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好莱坞的香瓜人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尖峰时刻》上映

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二百三十四章 《尖峰时刻》上映

簡繁轉換
作者:赵墨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19 22:56: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也不知道奥普拉是怎么想的,她应该知道《黑客帝国》的相性和节目的宗旨不符。

难道奥普拉还要深挖小吉伯特的过去,比如他那去世的母亲,勾起小吉伯特的伤心往事?

还别说,以节目组的作风,还真有可能。

节目组的情报比联邦调查局的还要厉害,能挖到各种不为人知的细节,让嘉宾伤心。这时候奥普拉再用她那宽厚的胸怀,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所以千万不要把奥普拉当做一个什么知心大姐,虽然她扮演的就是知心大姐的角色。

人家只是为了收视率,所以才要这么做而已。

当然,就事业而言,小吉伯特还是佩服她的。

现在可不是几十年后正确的日子,如今这个白左不是主流的年代,一个黑人主持人能在脱口秀界杀出来,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佩服归佩服,但让小吉伯特上节目,他是不会去的。

《黑客帝国》展开如火如荼的宣传工作,《泰坦尼克号》也不闲着。

从去年十二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泰坦尼克号》实现北美周票房八连冠,创造新的北美纪录。

这之后影片还时不时能拿到周票房冠军的宝座,直到现在影片每周都票房排行榜前十的位置。

看这样子,《泰坦尼克号》能一直放映到暑期档去。

截止四月的第一个周末,泰坦尼克号北美票房已经累计5.89亿美元,破六亿美元票房已经不是问题了。

海外票房表现也相当出色,已经累计拿到了10.2亿美元的票房,加上北美票房已经来到了16.09亿美元。

这夸张的票房成绩,让所有此前不看好《泰坦尼克号》的人都闭上了嘴巴,睁大了眼睛。

此刻,哪怕是最讨厌詹姆斯·卡梅隆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事实上,当詹姆斯·卡梅隆在奥斯卡上捧起奖杯,喊出我是世界之王那句话的时候,有的媒体抨击他狂妄,有的媒体觉得他自大,却没有人觉得他不够资格。

站在好莱坞从业者的角度,你可以不喜欢卡车司机,甚至不喜欢《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情是,《泰坦尼克号》这艘大船,撞翻了世界上很多封闭国家的电影市场,完成了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的革命。

从某个庞然大物倒塌开始,好莱坞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化革命,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是这场革命的一个节点,而《泰坦尼克号》则彻底完成了这场革命。

从此以后,哪怕所谓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名气再大,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那就是欧洲电影已经被好莱坞远远甩在身后。

他们只有保护自己的份,而无力发起和好莱坞竞争的行动。

更何况,欧洲市场还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欧洲市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市场了。

号称东方好莱坞的港岛电影更惨,本来被《侏罗纪公园2》在心脏部位来了一剑,已经奄奄一息了。

没想到《泰坦尼克号》直接把港岛电影碾成肉泥,再也复活不了。

其实小吉伯特很羡慕詹姆斯·卡梅隆,这是一个真正的电影天才,不像他是作弊的。即便他作弊,仍然比不过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比不过斯皮尔伯格。

论累计票房,斯皮尔伯格吊打他,论单部影片的票房,现在能和詹姆斯·卡梅隆比的从来只有他自己。

在《泰坦尼克号》取得巨大成功后,媒体一直吹嘘,小吉伯特和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是九十年代的三大导演。

这个说法得到了公众的认同,小吉伯特自己倒是稍微有点心虚。

不过他脸皮厚,坦然接受了自己是九十年代三大导演的事情。

小吉伯特也不用妄自菲薄,他自己觉得不如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离这两人还差得远,但在外界眼中,他才是最可怕的那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看小吉伯特做出的成绩就知道了。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二十一岁执导电影就大获成功的导演。更可怕的是,这个人成功,却还是维持相当清醒的头脑。

没有的吹捧声中迷失自己,一年一部电影,堪称好莱坞快枪手,而且部部影片大卖,成为好莱坞主流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现在海外市场的观众可能还是觉得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才是好莱坞的代表。

但在北美民众眼中,这两人都比不上小吉伯特,小吉伯特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代表好莱坞。

