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三十章 神医往事

伏波录 第三十章 神医往事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秦敬泉也不以为意,刻意压低声音对身边人道:“真是大师风范,穷理尽性,格物致知。”

陈家旺初见这老者,和普通人并无二致,甚至精神还有些萎靡。但一谈起医学病理,则神情专注,医学典籍、典故随手拈来,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大师气度。

薛乙边谈边口授药方,喻昌执笔记录,偶有疑惑,薛乙详加解释。陈家旺在一旁,听到他们讲到大剂参附汤救急,什么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等等,又是红花、干姜、炙甘草,补阳还五汤、四逆汤等等,感到玄妙无穷。虽然听得云山雾罩,却直觉面前这老者医道精深,心中十分钦佩。

药方开出,薛乙言道福伯病情严重,延误不得,后续治疗尤为重要,请秦敬泉将福伯送至太医院开设的惠民药局就近随诊。秦敬泉嘱咐胡管家一一照办。

诸事忙毕,秦敬泉请他们到垂柳堂饮茶。书房出了这件事暂时关闭,陈家旺关心福伯的病情,便随大家一起回到垂柳堂。

宾主落座,胡管家递上茶,薛乙讲了半天正有些口渴,他小口品尝,赞一声“好茶”,忍不住一口气饮干。

秦敬泉道:“薛神医真是识货之人,这是杭州当地朋友相赠的西湖狮峰山的龙井茶”,转头对胡管家道:“你吩咐下去,将龙井茶叶和那把紫砂壶取来,回头让薛神医带走。”

薛乙道:“治病救人乃是医家本分,再者你我相识多年,不必客气见外。”

王敬得插话道:“薛神医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龙井茶可和别处不同,只怕大内皇宫,也不一定据有”,他笑道:“地方官都是以春茶中的明前龙井进贡御前,取明前茶芽叶娇嫩、叶质柔软、清香宜人,品质佳的缘故。薛神医现在饮的龙井,是春茶中的“社前茶”,比“明前”更早半个月,这时龙井芽尖初绽,尤为细嫩和珍贵,个中的仙灵高爽之气,确实非其余时节可比。因之量少难得,地方官可不敢进贡社前龙井,万一天子喝出兴致,让他们上哪里找那么多社前龙井?”

听他这么一说,薛神医低头再看掌上茶碗,果然笋芽嫩绿,汤色清亮,香郁若兰。

此时,胡管家已小心翼翼将紫砂壶呈到薛神医身前。

薛乙看那紫砂壶形制古朴,胎骨泥质细致莹洁,色泽和润,整体形状做成一个寿桃形,壶钮由大寿桃和桃叶缠绕而成,栩栩如生,壶身有楷书“书翰长寿”四字,一看就是贵重之物。

王敬得道:“这把寿桃壶是名家董翰得意之作,刻意精选紫砂细泥胎料制成,十分难得。”

薛乙拿起紫砂壶,壶底果然有董翰落款,抱拳道:“老夫不知掌门馈赠如此珍贵之物,让老夫受之有愧。”

秦敬泉抱拳回礼,道:“有价之物,难抵无价之人。薛神医救治百姓,活人无数,又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世人只知江南织女手指灵动,芊芊如画,却不知薛神医一手金针飞度,专门渡人劫难,积善积德,天下无双。区区一茶一壶,又何足道哉!”

薛乙连称惭愧,道:“掌门过誉了。医术博大精深,老夫只是略窥门径而已。”

王敬得道:“薛神医不必过谦,神医的‘心细、眼明、手快、针准、药精’,江南上至公卿、下至小儿,哪个不晓?”

薛乙道:“黄帝内经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老夫承先哲明训,以一点微末医技,悬壶济世,是本分之事。况且老夫已年迈老朽,凭一己之力难救天下病患,老夫每念及此,心中不安。至于这点雕虫手段,不值一提!”

秦敬泉闻言感慨道:“薛神医不以医技自矜,不为名利羁绊,不闲议是非,辞院使之尊而励志救天下苍生,凡有请召,不论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有古贤者之风。我辈之人当学薛神医,务必以济世为良,日日精进,不可恃技而骄。”

薛乙当年被封为太医院院使,后来却厌倦了在太医院的生涯,辞官归隐。他自重名声,医术虽高,却不喜夸耀,秦敬泉这话正合他心意。他微微颔首,道:“掌门高论,正是至理。艺分三百六十行,每人都各有所长,哪能妄自尊大或者隐技自珍!”

二人互相推崇,谈的入港,薛乙趁兴道:“诸位都知道老夫姓薛,名乙,可知道名字的来历?”

