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五百九十九章 研究完成,重大成果!S干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五百九十九章 研究完成,重大成果!S干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次制造的对称线圈结构,使用的并不是β-CWY-137材料,而是常规的常规β-FCW-041。

β-FCW-041颗粒性材料用于制造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材料的性态也是很特殊的。

研究组决定使用β-FCW-041,也是以理论出发讨论出来的结果,当然做决策的还是王浩,β-FCW-041材料拥有特殊的特性,它的超导半拓扑结构外层,也可以理解为结构的离子键的性态很强劲,所以才能制造出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这种特殊性,能够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辐射波,我们认为这种波会对于s 和s-波,甚至是s波,产生作用……”

王浩说着补充道,“当然,一切还要看实验结果。”

对称线圈还没有制造出来,但因为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实验组上下都对此非常期待。

对称线圈是由军方的工厂负责制造,从发过去设计图到制造完成运送过来,总计花费了半个月时间。

这还是速度很快了。

对称线圈的结构相对很复杂,内部一些微小的结构都要手动来制造,而且标准要求还非常高,制造难度是非常高的。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军方的工厂送来了三个制造好的对称线圈。

实验组立刻进行了检测。

王浩也参与了检测工作,他发现有一個线圈并不合格,其他两个也只刚符合标准,他选出质量最好的线圈,让实验组安装到设备上。

之后又重新安排了检测以及调试,设备的准备才算是完成了。

黄明昆团队也在同步工作。

他们负责配合实验组布置重力检测装置。

到现在,前方30公里范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重力检测装置,横向也放置了三到四个,有的位置放置的更多。

到此,一切准备已经就绪。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实验了,何毅和钱宏宇直接负责实验,做对称线圈的检测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启过几次设备,只不过有一部分构造没有接通,无法制造出引力场而已。

现在是完全开启设备,对于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何毅站在了设备的旁边,他弯下腰低头朝里面扫了一眼对称线圈的位置,朝着王浩说道,“已经没问题了,随时可以开始。”

王浩点头,“那就开始吧。”

他说着就和其他人一起去了控制室。

在何毅的指挥下,设备很快就被开启。

各个位置的重力检测装置,也不断给控制室发送的实时数据,控制室内的人却凝住了眉头。

海伦和丁志强各自占了一台电脑。

他们的电脑也能够看到数据,可结果不断收到的转化信号,却没有一个反馈检测到引力场数据。

“1.0、1.0、1.0……”

“全都是1.0。”

“你那里有吗?”海伦朝着丁志强的电脑屏幕看了一眼,也根本不用对方回答了。

王浩凝住了眉头,开口道,“我这边也没有……难道没有制造出来?”

他已经有了答案,“肯定制造出来了,只不过没有检测到。”

丁志强疑惑道,“难道又是在空中?”

“不对!”

王浩直接站了起来,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分钟,电脑上都没有数据也就说明根本检测不到了。

他走出了控制室,朝着何毅喊了一声,“让黄教授派人到远处去看看。”

他指的远处是30公里外。

实验组布置的检测装置只覆盖了30公里范围,若是制造距离再远一些就检测不到了。

黄明昆没有派人过去,反倒是返回了基地。

他从外面走了过来,摇头道,“王院士,三十公里外很难过去,二十五公里位置有一座小山头,再往远处也没有路。”

“坐直升机吧,我去看看。”

黄明昆马上让人安排了直升机,基地内有三架直升机随时待命。

王浩让钱宏宇跟着一起过去,他和其他人一起耐心的等在实验基地。

直升机飞向远方。

很快。

钱宏宇就在对讲机里呼喊起来,“我们看到了!很大一片,都被压低了,还有几棵树也倒了!”

“你们看不到吧,场面真是很宏伟……”

“我拍几张照!”

何毅赶忙问道,“距离多远?”

“大概在33公里左右,范围……不好估计,但我感觉好像比上一次冲击的角度要大。”

“什么叫……角度大?”

