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六百六十五章 验证成功,传送有了基础,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六百六十五章 验证成功,传送有了基础,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王浩对于弦理论的数学内容是有一定研究的。

弦理论能吸引如此多理论物理学家参与,并得到了顶尖学术圈的认可,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理论基础暂且不说,其有关高维时空及其拓展的数学描述,完全可以用‘美妙“来形容,深入研究就会为之惊叹,甚至为之沉迷。

弦理论对于高维时空的描述,存在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

陈蒙檬、海伦的小组,遇到的就是数学问题,他们需要用一个框架,来把空子以及反空子表达出来,并使得其能够联系湮灭理论。

弦理论高维时空的数学内容,就非常适合用于塑造空子与反空子,可以对空间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王浩耐心的讲解了很久,让几个学生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

陈蒙檬、海伦和丁志强一起听着,不断思考着点头,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发现弦理论的数学内容,确实非常适合用于对空间进行描述。

他们要做的只是把框架搬过来,再和湮灭理论进行联系就可以了。

保罗菲尔-琼斯做过很多类似的工作,还拓展去联系量子物理的内容,希望能把弦理论的数学应用起来,并和湮灭理论、量子物理结合在一起。

虽然他的工作并不完美,所塑造的数学内容有很多的漏洞,但拿来做框架应用解析肯定够了。

所以王浩在讲解完以后,就开口朝保罗要了一份资料,保罗,找找你前两年的研究。

你应该知道需要什么吧?

保罗菲尔-琼斯当然知道王浩说的是什么,他郁闷的看着陈蒙檬、海伦和丁志强,满脸不情愿的去找资料了。

很快,保罗就找到了资料,还对几人说道,你们可以参考,但要记住……这是我的研究。

保罗,谢谢。

你的研究肯定很有用!

刚才听王老师说的,我们就知道,你的研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三人各自说了一句,拿着资料就出了办公室。

保罗则是满脸幽怨的看向王浩,抱怨说道,王浩啊,我们可是竞争对手,你怎么能帮助他们呢?

他们是我的学生……

那也……

王浩打断说道,我们不是竞争对手,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组,只是分小组进行研究。如果我们的研究碰到问题,也会找他们一起想想……

他知道保罗的心情。

保罗是希望自己的研究进展更大,对于海伦小组的研究方向则有很大的排斥感,因为海伦的小组更倾向于空间粒子化理论。

王浩可没有这么多想法,他不觉得双方是竞争关系,海伦、陈蒙檬以及丁志强都是自己的学生,碰到问题肯定要指导啊!

不仅如此,他还对学生的研究很感兴趣。

按照海伦小组的研究,黑球会制造出‘反空子“并瞬间和空子抵消,一瞬间让两个位置的空间链接在一起。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能量传送问题,同时也让物质传送变得更简单了,两个空间连接在一起,物质传送自然和能量传送的难度是一样的。

所以王浩反倒希望学生们的研究是正确的。

他和保罗的研究,则是去解析湮灭力和空间的关系,还远远走不到物质传送的这一步。

当然,他们的研究也非常重要,有了足够多的基础才能在基础之上,对于实验结果进行解析,才能去支持制定下一步实验方向。

王浩思考着海伦小组研究方向,不由的看了一眼保罗,他都有心和学生们一起进行研究,希望能尽快的确定是否

正确。

湮灭力和空间的关系研究也很重要,但毕竟只是基础理论。

不管怎么样,最终也要用实验来证实。

实验要尽快了……

……

之前王浩已经交代了进行力场关系实验,研究由湮灭力场实验组负责。

作为理论组的代表,黄振去找了何毅,一起去了湮灭力场实验组,并指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现在强湮灭力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实验组能制造的最高场力强度达到了29倍率,能制造强度超高的力场,自然对低强度力场掌握程度很高。

20倍率以下的强湮灭力场技术,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成熟了。

力场关系实验,最直接验证的是磁场和强湮灭力场的关系。

实验组利用复杂的高端技术,把一个普通铁球的边缘进行强磁化处理,让铁球表面散发出的磁场强度超过12t。

下一步,就是让铁球通过10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在10倍率的强湮灭力场环境下,铁元素会发生升阶现象,升阶的比率大概在百分之5.6左右。

如果检测到铁球内升阶的铁元素比例远远小于百分之5.6,就说明外层强磁起到了作用,成功的‘抵御“了强湮灭力场环境。

这个实验听起来非常简单,但让铁球表面磁场强度超过12t,难度是非常高的,要保证短时间的持续性,也需要特殊的环境。

当铁球进入常规环境以后,外层的磁场强度就会快速降低,甚至在一秒之内降低一倍以上。

所以要得到实验数据是很困难的,铁球外层的磁场强度降低也会让数据很不准确。

好在实验只是检测数据偏差。

在进行了四次实验以后,何毅就报告说实验取得了成功,还对于数据做了个简单的报告。

我们最新的实验发现,铁球内只有0.3%的元素发生了升阶,而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表层。

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常规升阶比例,说明外层强磁场起到了作用……

王浩听到报告都忍不住露出了欣喜,他马上把消息告诉了理论组的人,实验结果证实了小丁的想法,强磁场可以抵御强湮灭力场环境!

