不主动出击。

没办法只能搬了把椅子,坐在贾张氏面前。

“贾家大嫂,这次咱们是被李爱国那小子玩了。”

“你就装样子,回到农村待几天,等王主任消了气,邻居们不计较了,我跟东旭再把你接回来。”

任他好话说尽,贾张氏就是不答应。

她害怕一旦回了农村,就再也回不来了。

易中海没有办法,只能用上稍微威胁的语气:“贾家大嫂,这是街道办的规定,你别以为你躺在这里,街道办就拿你没办法了。”

“你也知道,咱们每个月都要从街道办领取票券的。你家本来就只有东旭一个人有粮本,要是惹恼了街道办,把东旭的票券停了,没有票券,你们家就要喝西北风了。”

“街道办跟轧钢厂是有联系的,你要是赖在京城,惹恼了街道办,街道办给轧钢厂发个文,会影响贾东旭的工作。”

这话戳中了贾张氏的软肋。

贾张氏懒散了一辈子,自从进城后,就没有参加过工作,整天抱着那双包了浆的鞋底子,坐在门口装模作样。

老贾在的时候,她吸老贾的血。

老贾死了,她吸贾东旭的血。

贾东旭在结婚前,就应该跟她约定了,每个月必须给她三块钱养老。

这还不算每个月买止疼片的一块钱。

后期随着止疼片瘾性加重,一个月买止疼片得花两块钱。

单单是买止疼片,就够一个成年人的口粮钱了。

以前傻柱还没被抓进去的时候,她还能使唤秦淮茹从傻柱身上吸点血。

现在想吸的话,只能去机务段派出所。

要是贾东旭丢了工作,她可真得饿肚子了。

“那那你们什么时间接我回来?”贾张氏有些害怕。

还拿捏不住你一个农村老婆子?

易中海心中松口气:“你放心,最多一个月,我就去给王主任汇报说你的思想改造好了,亲自套上驴车接你回来。”

“那你可千万别忘记了。”

贾张氏并不相信易中海的话,却没有办法,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易中海生怕贾张氏变卦,立刻跑到街道办跟王主任汇报了情况。

王主任夸奖易中海办事得力。

给贾张氏出具了介绍信和路条,请易中海赶紧把贾张氏送回农村。

贾张氏知道事不可为,害怕再也回不到京城,把多年的积蓄,还有老贾的补助金藏在了里衣兜中。

又到医院买了十瓶止疼片,收拾了一大包行李。

第二天一大早。

贾东旭到轧钢厂请了一天假,打算亲自把贾张氏送回去。

贾家庄距离京城有十几里地,全靠双脚肯定是不行。

易中海借来了一辆毛驴车,牵到了四合院的门口。

很多住户都围在旁边看热闹。

贾东旭和秦淮茹把行李搬到毛驴车上,贾张氏却变了卦,躺在床上不动弹了。

她害怕回到农村。

“老嫂子啊,时间不早了,咱们该上路了。等到了贾家庄,我还得拜访公社的领导,帮你收拾住的地方,你要是再耽误时间,到时候我们可不管了。”

在易中海的威胁下,贾张氏才磨磨唧唧的上了毛驴车,就算是有住户打招呼,她也是一张死鱼脸不说话。

“驾驾.”

易中海和贾东旭,秦淮茹上了毛驴车,赶车的车夫挥舞鞭子,小毛驴撅着屁股往贾家庄奔去。

颠簸的毛驴车上,贾张氏看着倒退的风景,心中十分憋屈。

她只不过是骂了两句,就要被赶回农村老家,李爱国那小子实在是太狠了。

四合院门口。

一大妈抱着棒梗目送驴车离开。

待看到驴车消失在道路尽头的时候,一大妈在棒梗的脸上亲热地蹭了蹭。

“亲孙子呀”

易中海从贾家庄赶着毛驴车回到四合院,已经是深夜了。

劳累了一整天,在乡下费尽了口舌,易中海心中却很高兴。

自从易中海知道自个不能生育后,就开始在大院里物色养老人。

有爹的肯定不行。

没见过不孝顺自个老子,反倒给别人当儿子的。

没有爹的男青年。

四合院里有两个半。

一个是李爱国,一个是贾东旭。

傻柱的爹是跑了,只能算是半个。

权衡之下。

易中海选了贾东旭做主力养老。

傻柱当后备军。

现在傻柱进到了笆篱子里。

贾张氏只能指靠贾东旭了。

贾东旭没有爹,却有个不靠谱的娘。

易中海想要养老人,不是想找个娘。

现在贾张氏终于被送回农村了。

正是他拉拢贾东旭的好时机。

如果能认棒梗当干孙子的话。

两家就亲上加亲了。

回到家,易中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易大妈。

易大妈一口气答应下来,亲自烧了热水,帮他洗脚。

“我说老头子,这次你可真得谢谢李爱国。”

“李爱国?”易中海讶然。

“你想啊,要不是有李爱国借题发挥,贾张氏能被送回农村?”

“你这么说的话,还真是那么回事。”

易中海沉思半天,想明白后,有些哭笑不得。

明明李爱国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现在还得感谢他。

这叫什么事儿啊!

