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 第863章 乌云笼罩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第863章 乌云笼罩

簡繁轉換
作者:伟栋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4 14:55:21 来源:源1

比如,盐来自于海边盐田,矿石源自于矿山,不同地域出产不同的物资。

如果购买者希望获取这些商品,就得历经长途旅行。

在这样的需求推动下,流动的商贩应运而生。

他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将沿海生产的盐运输到国家各地,同时将金属等商品也带到各区域销售给民众。

或许有些人会质疑,商人低价买入高价售出是剥削民众。

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民众完全可以自行远赴产地采购物品而不通过商人。

商人在其中仅仅提供了便利选项,并不存在强迫交易。

并且,通过商品的流通,商人为国家经济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

也间接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大明王朝以农业为本,商业难以撼动百姓根基与农业地位……

叶轩一番娓娓道来解释。

朱元璋听罢,表情略微温和一些。

不过心中仍留有一层担忧。

商人的确能带动经济发展。

可是商人不易管控。

一旦取消海洋限制,这些商人可能率先抢夺皇族海贸利益。

朱元璋含蓄言道:

“此难题容易应对。”

提高商人群体税赋,尤其是那些涉及外国贸易的商人,对于他们带入国内的商品可以课征税收。

此外,还需要对商人制定准则与界限。

有效管理商业秩序。

叶轩说道。

毕竟商人都是大明臣民,只要身处于此国度范围内,自然受制于国家及朱元璋皇帝统治之下。

要是整治商人的话。

岂不是易如反掌?

朱元璋听后顿时醒悟。

心领神会。

朱元璋对叶轩给出的商人管理办法感到相当满意。

轻抚长须予以肯定。

“那些商人均为狡诈之人。”

“他们本身不从事生产劳动。”

整日琢磨着如何从平民、国库中牟利。

应当提升他们的税务负担。

“爱卿,你方才提及的‘关税’具体指何物?”

叶轩一时语塞。

他已经阐述过商人的作用与价值。

阐明了商人存在的重要性,非一味谋取平民或国家之财。

其实政权与商业之间是可达成共赢关系的。

但是显然朱元璋根深蒂固的想法未改。

仍旧维持旧有观念。

叶轩只能转而向朱元璋解析关税相关概念。

进出口关税是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部分,但明朝由于还未涉及全球货物交易,并没有设立相关税收机制。

最早出现的关税制度出现在绿洲城市巴尔米拉,那时的税率被镌刻在海关墙面上,用于记录边境往来的各类商品如香油、染色羊毛、食品及其他物资的税款。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依据不同商品类别制定差异化的关税标准。

华夏地区曾受孟子“关市讥而不征”

的理念影响——即商人进出关口和市场只需接受检查而不需缴纳费用,因此关税一直未能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类似关税的形式。

例如,《春秋左传注》中就提到过宋国商丘对贸易往来进行征税的事迹,西周时代也出现了类似的征收形式。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以及与邻近诸国的交往需要,西周专门设立了管理关税的职位:“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

这一制度后来被称为“关市之征”

毋庸置疑,关税是各国维持贸易秩序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

叶轩引用古代典故试图向朱元璋阐述解除海禁后实行进出口关税的重大意义。

“陛下,关键在于关税能够转化为大明的重要财源。”

他慎重提示。

一旦解除海禁,则意味着皇室不能再独占海上贸易带来的利益,而这一部分收益无疑是一块肥肉,朱元璋自然不舍得放手。

然而,若能清晰阐明关税的好处,让皇室明白即使不参与具体的海上经营活动也能获得经济效益,或许能让朱元璋更容易松口。

听到这些分析,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问道:“关税当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确凿无疑,陛下。”

叶轩答道,“试想我们既无需组建船队,也不用冒险航行于大海之上,只要设置关卡,就能从往来商船中收取关税,这是一项极佳的投资选择啊。

与此同时,航行中的风险完全由商人自己承担。”

他继续补充,“此外,倘若陛下想要限制某些货物流入我国境内,也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禁止,或者大幅度增加这类货物的税率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更高,来实现有效遏制的目的。”

看出朱元璋有些意动,但对方仍迟疑地说:“可是解除海禁仍然存在不少潜在危险……”

叶轩清楚朱元璋担心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倭寇骚扰沿海百姓,以及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势力可能会勾结外敌等等。

针对倭寇的问题,叶轩觉得较为棘手。

实际上,所谓的倭寇十中有七八并非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本国沿海地区的人士作乱,所以严格来说,即使长期禁海也只能阻止外部人进入,却无法彻底解决内部矛盾。

于是他委婉地提醒:“陛下,那些倭寇频繁扰乱海岸的行为背后另有隐情。

难道仅仅是为了劫掠财富才从遥远之地来到我朝吗?”

“话虽如此,但他们的航海能力着实平庸,恐怕是顶着极大的危险才抵达这里。

然而海岸附近倭寇却如此泛滥,您难道不感到疑虑吗?”

朱元璋默默思索着叶轩的这番话语。

他隐隐觉得,叶轩言辞之间另有深意。

随着思考渐深,朱元璋逐渐领悟了其中的意味,立刻面沉似水。

真他娘的可恶!

原来叶轩是在委婉提醒他:所谓的倭寇,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倭人,而是那些山匪和乱贼之类的在作乱。

当地的官员为了掩盖过失、避免麻烦,便轻易将这一切都推给倭寇,以此逃脱治理不当的责罚。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朱元璋脸色越发凝重,像乌云笼罩一般。

整个御书房的气氛随之骤然紧张起来。

“陛下,我之前便提到过,天下万事皆有利弊。

解禁海贸固然能带来益处,却也不免会有隐忧,这些问题或许在所难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