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抗战从淞沪开始 > 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

抗战从淞沪开始 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

簡繁轉換
作者:长腿大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15:24:03 来源:源1

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第1/2页)

在时隔4个月之后,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再度出现的消息。

除了引起了鬼子方面,尤其是驻晋省第一军的重视之外,落入了其他有心人的耳朵里后,自然也是有了不同的反应。

当山木一木这个鬼子大佐,心中暗自计较着。

一定要找个机会,与淞沪之虎胡彪好好过招,证明一下他们的两人之中,谁才是东方世界最强特种作战指挥官的时候。

地点:在武汉珞珈山的半山庐。

半山庐这个地方原本是武汉大学,提供给单身男教职员居住的宿舍。

位于珞珈山北坡半山腰,虽然条件较为简陋,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最近一段时间里成为蒋介石夫妇的居住地。

顺带着,也成为武汉会战**一方的指挥中枢。

军统的戴老板,在经过了大半个小时的等候之后,才得到通知走进了光头校长的办公室。

然后在第一时间里,就看到了此刻正站在窗户边上,出神望着远处的景色,表情上很是有些心烦意乱的光头校长。

对方如此的一个表现,戴老板自然知道是为了什么。

无他!武汉会战太重要了,甚至比起淞沪会战还要重要一些。

为了这一场战场范围涉及了皖、豫、赣、鄂等四省广大区域,关系到一大片国土的超大型会战。

本次**可是下了血本,出动了第五和第九战区的所有部队。

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的庞大兵力。

还有一支毛子援华志愿航空队,也都加入了本次的战役。

可是这一场被广大国人寄予厚望的会战打到现在,马当要塞、九江等要地一一失守,不断有着部队损失惨重的消息传来,守住武汉的前景也相当不乐观。

在如此一个情况之下,光头校长要是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是一个大大的怪事。

不过想到了本次自己的来意后,戴老板还是收敛了心神,开口恭敬地叫出了一声:“校座。”

在戴老板的声音中,光头校长回过了神来,一边走回办公桌后坐下,一边在嘴里问出一句:

“雨农,有什么事?”

“胡彪又出现了,昨天晚上在晋西北的平定县乡下,夜袭中打掉了鬼子一个小队。”

闻言之后光头校长立刻来了一些精神,区区一个鬼子小队的战果,对于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没有资格让他知道。

但是这个战果,如果是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打出来的,那就完全不同。

一方面,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国府在江浙、魔都等沿海的富饶地盘全都落到了鬼子手里,最大的税收来源没有了。

山姆大叔的援助,目前还属于没影子的事情了,财政方面可以说已经拮据到了极点。

这样一来,胡彪身后的盘尼西林渠道和相关生产技术,代表的价值就更大了。

另一方面,光头校长是的真起了一些爱才之心。

哪怕胡彪既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什么奉化老乡,可是足够辉煌的战绩,已经让他能忽视以上的缺点,准备好好重用一下。

当然了!重用胡彪的话,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胡彪听他的话,会做人。

具体表现在主动向他靠拢,把盘尼西林的渠道和技术拿出来,双方进行合作;另外鬼子步兵第10联队的联队旗,也主动上缴等。

在随后的时间里,光头校长在问了一番胡彪和苏北独立团,本次出现的更多细节后。

沉吟了一下,对着戴老板交代起来:

“平定县目前已经算是敌占区了,**最近的部队离着也挺远;所以与胡彪联络的事情,还是雨农负责起来,一切都可以相机行事。

让人告诉胡彪,只要他忠心党国,党国也一定不会亏待于他。”

虽然光头校长以上的话语中,很多关键内容都没有交代,但是作为心腹,戴老板完全能够秒懂。

在得到了以上指示后,戴老板径直离开了半山庐,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说明一点:

安妮这个他布置在胡彪身边的暗子,昨晚已经主动联系了自己。

让他隐瞒这一点重要信息,只能说他虽然在拿到了盘尼西林的生产技术后,还是会主动上缴给光头校长。

但不代表着,他在上缴之前一定会提前做出一些安排,可以让自己和军统的利益最大化。

国府山头林立,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一点都不新鲜……

当戴老板坐着的汽车,从半山庐离开的时候,阎老西也刚好收到了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晋西北出现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丢掉了太原之后。

阎老西这个曾经的晋省王,此刻已经是逃到陕省宜县的秋林镇,手中的实力大损。

曾经连150毫米口径重炮能造的太原兵工厂,如今虽然也抢运出了上千台机器,但都是一些小型机器。

只能造一些步枪和机枪、子弹,产量也是大大降低。

控制得不多一点地盘,都是一些极为偏僻的所在,一年到头根本收不上几个大子,连养兵都相当困难。

因此听到了胡彪的消息之后,自然是精神大振了起来。

在地图上研究一下后,对着身后的一名参谋吩咐起来:

“派人去和胡彪联络一下,先结一个善缘再说;顺便送上一批枪弹当见面礼,不用太多,就三十把冲锋枪,子弹两千发,他们打光了也好找我们买。

另外告诉周边的部队,让他们和苏北独立团保持好关系,不要发生摩擦。”

