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150章 青州行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50章 青州行

簡繁轉換
作者:皮皮的小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4 11:05:2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青州乾旱并不严重,有两大湖泊和错综复杂的河沟可供灌溉,可沿途经过所见到的地里庄稼长的稀稀拉拉。

一看那已经灌浆的穗子就知道产量就不高,一亩地大概就一百来斤,交了田赋所剩无几。

辛苦半年,连糊口都难。

种莲藕没种五谷费事,藕尖定植后保持足够的水量就不管,任由它自然生长。

不压肥产量不高,胜在省事儿,比五谷产量高上许多,因此当地百姓不少人种植莲藕。

慈姑也有,这个产量低种的较少。

可以跟当地百姓定一些,明年天气暖和了再来拉。

此时荷花开的正好,清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

绿色的荷叶中点缀着红色的荷花,这幅美景在一千多里外照西县绝对看不到。

莲花盛开后莲藕也能挖,只是口感有所下降。

见农田里有人在劳作,周诚让隋玉瞻看着马车。

“我去问问有没有藕卖,买点来咱们自己做,你就在车上等我。”

昏昏欲睡的隋玉瞻听到吃的,顿时不困了:“嗯嗯嗯,我哪里也不去。”

周诚走到田里对卷着裤腿衣袖的老者拱手:“老伯,田里的藕能否卖我一些?”

老者停下锄草的动作,望着周诚,见他面善笑着说:“可以,八文钱一斤。”

周诚略一点头:“好,老伯可以多卖我一些,我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带着泥的藕不挖断根茎能保存七到十天,只是天气太热,没到大营子沟就会坏。

在田里就能卖个好价格,老者也很高兴,没多说就进藕田就弯腰掏藕。

“老伯你家种了多少亩藕?”

“三亩。”

“每亩地大概有多少收成?”

老者略一思索道:“不到三百斤。”

周诚想这产量也未免太低了。

难怪要卖八文钱一斤。

周诚看了会儿藕田问:“老伯,藕田里有养鱼虾泥鳅吗?”

老伯笑着摇头:“没有,那玩意儿不值钱,没人养。”

周诚:“......”

周诚无语望天,简直不知道说啥好。

养一些自家人吃不好?

多些吃食也就不至於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

若是脑子转不过弯了,那真是一辈子都得受穷。

“老伯,不值钱也不打紧,鱼虾和泥鳅的粪便能肥藕田,可以使藕长的更好,也能为家里增加几盘菜不是。”

目前还没有荸荠,不然也能跟莲藕一同套种。

老者愣住,陶藕的手顿了顿说:“是啊,我怎麽没想到这茬。”

泥鳅不好吃,一股子土腥味,可那好歹也是肉。

鱼虾泥鳅吃不完晒乾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填饱肚子。

老者活了五十来年从来没想到这一点,不仅仅是他,他的先祖和村里的村民也没人想到这一点。

此刻听周诚一说顿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老者懊恼地拍拍自己的脑门。

忘记手上有泥,拍得自己一脑门泥。

老者也不在意,诚心道谢:“我真是白活了五十年,多谢小兄弟提醒,今年恐来不及了,明年一定养上。”

周诚继续支招:“老伯,稻田里也能养鱼虾螃蟹,收稻谷时放了水先将鱼虾蟹抓了再割稻谷,稻田里养出来的鱼比河里捞的鱼更鲜甜。”

老者听得连连点头。

“小兄弟,你家里也种地?”

斯文秀气,一看就是读书人,着实不像种地的庄稼汉子。

“嗯,我家里开了一百多亩荒地,这些年我摸索出一些种地的法子,效果还不错。”

老者一边掏藕一边虚心请教:“小兄弟,有没有能让粮食增产的方法?”

“自然有,粮食产量高,种子很关键。

比如这稻谷,收割晒乾后咱们要先把颗粒饱满丶品相好的挑选出来作为种子。

种子好种出来的粮食才好。

不好的就交税丶自己吃或是卖。

其次,肥料也是粮食增产的关键要素,什麽时候施肥,施什麽肥都非常重要。”

百姓过的太苦,周诚恨不得将自己学到的先进农业知识告诉全天下人。

谁都别再挨饿。

再没有易子而食丶人作为两脚羊的惨剧发生。

老者主动问他当然乐意多说些。

他发现这里的人就没有挑选种子一说,秋收后粮食晒乾就收起来,该交税交税,剩下的第二年种的时候也不挑,直接就往地里种。

发芽率低不说,长出来的苗良莠不齐。

种的时候施一次农家肥,到孕穗期再施一次。

若是农家肥不够,就只施一次。

种种因素,粮食产量低是必然。

老者听的入迷,周诚停下他才想起藕还在田里。

“小兄弟,我先把藕掏出来你再与我仔细说可行?”

“好啊。”

老者陆续从田里掏出些近一米长的莲藕,最大的藕直径只有三公分左右。

很细。

跟人一样,营养不良。

原身没吃过藕,周诚不知道这里的藕味道如何,可从外观上看,没有空间里白白胖胖的藕有卖相。

不晓得能不能炖软烂。

“老伯这藕的口感如何?炖出来是软烂的还是清脆的?”

若是**的就得重新寻找其他品种的。

老者大声说:“小兄弟只管放心买,我家的藕香甜软糯,比糙米饭更美味。”

周诚暂且信他的话。

老者掏出二十来斤左右,周诚便说:“够了老伯,下次再来找你多买些。”

既然来到青州,自然是要去城里看看,回去还要路过这条路,到时再买就是了。

老者问过周诚后将藕上的淤泥清洗乾净,在田埂边扯了些快速搓成绳子,将莲藕两头绑好方便拎着走。

“小兄弟你快与我细说这种地的法子。”

老者洗乾净双手,也没说回家里去称一称算算多少钱,拉着周诚走到树荫下。

周诚耐心地从挑选种子丶堆积有机肥丶什麽阶段需要施肥丶如何套种全都告诉老者。

老者越听越兴奋,丝毫不怀疑周诚是否骗他。

谁闲的没事干专门编一套谎话来骗他,他种了几十年的地,稍微想想就知道这番话是真假。

“小兄弟贵姓?”

“老伯叫我周诚就好。”

卫族长热情邀请:“我姓卫,是前边卫家村的族长,即将黄昏,周兄弟不如去家里用点粗茶淡饭。”

“卫伯,会不会太麻烦?”

卫家村离青州州府还有一天时间,若是能有地方借宿自然好。

没有也不要紧,还能跟卫老伯了解一下青州的情况。

“不会不会,我还想跟你请教一些种地的方法,还请周小兄弟不吝赐教。”

卫族长绞尽脑汁说了句文绉绉的话。

“那就叨扰了。”

卫族长妻子病逝多年,两个儿子,八个孙子孙女,十三口人,是个大家庭。

不能空手上门吃白饭,周诚送了几根腊排骨丶一块腊肉和五斤糙米。

隋玉瞻太能吃,原先的隋玉瞻如何讨人嫌都是以前的事,这一年多来隋玉瞻是个勤劳的乖孩子。

周诚不想饿着他,就多送了些。

虽是族长,家中的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没什麽好东西招待客人。

周诚出手大方,卫族长感谢周诚为他支招,让儿媳杀鸡招待。

周诚连忙制止:“不用杀鸡,卫伯,就用排骨炖莲藕吧。”

正好尝尝藕的口感。

“好好好。”

卫族长满口答应,叮嘱儿媳多做些饭食,千万别怠慢了贵客。

女人们去灶房忙活,做好饭还有一会儿,卫族长让儿孙去把村里所有的汉子都喊过来,都学一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