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567章 坚持法制者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567章 坚持法制者

簡繁轉換
作者:伟栋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0 23:27:3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王绾的话音刚落。

冯去疾立即反驳道:“老丞相,我对您的看法不敢苟同。十公子怎会有资格作为大秦的储君?既然老丞相了解外间传言,理应知晓十公子根本无法无天,怎么能说他是坚持法制者?”

“老丞相的言论,颇为不合情理。”

“甚至是荒唐!”

王绾面色不变。

淡然道:

“有关十公子之事,我是有所了解。”

“但十公子在楚地的行为,以及在朝歌的事,并不能证明他不秉持法制。这些行为只是个别的过激之举,在我看来,他实际上是在执行法治之道。”

“商君行政,注重事前预防,出现失误立即改正。”

“这样的做法深入人心,赢得民众支持,从而使国政稳健。”

“十公子也深谙此理。”

“楚地情形特殊,各位应当心知肚明。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实际是混乱地带,不仅是官府,地方豪门也无视**命令。”

“非常局面需要特殊手段。”

“若不采取强硬方法,楚地难以融入大秦。虽然十公子的行动违法,但这确保了楚地的彻底顺服,这一贡献足以掩盖违法行为。”

“法制统一是大秦既定方针。”

“十公子正以其手段推行这一政策,即便强力手段只是缓急,需长远规划,但这恰恰体现他考虑周全,故颁行新政。”

“过程与秦律冲突,结果却与秦律一致。”

“秦律的根本宗旨就是治理统一。”

“民间多年混乱如继续以往,则更为有害,我不认为十公子有过失,其措施符合民生所需。”

“况且,商君有言在先:治世并非固定模式,变革不必守旧。”

“您们的观念才是真正误解所在。事实也表明改革之必要性。”

“圣上。”

“长治久安,必须根治隐患;仅用强力,只能一时见效。”

“若不及时整治,则饮鸩止渴。十公子在楚地实施强力措施,效果显著,民众信服。”

“如果没有差错,又何必说是错误?”

“最终六国余党虽散逃各地,十公子举措却能压制其再生力量。诸位可知个中道理?我认为十公子乃最合适人选。”

“诚如‘逆耳忠言’所云。今日始明白此言深意。”嬴政站起,向王绾致意,“老丞相直言,朕深受启示。”

王绾答礼,返回位置。

此时,

冯去疾与姚贾等人面无血色,明显感知到风向转变,但想不通原因。

王绾本无与十公子渊源,过去还主张封建制。如今突然立场转变?

李斯扫视几人的眼神满是轻视与不以为然。

尽管昔日王绾青睐长公子,但现在时势不同。皇帝显然倾向十公子,反对只会招祸。且十公子登基已无可阻,不如顺势拥护,免得遭贬。

这时。

李斯上前一步:

“老丞相言辞恰当。”

“十公子无疑为最佳储君人选。”

“我建议立其为储。”

紧接着,华寄等人附和:“吾皇,请立十公子!”

一时间。

群臣齐呼应援。

殿堂之内呼声不断。

李斯眉头微皱,眼神中掠过一抹冷意。

他坚信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现在的当权者是始皇。始皇乃何等人物?怎会被百官左右?

秦长青坐在席位上,低下头来,神情深沉。

扶苏脸色微微苍白,紧紧握住拳头,心里满是不可思议:原本优势明显的他,为何会突然出现逆转?

不过,

他并未开口,在这种大**中,身为风暴中心的他,必须谨言慎行,甚至选择沉默。

此时的扶苏内心一片迷茫,

他不解,

为什么王绾等人会力挺秦长青?

哪里是他比不上秦长青?

尽管秦长青确实在楚地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可他在北方边境也不是闲着无事。他自认为即便有意争夺,也没有必胜的信心。这次他充满信心的原因一是他自己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起码在北疆官员与民众的心中有良好口碑;其次则是司马昌泄露出的消息,令他预先洞察到秦长青的打算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使得秦长青的努力徒劳无功。

然而现实是,朝廷仍有多数官员更愿意推举秦长青。

扶苏对此困惑无比,且感到十分无法理解。

嬴政见下方混乱不堪,微微皱眉说道:“朕知晓诸位臣子们有所不满。大秦储君确立的事关重要,自然必须极为慎重。”

“稍早之前,朕仔细想了想,”他说,“王绾丞相之言非常合理。”

“天降异象不足虑,民言不足畏惧!”

大秦的储君,一定要契合现今国家的政局,一位仅谈论仁义之道的储君会祸及国家民生。朕派遣特使探访调查了楚地上下大小官吏和平民对赢斯年的看法,结果显示,无论官民都普遍对其有极好的反馈,并对大秦抱有了更为乐观的印象。

他在楚地实施的举措,可以说是一系列良好的政策改革。

动荡之后需要大力整肃!

六国统一之后,各种残渣余毒依然充斥着各个地方。虽说朕有着宏图治理全国,但如今的大秦已不同于过往,现在占据全中国的广阔地域,若是依旧沿袭旧的管理方式不变,则不见得就能有效管理好如此广大的土地。

曾经,

朕多次试过了不同方法:包括把各国的世族贵族全都迁移到咸阳定居,并对他们进行怀柔政策,准予贵族子侄接受教育乃至任用六国原官吏。目的只为尽快恢复全国的平和安定。

可是成效极其有限。

六地仍各自与**貌合神离。

当地百姓仍畏惧秦律如同野兽惧火,将秦法视为酷政,这种情况已延续六年多时间,但至今毫无变化。

前不久,

楚地更发生了大型民变。

六国贵胄公开对抗朝廷的兵力,这样昭然若揭的行为彻底显示:六地的贵族依然怀着覆**央政权的意愿,复国的梦想依然存在。

也许……

当初采用的怀柔政策确实是个误区!

唯有历经大刀阔斧式的变革,大秦方能建立起真正稳定的基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