以上的说法,是阎老西这个生意人心中打定了主意:若是能收编胡彪和苏北独立团,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如果实在不能,也能互相做做生意。

他们有武器和弹药,胡彪有各种药品和技术,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

还是在当天,天色彻底黑下来了之后。

不过地点,要换成了平定县南部的宁艾村。

话说!只要是平定县的男人,甚至是隔壁的阳泉等地说起了宁艾村,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男人,就不会没有听说过地方。

因为在到处都是山嘎达,缺水严重的晋西北地区,这里可是有着少见的一块平地。

一条阳胜河沿着村子流过,带来了其他地方根本不敢想的良好灌溉条件;因此这里的土地更肥沃,物产也更为丰富。

宁艾村,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有着好些气派的大院和建筑;其中最古老的一些,都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留下来的。

可惜的是,以上的种种美好的条件。

都不代表着魏勇,这一个今年21岁的光棍青年,就能过上比起平定县其他百姓,稍微富饶一点的生活。

甚至认真对比来的话,甚至还要更艰难一些。

为什么?因为宁艾村周边几乎一切田地,都是李明举、李老爷家里的,魏勇家除了两间快倒的土房子,简直是一无所有。

所以从魏勇爷爷那一辈子开始,就从开始给李老爷当佃户和长工。

若是年景好一些的话,交掉七成的地租后,又缴纳一番各种税收,一家人倒也是勉强能够吃饱肚子。

若是年景不好,甚至是遭遇了天灾,那就相当要命了。

哪怕是挖光了村子四周的野菜,也要靠着在李老爷家里借钱和借粮,才可能活得下去。

说是可能活下去,那是民国九年那一场大旱,他们一家就算从李老爷家借了一个半大洋,但当时连杂粮都贵得吓人,才买回了半袋杂粮。

为了让当时只有两岁多的他,还有当家的他爹活下去,家里其他人都饿死了。

而他爹两年前连四十岁都没有,冬天因为犯病没有熬过去死了,让他们家只剩下了魏勇一根独苗。

魏勇还是又借了李老爷一块晋元,才是把爹的后事给办了。

反正这些年借的钱,不断利滚利积累到当前,他们家欠李老爷家的债,已经是一笔能吓死人的大钱。

不要说魏勇这一辈子能够还上,怕是他的儿子、孙子那一辈,都别想能够彻底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1章最庆幸的决定(二合一章节)(第2/2页)

而且这几年平定县的年景不好,不是天旱得厉害,就是阎老西和鬼子又加税了。

对于能不能娶上一个媳妇,然后可以有个儿子,儿子未来又能有个孙子这样一点,他也没有任何的信心。

就这样,带着老魏家要在自己这一辈子,怕是要绝后的苦恼,魏勇拖着疲倦的身体,向着李老爷的大宅子走了过去。

虽然给李老爷家干长工,连他这样一个大小伙子也有点扛不住。

毕竟天才蒙蒙亮,就被管家带着打手上门赶去地里干活了,不到天色彻底黑下来,绝对不准他们收工。

可最少一天到晚,还是管他们三顿吃食。

这代表着他现在去了李家大院里,还有着一顿晚饭了;可惜就只有两碗米粒子都能数清楚的稀粥,加上一个硬邦邦的杂粮窝头,又或者是一个红薯。

从侧门走进院子的时候,魏勇就能闻到一股撩人的烩菜香味。

不过他明智地知道,这种烩菜与他这种长工没有一点关系;放好了肩膀上扛着的锄头,就径直去了下人吃饭的大厨房。

让他不曾想到的是,平日里对他永远没有好脸色的金管家。

今天不仅是亲自给他们一众长工打饭,在给他两个白面馍馍后,还打了一大勺子的烩菜,烩菜里还能看到两块肉片子了。

如此一个反常的情况,用一句现代位面的话来说:当时都给魏勇整得有些不会了。

呆滞了好一会后,他才是问出了一个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李老爷,今天这是又纳妾了,怎么之前一点动静也没有听说过啊?”

难怪魏勇会问出这样一句,那是上一次李老爷这么大方,让他们这些苦哈哈吃上了一碗烩菜,还是三年前的时候。

当时已经是66岁的李老爷,娶了隔壁村一个16岁的小闺女,做自己的第五房小妾。

想不到李老爷今年都快70了,还要娶第六房小妾,而自己唯一的媳妇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听到了魏勇的问题,金管家闻言之后脸色大变,当即就要开口骂人,可不过想到了什么之后。

却又是在瞬间变了脸色,笑嘻嘻地说道:

“瞎说甚?老爷哪里又娶小妾了,不过是他老人家心善,看大家最近都辛苦了,让大家吃点像样的饭食……”

虽然实在搞不清楚,被大家私底下叫作‘老抠’的李老爷,今天他怎么无缘无故地就这么大方了起来。

可是白面馍馍,还有放了肉片子的烩菜,这些吃食可真香啊。

一口下去,魏勇感觉劳累一天了的是身体,可是一下子就彻底地活了过来;也正是如此,都让他不敢大口吃喝,免得太快吃完就没有了。

在魏勇小口吃着美食,快吃到了一半的时候。

身边一个算是同村打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魏铁柱,已经吃完了自己那一份白面馍馍,连装着烩菜的破碗都不剩下半点油星子后。

眼睛滴溜溜看了四周一眼,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后。

凑到了魏勇身边,用着只有两人的声音说起:

“大勇,知道今天李老爷怎么这么大方,舍得给我们这些在他眼里,连大牲口都不如的长工吃烩菜吗?”