太好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恭喜你,丁志强。

磁场和强湮灭力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验证,即便是在强湮灭力场内部,磁场依旧有效……

保罗菲尔-琼斯看着实验数据,认真说道,从结果上来看,持续性的强磁场是能够做到完全隔绝场力的,弱化的磁场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是百分百……

这只是铁,换做是磁化效果差的物质……

他没有说完。

其他人都已经反应过来,王浩马上就联系何毅和黄振,让他们换一种实验方法,用铁皮包裹非金属材料试一下。

在十倍率湮灭力场环境下,非金属材料不能升阶,但也能检测到是否受到场力影响。

非金属材料受到了场力影响,就一定能检测到磁化反应。

第二天湮灭力场实验组进行了新的实验,实验相对用‘铁球“简单的多,因为非金属材料对场力的‘抗性“更强。

只需要2t以上的磁场包裹,理论上来说,非金属材料就不会受到影响。

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内部材料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我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进行了瞬时检测,都没有发现材料有磁化反应……

结果说明

了一切。

当得知了实验结果以后,理论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兴奋。

这是实验的一小步,却是研究的一大步。

好多人都对于丁志强表示赞叹,你这个想法太厉害了。

如果早能想到,我们早就进行验证了。

强磁场能隔绝强湮灭力场,理论上来说,对于黑球也是有效果的……

如果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岂不是很快就能进行物质传送了?

所有人顿时期待起来。

保罗的心情都有些矛盾,他一方面非常期待物质传送技术,也就说明他们完成了虫洞技术的研究。

另一方面,他对于海伦小组的研究有些抵触,对丁志强也有点小小的嫉妒。

在飞船上的时候,丁志强几乎什么也不干,每天就和詹姆斯以及那个莎特人厮混在一起。

结果,丁志强只是有个想法,就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而他做了一大堆的工作,研究成果只是被看了一下,就被放在一边充当‘资料“。

所谓‘资料“,就是扔了有些可惜,实际上又没什么用处。

哎~~~

保罗长叹了一口气。

王浩倒是觉得很正常,科研就是这样的,最尖端的研究不是天才就可以,灵感比天才更加重要。

所以他非常看好丁志强。

……

科技部门。

徐老师坐在办公室里,认真看着刚送过来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来自湮灭力场实验组,实际则是有关强s波的研究说明。

在看了新报告以后,徐老师的脸上露出了茫然,他感觉自己已经不能做决断了。

研究力场关系?倒是没什么……

下一步是黑球的进一步实验,黑球不就是强s波?不就是地中海制造的那个……

最后,物质传送……

——?

有关物质传送就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介绍内容非常少,说明研究才只是刚刚开始。

如果换做是其他的研究团队,研究报告上说了一下物质传送,根本理都不用理会,大概率就是只是个噱头而已。

但是,王浩的团队……

徐老师觉得自己不敢说,甚至都不敢想了,他抬起头看一下了薛建平,薛院士,你怎么看?

薛建平也仔细看了报告,他比徐老师看的更快,心里的惊讶一点儿都不少,他迟迟都没有发表意见,就是因为对研究内容太震惊了。

上面说是研究黑球,甚至牵扯到物质传送,好像就是虫洞技术吧?

这个……

薛建平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他仔细思考了好半天,最后开口道,徐老师,我觉得吧,王院士在报告里写物质传送肯定不是什么噱头,可能是研究出什么了。

但也不需要太在意,物质传送不一定就是虫洞技术,我们在科幻电影看到的虫洞技术传送的是宇宙飞船,如果是实验,也许就是能量粒子,物质传送也许就是带质量的粒子。

传送和传送不一样。

一大块材料、一辆卡车也叫传送,几个粒子也能说是物质传送……

所以这个……不好说……

薛建平说完还挠挠头,他都感觉非常的郁闷,因为湮灭科技研究到现在,理论内容实在太过复杂,他想弄懂都不容易。

当牵扯到实验的时候,还出现了远距离制造场力、能量传送……

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

薛建平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资格评价,也只能找其他角度说上几句。

徐老师听罢点了点头,他觉得薛建平说的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他能做的只是看看报告而已,是否支持都根本无所谓。

强s波的研究挂在科技部门旗下,但研究经费来自湮灭力场实验组。

科技部门有权要求暂停实验。

地中海的力场被发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要求暂停过一次。

现在是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申请进行下一步的实验,自然就没有道理要求暂停了。

只能批准了!

徐老师感觉有些心累,他摇头道,研究早晚都要继续。这次有王院士参与,也会继续提升技术,应该没有问题了。

……

强s波实验继续的前提是,进行一定的技术升级或调整。

实验组不能让强s波薄层继续出现在地中海。

这个前提下,研究才能在科技部门、军方两部分监督下继续进行。

所以强s波制造设备,肯定要进行改进或升级,相关工作就必须要王浩参与了。

王浩已经明确了调整方向,在维持黑球制造的前提下,减弱磁场强度并增大缺口。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强s波薄层制造距离更短一些,最好是制造在可控的范围内。

实验组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改进磁场设备,一次次的短暂制造并进行检测。

王浩也去了强s波实验基地,参与了磁场设备的改进工作。

一个月后,研究以失败告终。

即便再怎么调整磁场设备,制造出的强s波薄层距离最短都要超过500公里。

这个距离是无法把控的。

我们已经进行了几次实验,军方也大范围参与了力场的寻找工作,上个星期,还宣布在边境进行演习,实际上,就是找力场……

王强很无奈的说道,这样下去,即便是凑巧找到了力场,也大概率不在我们的领土-范围内。

那就是不可控的。

王浩自然也知道王强说的情况,但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王强试探的开口问道,王院士,很多人都有个想法……

你说。

是这样的。我们不一定要在地面制造力场,也可以在太空制造。

我们有非常高端的雷达技术,可以对几千、上万公里太空进行监测。

现在能实现能量传送,只需要一次能量传送,也许我们就能锁定力场薄层的位置……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