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山里的朵森们提前回来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山里的朵森们提前回来

簡繁轉換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5 04:22:25 来源:源1

白修名带着两台卡车过来的,卡车上装的是鞋子。他带着车直接开进了收购站,等李龙过来的时候,白修名正在和梁双成聊着。

李龙能听到白修名主要是在问那台伏尔加的情况。

那台伏尔加有点磨损,看着不如...

雪落在阿拉木图的街巷,无声地覆盖了车辙与脚印。别克站在邮局门口,看着那封寄往国内的信被投入绿色铁皮信箱,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又像腾起一团火。他知道,这封信一旦抵达玛县,李龙就会动起来??那个沉默寡言却手腕狠辣的男人,从来不会让机会溜走。

回程途中,他绕道去了市郊的黑市。这里藏在废弃工厂之间,由几排铁皮棚子拼凑而成,白天冷清,夜晚却灯火通明,如同地下王国的心脏。他今天来不是为了交易,而是见一个人:阿不都热合曼,伊万诺夫推荐的“清道夫”,专门处理敏感货物和麻烦人物。

对方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维吾尔族男人,左耳缺了一角,说话时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在一间卖旧轮胎的摊位后见面,空气中弥漫着橡胶与机油混合的气味。

“你想知道谁动了你的中间商?”阿不都热合曼问,眼睛盯着远处一辆巡逻的警车。

“是经济监察局。”别克说,“但我不信他们凭空出手。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阿不都热合曼点点头:“你没错。伊万诺夫是贪,但他不蠢。这次行动前,有个叫谢尔盖的人从莫斯科打来电话,命令他们‘清理近期活跃的外国商人’。谢尔盖曾是克格勃外围人员,现在挂着军区物资审计处的头衔,实际上控制着三条走私线。”

别克眉头一跳。前世他从未听说过这个人。这意味着,这条线上出现了新的变量,而且是从上层下来的。

“他盯的是我们?”别克问。

“不一定只盯你们。”阿不都热合曼冷笑,“最近有五批中国商人被查,两家公司直接关门。谢尔盖在清洗外来势力,为明年权力交接铺路。”

别克沉默片刻,掏出五百美金放在桌上:“帮我查清楚他的弱点。家庭、财务、情人,什么都行。另外,我要知道他手下有哪些人靠得住,哪些可以收买。”

“钱不够。”阿不都热合曼不动声色,“至少两千。”

别克没犹豫:“先付一千,事成再给一千。”

那人看了他一眼,终于收下钱:“三天后,老地方。”

回到公司仓库时,天已全黑。宁悦功正在清点新到的一批节能灯泡,见到别克进来,低声说:“木拉提那边有消息了。”

别克立刻走进里屋。宁悦功递过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几个点。

“库斯塔奈西南七十公里,发现大片野生枸杞林,当地人称‘红刺丛’。木拉提采了样本,已经托人带回国内找专家鉴定。另外,他在当地结识了一个退休农技员,叫哈力克,懂汉语,愿意做向导兼收购点负责人。”

“好。”别克点头,“让他原地驻扎,租房子,挂个杂货铺招牌,暗中开始收货。每公斤按五卢布计价,现金结算,账目单独记。”

“不怕泄密?”

“越早布局越好。”别克盯着地图,“等国内药材市场全面启动,我们就占住源头。到时候别说五卢布,五十卢布都有人抢。”

正说着,顾博远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出事了。伊万诺夫刚才打电话,说谢尔盖要召开‘边境贸易协调会’,所有外商必须参加,包括我们在内。”

“什么时候?”

“后天上午十点,军区礼堂。”

别克眯起眼:“突然开会?什么名义?”

“说是整顿秩序,规范进口流程。”顾博远冷笑,“可谁不知道,这种会就是收保护费的前奏。上次开完会,三个伊朗商人直接被吊销执照。”

屋里一时寂静。

宁悦功皱眉:“要不要避一避?就说身体不适,或者货没到位?”

“不能躲。”别克缓缓坐下,“躲一次,下次就得躲一辈子。既然对方想亮刀,我们就去看看刀锋朝哪边。”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两人:“明天起,所有人暂停公开交易。白糖、电池全部转入地下仓库。对外宣称‘资金链断裂,暂时歇业’。另外,通知阿依肯父子,最近别露面。”

顾博远惊讶:“你要演戏?”

