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138章 搅屎棍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38章 搅屎棍

簡繁轉換
作者:皮皮的小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4 11:05:2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陈芸娘眉头舒展,解开周诚的衣衫,见他肩上的伤已经长出新肉,心疼的碰了碰边上:“这麽大条口子,得多疼啊。”

“也没那麽疼,就是当时疼了一下。”

其实比起生孩子的痛,他这点小伤算不得什麽。

陈芸娘沉默地给周诚擦乾净身体,换了水他洗乾净头发。

用帕子轻轻擦拭着头发。

周诚享受着她细心的伺候。

“相公放心,等祸事过了爹娘他们就会回陈家集。”

周诚嗯了声,补充道:“不急,水可能不够吃,得省着点。”

他回来的时候看了下,接通暗河的竹子已经不出水。

天干了这麽久暗河没水很正常。

水窖里存着的水得熬到下雪。

若是熬不到那时就只能跟村里人要水。

亲疏有别,他空间里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只供应给自己家人。

“我知道,我跟他们说过要省着用水。”

周诚想到陈丽娘一家,诧异地问:“陈丽娘那麽害你,你怎麽还让他们一家四口住家里?”

这点周诚想不通,岳母偏心纯属正常,都是她生的女儿,性命攸关过往做过的错事也就显得不那麽重要。

陈芸娘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这里是她的家,她不许陈丽娘一家住进来谁能说什麽。

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陈芸娘居然同意让他们住进来。

这种以德报怨他可不喜欢。

倒也不是不能以德报怨,他对村里人也做了不少以德报怨的事。

关键是陈丽娘是个白眼狼,不值得对她以德报怨。

陈芸娘苦笑:“我也不愿意,爹娘苦苦哀求,让我看在他们的份上帮帮陈丽娘。”

周诚轻笑:“岳父岳父倒是很疼陈丽娘。”

四个子女,陈满仓陈丰收兄弟是男丁自不必说,陈母对陈芸娘倒是心疼,当初出嫁也给了压箱底的银子,但跟陈丽娘比还是差了不少。

五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最贴心孝顺聪慧的陈芸娘无疑是最短的那根。

陈芸娘手顿了下说:“哪家小儿子小女儿不是更受爹娘疼爱,我爹娘也一样,当初我要对陈丽娘做同样的事,爹娘恐怕永远都不会原谅我。”

周诚拍拍她的手:“芸娘,人生短短几十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必要委屈自己。

这个家是咱们的,不想让陈丽娘住进来你不好拒绝岳父母可以推到我头上。”

他不怕得罪陈父陈母,他也有这个底气。

无论是借银子给陈家还是在其他方面帮助陈家,全是看在陈芸娘的面子上。

当初不收拾陈丽娘是陈芸娘不想让父母伤神。

但陈父陈母拎不清丶没边界感这点他很反感。

“我当时一时糊涂没想到这茬,等我反应过来人已经住进来了。我一直盯着她,但凡她有过分的地方我就把她赶走。”

陈芸娘也很懊恼,怎麽就心软了。

周诚可没有陈芸娘的好脾气,盯着对方出了差错才把人赶走,这也太憋屈。

周诚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睡下,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

年轻就是好,不管怎麽熬夜,睡一觉就能精力充沛的去跑马拉松。

“好久没吃到家里的饭菜,真香啊!”周诚瞧着菜色就食指大动。

裴氏笑着拿起公筷往他碗里夹了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二弟这阵子受苦了,多吃点。”

“谢谢大嫂,大嫂也多吃点,大家都吃啊,来来来。”

周诚给每人碗里夹一筷子菜。

虽说周家和陈家是一个锅吃饭,其实还是各家做各家的饭食。

周家做好端到後院吃,陈家在前院吃。

只是灶房只有一个,只能轮着做。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有条件的情况下周诚很注重吃食,更何况家里还有孕妇和孩子。

因此纵然是灾荒年,周家吃的也非常丰盛。

有鱼有蛋有肉,荤素搭配,多少人家过年也弄不出这一桌。

相比之下,陈家就吃的很简单,肉食顶多就是一盘干炒蝗虫。

此时陈家的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垂花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管大人们心中怎麽想,小孩子是馋的不行。

娘家人实在太多,光小孩就有十四个,又不是只住一天两天,陈芸娘不可能每天都接济。

不提家里是否有那条件,她这麽做其他姐妹怎麽看她。

毕竟这个家里不是只有她一个女主人。

第一天端了盘切成片的坛子肉外,就再也没给陈家送过吃食。

陈家人搬过来十来天,孩子们被周家一日三顿美食折磨的不行,就等着周诚回来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今日是周诚回来的第二日,除了昨日露了个面就再没出现,孩子们失望,女人们也有些失望。

陈丽娘戳着碗里的粥,眼珠子一转说:“娘,姐夫是不是嫌弃我们啊?”

“胡说八道,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周诚吃了饭牵着妞妞去瞧瞧隋玉瞻,正好听到陈丽娘和陈母的对话,他脚步一转往陈家饭厅走。

......

六子带了人去保护周诚,彭敬还是决定不放心。

如果可以,他希望杜武能尽快将这天下打下来,然後将蠢蠢欲动的庸国吞并。

杜武左思右想,决定将火药方子给杜武,尽快结束战争,让百姓能够修生养息。

为防止火药方子被人截取,让钱盛安跑了趟南方,亲自交到杜武手里。

方子上的字全是他跟杜武两人才知道的暗语。

兹事体大,即便是钱盛安是他的心腹,他也提防着。

北方乾旱,南方连年水患兵祸频发,百姓苦不堪言。

遇到灾害南方的百姓往北逃,北地的百姓往南迁。

天灾无法避免,**可以控制。

朝廷无能,杜武想完成祖辈的遗愿打跑进犯的东夷人和南蛮人,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认识周诚后许多事跑偏。

一路南下后带领农民起义军打退进犯的敌人,随後被朝廷围剿,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

每占领一座城池便大面积种植周诚送他的新品种粮食。

南方温度偏高,一年至少能够种两季粮食,气候炎热的地方甚至能种三季。

不但解决了兵马粮草问题,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的百姓。

并成功避免了天花疫病的泛滥。

杜武在百姓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杜武惦念在家乡的妻子和结拜兄弟,既然已经做了不忠不孝的反贼,不如直接将皇帝拉下马。

当年杜家祖先跟先皇一起打下江山,后虽解甲归田,但并非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

国公府卢家与杜家祖先一同走过尸山血海,有过命的交情,到杜武这一代两家仍有来往。

卢家子孙不是愚忠愚孝之人,朝廷**无能换个君王又何妨。

因此对杜武起事暗中给予不少帮助和便利。

杜武虽在南方,但一直关注北方的动静。

照西县的军队撤到中原,他就料到北狄人要趁机作乱。

各地接连爆发起义军,不但攻打朝廷也攻打其他起义军。

杜武被两支起义军和朝廷官兵绊住了手脚,一时间无法抽调出人手去北方。

钱盛安送来的火药方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火药问世虽造成了大面积的伤亡,但不可否认,有了火药缩短了战争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