不过小吉伯特不关心这些虚名,他更在意实际。

《泰坦尼克号》成功,他也有一份功劳,毕竟挂着制作人和编剧的名头。

经过漫长的时间,《泰坦尼克号》收益分成陆续到账,北美已经进行了两次票房分账,得益于小吉伯特的提醒,北美票房分账签订的合约很合理。

两次分账,小吉伯特在这个项目上拿到了六千多万美元的票房收益。

比起他投入的五千万美元的投资,这笔收益还不足以让小吉伯特赚回成本,毕竟还要交税。

虽然可以合理避税,但一些税目确实没法避开。

小吉伯特也不想被联邦税务局盯上,这个机构比联邦调查局还厉害。

而海外票房分账也陆续到账,小吉伯特再次拿到总计八千五百万美元的票房分成。至此,他投资《泰坦尼克号》这个项目,通过票房就实现了大规模的盈利。

而且不要忘了,这不是终点,影片还在上映,剩下的票房至少还是蚊子腿分成级别的。

此外,最让人惊喜的是影片的周边利润,简直赚大了。

从去年以来,光是原声带大碟,就实现了北美公告牌六连冠的壮举,把一众天王天后,殿堂级摇滚乐队的专辑都压得动弹不了。

光在北美市场,《泰坦尼克号》原声带大碟就卖出了1100万张,在海外非英语地区销量不会那么好,但海外市场相加,也卖出了1800万张的销量。

虽然要和各种北美和海外行销商分成,但在四月初,原声带大碟第一笔分成到账,仍然替创造了一笔2450万美元的收入。

这只是第一笔分成,看着少了一些,但后续还会源源不断的带来收入。

海外市场计算极其繁琐,中间经过的手续简直难以想象。没有人只出力不拿钱,反是过了手的,总要拿到一笔属于自己的收益。

而且别忘了,还有各国的税,这也是需要交的。

所以如果没有专业的人盯着,这复杂的程序小吉伯特根本就无法监管。

好在他有自己的会计师团队,虽然要从收益中拿自己的分成,但起码帮小吉伯特解决了一大部分麻烦。

除开原声带大碟之外,其他周边市场也在持续不断的创造收益。光是在北美,周边市场,包括文化衫,玩偶,模型等就创造了2亿2000万美元的收入。

虽然同样要分成,但这部分小吉伯特仍然拿到了超过两千万美元的收入。

具体的收入细节外界不知道,不过看《泰坦尼克号》节节攀升的票房,媒体大致也能推测出《泰坦尼克号》所带来的收入。

此前《泰坦尼克号》不断加大投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笑二十世纪福克斯,笑派拉蒙,嘲笑小吉伯特。

确实,在《未来水世界》票房扑街之后,大家意识到电影并不是一味的堆高制作成本,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但是当《泰坦尼克号》持续创造纪录的时候,这些人又转变了风向。

两家电影公司那边还好,主要是小吉伯特这边,被人们夸上天了。夸他投资眼光好,夸他电影眼光不错,夸他天才的,什么都有。

这其实反而还带动了《黑客帝国》,很多因为《泰坦尼克号》走进电影院的萌新观众,彻底爱上了电影这门艺术。

当他们想要再看电影时,就会问好朋友:“我想去看电影,该看哪个导演的作品?”

这时候好朋友就会推荐:“我推荐你去看小吉伯特的电影作品,他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但已经拍了七部长篇电影,一部比一部出色。”

“最近他有什么新电影上映吗?”

“当然有,《黑客帝国》,在五月八号上映。如果你实在着急,可以去看他担任制作人的《尖峰时刻》,听说也不错。”

这个萌新观众深以为然,从此就迷上了小吉伯特的电影。

而这个好朋友说的《尖峰时刻》,正式在四月份登陆了北美电影市场,比暑期档档期稍早一些。

电影的品质不错,小吉伯特早就看过了。

当时他就和大鼻子程龙说,这是一部很精彩的动作片电影,应该会很受观众喜欢,但不适合放在暑期档。

因为暑期档竞争压力太大,一部由华人演员主演的影放在这个档期,会撞得头破血流的。

《尖峰时刻》从4月3号登陆北美市场,周五就砍下了675.3万美元的票房,相当不错的成绩。

影片很受动作片影迷的喜爱,加上其特有的喜剧风格,让其在不太火热的四月份成为电影市场难得的一抹亮色。

此外,小吉伯特也积极为这部影片站台,毕竟是自己工作室投资制作的电影。

他的影迷的支持,也是影片成绩不错的原因。

而影迷们看完之后,大部分表示确实没有失望,影片制作超乎想象。尤其是那个来自东方的大鼻子演员,虽然长得不帅,但就是觉得他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周六《尖峰时刻》单日居然砍下924.6万美元票房,周日再度砍下808.5万美元票房,首周末居然就砍下了2408.4万美元票房。

不得不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小吉伯特,是他积极为影片做宣传,靠着自己的号召力才拿下了如此出色的首周票房成绩。

但如果影片质量不好,那小吉伯特再怎么卖力宣传都没用。

这就要归功于《尖峰时刻》全体剧组,尤其是主演程龙,影片中大部分精彩有趣的动作戏,都来自于他自己的小设计。

很多影评人对这部影片也是赞不绝口,比如《纽约客》影评人托尼·麦肯锡就评价:“来自东方的功夫大师,让我们见识到了一部有趣的动作片是什么样的。

杰克成革新了好莱坞的动作片模式,我敢肯定以后会有不少动作片,学习《尖峰时刻》的方式。”

