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宇宙膨胀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三百七十一章 宇宙膨胀论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保罗菲尔-琼斯说起了自己和黄震一起的研究,他们把空间短波论和宇宙微波辐射联系在一起。

宇宙微波辐射,又叫做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阿迈瑞肯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

为了降低接受到的杂波,他们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厘米波背景噪声。

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1.875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黑体辐射),一年以后,他们又把微波噪声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为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的研究发现,宇宙微波辐射的特征和绝对温标,与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频率属于微波中的毫米波范围。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辐射之一,利用传统的光学望远镜,恒星和星系之间的空间(背景)是一片漆黑。

然而,利用灵敏的辐射望远镜可发现微弱的背景辉光,且在各个方向上几乎一模一样,与任何恒星,星系或其他对象都毫无关系。

这种光的电磁波谱,在微波厘米波区域最强。

对于宇宙微波辐射的存在,天文物理领域认为,宇宙微波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产物,而与之类似的原初引力波则是“大爆炸”遗留下来的引力波辐射。

现在放在湮灭能量传导的问题上,保罗菲尔-琼斯和黄震都认为,宇宙微波辐射也能作为空间短波传导的媒介。

“湮灭能量以宇宙微波辐射、原初引力波为媒介进行传导扩张,使其均匀的分散在宇宙空间……”

“这会支持宇宙扩展膨胀理论。”

保罗菲尔-琼斯的解释,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这个解释太神奇了。

宇宙微波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的残留,已经成为了天文物理公认的事情,结果保罗菲尔-琼斯和黄震,很大胆的去想象,认为宇宙微波辐射是湮灭能量空间传导的媒介。

这种观点非常新颖,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同时,也必定会成为对原有天文物理现象解释的挑战。

王浩都感觉非常惊讶,他没想到保罗菲尔-琼斯和黄震一起,能把研究做到这种地步,他听的频频点头,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更令他感到高兴的是,系统也及时刷新了信息--

【任务四,灵感值 7。】

很好!

王浩朝着保罗菲尔-琼斯竖起了大拇指,以此表示赞同他们的研究。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得意的朝着海伦看了一眼。

海伦则是满脸不服气的回瞪过去,马上也说起了他们的研究,“我认为,空间是由特殊的粒子组成,而湮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空间粒子……”

海伦说着提出了一个观点,“能量的基本构成是质量点,质量点的构造,包括光子构造的拆分,已经不能称之为能量。”

她说完看向了王浩。

这个假定不一定是正确的,就连她心里都有些忐忑,因为谁也无法肯定,能量的最小构成是什么。

王浩思考着点头认可道,“这个观点,不能否定。质量点是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构架,比质量点更小,或者是某种拓扑构造的拆分,即便大量类似的微小组成堆积,也确实很难化为能量。”

海伦顿时有了信心,她用眼神示意了下丁志强。

丁志强收到了信号,马上拿起手边一摞打印好的资料,分别给每个人发了一份。

海伦解释道,“上面是我和丁志强一起完成的构造工作,描述了湮灭能量转化为空间粒子的过程,后续也描述了空间粒子分散跳转的过程。”

这时,王浩打断道,“后续,就不用了,传导上来说,你的基础定义是错误的,即便空间是有粒子构成,空间粒子跳转也必定受到速度限制。”

“……?”

海伦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直接被否定了,她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王浩没有理会海伦的心情,他低头认真看起了资料上的内容,发现是湮灭能量转化空间粒子的数学解析。

前面一部分解析是转化过程,后面一部分则是传递过程,只不过传递过程的描述,基础定义为‘空间粒子可以随意跳转,速度不受限制’。

这是错误的。

王浩很确定这一点,因为新的实验结果证明,湮灭能量的传导受到速度限制。

这就是强激光照射使得f射线释放距离增大的原因。

若是湮灭能量的传导不受速度限制,强激光照射就不可能影响到f射线的释放距离,既然已经有了确定的结论,后面的传导描述自然可以忽略。

但王浩还是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系统再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 7。】

同样是7点增长!

王浩也朝着海伦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海伦,你和小丁做的很好。你们的工作对研究有很大帮助!”

海伦顿时轻呼了一口气,朝着王浩轻轻点了下头。

保罗菲尔-琼斯皱起了眉头,他开口问向王浩说道,“我们对于空间表现的理解不同,为什么都会‘做的很好’?”

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和海伦分个对错,他们的工作都被肯定,感觉就像是被老师欺骗的学生。

海伦则是问道,“王老师,你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理解是什么?你支持我的粒子论,还是保罗的短波论?”