一般人姓氏从父,名字也是父母长辈所起,薛乙这么问,定是别有缘故。

众人静静等候下文,薛乙饮了口茶,道:“当年我年轻气盛,仗着有些本事,也闯出了些名头,旁人奉承,我便自许自负,自以为医术无双。可笑我当时少年意气,目空一切,有一次酒后乘兴,便把名字改成了单个的‘一’字,意味天下第一,从那时起,我就叫薛一。”

金陵城中,相熟的朋友称他薛院使,或干脆就称呼他薛神医,不仅本名薛乙很少有人叫了,更不知道原来的名字叫薛一。秦敬泉等和他相交多年,也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有一年,我云游到了辽东,在当地好友处盘桓游乐。好友当时任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我们每日逍遥,日子十分自在。适逢国境对面朝鲜平安北道观察使派人来邀请好友过江赴宴,他盛邀我一起随行。我左右无事,又生性洒脱,喜好游历,就和他一起过境去了朝鲜”。

薛乙又解释道:“朝鲜是我大明藩属国,两国交好,边境安宁,朝鲜官员也以结识上朝官员为荣,我那好友职司边境事务,二者间常有往来”。

薛乙接着道:“当晚,宾主把酒言欢,共叙两国交好之谊,畅谈朋友之情,很是欢愉。酒到中途,突然有人来报观察使的老母亲病重,观察使便抱歉告退,到内堂去看他母亲,让副手陪同我们继续饮酒。过了一阵子,观察使满面愁容,匆匆赶来,言道老母突然病危,不能再陪我们了。我那朋友闻言道,现成名医在此,一力推荐我去瞧瞧。观察使见状也来极力相邀,我仗着艺高胆大,也并未推辞。”

薛乙叹了口气,道:“我到后堂,一搭脉,脉象症候是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尤为险要的是脉率无序,脉形散乱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此为无神之脉,主病情凶险难治。虽两手寸口脉象尚有微薄力量,但她年事已高,平时又养尊处优惯了,机能衰减,实无救治可能。当时我把病情如实相告观察使,又开了剂方子,告诉他其母已病入膏肓,这剂方子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再延长些日子而已。从来病人亲属都是期盼大夫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那观察使之前听都指挥同知吹嘘我医术通神,心里抱有极大期盼,听了我的话很是失望,口中喃喃道要请朝鲜内医院的御医前来诊治。当时我听了心里极不舒服,以为观察使再请旁人前来诊治,就是瞧不起我。当时我就和他打赌,天下再也没有人可医治他老母,否则以后天下就没有我这号人物了。”

薛乙一口气说了许多,有些气喘,喻昌急忙跑到他身后,替他轻轻捶背。薛乙呵呵笑道:“人老了,不中用了。神医能医人,却不能医己,能治天下之病,却不能治岁月无情。唉,人老无用,去日无多矣!”

秦敬泉听他说话有些伤感,岔开话题,吩咐胡管家上前添加茶水,微笑道:“神医这么些年容貌神态都没变化,身体可健壮着呢。”

薛乙道:“掌门宽慰老夫,老夫心中有数。近来自感精神萎顿,生机消减,知天命矣”!

喻昌急道:“您老医道如神,定能长命百岁”!

薛乙叹口气道:“傻孩子,我倒不是胡诌自己。你可见过天下有长生不死的人?我号称‘神医’,岂能不知自己体内气血运行变化?世道沧桑,人寿有限,这也是自然天理。”

他见喻昌急得直欲掉下眼泪,爱怜的道:“你这孩子,就是心地太善良。好啦,不说这个了,咱们刚才说到哪里了?”

“说到您和观察使打赌。”

“嗯。观察使急忙向我赔不是,言道绝没有轻视上国名医的意思,并安排副手从第二天开始陪同我们在附近胜地游览。我既下了赌约,也想等等看结果,就和好友一行随同陪同的官员四处游览朝鲜风景名胜。一路上有消息传来,观察使请来了汉城专门替皇上治病的内医院的金御医,不过我自信满满,不信这个金御医还能有更好的法子。果然后来消息传来,金御医同样也是毫无办法。过了半个多月,好友出境已久,再不回辽东怕有不便,我也惦记着赌约结果,就一同回到了观察使府邸。谁知道,这次却碰到了蹊跷事。”

说到这里,薛乙两眼出神,遥望厅外,似是当年情景又回到了眼前。

注:《大明会典》记载,太医院为正五品衙门,现在影视剧里统称为太医、御医,实际上是分职务级别的。最大的官叫院使(就是院长);下面的副院长叫院判;再下面的叫御医;再往下叫吏目;再往下设医官、医生、医士若干。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中医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的光芒灿若星河,照亮了岁月的长河。令人心疼的是,在传承过程中,这些宝贵的财富渐渐流失乃至于断代、失传,我们现在所见的,只不过是天空的一角。管中窥豹,见一叶而知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就坦言,是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了灵感。伟人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此一并向伟大的中医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文明致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