“不是演。”别克嘴角微扬,“是反客为主。他们以为我们在求生存,其实我们在建网络。这一局,我要让他们看清??咱们不是来讨饭的,是来分蛋糕的。”

第二天,别克亲自去了一趟医院。通过古丽娜尔的关系,他见到了一名曾在军区医院任职的药剂师,名叫叶莲娜,因拒绝参与药品倒卖被贬到郊区诊所。她五十岁上下,眼神疲惫却仍有锐气。

“我知道你在查抗生素。”她开门见山,“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都在军需清单里,每月定量分配。真正流入市场的,不到十分之一。”

“能搞出来吗?”别克问。

“难。”她摇头,“但如果你愿意承担风险,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个护士长,她管药库钥匙。”

“需要什么条件?”

“两件事。”叶莲娜直视着他,“第一,帮她女儿办去中国的留学手续;第二,每月支付三千美金,作为应急基金。”

别克思索片刻:“留学我找人办,但得三个月后才能成行。钱我可以预付半年。”

女人沉默良久,终于点头:“下周一晚上八点,医院后门。两百支青霉素,包装完好,温度可控。”

“成交。”

离开诊所时,雪又下了起来。别克裹紧大衣,脑海中已开始盘算这批药的去向。国内私人诊所已经开始兴起,尤其是沿海城市,黑市药价是正规渠道的八倍以上。更重要的是,这批货能成为撬动更大合作的支点??比如,和国内卫生系统的某些“朋友”。

第三天清晨,三人一同前往军区礼堂。

会场设在一栋灰白色苏式建筑内,门口停着两辆装甲车,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进场前每人搜身,连公文包都被打开检查。

大厅里坐了三十多人,大多是中亚面孔,也有几个华人商人。主席台上坐着五个人,中央正是谢尔盖??四十五六岁,鹰钩鼻,金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笔挺的军呢大衣,肩章显示他是少校军衔。

会议开始后,翻译用俄语和中文轮流宣读新规:所有跨境贸易必须通过指定代理公司申报;单次运输价值超过五万卢布的货物需提前七日报备;违者一律没收并追究刑事责任。

台下一片骚动。

谢尔盖举起手,示意安静:“我知道你们有些人觉得不公平。但我必须确保国家资源不被外部势力掠夺。从今天起,只有合规者才能留下。”

接着,他点名几家“表现良好”的公司,授予“特许经营资格”,其中竟赫然包括“西北联合商贸有限公司”。

全场哗然。

别克不动声色,心里却翻江倒海。他没申请过任何资质,更没走通军方关系。唯一的解释是??伊万诺夫提前运作了,而且是以他的名义。

散会后,谢尔盖派人请他单独谈话。

在一间办公室里,两人面对面坐下。壁炉烧着松木,噼啪作响。

“别克先生。”谢尔盖用流利的中文开口,带着浓重俄腔,“你知道为什么我会选你吗?”

“因为合规?”别克淡淡回应。

“因为你聪明。”谢尔盖笑了,“伊万诺夫告诉我,你愿意合作,而且出手大方。这年头,有钱的人很多,懂得分钱的人很少。”

别克不接话,只是静静看着他。

“我想和你做一笔生意。”谢尔盖压低声音,“冬季蔬菜供应。军区需要新鲜土豆、洋葱、胡萝卜,每月三百吨。你能组织吗?”

别克心头一震。这不是普通订单,而是战略物资保障任务。一旦接手,就意味着彻底绑上军方战车。

“我能运来。”他说,“但需要三点保证:第一,通关绿色通道;第二,运输车辆免检;第三,允许我在边境设立临时仓储点。”

谢尔盖沉吟片刻:“前两条可以答应。第三条……需要上级批准。”

“那我的报价也要调整。”别克平静地说,“每吨加收百分之二十服务费,包含风险成本。”

“你胆子不小。”谢尔盖眯起眼,“敢跟我谈条件。”

“我不是在谈条件。”别克站起身,“我是在建立合作关系。如果您只需要一个听话的搬运工,市场上有的是便宜人选。但如果您想要一个稳定、高效、守口如瓶的合作伙伴,那就得给我相应的空间。”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谢尔盖忽然笑了:“有意思。伊万诺夫果然没看错人。好,我给你一个月试用期。若完成任务,仓储点的事,我亲自去批。”

走出军区大门时,顾博远激动得差点抱住别克:“你疯了吗?敢跟那种人讲条件!”