贾张氏的离开,在四合院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大家伙都不相信,在京城里住了十几年的贾张氏,真的被送回农村了。

有好几户人家,直到天黑,还没有舍得睡觉,就是为了等消息。

等看到易中海和秦淮茹他们回来,不见了贾张氏的身影,住户们这才算是放下了心。

后院许家。

许吉祥还在复盘今天发生的事情。

他作为一个小小的放映员,能跟娄家攀上亲戚,靠的就是爱钻研,爱研究。

特别善于分析各种关系,从中寻找到可以利用的机会。

现在他要把这项本领传授给儿子许大茂。

一番讲解后,三好学生许大茂觉得获益匪浅。

同时也有一个疑惑。

他举起手,提问:

“爹,这次贾张氏被送回农村。

除了李爱国揪住了她的小辫子,来了一个借力打力外。

最根本的原因是贾张氏是农村户口。

贾张氏跟老贾结婚的时候还没有解放。

我听说京城刚解放那几年,户口很容易迁进来。

为什么贾张氏不把户口迁到京城呢?

许吉祥道:“那是贾张氏贪心,当年街道办找上门要为她办理户口,她为了农村的几亩良田,不愿意迁户口,结果后来傻眼了。”

他抬起头看看许大茂:“大茂,你以后切记,千万不能贪心。”

“您放心吧,我大茂肯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好学生许大茂很自信。

*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外一边。

李爱国准备晚上到王主任家吃饭。

眼看天色逐渐昏暗下来。

李爱国从箱子里翻出两样东西,装进帆布袋里,回到堂屋里。

刘大娘正准备进厨房做饭,看他一副要出门的样子,问道:“爱国,晚上不在家里吃饭了?”

李爱国:“晚上王主任请客,刘叔也回来了。”

刘大娘笑着回应:“那你快去吧,代我跟老刘问声好。”

出了屋子。

何雨水正跟阎家的阎解放摆弄李爱国的双人自行车。

双人自行车有四个轮子,即使是不会骑的人,骑上它,也不会摔倒。

何雨水坐在前面扶着车子把,阎解放在后面推。

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何雨水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停在李爱国面前:“爱国哥,等我工作了,攒了钱,也要买一辆这样的自行车。”

李爱国接过车钥匙,笑道:“女孩子家家的,自然是要骑二六自行车。”

何雨水嘟嘴:“谁说女子不如男的!”

李爱国伸手在她脑袋上揉了揉:“等你长到一米八的个头,我就给你买一辆二八大杠。”

何雨水嘟嘴:“.”

接过自行车,李爱国骑上正准备走。

许大茂拎着空篮子迈着欢快的小步伐从前院走过来。

“干嘛去了,大茂哥。”李爱国打招呼。

“嗨,也没啥事,刚才给老丈人送鸡蛋了,你也知道,我家蛾子是大家闺秀,最喜欢吃农村的笨鸡蛋。”

大家闺秀喜欢吃笨鸡蛋?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爱国有些搞不明白。

跟许大茂闲聊两句,就推着自行车出了四合院。

王主任家住在前门胡同里,李爱国拐了好几个弯,才算是找到地方。

这是一处独门独栋的小院子。

木质院门上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金色的牌匾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晃人眼。

见李爱国真的来了,王主任很是高兴地给开了门。

进到屋里,李爱国就从帆布包中取出两个报纸包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

“嗨你小子,到自己家你还客气啊,咱不能这样,赶紧收回去。”王主任佯装生气。

李爱国嘿嘿笑着,打开了报纸:“王姨,也不是啥贵重玩意,就是边疆的一些土特产。”

看着一朵干枯的花朵,和一根黑乎乎的棍子,王主任有些茫然。

花朵应该是雪莲之类的,黑棍子是啥?

李爱国附在王主任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王主任的脸色顿时羞红起来,打了李爱国一下:“爱国,你现在的思想有点问题啊,这玩意你赶紧收回去。”

“别介,刘叔跟您也就是四十岁的年纪,还很年轻,要是努力一把,未尝不能再要个孩子。”李爱国嬉笑道。

王主任的神情犹豫起来。

这时候,一个身穿中山装的男人从里屋出来,惊喜道:“哎呀!爱国啊,真是长成大小伙子了,解放前我还到公所里保过你,今天一看长成大人了,我们真是老了啊,”

他的目光落在黑棍子上,惊疑道:“这是什么?”

王主任小声嘀咕几句,笑着掐了李爱国一把,对着丈夫说道:“老刘,你说说,这小子是不是学坏了?”

刘青山是南下干部。

四八年的时候,离开老区,前往南方工作。

当时他们唯一的儿子已经牺牲在战场上。

王主任伤心欲绝,身体不大好,没有跟上大队伍,这才留在了京城。

两人也尝试过再要孩子,却一直没能如愿。

刘青山深深的看看那根黑棍子。

“收起来吧,这也是爱国的一片心意。”

“你”

王主任觉得自个的老脸有些发烧。

活了这么大年纪,被一个孩子笑话了,简直不活了。

好在这个孩子,算是自家孩子。

王主任轻咳两声,板起脸把报纸包起来,拿进了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