其他人都变得真真起来。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的争议就在于看待空间表现形式的不同,是空间被看做粒子还是被看做波的争论。

这有点像是几百年前,光子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

王浩笑道,“粒子论也好,短波论也好,又或者是其他看待方式,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他认真说道,“我是站在实用角度出发,不管是什么样的看待方式,什么样的理论,只要能够对实验发现进行解释,就都可以拿来使用。”

“所以我认为,你们的工作都非常优秀,保罗,你的工作可以解释空间能量传导,这一点很重要。”

“海伦,你的后半部分研究,实际上,和实验结论不符,但前半部分,湮灭吸收的解释很清晰,数学构架做的很好。”

他做了点评以后,继续道,“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实验结论出发,但内容依旧在理论物理范畴内。”

“理论物理,无论是弦理论,又或者宇宙论、大爆炸论,都是对于现有物理发现的解释,只要无法证明是错的,那么就可以暂时认定是正确的。”

“你们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不同。但是,从理论物理的角度出发,你们都是正确的。”

其他人顿时明白过来。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不同,但他们的研究都没有问题,即便是去投稿也能在顶尖物理期刊发表。

理论物理,本来就是个包容的领域,是存在于诸多假设前提下的研究。

他们要对于实验结论进行理论解释,因为实验结论是有限的,依靠少量的实验结论想要完全挖掘深层物理的奥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基于现有的物理以及想象,来构架底层的奥秘。

所以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都是正确的。

王浩确实也是这么想的,就连系统任务的灵感值也有提升,说明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确实没有问题。

他仔细一想也能理解。

现在的研究是基于个人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听起来只是凭空想象,但针对理论物理来说,只要能以数学的方式解析结论,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那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就像是一些物理研究。

比如,光子构架。

光子构架是质量点加二点五维拓扑结构组合,其中二点五维拓扑结构被描述为‘质数点排列’,是由一个个数字组成的。

那么光子的‘尾部结构’,真的是由一个个数字组成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数学,就只是理论物理的表达形式而已,同样的,理论物理也可以理解为是物理现象的表达形式,只要能够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就可以认为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接下来,会议进入到正式内容。

颜静拿出了报告,简单说起了最新的实验发现,“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得出一个结论,强湮灭力场湮灭能量的传导会被速度制约。”

“虽然无法进行具体验证,但传导速度最低是光速,最高则受到强湮灭力场的强度限制。”

这个结论说出来,顿时让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每个人都很惊讶。

海伦当即问道,“颜教授,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黄震干脆惊的连续三问,“实验已经检测出空间能量传导了?是怎么检测的?空间能检测到吗?”

颜静扭头看向了王浩。

她说的只是简单的结论,具体实验过程肯定不能说的,也根本无法进行回答。

王浩说道,“这是我根据实验发现做出的推论,具体的实验内容,暂时不能公开。”

“但是,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你们把它当成是研究基础,能量湮灭后的空间传导,会被速度限制。”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了。

这时候,海伦才明白为什么刚才王浩直接否定了后半部分研究,因为他们的研究基础是,空间粒子跳转不受速度限制,和实验结论是不符的。

王浩不止说了速度制约的结论,还谈到了速度,“和湮灭力场强度有关。”

其他人顿时都明白了。

湮灭力场强度影响粒子最高速度,常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而在反重力场内,光速会受到弱化作用,强湮灭力场自然就会让速度有所上升。

……

研究会议时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发言,不只是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还在后续的讨论中说明想法。

这也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系统任务的灵感值提升。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基于激光照射强湮灭场实验研究湮灭物理学(难度:s)。】

【灵感值:49。】

“将近一半儿了。”

王浩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有些感慨,研究小组里有一群天才,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

这些天才自发就能够做很多的工作,只要给他们明确的方向,有成果几乎是必然的。

当然,他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因为他引导了研究的正确方向。

他们所做的研究,可以命名为《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

宇宙膨胀论,简单来解释就是,湮灭能量可以让空间扩张,并不断传导分散整个宇宙空间,从而导致了宇宙膨胀的发生。

研究就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宇宙膨胀的原因,而不是把宇宙膨胀归在‘大爆炸’的延续上。

“但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大爆炸理论,也许膨胀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大爆炸的过程。”

“大爆炸也许并非发生在一瞬间,发生在一个奇点的时刻,而是一直在发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宇宙膨胀加速的现象……”

最后一点就是拓展了。

理论物理中的大爆炸理论并不完善,比如大爆炸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宇宙膨胀一直在加速,常规做一下爆炸的想象,肯定是在爆炸一瞬间速度最快、反应最强烈,后续则会越来越慢。

可是,天文物理的研究表明,宇宙很可能在加速膨胀。

有关宇宙加速膨胀的问题上,大爆炸并不能很好的做出解释,但他们所做的研究,甚至可以想到好几个原因。

比如,海伦提出的一个观点,“如果大爆炸是一直在进行,也许湮灭力也一直在增强。”

能量、物质不断被空间湮灭,都成为了宇宙膨胀的养料,就像是粉末溶于水一样,溶液的体积会有所上升,同时,溶液的浓度也会提升。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解释,现在都是无法证明的,也只能归在‘理论’中而已。

所以研究的名字前缀是‘湮灭理论’,而不是‘湮灭物理学’,他们只是根据实验发现,做底层的理论解析而已。

即便如此,每一个参与研究的人还是感觉很震撼,因为他们的研究推翻了一些传统天文物理的观点,并论证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论。

只要把研究成果发布出来,肯定会引起国际物理的大震动。

王浩则是相信,这次的研究会成为湮灭理论的重要基础,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