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是乡镇公务员 > 第954章 田甜的眉头打结了

我是乡镇公务员 第954章 田甜的眉头打结了

簡繁轉換
作者:老木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1:15: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某个区域范围内,一旦经过深思熟虑并郑重地制定出一项发展政策之后,如果全体人员能够齐心协力、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一政策去执行。

并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同时还收获了相当出色的成果。

那么此时最为关键且需要极力避免的情况便是对该政策做出任何形式的变动。

因为这样的政策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不断调整完善才得以形成的,它所带来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贸然更改政策,不仅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工作节奏和部署,导致之前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还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和风险,使得原本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逆转。

所以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最好的做法就是对以前制定的政策进行科学的优化与升级,切不可改变之前的发展初衷。

而白马市竹林县的双河乡,当初在制定发展政策时,是张华结合着双河乡自身的特色,依据着每个村的特点,张华在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实行农户带动全村的发展模式。

其中发展步伐最大的就是代村的小城镇、文化旅游和小商品集散地的建设。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已过。

当初张华调离后,郑山江接手了双河乡的工作,而现今接力棒传到了田甜手中。

这两位领导在任期间,始终秉持着张华所倡导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问题,持续地对规划策略加以改进、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双河乡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增长速度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占据了竹林县第三名的宝座,地位坚如磐石,难以撼动。

若论及头名之位,则非北池镇莫属。

作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工业重镇,北池镇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经济增速在全县范围内长期雄踞榜首,无人能与之争锋。

紧随其后的便是县城所在地城关镇。

城关镇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尽管经济增速略逊于北池镇,但依托于此,全县在工贸服务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势头亦是极为迅猛,成绩斐然,经济增速同样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而位列第三的双河乡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张华在任时成功推行的“一村一品”或是“一村一企”的特色发展模式。

其中尤以代村最为突出,这里现已成为声名远扬、家喻户晓的小商品集散地。

不但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客,又引得许多小商品、小家电企业的投资建厂,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昌盛。

再加之张华在双河乡时对全乡交通方面的建设和改善,这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发展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又为全乡的经济增速提供了很大助力。

如今的双河乡,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模样了,就是张华回来看看,也得为眼前繁荣富裕的农村惊叹不已。

而新上任的县长孙国民,心中怀揣着无比巨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渴望能够在竹林县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来的。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将自己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的第二站选定在了双河乡。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其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要近距离地从张华市长曾经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宝贵经历当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进而探寻并领悟到张华市长当年身处一线岗位时所秉持的那种一心一意只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崇高理念。

然而,就在孙县长踏入双河乡这片土地之时,一场关于乡村发展理念的碰撞悄然展开。

在乡党委书记田甜以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陪伴之下,孙县长不辞辛劳地走遍了全乡的各个村落。

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倾听着当地干部对于“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企”项目的详细介绍,并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去实地考察。

待全部走访结束之后,孙县长终于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两个项目的看法。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认为目前这种每个村各自为政搞特色产品和企业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发展速度过于缓慢,无法快速带动整个乡镇经济的腾飞;

再者,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各个村庄之间的产业无法相互协同,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更谈不上实现产业化发展。

孙县长的这一番言辞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田甜和众多乡村干部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田甜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她在心里默默地思索着:这些所谓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项目,虽然从单个来看规模确实不算大,但它们都是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成果啊!

都是充分结合了每个村子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等因素,经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调研以及反复大胆的尝试,才一步步艰难地发展至今,有的已经形成了地标性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已经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让大伙的腰包鼓了起来,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乡村原本落后的面貌。

如果此时贸然扩大规模,先不说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就发展的节奏而言,如果步伐迈得太大太快,很有可能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甚至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孙县长,”田甜鼓起勇气说道:“我们乡各村资源有限、基础薄弱,土地方面更是缺乏,‘一村一品’‘一村一企’这种模式,是最贴合乡情的发展路径。

小项目能精准利用本地特色,慢慢积累经验与资金,再循序渐进扩大规模。

贸然摒弃,恐怕乡亲们难以接受,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方案啊。”

其他村干部也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满是焦急与担忧。

孙县长双手抱胸,目光坚定:“田书记,我理解你们的难处,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咱们不能只盯着眼前这点小成绩。

要想真正让双河乡大步向前,就得有大格局、大规划。

那样吧,回头我和一些大型企业谈一下合作,要是能引进几个大型产业项目,那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不是这些小打小闹能比的。”

在代村调研时,这位孙县长又对当前的发展不满意了,他指着新农村住宅园区说道:“总共就入住一个村子的人,还是不行。

观念和眼光还要打开,要接着搞,继续搞下去,推出第三期、第四期的新农村住宅小区项目,楼也建高一些,争取将附近三个村子里的人都搬进来。

这样就可以腾出来土地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了。”

他说完这些还不停下,只见他大手一挥,对着整个代村画了一个大圆圈,口中说道:“以这个代村为中心,向外再扩大两倍,这样,这个小商品集散地才算是真正的上了规模了!”

田甜听到这里,眉头都打结了,揪心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