何毅不明白。

其他人也弄不懂钱宏宇的意思,钱宏宇坐在直升机上,对讲机都是呼呼的风声,也根本听不清楚。

他们也只能等着直升机回来。

过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黄明昆和钱宏宇一起返回了实验基地,他们的表情明显带着兴奋和激动,给其他人看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钱宏宇则解释了‘角度大’的意思,“就是,角度大。”

“上一次实验,中心圈外的影响范围,是一个很明显的扇形,把两侧的边连接在一起大概也只有10度~15度范围。”

“这次不一样。你们看看照片也知道,夹角应该有30度。”

王浩看着手里的照片。

上面能明显看到被压低地面的范围,他预估着扇形两边的夹角也在30度左右,比上一次实验的角度可要大太多了。

他们一起去了会议室。

大家都看着照片做着讨论,“这次实验释放距离远了很多,直接达到了33公里,而上一次只有5公里多。”

“范围并没有大多少,中心圈直径也只有300米不到。”

“后续冲击的方向没有变化,后续影响距离在2公里3公里之间。”

“也就是说,有变化的是释放距离,直接增加了六倍,另外,就是后续影响的范围,角度增大,覆盖范围增大了一倍不止。”

“要说,释放距离大大增加是出乎意料,但是后续影响的方向并没有变化……”

王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给设备添加一个对称线圈,目的在于控制引力场后续影响范围的方向,根本没有想到会大大增加释放距离,也没有想到会增加后续影响范围的面积。

这两个结果都是意外的。

有额外的收获,而且是大大增加释放距离,当然是好消息,但也让他们对于引力场的原理更加摸不到头脑,甚至都弄不懂对称线圈的作用了。

“如果再进行调整,并进行对称线圈的设计,好像也找不到方向。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增加释放距离。”

“有什么办法能够做线性实验吗?”

王浩拧着眉头仔细思考着,还没有等其他人回答就继续说道,“我有个想法。如果我们的理论没有错误,对称线圈本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辐射波,并影响到引力场……”

“那么是否可以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够灵活的调整功率,或者说调整这种辐射过的强度,再看看实验结果。”

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一致认可。

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同一个设备结构来制造引力场,但实际上,若是对称线圈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那么完全就可以独立出来。

对称线圈,本来就是后续添加的装置。

实验组确定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以后,很快想到了具体做法,第一就是把原有设备的对称线圈拆除,但并不是真的拆除,只是用一根超导材料的导线,把对称线圈两边的线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就是用电路连接另外一个对称线圈,并放置在原有对称线圈的前方。

这个方案提出来,还是有人质疑的,因为两个线圈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新的线圈比原来的线圈位置靠前。

王浩则是敲定了方案,他确定新的方案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当然,影响还是会有的,也许会让制造出的引力场靠前或靠后,但总要比改变原有装置布局好的多。”

“这个结果是可控的,而且,我们本来会在实验中移动线圈的位置。”

在确定了新的实验方案以后,实验组就对于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改造,也把另外一个标准合格的线圈利用起来,接通了电源准备进行实验。

实验还是第二天进行的,主要还是因为要对于引力场强度、范围进行详细的测算。

当对称线圈单独运行以后,就可以自由的调整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线性的变化,把新的线圈调整到同一功率以后,实验开启就发现,他们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前一天,黄明昆已经派人在固定的位置放置了几台重力检测设备。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黄明昆还在直升机上观察地面,并看到了明显的异常景象,也马上用对讲机做了报告。

控制室里。

王浩看着重力检测装置发过来的数据,随后交代道,“增大对称线圈的功率!”

何毅发布了指令。

虽然没有大片重力检测装置,但黄明昆以肉眼还是能看到实验效果,他发现引力场后续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影响范围两侧本来没有异常的区域,也逐渐地面下陷的现象,而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当范围扩大到超过九十度的时候,黄明昆忽然听到了地面传来一阵响动。

他带着惊讶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时,就听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惊呼,“这里是3号,3号,在中心区域后方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

3号,也就是3号直升机,他们总计有三架直升机升空观察,三号就在最后面飞行。

“后方?”

黄明昆直接愣住了,他马上汇报说道,“王院士,刚才三号汇报说,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

“我已经看到了……”

此时,控制室里一片惊呼。

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肉眼,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

此时此刻,就是重大情况。

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也就是说,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

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会变成后方呢?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太神奇了吧。”

“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这里就能确定,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

“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

“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

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们成功了!实验成功了!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

“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

“呼啦~~~”

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

……

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m

在S 和S-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同时,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

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

93点,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

等任务完成以后,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时间里,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已经很明确了。”

“引力场技术,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S 和S-波,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

“S 和S-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实验结果不可控。”

“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

“对称线圈,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

“S干涉波,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让释放距离、强度,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

“同时,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引力冲击范围’,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