《好莱坞报道者》评价道:“影片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俗套,做到了老少皆宜。虽然有大量的动作戏,却没有什么血腥的场面,反而时常能让人开怀大笑。

高级不俗套,给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动作片大餐。”

影评人评价不错,影迷那边评价也很真实。

一个刚看完《尖峰时刻》的影迷在影院门口被记者抓住采访,他兴奋的表示:“实在太酷了,我要学他那个动作。”

说着,这位影迷还兴奋的摆摆动作,差点把出入的一个影迷给打倒。

这个首周末票房成绩,也让《尖峰时刻》成功登顶北美周票房冠军,程龙迎来了自己在好莱坞事业生涯的一个巅峰。

《尖峰时刻》在北美市场大获成功,顺着太平洋传到了大洋彼岸的港岛,顿时整个港岛电影人都沸腾了。

从1996年以来,港岛电影市场逐渐走下坡路,在大船登陆港岛市场后,这种下坡的速度变得更快了。

这时候所有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都在寻找各种策略来拯救港岛电影市场。

所以程龙虽然拍的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但影片本身港片味道很浓厚,这是让港岛电影人很振奋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和平的动作团队刚结束和著名好莱坞导演小吉伯特的合作,另外,白鸽吴和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合作的《碟中谍2》也已经杀青。

再加上李连节也去了好莱坞闯荡,以及李安在好莱坞的发展,可以说好莱坞华人帮空前的强大。

大家一看这些人都能混好莱坞,觉得自己也行,于是促成了更多的人才来到好莱坞。

而这些人才被好莱坞吸收利用,学会港片的优点,然后融合创新,再形成一套好莱坞自己的模式。

小吉伯特此前和程龙聊过关于港岛电影的未来,和现在好莱坞的功夫热,华人热。

他和程龙说,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好莱坞永远不会让黄种人,尤其是华人占据主流位置。

等浪潮褪去,港岛电影的未来还是很堪忧。

程龙就问小吉伯特:“那我们该怎么办?”

小吉伯特只有一条建议:“想要拯救港岛电影,就必须放下你们的傲气,以一个低姿态去和北边合作,才有希望。”

和北边合作?程龙皱眉,他自己可以,但问题是那些人不行啊!

看来小吉伯特还是不了解港岛电影人,提出的建议虽然很好,但无法实现。

程龙哪里知道,就是因为了解港岛电影人,小吉伯特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等待港岛电影的只有一条死路,无解。

全世界都无法抵挡好莱坞的威力,港岛电影更不可能。

想要抵抗住好莱坞的攻势,必须拥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本土市场足够大,能容纳够多的本土电影不断的试错。

不和北边联合,港岛电影哪里会有那么大的市场?东南亚?东南亚早就姓好莱坞了。

岛国市场?还别说,港岛电影在岛国还是很流行的。

但岛国基本就是当狗的份,主子的电影要在岛国市场上上映,岛国本土电影都很难抵抗,更何况是港岛电影。

其他市场就更别说了,港岛电影根本无力和好莱坞竞争,已经是只剩一口气的状态了。

小吉伯特也就提个建议而已,至于港岛电影人听不听,那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的了。毕竟他现在是鬼佬,是外人。

另外一个值得一说的是,《尖峰时刻》砍下首周票房冠军的时候,《泰坦尼克号》居然是当周票房亚军,拿到了742万美元的票房。

大船一直这样,已经在前十的位置待了好久没下去过,时不时反弹,冲上周票房冠亚军的宝座。

一开始媒体还有兴趣去报道,到后来都见怪不怪了,颇有一种累了,毁灭吧的感觉。

来到次周末,《尖峰时刻》继续前行,这周砍下4526.8万美元票房,再次蝉联周票房冠军,北美票房也来到6935.2万美元。

前十天拿到这个票房数据,意味着影片北美票房破亿毫无压力。

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破亿,程龙立即身价大涨,也成为好莱坞最知名的华人演员。

影片成本才3500万美元,看样子光是通过北美票房就足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了。关键按照计划,如果这一部影片表现不错,后面是有续集电影的。

试金石影业是《尖峰时刻》在北美的发行商,当初这部影片由香瓜电影工作室独资的时候,罗伯特·艾格就有点怀疑。

一个华人演员主演的电影,能否取得成功。

但现在真的取得成功了,罗伯特·艾格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

自己到底在怀疑什么?这可是小吉伯特看好的项目,自己居然会怀疑?早点跟着投资不久好了?

虽然说,光是发行抽成,就让试金石影业赚到了丰厚的利润,但谁不想在票房上分一杯羹,还有周边版权市场。

这些都是收入啊,罗伯特·艾格全都错过了,所以他很后悔。

这就更加坚定了罗伯特·艾格收购香瓜电影工作室,把小吉伯特紧紧绑在迪士尼战车上的决心。

拥有众多优质潜力项目的香瓜电影工作室,绝对是好莱坞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