“他需要我们。”别克望着天空飘落的雪花,“联盟解体在即,军队快发不出工资了。他们手里有枪,但我们手里有物资。现在不是谁怕谁的问题,是谁离得开谁。”

当晚,他们再次召开紧急会议。

别克将新订单写在黑板上:**三百吨蔬菜,十二月十五日前送达霍尔果斯口岸指定仓库。**

“时间紧,量大。”宁悦功皱眉,“国内现在正是冬储期,菜农惜售,价格肯定涨。”

“所以我们要提前动手。”别克说,“明天我就回国,亲自去玛县、张掖、武威跑一圈,联系供销社和个体户。你们留在阿拉木图,继续稳住伊万诺夫和谢尔盖,同时准备冷链运输方案。”

“你一个人回去?”顾博远担忧,“路上万一……”

“我带木拉提一起。”别克说,“他熟悉路况,枪也还在身上。”

宁悦功忽然提醒:“国内最近风声紧,听说边境加强了对大宗农产品出口的审查。你得想办法过关。”

别克早有打算:“我们不走‘出口’,走‘援助’。找县外贸局合作,打着‘民间友好物资支援’的旗号,免税放行。刘山民在省里有人,这事他能办。”

计划敲定后,别克连夜整理资料。他翻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前世记忆中的关键节点:哪一年开放边贸,哪一年取消配额,哪个领导主政时期政策最松动……这些信息,如今成了他穿越时空的武器。

临行前夜,阿不都热合曼送来情报。

谢尔盖的软肋找到了:他有个私生子,在阿拉木图国立大学读书,母亲是哈萨克族服务员,长期领取匿名资助。而这位“匿名人士”,正是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在拿这个捏他。”阿不都热合曼说,“只要消息曝光,谢尔盖就得滚蛋。”

别克盯着纸条,久久不语。

他知道,这张牌不能轻易打。但现在,他已经握住了主动权。

第二天清晨,别克和木拉提驾驶一辆伪装成维修车的皮卡出发。车上夹层藏着两万美元现金和五公斤高纯度青霉素样品,准备带回国内试销。

车队驶过果子沟时,天降大雪。能见度不足十米,山路结冰,几次险些滑入深谷。木拉提紧握方向盘,嘴里不停念叨着经文。

“你说,咱们真能做成吗?”他忽然问。

“一定能。”别克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世界,“因为我们比别人看得远,也比别人敢赌。”

中午抵达霍尔果斯口岸。边防检查异常严格,两名武警拿着强光手电逐一排查车厢。关键时刻,别克亮出刘山民签发的“涉外经济协作通行证”,才得以放行。

踏入国境那一刻,别克感到一阵恍惚。熟悉的黄土高原,炊烟袅袅的村庄,路边挑担卖红薯的老农……这一切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珍贵。

他没有直接回玛县,而是先去了乌鲁木齐。

在一家不起眼的招待所里,他见到了李龙派来的接头人??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自称姓周,在省外贸厅工作。

“李哥让我转告你。”小周递过一只牛皮纸袋,“钱和人都准备好了。第一批五十万,下周汇到你在伊宁开的账户。人手方面,他会从退伍兵里挑十个可靠的,春节前送到阿拉木图。”

纸袋里还有一份文件:省政府关于“支持边境民间经贸交流”的内部纪要复印件,盖着红章。

别克心头一热。他知道,这是李龙动用了全部人脉换来的护身符。

“替我谢谢他。”别克说,“告诉李哥,三年内,我给他一座桥??一座横跨两国的桥。”

离开乌鲁木齐后,他马不停蹄赶往玛县。

老家的院子还是老样子,父亲在喂鸡,母亲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见到他回来,两位老人又惊又喜。

“你还敢回来?”母亲抹着眼泪,“上次走的时候,说再也不碰边贸,结果一眨眼就没了影!”

别克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妈,儿子错了。但我这次回来,是要干大事的。您信我,五年后,咱家不仅能盖新房,还能供弟弟上大学。”

当天晚上,他召集了村里十几个种菜大户,在堂屋里开了个会。

“我需要土豆、白菜、胡萝卜。”他说,“每公斤高出市场价两毛钱收购,现款结算。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村民们面面相觑。

“你哪儿来的钱?”有人问。

“我有路子。”别克拿出一张照片,是阿拉木图军区仓库的牌子,“那边军队要菜,国家项目,绝对安全。你们只管组织生产,运输我来负责。”

有人不信,有人心动。最后,村主任拍板:“老别家小子虽然野,但从不说空话。我信他一回!”

三天内,第一批五十吨蔬菜装车启运。别克亲自押车,再次踏上西行之路。

这一次,当他经过八道卡子时,哨所军官竟主动敬礼放行。顾博远后来告诉他:“谢尔盖打了招呼,你的车队属于‘重点保障对象’。”

别克站在车顶,望着远方雪山起伏,心中明白:

风暴尚未过去,但他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商人。

他是棋手,也是破局者。

而这盘棋,才刚刚进入中盘厮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