魏勇没有丝毫回应,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这个伙伴根本就憋不住话。

果然也是如此,很快魏铁柱就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具体上,先是说了在昨天晚上胡彪、传说中的胡团座,带着苏北独立团的一群好汉,在范家掌村干了一票。

不仅是打死了上百号小鬼子和二三百号伪军,还把范地主爷仨给敲了沙罐,把范家大院抢了一个干净。

那些他们带不走的粮食和家当,直接分给了范家掌村的百姓。

动手杀范家爷仨的时候,胡团座说是因为范地主为富不仁,跟着鬼子勾勾搭搭欺压附近的百姓,这才是下的狠手。

换成其他百姓,绝对是秋毫无犯。

对比起了范地主,李老爷欺压乡里的手段只能说厉害多了,更是鬼子的那什么维持会的会长。

所以李老爷这是怕了,怕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也打过来找他麻烦,到时候他手下那些打手根本不用看。

才是想着收买他们这些苦哈哈,有了今天晚上的这一顿好吃食。

实际上胡彪他们昨晚,只是干掉了一个小队的五十几号鬼子,还有不多几个伪军的军官,战果哪有魏铁柱嘴里那么夸张。

出现这个情况,仅仅是在传言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后,被人为的夸大了而已。

而被夸大了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接下来的时间,魏铁柱又如数家珍一般,说着胡彪和苏北独立团,在罗店、在顿悟寺、在四行仓库、在台儿庄。

这些魏铁柱和魏勇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打出了一个个原本就辉煌的战果。

不过这些夸大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勇听到了这些后。

这个打小就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字也不认识一个的小伙,在这个过程中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朴素,但是无比宝贵的道理:

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吃到白面馍馍和烩菜,不是因为李老爷真的好心,而是他害怕了。

因为有着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来过,可以为他们这些苦哈哈们做主。

一旦胡团座他们走了,又或者是被鬼子打败了,一切又会回到老样子。

所以,在默默吃完了手上的美食后,他对着身边还在喋喋不休讲述着的魏铁柱,无比郑重地说出了一句:

“柱子,俺要去投胡团座,去投苏北独立团。”

如此突兀的一句,让魏铁柱都呆滞了很长的时间,就在魏勇打算解释一点什么的时候,他才是嚷嚷着:

“这一种没点盼头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与其穷死、累死,我也跟着你去投胡团座。”

“你走了,你娘和你妹妹怎么办?你们家同样欠着李老爷一屁股债,不怕抓了你妹妹去抵债。”

闻言之后,魏勇说出了这样一个担心。

可是此刻魏铁柱的眼神,却是那样的火热:

“不怕!只要今后跟着胡团座好好干,给李老爷这些鬼子的狗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欺负她们,不然我带胡团座回来洗了李家大院……”

数个小时之后,鸡才是叫第二遍的时候。

魏勇和魏铁柱两人就是悄悄起床,也没有什么行李好收拾。

各自带了两套换洗的衣服,就是出村向着传言中,胡团座和苏北独立团,如今身处的东北方向群山走去。

结果才是走出了村子半里左右,身后就隐隐传来一些叫喊声:“停下,停下。”

最初两人还以为是金管家带着打手追了上来,心中很是有些慌乱,回头一看之后,发现都是同村的一些个伙伴。

其中最大的23岁,最少的才是17岁,都是家里穷到叮当响的年轻人。

等那几人走近之后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准备去投胡团座。

于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村子里一行十一个少年和青年,说说笑笑之间开始结伴而行,仗着腿快,等到天亮的时候已经走出了十七八里远。

一轮金色的朝阳升起后,温暖的阳光照到了他们身上,将他们全身都染得金黄。

顿时,他们不仅没有感到累,却因为心中有了一个莫名的盼头,反而是脚下带风一般越走越快,越走身上越有劲。

这样在朝阳下,一行伙伴们沿着大路大步而行的场面,哪怕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垂垂老矣的魏勇依然会忍不住想起。

然后一边脸上带着笑容,一边默默地流泪。

笑容!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不再是一个任人欺压和鱼肉的佃户、长工、牛马,整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他这一辈子中最为庆幸的一个决定。

流泪!那是回想起来,当漫长的战争彻底结束,他可以带着军功章回村的时候,当日一起结伴而行的十一个伙伴,已经只剩下了他一人还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